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应城特产专卖店 应城特产专卖直播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应城特产专卖店 应城特产专卖直播更新时间:2024-01-11 21:44:10

一.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孝感麻糖

“孝感麻糖”是湖北著名的地方风味名点。它以精制糯米、优质芝麻、绵白糖为主要原料,配以桂花、金钱桔饼等,用传统的配方精心配制,经过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制成,孝感麻糖外形犹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扑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 孝感麻糖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后来各地也都仿制,但味道就是及不上孝感本地的土产,故不相传,只有用孝感城关西门外城隍潭的“龙吐水”熬

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来。怪不得即使是孝感的制糖师,如若迁居他处,也会做不出原先的风味来呢。孝感麻糖的创制,据说与一个馋嘴的糖坊老板娘有关。这个老板娘因为有馋病,时常熬不住要偷糖吃。有一次,她正吃得津津有味时,看见老板进屋来了,慌得她赶忙把一碗糖丢进了装芝麻的罐子里,不想却被老板发现了。老板见糖上沾满了生芝麻,要丢掉实在心疼,要弄掉生芝麻又没有办法,不由得十分生气。这时,那个馋嘴的老板娘在边上说道:“有办法利用的,把它放在锅里烙熟,好吃得很呢。”老板一试,果然味道不错,后来,一位熬糖的老师傅从这件事上受到了启发,由此创制出了孝感麻糖。

二.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月半粑

“月半粑”,是每年元宵节的传统风味吃食。在每年元宵节的前几天,人们便忙着筛滤大米,将筛下的细米磨成粉子;小伢们则提着竹篮沿河边地坡用小铁铲子挑回地菜(即荠菜或作地末菜),以作包馅,应城人俗称过元宵为过“月半”,因而这种细米粑也叫“月半粑”。哪家做了粑子,还向左邻右舍、近亲好友馈送,相互祝福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圆圆满满。蒸熟的粑子除了当天吃,其余用竹篮装着挂吊起来,以后,每餐做饭时,取下几个粑子放进灶膛内,用余火焖着,过一会夹出来,粑子周身起一层深黄色的壳子,吃起来别有一番情趣。过去,应城街市上有专门炕细米粑的小贩,小贩把蒸熟的粑子放在火炉铁网上,两手不停地翻动,使粑子均匀受热,不一会,发出吱吱的响声,飘出阵阵香味,粑子炕得内熟外焦,令人垂涎。

三.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汤池中华鳖

湖北省应城市汤池镇地处应城市西部丘陵,人口16864人,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目前,应城市汤池镇甲鱼(中华鳖)养殖面积达到3800亩,全镇有500多农户从事甲鱼养殖。全镇年产甲鱼600多万斤,产值过亿元,成为湖北省最大的甲鱼养殖基地。

汤池镇甲鱼养殖已有近20年的历史。过去,这个镇利用天然的温泉资源养殖甲鱼,积累了丰富的甲鱼养殖经验和成熟的技术。近年来,汤池镇不断扩大甲鱼的养殖规模,加快品种的换代升级,同时,转变甲鱼的养殖方式,由温泉养甲逐步改变为锅炉温室养殖和常规养殖相结合,使甲鱼的口味更加符合大众需求。

甲鱼是一种珍贵的、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动物。我国普遍把甲鱼作为食用上选的珍品,且用作食疗的滋补食品。食鳖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代甚至更远。甲鱼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尤以裙边更是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据测定,100克鳖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6.5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分。

四.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应城面饼

在应城城乡,用面粉制成的小吃,因做法各异,名称也不同,形成了一系列的面饼名品,享誉八方。

黄酥饼:首推黄家勤行黄惠之的杰作,他有独特的操作技术。盘面,将和好的面团倒入面盆中揉好,用手急速来回摆打,抢沫子,一气揉合拢架,使面不刚、不软,在揉搓时还从四面八方用锤子镞面,用刀剖开,反复翻滚揉搓直到把面揉起精神,揉好的面基本达到手光、盆光、面光为止。在制作饼子时,酥是用跌缸回锅后配制的,包心有葱、盐、蒸熟粉、依次合入面团中,再将面团揉成一尺多长,形如蝌蚪后缠数圈,按均按园油上芝麻,贴入炉中炕烧。炕的火候掌握到至熟而不糊,起酥而不脱落,面皮和内心都起酥,酥心焦脆,酥面而焦黄,酥不沾牙。黄酥饼包油条吃,人们赞誉:饼子包油条,胜过美味和佳肴。

锅块,锅块比黄酥饼要大一点,不起酥,周围面肉丰厚,味道纯正清雅,多为干点吃食,城关十字街头有个外号叫“金虼蚤”的人,锅块做得又大又好,可每天做的面活不多,常常供不应求,于是他自己定了个规矩,每人只能买一个。有一天,有个菜贩子要买两个,他坚决不卖,后来菜贩子说:“我要带个回去把得我老妈吃。”他听了哈哈笑说:“你是个孝子,好!卖两个你!”

锅块有几种形态的做法。一种锅块做成菱形,里面放有豆瓣酱,红辣椒,有的还放葱,吃起来酱味香,口感舒适,叫做冲担锅块。一种是形同草鞋底子,而取名草鞋板子,它外焦内柔,层次分明,芝麻散香,胡椒稍带咸辣。一种成圆状,内心放糖,饼形饱满,色泽金黄,甜脆爽口,叫做糖饼子。再就是猪油饼子,配料齐全,操作精细。制作时,面不发酵,并用子面,馅心是用生猪网油和香葱混在一起剁制而成。即可作早点随意小吃,还可作宴席点心之用。城关刘双盛做的猪油饼子是很有名气的,他做的牛眼睛猪油饼子,每一炉贴六七十个,贴完后,把上炉口一闭,过一会飘出来的香气,足足要香半条街。人们一闻到酥香味就知道的刘家的猪油饼子快出炉了,购买者马上在在炉边站队等候。

金刚脐:饼面呈六角齿轮状,中间凹陷有似肚脐的特征,又因六个角张得很开,形如兽爪,故有称“老虎脚爪”的。该品用桶炉以微火烤制而成,有甜、咸两种(甜的为淡黄色,面中放有糖;咸的为黄白色,面中和有盐)。城关海老板做的金刚脐香脆酥爽,极为食客喜爱,他每天半夜起来装炉烤制,只做一炉,很是紧俏。该品便于贮存,携带,也是人们时常用作馈赠的佳品,成为应城独具特色的饼类名品。

在三合店街上,制作的同类饼品,叫做“勾炉饼子”。它制作时面上是四角突起的爪子,每爪子上扑以芝麻,放在炉中烘烤,用勾子勾出炉,吃起来很焦,以形同驴脚爪子因而又得名“驴脚爪子”。

五.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清炖脚鱼

脚鱼,又名甲鱼,学名鳖。其肉补肾润肺,强筋壮骨,是滋补佳肴。长江埠四房馆的老板陈子庭,不落烹调俗套,经反复改进,创制出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清炖脚鱼”。

制作时,用料和烹调十分精细。其主料为活脚鱼一斤左右,具体制法是将活脚鱼的颈项划破、略为放血,放入盛水的锅中,加热至60—70℃取出,刮去脚鱼上黑皮,沿背甲四周划开,揭去背甲,掏去内脏及腹腔黄油,剁去尾巴、脚爪,再用清水洗净,切成一寸见方块状,漂净血污,捞出滤水待用,但不要放长。先将蒜瓣、生姜放入瓷中后,再放入脚鱼块,加适当温水、精盐,周围摆好火腿片、冬菇,然后分别摆好脚鱼裙边、脚鱼蛋,将葱盖在上面,上屉蒸半小时取出,扣入另一碗中,加入绍酒、精盐、醋、胡椒粉,再加高汤少许即成。这样烹饪的“清炖脚鱼”,具有肉质软烂、汤汁清澈、滋味精美的特点,因而传名于世。

六.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应城糍粑

应城糍粑又分为甑仁糕、发糕等,米耙包糍粑也是风味早点搭配,糍粑属于米制品类,也是应城闻名于湖北的传统节令食品,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间以绿豆在热油锅里炸制而成,是具有纯朴的民间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其特点是色泽金黄,外酥内软,咸香滋美。

七.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应城米粑

在以大米碎细为主的熟食中,应城有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风味小吃,叫做甑仁糕,又名挺糕。卖甑仁糕的人,肩挑担子,手中敲打着竹板,沿街现做、现蒸、现卖。食客即围着担子,争相购买,边等边吃。每次只能蒸一只甑,以两至三个甑交替轮换蒸制。甑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在小木甑内有个活塞,蒸熟端开后,再往一个小木柱上一按,蒸糕随活塞冲出,即可装盘食用。甑仁糕其质地雪白,松泡细腻,味美柔软,甘甜爽口,营养丰富,益于消化吸收,能补虚疗膈、厚肠,养脾胃,有益于人体健康,是老幼妇孺皆适的营养美食。

米发糕也是大米碎细做成的食品,但做法与甑仁糕有些不同,甑仁糕是把大米磨成粉状,炒到半熟后蒸制,而米发糕需得吊浆发酵。发酵后的糕种,上下呈珍珠眼,更有米酒清香味,蒸制时,如需要园形,就在蒸笼内放好一个个铁皮圈(一般月饼大小),上铺细白布,一瓢瓢把吊好的米浆倒入圈内;也可以直接倒入平铺细白布的蒸笼内,微上红绿丝,在旺火沸水锅上蒸二十分钟即熟。用线划开,多为菱形;米发糕色泽洁白,绵软甜润,粉肉可口,是夏秋季节应时小吃。

干浆粑和汽水粑也是生受人们赞许的早点。做干浆粑较有名气的要属刘金宝,他的蒸锅比别人大,用手在浆盆里一把把抓起米浆往锅里搭,一锅搭四层,米浆不跌不流,呈滴水型,搭完后盖上锅盖,凭听锅里的水响,指挥作火人如何烧柴。上大汽后,停火焖一下,然后用锅铲铲起,粑子底黄肉白,焦香甘甜。

还有一种细米粑,又叫“月半粑”,是每年元宵节的传统风味吃食。在每年元宵节的前几天,人们便忙着筛滤大米,将筛下的细米磨成粉子;小伢们则提着竹篮沿河边地坡用小铁铲子挑回地菜(即荠菜或作地末菜),以作包馅,应城人俗称过元宵为过“月半”,因而这种细米粑也叫“月半粑”。哪家做了粑子,还向左邻右舍、近亲好友馈送,相互祝福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圆圆满满。蒸熟的粑子除了当天吃,其余用竹篮装着挂吊起来,以后,每餐做饭时,取下几个粑子放进灶膛内,用余火焖着,过一会夹出来,粑子周身起一层深黄色的壳子,吃起来别有一番情趣。过去,应城街市上有专门炕细米粑的小贩,小贩把蒸熟的粑子放在火炉铁网上,两手不停地翻动,使粑子均匀受热,不一会,发出吱吱的响声,飘出阵阵香味,粑子炕得内熟外焦,令人垂涎。

绿豆糍粑也属于米制品类,也是应城闻名于湖北的传统节令食品,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间以绿豆在热油锅里炸制而成,是具有纯朴的民间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其特点是色泽金黄,外酥内软,咸香滋美。

八.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麻花桂鱼

麻花桂鱼,很早就是应城民间喜庆宴席中的一道传统名菜。应城盛产桂鱼,而麻花又是本地的风味小吃食品,民间每在举办结婚喜庆时,常以鲜活桂鱼以及麻花之类的食品,于女方出嫁时馈赠。关于麻花桂鱼佳肴的传名于世,还有一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道台常领随从人员在民间查访民情。一天,正遇一桩婚姻喜事。只听吹吹打打的民间乐声由远而近,十分热闹,引起了道台的兴趣,随即顺口吟道:“呜啦呜啦又呜啦,谁家姑娘嫁谁家?若问洞房花烛事……”刚欲将下句脱口而出,忽地感到有失体统,便回顾随从令其代续,随从接唱道:“嘉宾共享鱼麻花。”道台连声称好,一行欢笑声引起举婚人家的注意,得知是道台大人时,便奉上桂鱼和麻花等食品,并一再邀请到家盛筵款待。道台在尽兴之余,命官府厨师将所赠桂鱼、麻花烹制成菜回敬主人。宾主共进餐饮酒,边吃麻花边品鱼,别有一番风味。自此,麻花桂鱼便在江汉平原远近相传。

这麻花桂鱼佳肴具有一定食疗功效。它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贫血、肝病、结核病、口腔疾病、软骨病、皮炎、记忆力减退等患者和孕妇、乳母、老年人的佳肴。

麻花桂鱼的制作原料是:桂鱼一尾重约1.5斤,油炸麻花0.2斤,另备以火腿、虾仁、冬菇、冬笋等待用。在制法上十分讲究,首先是桂鱼经初加工后,在两片鱼面上各剞上十字花刀,置沸水中略烫,转清水中泡制卷筒形,连鱼头入锅,加绍酒、姜汁、精盐腌渍一分钟。另将火腿、冬菇、冬笋分别切丝用精盐拌匀平铺在鱼面上,入笼置旺火上蒸12分钟取出,麻花摆在鱼的周围。最后在炒锅内下熟猪油放旺火上,加绍酒、姜汁、精盐、鸡汤、味精,烧沸用湿淀粉勾薄芡,下胡椒粉、葱白末推匀起锅,再浇在鱼的全身即成。

九.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龙王玉米

应城,以盛产稻谷闻名。据考古发现,在今汤池的四龙河陶家湖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尚有稻壳遗存,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水稻种植。而在距今700多年前,被称为“西北粮仓”的杨岭地区,还献出了谷物的奇珍——龙王玉米。

据传在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应城一带天大旱,禾苗枯黄,粮食绝收,民不聊生。东海龙王得知后,急令其四子前来拯救。昼夜之间,四龙子开出一条河,即后来被当地人称之的“四龙河”。当地农夫用四龙河水浇灌稻田,不仅获得了丰收,且产出的稻谷颗粒饱满,品质精良,营养丰富。既解除了当地干旱之苦,又因祸得福,产出了这精美的稻米,极为世人喜爱。当地农夫为感谢龙王开河的功劳,就将这种稻谷制成的米称为“龙王玉米”。奇珍献世,引来四方客商争购,买者卖者集于一地,很快形成了一个农村小集市,时人们将这集市称为“龙王集”。龙王集一带产出的龙王玉米,经过几百年的选种育秧,品质优、产量高,成为应城特有的优质稻而传承至今。应城市还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对传统的“玉女粘”、“龙王玉米”等地方优质稻种进行改良,在应城四龙河,龙王集一带的1333公顷的特定地域,应用现代技术栽培,经加工后,开发出“龙王玉米”系列优质米,年产量2万余吨。米粒晶莹剔透,食味醇厚香甜,富于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曾在北京参加优质农产品展览,受到好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