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都有哪些特产 红河河口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红河州石屏县都有哪些特产 红河河口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3-08-12 18:52:05

一. 云南省 红河 开远 开远甜藠头

开远甜藠头是云南著名,系当地腌菜师王宝福在1914年首创,已有近80年的历史。

开远甜藠头,颗粒整齐,金黄发亮,香气浓郁,肥嫩脆糯,鲜甜而微带酸辣,具有增食欲、开胃口、解油腻和醒酒的作用,是佐餐的佳品。有人作诗赞它:“久食龙肝不知味,馋涎只为甜藠头;碗中有颗甜藠头,胃口顿开食欲增。”

藠头又称藠子。开远甜藠头用的鲜藠头,个大色白,晶莹如玉,皮软肉糯,脆嫩无渣,微辣回味,当地称为“糯藠头”。开远甜藠头,按藠头100、辣椒5、红糖36、食盐8、白酒1的比例配制。制作时,先将藠头剪去根须洗净,去老皮凉干;将鲜辣椒去柄,洗净剁碎;加上配料搅拌均匀后入瓦罐腌制。在瓦罐外口盛满清水,套上瓦盖,每周洗净罐口,更换清水;半月后在罐内表层再均匀地铺撒一层红糖,并淋入少许白酒,密封贮存。两个半月成熟如不开罐,可保鲜存放两年。每百克成品含全糖25.4克,食盐9.7克,总酸1.9克。***************************************( 红河)

二. 云南省 红河 石屏县 乌银走铜

乌铜走银是云南的又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始创于云南石屏。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由于一般多以镶嵌白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

制作乌铜走银(金),是一项复杂的工艺,匠人须掌握冶炼合金、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乌铜走银(金)工艺品一般有小花瓶、笔筒、墨盒等。常见的图案纹饰有花鸟色虫、梅兰竹菊、龙凤鹿鹤等。

乌铜走银的代表佳作是陈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风景画。此画高1.2米,宽1.5米,在乌黑铮亮的底色上,昆明西山、滇池、大观楼分别用金、银镶嵌其间,十分精美,堪称艺术珍品。

三. 云南省 红河 弥勒 弥勒土鸡

土鸡

土鸡也叫草鸡、本地鸡,是指放养在山野林间、果园间自然生长的本地鸡。由于其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公害污染,肉、蛋属绿色食品,是在山上域果园内按每亩667平方米放养300只,当鸡放养生长到1.5公斤-2公斤左右出售,由于色、香、味俱佳,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受人们青睐,价格不断稳中有升,饲养前景广阔。弥勒县东风养鸡厂近些年为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园林围养域得成功,现在发展较好,每年所饲养的本地鸡销路广阔。

四. 云南省 红河 蒙自县 蒙自石榴

蒙自石榴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蒙自石榴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蒙自生产的甜石榴不仅籽粒晶莹似玛瑙,而且营养价值较高,可食部分占籽粒的71%~87%。其中,甜绿籽、厚皮甜砂籽、甜光颜在国内石榴产品中属上乘品种,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蒙自县的新安所镇、文澜镇和草坝镇等地,产量丰富,远销国内外市场。

同国内其他产区比较,成熟期提早30至50天,且由于立体气候,自7月底至9月自然形成早、中、晚熟产区。主栽品种甜绿籽,果实圆形中等大,果皮黄绿着红色,平均单果重248g,最大果重800g,百粒重60g。

蒙自,是我国盛产甜石榴最大的基地之一,是远近闻名的“石榴之乡”。 蒙自甜石榴主产于新安所镇、大新寨乡一带。据传,这里的甜石榴是从伊郎和阿富汗引进种植的,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地处云南低纬度高原,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的蒙自县,再加上北回归线穿境而过,使其面积达554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无霜期长达33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234小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甜石榴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造就了蒙自甜石榴果大、皮薄、粒满、核软、汁多、味甜等优良品质。 蒙自甜石榴有花果品种19种,其中,果石榴12种,观花石榴7种。在当地果农的长期栽培实践中,甜石榴已培育出甜绿籽、甜沙籽、甜白花三个国内上乘品种。甜绿籽品质优,产量高,单株产量平均在80公斤左右,最大果实约1公斤,平均果重250克,可食部分达87%以上,成为此中的佼佼者。它与甜沙籽同在农历七八月中秋节前成熟,因此,成为中秋佳节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果品,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白花石榴大约在九月间才可收获。石榴属观花、观果类植物。花为奇花,果为百果之珍。蒙自甜石榴不仅品质好,而且营养丰富。经测定:总合糖量17%,含酸量0.53%,还含有脂肪、维生素和大量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极为有益。近几年来,蒙自县有关部门先后引进世界银行贷款200多万元,用于发展石榴生产,种植面已扩展到了红寨、多法勒乡等地。1998年,全县种植石榴5.2万亩,总产量3.5万吨,石榴收入在当地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达70%,石榴飘香香四海。历史上,由于蒙自所处的地理位置,滇越铁路通车后,蒙自甜石榴就销往香港、河内等地,如今,蒙自甜石榴的芳香不但吸引了省内外的客商与游客,北京、上海、广东、广西、越南等客商也纷至沓来,大批量购运,并从越南转道销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地域范围

蒙自石榴的地域保护范围为云南省蒙自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9′—103°31′、北纬23°15′—23°34′,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61.3公里,总面积214353.4公顷,产地面积8000公顷,年总产量113700吨,主要涉及蒙自县的新安所镇、文澜镇、草坝镇、雨过铺镇、芷村镇五个乡镇,共计51个行政村。

五.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红河棕榈

红河棕榈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红河棕榈是云南红河红河县的。

红河县棕榈种植历史悠久。据《红河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境内山区已有棕树种植,本世纪(20世纪)20年代有所发展”。红河县哈尼族、彝族棕榈种植和利用历史源远流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棕片与棕板已成为山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并形成了种棕、采棕、食棕、歌棕、舞棕、颂棕的独特棕榈文化。 很久以前哈尼族的祖先就会用棕片缝成蓑衣,是人们外出劳作理想的防潮防寒必需品,更是红河人南下“走坝子”的行装之一。后来,棕片在哈尼族的生产生活中用途极广,也就开始人工驯化、培育和大面积栽培种植了。所以,红河县境内哈尼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习俗都与棕榈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吃、穿、住、行都离不开棕榈制品,至今流传有“年青人不砍棕榈树,只有老年人才能砍棕榈树”的习俗,人们歌颂棕榈树说“不吃你的饭,不穿你的衣,每年还送上一层皮”,也就有了“千年桐,万年棕,世代儿孙吃不穷”的美名,当下,用棕片加工棕丝做成高档床垫,是人们享受健康保健睡眠最理想的绿色家居产品,深受消费者青昧。 阿扎河是红河县棕榈树的原产地。据说远古时候,在红河洛孟和哈普后山经常有老虎出没,曾有人被老虎紧追不放,危急之时,穿上蓑衣,老虎大惊,以为怪兽,竟落荒而走。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戴,人们出入皆披之,一避风雨、二防凶兽。 红河县棕榈种植源远流长,采剥棕片加工棕丝是哈尼族、彝族传统的产业和重要经济来源。在哈尼族、彝族居住的山区就是一片棕榈林园,如今,棕榈树成为了哈尼族、彝族一种富贵、祥和、幸福的圣树,并把棕榈树称之为“红河哈尼梯田卫土”。平时,哈尼族和彝族老人都会讲“蓑衣圣服”、“年青人不吹棕树”的故事;每逢哈尼族、彝族六月年和十月年,无论男女老少都去街上跳“棕扇舞”,唱“棕榈山歌”;每年冬春季节可尝棕笋、棕苞、棕花菜果等美食,四至五月可品棕米饭或棕米粥等有机食品。每蓬街天,可欣赏和采购琳琅满目的棕榈工艺品作纪念。勤劳朴实的哈尼族、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一系列的棕榈文化,我县《棕煽舞》舞蹈、歌曲《棕榈情愫》已成为红河流域哈尼族聚居地区民族节日活动不可缺少的民族特色表演节目。散文《棕榈》、《棕榈情》、《棕榈林间也耕田》《棕榈树与哈尼族》等文献是红河县棕榈文化之乡的代表作品。 世界上可产纤维的棕榈科植物超过16个属100余种,但红河棕榈纤维是自然界最耐腐蚀的天然纤维,品质优良,用途极广,广泛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运输、建筑、海产养殖、民用等方方面面。云南省80多个县(市)出产棕片中,红河县棕榈种植面积、棕片及棕丝纤维产量及质量均居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位,是全国最大的棕丝纤维原料生产基地县。红河县是有名 “棕榈之乡”。“红河棕榈”已成为红河县的一张名片。对此,中央电视台在农业综合频道(《每日农经》栏目)于2011年4月对我县的棕榈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报道。 近年来红河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红河棕榈”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为组长,农科、林业、棕业公司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红河县棕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红河县棕榈产业科技开发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棕榈产业发展和科技开发。到“十一五”末全县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县林业局统计数),县内棕榈企业有棕丝加工、棕丝软垫加工和棕机械加工三种类型。据不完全统计,至2012年12月,全县棕个私企业有1800余户。在此基础上红河县制定了《红河县棕榈产业发展规划》,计划最终使全县棕榈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年产棕丝30万吨左右,棕丝软垫系列产品10万立方米,建成全国棕榈纤维原料种植基地、产品加工基地和技术研发基地;努力把棕编工艺产品技术开发培育成为红河县、红河州乃至云南省民族区域特色的优势旅游产品名牌之一。我县现已申请和批准的棕制品商标有“红榈”、“红河迤萨”、“阿姆山”和“棕榈之乡”4个。下一步我县还要加大对红河棕榈棕花、棕果的食用及红河棕榈药用的利用开发。 红河棕榈纤维用途广泛,可用于编织各种工业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用于生产垫、毯、刷、帚以及绳索,如棕榈床垫、座椅靠垫、地毯、棕榈绳、棕榈扫把、棕榈衣等,红河棕榈出丝率高,棕片出丝率达70%以上,棕板出丝率达30%以上,纤维长而粗细不一,纤维长度在15~60cm,最长达100cm以上,外观呈棕色、红棕色或褐色。纤维不蛀虫,具有拉力强,耐磨擦,耐腐蚀,耐水湿等特点。生产出来的坐垫、床垫、枕头等产品,具有舒适性、透气性、无污染、不受虫蛀等特点,深受人们青睐,产品远销昆明、贵州、重庆、成都、广州、深圳、苏州、杭州、上海等地。

红河棕榈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 红河县棕榈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红河棕榈产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境内,涉及辖区内迤萨镇、阿扎河乡、石头寨乡、洛恩乡、甲寅乡、宝华乡、乐育乡、浪堤乡、架车乡、大羊街乡、车古乡、垤玛乡、三村乡,共13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9′~102°37′,北纬25°05′~23°26′之间,东西长81km,南北宽40km,种植面积66666.7公顷,棕丝年产量为30万吨。

六. 云南省 红河 建水县 苦刺花

苦刺

【别名】苦刺花、狼牙刺、铁马胡烧

【来源】豆科槐属植物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 Hance,以根、叶、花及果实入药。根全年可采;叶、花及果实夏秋采,分别晒干。

【性味归经】苦,寒。

【功能主治】

根: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凉血止血。用于喉炎,肺炎,痢疾,膀胱炎,水肿,衄血,血尿,便血。

果:理气消积。用于消化不良,胃痛,腹痛。

花:用开水冲泡做清凉解暑的饮料。

【用法用量】根、果3~5钱,水煎或研粉冲服。

七.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红河茶叶

红河县茶叶始种于1855年,大面积种植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全县现有茶园面积6.99万亩,其中新植面积3.87万亩,老茶园1.5万亩,分布于县域东西部的三村、垤玛、车古、架车、洛恩、阿扎河等11个乡,近两年发展以三村、垤玛、架车、洛恩等乡为主。年产干毛茶450余吨,产值400余万元。

八. 云南省 红河 石屏县 石屏豆腐皮

石屏豆腐皮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屏豆腐皮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石屏豆腐皮是云南久负盛名的一种豆制品。《石屏县志》记载,豆腐皮生产始于明代初期,盛于清代后期,光绪年间该县有个姓罗的壮士进京会试,得中武状元,留作慈禧宫中佩剑侍卫,官达四品。有一次,罗回乡省亲,返京时捎去豆腐皮献于慈禧,慈禧食后连声称好,遂为贡品。    石屏豆腐皮选用优质黄豆为原料,经筛洗、脱皮、浸泡、制浆、煮浆、过滤、蒸浆、揭皮凉晒至干而成。其色泽金黄,油光发亮,质地细密均匀,味道鲜美,柔嫩爽口,是当地人招待宾客的上乘之品。( 红河)

石屏豆腐产地范围为云南省石屏县异龙镇、宝秀镇、坝心镇、龙朋镇、牛街镇、龙武镇、哨冲镇、大桥乡、新城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原料要求

1.大豆:收获期一年内的大豆,蛋白质含量≥40%。

2.水:产地范围内山泉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且钙离子≤50 mg/L,镁离子≤5mg/L,硫酸根离子≤15mg/L,pH值6.5至8.0。

二、生产加工要求

1.工艺流程:

大豆→筛选→淘洗→浸泡→磨浆→煮浆→滤浆→揭皮→晾晒→成型→干燥→包装。

2.工艺要点:

(1)筛选:去除霉变、未熟、生芽等坏豆和杂质。

(2)浸泡:常温水浸泡,春秋季浸泡时间7h至9h;夏季浸泡时间6h至8h;冬季浸泡时间8h至10h。浸泡至大豆无硬感。

(3)磨浆:大豆和水比为1:7。豆浆浓度7~8度。

(4)煮浆:采用蒸汽喷浆或现代工艺的连续煮浆方式,煮浆温度95℃至100℃,维持时间3至5分钟,豆浆蛋白质3.6%至3.8%,煮浆至豆浆完全熟透且有大豆的香味。先煮浆后滤浆:即熟浆工艺。

(5)滤浆:过滤豆糊,除掉豆渣,滤网150至200目。

(6)揭皮:以豆浆完全覆盖锅底为宜,在成型锅内加温,温度控制在80℃±3℃,25分钟左右揭一次豆腐皮,重复操作直至成型锅内豆浆用完为止。

(7)成型:将制好的豆腐皮,根据需要分别叠片(切丝、打结)。

(8)干燥:在通风有阳光的干燥间干燥至水分≤10%。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淡黄色至金色,外表油亮光泽;质地细密、柔韧性好、久煮不化;味道鲜香滑嫩、柔嫩爽口。

2.理化指标:蛋白质含量≥42%,粗脂肪含量≥18%,水分含量≤1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九. 云南省 红河 河口县 云南松菌

松菌又称松菌、松蘑、松蕈、松口蘑、鸡丝菌。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伞菌目,蘑科,蘑属。在云南分布极广,迪庆、怒江、丽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等地州市都有生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松茸主要出口基地。松茸喜生于云南松、赤松与栎树、杜鹃等混交林中。每年夏秋为采集野生松茸季节。鲜松茸具有褐色鳞片,菌盖蛋黄褐色,柄深褐色。含有蛋白质17%,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菌肉肥厚,香气浓郁,食味鲜美,为名贵佳肴,并有强身、益肠胃、理气化痰、止痛、驱虫功效,及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胆固醇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此外,松茸蛋白、多糖的防癌免疫功能深受人们的关注。

十.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迤萨小黄牛干巴

迤萨小黄牛干巴是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的。红河县生产的小黄牛干巴,色泽红润,芳香诱人,人见人爱,成为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迤萨小黄牛干巴,最早就是当地傣族和仆拉人(彝族支系)的一种上等食品。他们把当地饲养的小黄牛宰杀后,选用精肉切成条,放入食盐、辣椒、花椒、茴香子、再兑上少量白酒等佐料,放入盆中沤上两三个小时再拿出来晒干就腌制成干巴。到田地里劳动,带上一包冷饭,里面放着一块烤熟的干巴,不用其它菜肴,冷饭下干巴,十分有味。

迤萨干巴为何这样色泽好,味道香?据专业人士讲,本土小黄牛一般生长在海拔200米至800米之间的河谷地带或半山梁子,超越这个范围,其味就大大逊色。这种本土小黄牛肉,无论是小炒、烂烀,味道都比其它地方的高出一筹。聪明的商家就利用了这一优势,规模腌制迤萨小黄牛干巴,加上精美包装,以每盒3市斤130元的单价出售,成为红河县最具特色的土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