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三明特产专卖 三明特产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三明特产专卖 三明特产大全更新时间:2023-08-10 07:13:08

一.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煨豆腐

煨豆腐,即烫嘴豆腐,在永安小吃中独占鳌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但六十年代初,才重返大街小巷的小吃摊。其制法是先将白嫩嫩的豆腐块置入大铁锅内,加目鱼,猪脚,排骨,清水等,以炭火久煨,把豆腐煮蜂窝状,使之入味。再将热豆腐切成小块蘸酱油,蒜泥,冰糖等做成的调料食用,香甜可口
( 永安)

二. 福建省 三明 尤溪 尤溪绿茶

尤溪绿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尤溪县茶叶协会收到国家商标局颁发的“尤溪绿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证。这是尤溪县继“尤溪绿笋”之后获得的又1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尤溪县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福建省十大产茶县之一。全县250个村中,适宜种茶的有156个村,山地面积20万亩以上。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8.53万亩,其中绿茶6.7万亩,茶叶从业人员涉及13个乡镇、150个村、1.5万户5万多人;是三明市县级茶叶面积、产量和产值的第一县,均占三明市的三分之一;2009年茶叶总产量达到8283吨,总产值1.87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5928吨,产值1.55亿元。

三. 福建省 三明 尤溪 尤溪红

尤溪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尤溪地处福建腹地,介于戴云山与武夷山之间,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和海洋性兼并季风气候。据史料记载,从宋朝开始,尤溪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

尤溪茶品种多样,在福建省茶叶优势区域中属于多茶类区。据了解,尤溪县适宜种茶的山地面积达二十万亩以上,到2011年,全县拥有二十多个省级以上的茶树良种,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2008年,尤溪县天顺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五个茶叶加工厂,组成研发团队,用尤溪县面积最多的“福云6号”茶叶进行加工红茶试验,获得成功。尤溪云富茶叶有限公司也于2008年开始发展红茶。2009年6月,尤溪县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县级茶叶综合试验推广站,着力推广“五新”技术,推进无公害茶园和生态茶园建设。

此后,尤溪县委、县政府趁热打铁,出台政策引导扶持茶商、茶农开发新茶园,改造低产茶园,实行标准化生产,引进红茶深加工技术,开发多种茶产品,开拓国内外茶叶市场。目前,已在台溪、坂面、梅仙等绿茶区推广机采茶园面积3.5万亩。在坂面乡光兴茶厂、尤溪绿尔香茶厂、西城镇和平茶厂、碧叶馨茶厂等加工企业进行利用乌龙茶空调做青设备,创新特种红茶加工工艺技术试验,并在86家茶叶加工企业推广。

➡打造“朱子故里”茶品牌

据尤溪茶叶站副站长林兴土表示,为了打响尤溪红的品牌,尤溪县引导广大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拓展流通市场,创立、打响自己的优势品牌。

一方面,尤溪县积极引导茶叶加工企业申报“三品”认证和QS认证,鼓励利用“朱子故里”品牌,开拓市场,在打响尤溪绿茶系列产品的同时,集中力量打响“金云富”、“蓬莱”、“碧叶馨”等尤溪红系列产品。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或参与省内外茶叶的各种活动,提高尤溪茶叶的知名度,打响品牌。如,近年来,尤溪县组织茶叶企业参加省市举办的茶事活动,足迹遍及泉州、武夷山、宁德、福州、上海、北京等地,有效拓展了茶叶市场。

截至目前,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258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6家。如今,用于制作红茶的茶青价格每斤卖到了六七十元,价格比上年翻了一番。据统计,今年1至6月,尤溪完成茶叶生产4527吨,产值达到17417万元,其中尤溪红1422吨,产值8666万元。红茶正成为尤溪茶农致富的“香饽饽”。

四. 福建省 三明 明溪 花柰

俗称林禽、来禽、为沙具。品种有花柰、铁色花柰、高桥柰、小柰等,而花柰为上品,其皮薄肉厚、质地细嫩,可食率达97%以上;皮、肉、汁呈红色,甘甜可口,酸度适中,具有健脾开胃之功效,为珍稀名果。鲜果销往省内外,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 三明)

五.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大湖鱼

大湖鱼是永安著名的副食品、民间宴席佳肴,享有“永安桥尾豆腐大湖鱼”的赞誉。据载,早期大湖祖先赖族从江西迁来,有着一手江西祖传养鱼的丰富经验,由于大湖有着得天独厚的清凉淡水,正是发展渔业的好地方,因此他们每年从江西购草鱼苗来饲养,如此代代相传,大湖逐渐成为著名的渔业之乡。( 永安)

六. 福建省 三明 大田 花茶

花茶

花茶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放肆情人。它由洛神,橘橙,玫瑰果,苹果肉等干果调配而成,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口味酸甜是女士饮用的首选花茶!

七.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圆子

永安圆子

大米加水浸泡磨成浆,加入少许食用碱,放到热锅内搅拌成浆糊状的浓浆,用手工做成直径1━1.5CM的圆子。圆子象征吉利,永安一带当地人结婚、做寿、孩子满月等都要吃圆子,冬至这天,加狗肉、猪脚等煮的吉利圆子更是家家桌上不可少的。

八.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烙粑

烙粑

农历四月初一是沙县特有的烙粑节,沙县是小吃之乡,沙县人过节当然离不开吃的,烙粑节光听到名字也是和吃相关。据说,沙县烙粑还有不少典故:其一,烙粑是女娲用来补天用的;其二,是百姓对付恶鬼下蛊毒。不论它出自何故,反正是一道简单易做又美味的小吃。

每年四月初一,沙县城乡的家家户户都要做烙粑。烙粑有甜和咸两种,沙县烙粑看着和北方的煎饼相似,可能与沙县始祖从中原南迁,随同而来的饮食习惯有关。

甜烙粑是把面粉和着白糖水调成稠浆,烧热锅后把浆舀起倒在锅底,稍等片刻闻到香味就翻一面,等两面皆熟时撒上芝麻出锅,即成又香又甜的甜烙粑,其味道甜美而不腻。

咸烙粑的做法与甜烙粑相似,就是原料大有不同。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加入韭菜或蝴蝶菜(一种香草)、食盐等调料,用上述方法烙成又鲜又香的咸烙粑,其色泽青绿、味道清香,口感绵软却不粘牙。

九. 福建省 三明 宁化 宁化韭菜包

客家祖地福建宁化有味鲜爽口的鱼生,别具风味的烧卖,还有那清香扑鼻的韭菜包。

宁化韭菜包又称“米包子”,是客家人仿照北方水饺的一种创造。韭菜包带“馅”,南方人吃饭用菜一般不用馅,只有面食才与馅有不解之缘,夹馅包馅原是中原人的创举。由此可见,韭菜包承传了中原面食的制作技艺并且有所发展,它是客家人变更手法制作的独特美食。

宁化韭菜包形似水饺,以普通大米作为“米包子”的包皮原料。要把大米做成柔软而坚韧似面筋一样不粘不糊,不碎不烂,用手工捏成纸一样薄的包皮不是轻而易举的。韭菜包其包皮的制作是:将粳米洗净浸透后,和水磨成浓浓的米浆,把米浆放入锅中,在温火中搅拌熬成糊状,再压成形,铲起放入簸箕内摊凉,用双手蘸食油反复搓揉成粉团,制成包皮原料,再用洗净的湿手巾盖住,不让米团表皮变硬。馅心的制作更是讲究,所谓“韭菜包”,顾名思义就是馅中韭菜成分居多。韭菜是有一定季节的,在寒冬腊月受霜雪摧残生长不旺,立春之后的韭菜为头茬韭菜,要割尽,让其重新萌发二茬、三茬,这时正值清明前后,长出的韭菜翠绿可人,鲜嫩味美,正是包韭菜包的最佳材料。加上这时山中的冬笋将尽,春笋吐尖,又嫩又白又脆的笋丁子做作料,吃起来别有风味。而这时恰逢芥菜即将开花,其菜头削皮取心切碎也是不可缺少的好配料,再撒上猪肉丁、香菇丁、虾米之类加些食油混炒一起,便成了馅心。包皮及馅心准备就绪就开始包了。先是捏出拇指大的小米团,双手在掌中搓成小圆球再拍成薄薄的米粉片,包上预先准备好的馅心,包成水饺似的花纹,密密排在垫有湿纱布的蒸笼内,置锅中蒸上十多分钟至包皮不粘手为度。蒸熟的韭菜包,包皮晶莹剔透,馅心依稀可见,清香扑鼻,诱人口馋。品一口醇香爽口的客家酒酿,吃一个味道鲜美的韭菜包,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连允东)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十.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素牛肉

素牛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