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彝族特产去哪吃 介绍彝族家乡的特色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彝族特产去哪吃 介绍彝族家乡的特色特产更新时间:2023-08-11 18:09:55

一.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彝族彝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彝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彝族地区,鞍子就有骑鞍和驮鞍两种。驮鞍用于运输,骑鞍用于骑马代步,两种均用木质做成,现在讲彝鞍其实就是骑鞍,俗称鞍子。

彝族喜弓马,善骑射,因此对彝鞍重视、讲究。

彝鞍用质地坚韧的木板做原料,以阴沉木做的为最好。前后共四块,前面一块立体月牙形,名绊关,后面一块半圆成弓形名后桥,左右两块似梯形,大小一样,有弧形凹度,四块木板接头处钻有圆孔。

加工时有三个步骤:首先由木工按鞍子的模型和规格将原料加工成鞍板;然后请漆工用本地生漆在做好的鞍板表面漆万字格图案或古老钱、木瓜心、菊瓣等花纹,鞍上的漆工工艺以木上花、漆上花、影花为最,其中尤以影花较突出,花纹明暗相兼,看得见,摸不着,光滑细致,多年不会褪色;后用皮线穿孔扣牢固定,再配上襻、、肚带、绨子、镫即成一副完整的鞍子。镫的质量以青铜镫为最好。

彝鞍古朴精致。适用大方,特点:一是漆工别于其它,二是乘坐轻松舒适,为彝家骑马代步、婚丧嫁娶、征战沙场所必用。故它不仅是彝族古老的一种工艺,而且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古时彝族中若哪家得到一副好彝鞍就世代相传,别人十分羡慕,虽不是价值连城,也堪称传家至宝,一般情况是不会轻易换给别人的。

二. 云南省 普洱市 景东 云南景东彝族火烧猪

火烧猪是景东县彝族员拿手的一种地方民族名菜,据说这种烧烤烹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火烧猪吃起来,具有酥脆、清香可口的特点而一直流传下来。其做法是,将一头80斤左右的细骨头猪宰杀洗净后,去掉头脚和内脏、再往猪身上擦上盐、酒、花椒、大蒜等调料,然后用特制的铁叉穿住猪身,在栗炭火上翻烤,边烤边涂卤水、麻油,待整个猪身烤黄,皮脆肉酥时即成。吃的时候将火烧猪肉切成块状,配以酱油、酸醋、辣椒、葱、芫荽等调料,火烧猪肉保持了它的原汁原味,新鲜而味纯正,是彝族人民在喜庆或宴请贵客时才出手的一道佳肴。

三.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彝族腌菜

彝族腌菜

云南鹤庆山区的彝族善于用山茅野菜腌制咸菜,不仅花色品种繁多,味美可口;而且,每道菜食就是一剂治病疗疾的良药。每进农历十月,是人们采挖和腌制菜食的“黄金时期”。是时,满山遍野是采挖山菜的人,笑语欢歌遍山野,宛若赶庙会。世代沿袭,人们称作腌菜节。

十月十日,是腌菜节的热潮。这天,人们要在山上聚会。集体举办“唱菜”和“吃奇”活动。“唱菜”,就是对唱山歌,以对歌的形式,一问一答,介绍山菜的品目、制作腌制方法、色味特点及保健、药用价值……“唱菜”完毕,各户任选一种“菜品”现场腌制,作为献给众人品尝的节日菜食。

“吃奇”,即集体会餐,共同品尝各户腌制的奇菜美味。其间“春菜”和“八宝”饭,是必不可少的“节食”。“春菜”即将洗净的鱼腥菜、花椒尖、山韭菜根、萝卜丝、山楂果片、葛根片、橄榄、石花菜、嫩蕨菜、青辣椒、姜丝、木爪片等加食盐在木臼中用杵棒捣细,蘸麻油、核桃仙茸、杨梅酱兑木爪醋的蘸水吃。其味鲜香无比,吃后有清热、解毒、消肿、健胃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扁桃腺炎、肺炎、肝炎及美容的药效。“八宝”饭是糯米、苞谷粒、燕麦、荞面配松籽仁、大枣、板栗混焖的饭,拌蜂蜜而食。这道饭食由八种食物组合,不仅风味独特,而且有安神、补气、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故称“八宝”饭。

四. 云南省 玉溪 峨山县 彝族套肠

彝族套肠是当地土著彝人传统特色食品。该产品以优质小肠为主料,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制作时,将一只猪的所有肠子由细到粗层层相套,每层中夹以香料灌制而成,内含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份。食用时,模刀切成薄片,呈环状叠于盘中,上茏蒸透即可食,嚼来油而不腻、香酥味美,风味独特,堪称食品一绝,是馈赠亲友、宾宴之上乘佳品。

五. 四川省 甘孜 白玉 彝族辣仔鸡

彝族的辣仔鸡,用2斤左右的仔鸡,杀后烤好,将肉宰碎(搅粉碎)后加上,木姜、生姜、辣椒面、花椒等佐料,和冷开水就要中吃了。



原汁原味,味道辣而爽口,肉细嫩鲜美,品后余味无穷。要用高山的红海椒,深受彝族的喜爱。

六. 四川省 乐山市 马边 彝族风味血大肠

彝族风味血大肠

彝族风味血大肠,血肠是凉山彝族地区最为普遍的一种食品,凡宰杀过年猪后,都要加工制作血大肠。把猪血、酒米、猪杂油用加上食盐、辣椒、花椒、木姜子面等调料佐料拌匀后灌进猪大肠,两头用细绳拴紧,放进开水锅里煮熟后捞起,待稍冷后切成节食用,味道鲜美,是招待客人和乡邻的佳品。

风味特色:

味道鲜美,待客佳品。

七. 云南省 大理 漾濞县 彝族烤全羊

各少数民族同胞,大多数都有烤全羊的习俗,这可能是从古代围火烧烤猎物演变而来。漾濞彝族同胞烤全羊之习由来已久。具体操作方法:选肥壮的羯羊一只,屠宰后割去羊头,以细铁条在羊脚毛皮下钻洞吹气,边吹边拍打,充气流贯全身,直到全羊皮层膨胀为准。以便浇沸水用刀刮毛。刮洗干净后,剖除其肠肚等。然后装佐料:一是用盐、花椒、草果、辣椒等佐料抹于羊体内外;二是把香芸叶、薄荷叶、鱼腥草、姜叶、香椿叶(不宜多,否则肉发红)等香料叶混杂塞入其胸腔内。以钢钎纵贯羊体,置炭火之上,酌情覆转烘烤,约4—5小时后,全羊皮黄肉熟,香味扑鼻。以刀分割成二至三指宽窄的小块小条,置于盘中,佐以酱油、油辣椒等,动箸开餐,软脆清香。

羊头蹄及其肠肚刮洗干净后下锅水煮,佐以花椒、草果、生姜等烹饪。其味肥肉不腻,瘦肉不腥,香软爽口。是“彝族烤全羊”系列中的第二道菜——羊下水。

羊肉比其它畜肉更为细嫩,营养也更为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多种成份。

中医认为:羊肉性味苦、甘、温热、无毒、入脾贤两经,为宜气补虚,温中暖寒之佳品。对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寒腹痛,寒疝等具有温中补虚之功效。民间有“秋食羊肉补虚劳,冬食羊肉可除寒”之说。可见羊肉系药、食同济之美食。

八. 云南省 曲靖 罗平 彝族箍箍帽

居住在罗平县白腊山一带的彝族自称为戈仆彝,他们服饰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箍箍帽。戈仆彝的箍箍帽红艳夺目,独特绚丽,高约5寸。制作时先用竹篾织成圆桶形,再用黑色硬布壳里外粘牢后缝合。内层中部用2寸宽的黑布缝牢后当顶带;外层用红金绒或红灯芯绒套缝上一层,再钉上一条3寸左右宽、能拖至膝部的刺绣条帕,条帕除结婚时解开外,平时是系在箍箍帽上的。箍箍帽上下沿均钉满尖角排钉,下沿边钉红色帽髯,中间缀满了红绿毛线扎成的大大小小的缨花,独具特色。在罗平县环城乡中和村公所宜卡考寨,79岁的田云彩歌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古的时候,一个叫阿黑的小伙和一个叫阿香的姑娘相好。二人在村后幽会时,忽然天下暴雨,眨眼间地下已成一片1。二人手拉手往山上跑,洪水也随着他俩的脚步往上涨。跑到山顶时,洪水也涨到山顶。他俩钻进一棵空心树,空心树就倒在洪涛中顺水飘流。也不知飘了几天几夜,这空心树被一个石崖挂住了。阿黑钻出树洞观看,头晕跌入水中。水退后,阿香醒来,不见了阿黑。阿香拼命呼唤,终于听到对面山上阿黑的回音。阿香顺着回音的方向边跑边喊,下了谷底,准备越过小溪,不幸失足跃进溪中,顺溪水淌了一阵才抓住岸边的一根竹子,从水中爬出就晕倒了。醒来时,浑身瘫软,四肢无力。远远传来阿黑的呼唤声,阿香张口回应,发觉声音沙哑,只有自己才能听见。阿黑的呼唤声,渐渐地远了又近,近了又远。阿香心里明白,但回不了声,心里一急,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拾起一根竹子,编成一个大圆圈,把扎在头上的红帕解下来,铺在竹圈上,顶在头顶。但风一来,红的就从圈上吹落。阿香又扯了几根藤子,拴上几个小石头,吊在红帕的四周,再把竹圈顶在头顶,慢慢爬上山坡一块高大的石头上站立起来。阿黑望见阿香的红帕,终于找到了阿香。阿黑和阿香结婚时,阿香做了一顶箍箍帽戴在头上,阿黑摘来鲜花把箍箍帽插满。戴着箍箍帽的阿香,美得赛过天边的彩霞。后来,这箍箍帽就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为了长久保存,箍箍帽作了一些改变。竹子改成了竹篾,鲜花改成了红绿毛线扎的绒花,小石头改成了小泡珠,藤条改成了精心挑上花的条帕。

九. 贵州省 毕节 赫章县 彝族绣花布鞋

鞋是服装配套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并不因为它居于人体下端,就看作末节而轻视它,如果一双鞋不能和服装整体和谐配套,那么服装的整体风格就是有缺陷的,直苴彝族的服饰也是如此。

彝族纳的鞋底,一般是用多层的旧布叠缀一起,用自制的麻线上蜂蜡纳缝而成,它让人走起路来轻便起脚,使脚底感觉舒服。鞋面也称鞋脸,造型有圆口、方口和尖口之分。鞋面布的颜色黑、红、绿、蓝都有,鞋帮和鞋面上绣满了各色的花朵植物。走路时,脚面上的花朵在绿色的田埂上跳跃,脚停下不动时,就象地上开出了朵朵野花。

彝族妇女穿绣花布鞋,一是和服装搭配和谐,二是取材(衣、裤角边料)方便不用花钱,还与生活的地理环境相适合。崎岖的山路地面少平路,丘陵山区草株并不茂盛,穿上布鞋上山干活方便轻快,同时因为云南山区气候适宜,冬天不寒冷,布质的绣鞋已足以御寒,相比藏族人穿靴,是为了适应高原寒冷地带的保暖功能和保护腿不会被草割伤。直苴彝族的绣花鞋是轻便实用的,也是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

十. 四川省 凉山 西昌 彝族漆器

彝族漆器是凉山地区著名,其用色考究,黑红黄巧妙搭配,间隔使用,黑得浓重,红得火烈,黄得艳丽;纹饰大多自然写实,美观大方;种类更是繁多,涉及20多种生活家居用品。特别是餐具、酒器更是独具特色。彝族酒具如酒杯多采用木制外,还有用鹰爪作杯脚者,也有用羊角、牛角制成者。其它民族餐具或生活用品如碗、盘、勺、匙、杯、罐、钵、壶、烟斗等,也是用木制的,内外多涂彩漆,一般以黑色为底,再彩绘红、黄两色。非常漂亮,收藏、送礼两相宜。

彝族漆器民族风格特别突出的造型,是鹰爪杯、雁爪杯、牛角杯和野猪蹄杯等饮酒器皿。这些酒器直接取材于自然物体,磨制彩绘而成,古朴自然,造型不凡。这些动物都凶猛、有力,为牧猎民族所敬畏,借用它们的角、爪做酒杯,可以显示自己身份的高贵和势力的强盛。

漆器的纹饰特点是自然写实。纹样皆源于自然,来自生活。山河日月、花鸟虫蛇、植物形体、家畜野兽以及生产生活用具,通过直接摹拟,再逐步加以提炼、概括——圆日、弯月、水浪、山形、鱼泳、马翔、动物的弯角、爬蠕的小虫等等,通过工匠的眼睛,使之规则化、艺术化、抽象化,在漆器上再现出各种写实效样,形义一致。漆器纹样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生活纹样、生产纹样和人文纹样。其中动物纹样居首,植物纹样次之,说明彝族经历了漫长的游牧生活,以后定居农耕,畜牧业仍在其生活中占相当的地位。

漆器的图案其图案有单一纹样、连续纹样和单元纹样。工匠根据器皿的部位需要,将单个纹样连结或组合起来,形成带纹或中心图案,一般带纹筛子器皿的边沿或作间隔带,如将虫纹首尾相连或作平行排列,或把火镰纹加以提炼,再规则化,把象形的曲线拉为直线,即似囫形纹,均形成带纹。诸如此类的鸡冠纹、指甲纹亦然。器皿的主体图案也有二方连续,主要用于浅腹器型。带纹横贯腹中;鼓腹和深腹器型的中心图案多将单独纹样巧妙地组合一起,形成单元图案,再配以辅助纹饰,重点突出。漆器图案的布局与器型和谐。

如筒状器型,作根线纹饰;鼓腹器型,往往先作横分层,上下绘以宽带纹饰,主要纹饰终于腹部,腹部一分为二成两单元方块,每单元又略是窄长,两端再竖分割以缩长增宽。这种定中求窄,窄中求宽,彼此呼应的手法是很巧妙的外型器物,一般通体满绘花纹,显得饱满、乖巧。器物的不同。不同部位给上不同花纹,一般都作到粗细疏密兼顾,主次位置得当,繁简相宜,绚丽的纹饰图案与优美的造型浑然一体,和谐统一。漆器图案的结构是很讲究章法的。如器物的单元方块图案上,多以一个圆为中心,由中心向四周伸延。不论纹饰繁简,均以一心控制全留,匀称不乱。

漆器的色彩有红、黑、黄三色。彝族人民喜爱红色,它象征勇敢、热情,黑色表示尊贵、庄重;黄色代表美丽、光明。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色泽明快艳丽。漆器的上包方法,是在底色上勾画结构,再绘纹饰轮廓,最后再片涂铺色,无渐次色和混合包,这种上包方法比较简单,较之先铺色再据不同的物体绘出不同的颜色形态,更显得粗放,简略。这样红、黄两色在黑漆底上形成鲜明的冷暖、强弱、明暗的对比,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感,从而产生出和谐的韵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