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英德市九龙镇龙峰特产店 英德市浛洸镇茶趣阁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英德市九龙镇龙峰特产店 英德市浛洸镇茶趣阁特产店更新时间:2024-01-30 10:26:49

一. 江西省 赣州 安远县 九龙茶

九龙茶产于安远县境内海拔一千多米的九龙山上。这里地势高峻,峦峰重叠,山青水秀,树木茂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极宜于茶树芽叶的生长。

《安运县志》记述:“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搓之,拍之焙之,穿封之”。可见其鲜叶采摘之细致讲究,制造工艺之精巧。

二. 福建省 南平 松溪县 九龙窑瓷器

九龙窑瓷器已有千年历史,从出土的瓷器来看,质地坚硬、工艺精巧、纹饰精细,尤其是被誉为“珠光”的青瓷器,在当时已蜚声海内外,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改革开放后,松溪人在发掘濒临失传的“珠光青瓷”工艺技术基础上,研制出“类冰如玉、千峰翠色”的九龙窑系列青瓷,生产了包括青瓷、黑釉建盏、冰裂纹在内的3大系列300多个瓷器品种。

回场窑主要烧制青瓷,兼烧少量黑瓷。产品有碗、盘、碟、瓶、罐、壶、炉、杯、灯等,主要产品是碗、盘、碟。瓷器胎骨密实坚硬,胎色灰或浅灰色,有少量铁黑胎。釉色为青绿、青黄,少数为褐黄或淡青色。胎釉普遍结合紧密,有透明玻璃质感,装饰工艺盛行刻、划缠枝卷草、莲花、牡丹、蕉叶、婴戏等。纹饰多为器内壁刻、划卷草纹,又称萱草纹,其形如缠枝、卷云,有思亲之意;器外壁多划蓖梳纹,形如蓖梳梳发,也有外刻莲花瓣纹,花纹间偶尔出现婴儿嬉戏期间,手舞足蹈,鲜活生动。这类碗中的小型碗即是备受珠光禅师厚爱的茶盏。

印纹主要是在大盘。大碗内底上横印阳文“吉”字铭文。新近又发现“张”字款,极可能是窑主的姓氏。这类大碗大盘直径达25—30厘米。也有部分莲花碗内底凸印莲花纹饰。回场青瓷与龙泉早期产品极为相似,富有“越器”之风。烧结工艺也与早期龙泉窑一脉相承,采用托座叠烧和匣钵叠装,龙窑烧制。据考究龙窑一窑可装置二万件瓷器,七日烧成一窑,每月产量约10万件。北宋时期松溪全县不足万户,人口仅2至3万,青瓷产品主要通过松溪水运至福州港,海运至澎湖列岛中转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

日本镰仓时代(公元1185-1291年约中国南宋至明初),在佐贺县唐津市一带,福冈市的博多湾海底,福冈县的观音寺、太宰府附近等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珠光青瓷”,即日本学者龟井明德氏所称:“十三世纪的青瓷,里边是用半浮雕的方法,在器物周围雕出莲花卷草纹”。

《闽北陶瓷》述:“台湾海峡之间的澎湖列岛,也是中国古陶瓷海上贸易的转运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岛上考古发掘的福建窑口的青瓷器,数量很多,有刻画花的,印花的和内底涩圈的线环青瓷器,胎釉形制工艺作风颇与闽北的窑口相一致,相当部分属于闽北松溪、浦城、南平等地的产品。”“南海的西沙群岛是东南沿海船只前往东南亚的必经航道,1974年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中,也有闽北窑口的刻画卷草篦点纹确的青瓷碗,内底模印‘吉’字铭文的大盘”。该蓍还叙述:“1977年12月上海市奉贤县的古代海滩中,出土了旋转于箩筐内的成梱碗829件。大多数为青瓷素面,一部分为青瓷刻画纹或花瓣纹,有的碗内底有垫圈叠烧痕迹。这批瓷器可能是宋代从浙南、闽北一带瓷器产地装运来沪,临时放在海滩上,准备运往外地后因某种突然事故而埋没的。”从工艺特征看,应是松溪窑的产品。

三. 湖南省 常德市 武陵 麻辣肉

 麻辣肉并不是真正的肉,而是豆腐皮做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这个不起眼的小吃,拥有N多粉丝啊,我从小学3年级开始吃,吃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现在工作了,还是喜欢吃~~~我想80年代-----90年代的人,都是吃着麻辣肉长大的吧,不过,这个东西不能吃多,一次吃得太多,会感觉心里油得慌,甚至反胃。但是隔段时间又会开始怀念,我从来没有对它反胃过,可以变换着吃啊,包在馒头里吃/包在面包里吃/混在饭里吃。

    麻辣肉要认准“北堤”牌,推荐去一中对门的那条巷子去买,因为那里的是最新鲜,是总经销点,还有黄金台街也有它的店(那是前店后厂可以看到生产车间),五中对面还有一家。买的时候注意看下日期就行了,当天的最新鲜最好吃了!

四.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 八月楂

八月楂学名八月瓜,也有地区叫做八夜瓜,牛腰子果。因八月果熟开裂而得名。果形似香蕉,富含糖、维生素C和12种氨基酸,以及人体不能合成的缬基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果味香甜,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有“土香蕉”之称。是罗坪山区常见的上乘野果。

五. 四川省 甘孜 九龙县 圆根酸菜

圆根酸菜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自古以来,始终伴随着古老的彝人,是彝家待客的佳菜,世世代代受到彝人的青睐。



彝族民间传说中称:远古时代,人类遇大洪灾,只剩下现代人类祖先“祖莫惹牛”,他在人间无处找到伴侣后,就到称之为“时姆恩哈”的天界上,娶了仙王“资约丁古”的幺女。他俩在人间相敬如宾,但是人间已无蔬菜作物。于是,“资约丁古”幺女上天偷偷地从父亲身边盗来了圆根、油菜、白菜等10多种蔬菜种子,撒向人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生机。“资约丁古”在失去幺女和菜种后诅咒:“圆根被你偷下凡,根根会比石头重,叶叶不能充菜粮。”从此,人间有了“圆根”这种绿色植物,成为彝家的食品。



圆根适应秋冬生长,如何让它长期贮存呢?聪明的彝人采用腌制干燥的办法,把绿黄色的圆根叶子变成了现在我们食用的圆根酸菜。经鉴定,圆根酸菜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暑、开胃消食、解醉醒酒和减肥之功效,食用方法极其简单。它和贵州的酸菜、四川的泡菜相比,独树一帜,自成风味,是彝家老少皆喜的佳肴。在单调的腊肉汤、洋芋汤、鸡汤、鱼汤中放进少许圆根酸菜,真叫画龙点睛。成为驰名大小凉山的各种酸菜汤,让人赞不绝口。如今,古老彝人的圆根酸菜焕发出新的生机,已形成商品步入市场。

六. 湖南省 常德市 安乡 鸭霸王

鸭霸王

鸭霸王根据现代人口味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天然、绿色、环保;讲求保健、营养、强身、养生,既香嘴又滋补强身符合现代人的饮食理念,制作时满街飘香、引人食欲、味道极佳,尝后赞不绝口。久食不厌、回味无穷、南北老少、高官百姓、人人爱吃,所到之处普通卤味坊将面临生存危机。

七. 湖南省 常德市 汉寿 玉臂藕

玉臂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汉寿的西湖,盛产一种藕,十分特别,明、清时代,一直为贡品。

相传,明朝有位皇帝在吃这种藕时,见西湖藕白嫩脆爽,清甜,一节节如同宫女的手臂一样嫩白,十分喜爱。于是便命为“玉臂藕”。

玉臂藕含有丰富的淀粉、胡萝卜素等成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席上珍品。高明的厨师可用它做成“金蜂归巢"、“孔雀开屏”、“玉琢银塔”等各式花色的美味。玉臂藕无渣、无丝、多水、脆嫩甜香,适宜生食。吃起来芳透齿颊,满口生津。它还可以制成罐头、藕粉等多种营养食品。

汉寿玉臂藕产地范围为湖南省汉寿县龙阳镇、周文庙乡、岩汪湖镇、沧港镇、新兴乡、坡头镇、鸭子港乡、酉港镇、洲口镇、文蔚乡、罐头嘴镇、聂家桥乡、大南湖乡、蒋家嘴镇、月明潭乡、毓德铺镇、龙潭桥乡、株木山乡1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玉臂藕。

二、立地条件

选择河湖冲沉积物发育的低洼平湖区,土壤质地为中壤或重壤,pH值5.5至6.5,土壤有机质含量≥25.0g/kg,耕作层25cm以上。

三、栽培管理

1.种藕标准:藕种应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藕种纯度应达到95%以上,藕身完整,芽头饱满、无病斑、无损伤,单个种藕藕支应至少具有1个顶芽、2至3节;藕种适当带泥,宜随挖随栽,如果不能及时栽植,用湿泥包裹并覆草浇水保存,从采挖到定植时间应控制在10天以内。

2.施足基肥:每公顷施发酵腐熟人畜粪、堆厩肥45000kg或饼肥1500kg,过磷酸钙1050kg,生石灰1200kg。

3.定植:4月上中旬定植,株行距(2.0×2.5)m ,每公顷用种量2250kg至3000kg。定植时主芽头斜插泥中10cm,尾梢翘出水面。

4.水深调节:定植期至萌发期水深保持5 cm至10cm,立叶出现后,水深不超过100 cm。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与贮存

9月下旬开始采收,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份。采挖出土后,用泥土除杂后调成泥糊,充分均匀涂布于藕体,然后用湿草包捆贮存,室温保鲜可达15天。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每根主藕长达1.5 m至1.8m,横径7cm至8cm,有4至5节,最大节间长30cm,藕孔九个,单支全藕重2.8 kg至4kg;藕外皮和肉色均为玉白色,藕身均匀;口味清脆香甜。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 分(%) ≤ 90

可溶性糖 (%) ≥ 2.5

淀 粉 (%) 8~14

粗蛋白 (%) ≥ 1.8

八.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石

英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四大名石之一(英石)

英石是与太湖石、灵壁石、黄腊石并列的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它源于英德市区东北面25公里的英山山脉,故谓“英石”。英石是石灰岩经过千百年风化、沉积形成,玲珑剔透、纹理错落,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英山脚下的望埠镇设有英石市场,为玩石爱好者服务。

九.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擂茶粥

流行于英德的石灰铺、西牛、大洞一带,是用生茶叶、生姜放在陶制擂钵中,加入适量水山苍子木棒将其擂成糊状,加点花生油,然后用沸腾的白粥冲入,调味即成,有些人喜欢加入炒花生炒芝麻一起擂制,使甘辣之中添上浓香,吃起来更有滋昧。此粥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提神醒胃的功效,是炎炎夏日的上佳食品

十.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九龙金枣

宁县九龙金枣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宁县九龙金枣又名宁县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其枣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核小、味甜。鲜食脆酥醇甘,适口性强。

枣系多年生鼠李科落叶乔木,在庆阳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相传宁县地方——大枣在周代即作为方物进贡王室(进贡朝廷),因而得名“晋枣”。唐时武则天特别喜用,因之声名更加远扬。庆阳的枣主要分布马莲河流域的庆城以南川道地区,其中在宁县境内比较多见。驰名中外的为宁县九龙金枣(主要是宁县晋枣),在当地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在《诗经》和隋唐史志中均有记载,198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1996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产品鉴评会金奖。 宁县大枣即九龙金枣主要品系有吊枣(即晋枣和马牙枣,统称九龙金枣)、夏枣(又名圆枣)和冬枣(又名相枣或木枣)三种。晋枣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是枣产品中的当家栽培品种。

九龙金枣皮薄肉厚,脆甜可口,营养丰富,平均单果重25克。最大的可达40克,实为枣中之王。宁县生产的“金丝蜜枣”色泽黄亮,肉质肥厚,含糖量高,曾多次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香港、澳门和全国16省、市,深受好评。 宁县的马莲河川,九龙河川和城北河川是九龙金枣的主要产地,这里生产的九龙金枣分为吊枣和圆枣两种。吊枣又称晋枣,据史料记载,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时代,就作为宫品向朝延进贡过,因之得名晋枣,这种枣形如琥珀,枣果有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枣核小,鲜食脆酥醇甘,味甜如蜜,适口性强,营养十分丰富,可称天然绿色食品。圆枣又称夏枣,也是枣中精品。九龙金枣含有脂肪、蛋白质、磷、钙、铁和丰富的维生素B,是滋补上品,有健脾止泻,补血补铁,补心安神的作用,用吊枣和圆枣制成的金丝蜜枣、金枣罐头、金枣酒等产品色亮形好,品质优良,堪称佳品,是天然的绿色保健精品,尤其是蜜枣加工考察兼有鲜枣干枣之长,色艳香浓味甜质脆,颇受人们的喜爱。 九龙金枣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糖份外,维生素含量是其它果品的几十倍,被誉为“百果之王”,营养与药用价值极高,对其进行深加工,生产蜜枣、枣粉、枣咖啡、枣茶、枣饮料、枣胶调补品、枣味饼干、枣味奶等,市场前景广阔。

九龙金枣是宁县传统名优,发展九龙金枣是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的科学决策。近以来,该县坚持把九龙金枣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县上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实地考察,解决具体问题,采取政策优惠,经济扶持,科技培训,典型引路等措施,狠抓九龙金枣基地建设。县上反复考察论证九龙金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全县建成十万亩九龙金枣基地,为了使这一决策落实到实处,县上专门成立了九龙金枣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技术小姐,并按照依托资源,规模经营,面向市场,系列开发的思路,抓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资源改造,科技推广等环节,使九龙金枣生产初迈上了商品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系列化开发的轨道,形成了以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泾浦河四河流域为主的四个大枣生产基地,以县城农贸市场为主导的金枣批发市场和以公路沿线新建的十多处田头市场。标准化栽植技术的推广,助推了以金枣为产品的加工企业。宁县先后帮助兴发果品厂、赛鲜果脯厂、新世纪果品、盛丰、泥阳公司等企业改扩建了厂房,使其拥有了必备的生产条件。

随着标准化生产的深入推进,宁县金枣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基本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模式。全县金枣标准化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枣园3.98万亩,初步形成了以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泾蒲河、川台地为主的红枣基地。2008年全县枣园持果面积达1.8万亩,产鲜枣200多万公斤,产值达700万元,枣区农民最高收入达2.1万元。今年,九龙金枣喜获丰收,全县枣产量预计可达24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前几年县上还连续4年成功举办了"九龙金枣节",进一步提高了九龙金枣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九龙金枣先后被全国优质红枣评优会评为优质产品,被首届中国(国际)枣业博览会评为金奖产品,九龙金枣入选甘肃十大名果,在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上,九龙金枣、红富士苹果被评为“奥运果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