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静宁特产简介50字 甘肃静宁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静宁特产简介50字 甘肃静宁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4-01-19 17:51:00

一. 甘肃省 平凉 静宁县 笃顺苹果

静宁县润仕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2006年,是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果品冷藏业的首家企业,被静宁县人民政府评为2006年度“文明经纪人”,是一家以种植开发、加工保鲜、储藏、销售果品经纪服务综合型果品企业,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搭建永绿专业合作社(http://ylgy.gsnmw.com/)为主要发展平台,合作社位于李店镇薛胡村,地处北纬35°13′19″,东经105°42′36″,占地面积39亩,储藏果品能力达40000吨,公司于2008建立出口苹果种植基地8200亩,GAP示范基地5000亩,并取得了一般进出口认证,出境水果包装厂,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理出口经营权。

同时邀请众多国内外客商来我公司专门考察,洽谈,实地考察静宁地区水果品质。其中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尼泊尔、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客商。公司注册有“笃顺”商标,先后在赛果活动中取得红富士特等奖,被省农牧厅评为全省示范合作社,被市评为诚信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果品先进服务单位。公司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果品产业发展,为农业增效,为果农增收,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二. 甘肃省 平凉 静宁县 常津苹果

静宁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的静宁县治平乡大庄村,,占地面积40000㎡,固定资产4000万元,现有果品保鲜库61栋,库容量85000m3,可贮藏苹果50000吨,生产加工厂2个,分级、清洗、打蜡、包装流水线2条,年生产能力20000吨,配备有基地管理办公室和实验室,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具备必要的检测能力,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公司成现有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注册认证的出境果园21个,25400亩,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1个3300亩,2009年又通过了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LOBLGAP》的认证。认证的出口加工厂1个,和《GAP》产品加工厂1个,公司的生产和产品已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HACCP》体系的认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健全的检验检测设备和质量可追溯体系,产品已销往东南亚、中东等十多个国家。

公司主要产品有梨系列、新红星、花牛、富士系列、秦冠等品种。静宁苹果曾多次获得“中华名果”、“名优特新奖”等称号。公司“成纪富士被评为2007年国际林产业博览会金奖”,2008年公司《金果》富士经国际第三方检测合格,评为奥运会餐饮原料供应企业,并获得了表彰奖励。2007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全国苹果经营优秀企业》,2009年被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静宁苹果无论在苹果的各项理化指标和外观品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主要产品红富士.秦冠果面光滑,色泽艳,红中透粉,经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糖酸比、Vc六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优质苹果标准,尤其是Vc含量高达9.32mg/100g,果实硬度8.6~10.89kg/cm2,极耐储藏,加上先进的储藏技术,保持了果品的原质原味。供货期限可达7月底。

三. 甘肃省 平凉 静宁县 静宁锅盔

静宁锅盔(大饼)、烧鸡是地方风味食品。

静宁锅盔,又名静宁大饼,它不仅是平凉静宁回族人民的传统食品,也是平凉静宁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主食。乘车到静宁,只见公路沿线到处都有售锅盔的食品车,那雪白平整、薄厚均匀、图案美观、色泽光亮、酥香可口、诱人食欲的锅盔,引来众多的食客、旅人。

静宁锅盔历史悠久,早在清同治年间就已负盛名。它外形圆,有大、小之分。大者如盾牌、小者如银盘,饼面旋有三道箍纹,饰有“一串龙”、“一朵云”、“一枝花”等图案,精致美观、雅丽动人,不要说是吃,就是看一看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静宁锅盔揉制功精,不易破碎、不易发霉变质,适宜久存和长途携带。相传有一外国朋友,买了两个静宁锅盔,装在箱内忘了食用,数十日后,远涉重洋回家,从箱中翻出静宁锅盔,仍然外形完整,饼香诱人,此事竟在海外被传为美谈。

四. 河北省 承德 围场 万字扣肉

这是一道宫廷菜,现在成了寿辰名菜,作法是将红烧猪肉切成3.3厘米见方小块,用小刀逐个将肉块由外及内,依方形绕圈向肉块中心呈“万”字型,不可使之分离,然后皮朝下,摆在蒸碗内,加高汤、佐料,上笼蒸2小时,取出扣盘,浇上高汤,肥头勾芡即成。-

五. 甘肃省 平凉 静宁县 静宁早酥梨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主要以黄绵土为主,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1.18%。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0.92%,全氮含量为0.072%,速效磷为8.24PPM,速效钾170.1PPM。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均气温 7.1℃ ,无霜期 159天,年均日照时数2238小时。降水夏季较多,冬春季节较少,年均降水量为450.8毫米 ,年蒸发量为1469毫米 。独特的地域、气温、土壤特点,非常有利于苹果生产,静宁被农业部评为 “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同样适合早酥梨的生长。

静宁气候资源独特,土壤肥沃,是早酥梨栽培的优生区。静宁早酥梨以其个大、色鲜、脆嫩多汁、果面光洁等特点备受国内外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广州、上海、成都、香港等地区。先后在甘肃省和平凉市林果产品展览交易会上获得金奖。目前,全县已建设西北部早酥梨基地5.2万亩,年产量达到I.56吨,产值2426万元。

静宁早酥梨果实多呈卵圆形或长卵形,平均单果重约250克,大者可达700克;果皮黄绿或绿黄色,果面果滑,有光泽,并具棱状突起,果皮薄而脆;果点小,不明显;果心较小;果肉白色,质细,酥脆爽口,石细胞少,汁特多,味甜稍淡,含可溶性固形物11%~14%,可溶性糖7.23%,可滴定酸0.28%,维生素C 3.70毫克/百克,品质上。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六. 甘肃省 平凉 静宁县 静宁苹果

静宁苹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静宁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甘肃省静宁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苹果之乡”。近年来,静宁县坚持走科技兴果之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 果品质量。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40.4万亩,户均4.3亩。2006年全县果品产量突破16万吨,总产值突破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453元。

静宁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甘肃省静宁县《关于界定静宁苹果产地范围的报告》(静政字[2006]1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乡、李店镇、治平乡、深沟乡、贾河乡、余湾乡、雷大乡、双岘乡、甘沟乡、新店乡、古城乡、城关镇、城川乡、威戎镇、司桥乡、四河乡、红寺乡、细巷乡、界石铺、八里镇等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甘肃省 平凉 静宁县 静宁酿皮

静宁有许多风味小吃,酿皮就是其中的一种,家喻户晓,人人爱吃,尤以女性为最。酿皮也叫凉皮,在静宁县城一年四季都有卖的,夏天吃得人更多,冬天更别具风味。凉皮以其绵软润滑、酸辣味美、爽口开胃等优点招人爱,不但是街头小吃,近几年还登上大雅之堂。静宁的宾馆、饭店、酒楼餐宴中,这道小吃必不可少。

酿皮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用上好的小麦面粉调和并洗浆,清出多余的水份,其浆加食用碱后呈糊状,少许倒入特制的平底铁笼上蒸熟,从铁笼上揭出时,一张张、圆圆的、薄薄的、颜色白里带黄的酿皮即制成,看了使人口水欲滴,在酿皮上抹一层熟油,待凉后遂用一把专用铡刀切成细条,盛碗里调上酱油、醋、盐、调料水、辣椒油、蒜泥等即成凉皮。静宁回民中,酿皮的吃法与众不同,除了放醋、盐、调料水、辣椒油外,还要加放芝麻酱,吃来别有风味。酿皮这小吃,入口筋韧柔软,又是低热量的减肥食品。价格也很低廉,一元一小碗,大碗也超不过两元,成为极受女性青睐的小吃食品。

辣椒油是酿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主要取决于辣椒和辣椒油。辣椒油的制作很讲究。辣椒面放在上等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复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红,越熬越亮。熬制辣椒油时有的在熬制过程中掌握火侯加入上等芝麻,这样辣椒油就更具特色。熬制辣椒油这道工序,各人有不同做法,据说别人是学不去的。

静宁人这几年也有做擀面皮的。擀面皮的加工则不同于酿皮,擀面皮是用上好的小麦面粉调和并洗浆,清出多余的水份加食用碱,在铁锅中慢火加热使其蒸发水份,同时反复柔制后擀成薄片,经上笼蒸熟后切成细条,吃法和酿皮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擀面皮口感较硬,韧度高,有筋性。另外适量加一些绿豆芽、黄瓜条。酿皮一般是凉吃的,近几年有好事之人把酿皮热着吃,即现蒸现吃,故有人把它叫热酿皮,味道也很特殊,还颇受市场青睐。看来任何小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休宁县 “杜”字虾米豆腐干

是休宁风味小吃。杜家豆腐店的虾米豆腐干,以用料独特,制作精细,配方讲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称。

制成的虾米豆腐干,颜色淡褐,光洁细腻,香味浓郁,鲜美可口,有韧性,折叠不开裂,压榨紧结,刀劈不散碎。可切成细丝或薄片,撕开可见细密纹理,内有虾米一只。既可佐酒下茶,又可作菜肴的配料,当作零吃小食也别有风味。

九. 河北省 邯郸 鸡泽县 织字土布

鸡泽民间土布是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品,通称之为“粗布”。它是用古老织染法(即从黄道婆时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织染术)纺织而成(俗成老土布)。土布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在《战国策》中,有曾子的母亲织布的记载。元明时期,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量种植,使用棉花作原料纺线织布越来越普遍。人们将传统的葛、麻、丝织工艺揉于棉纺工艺。当时的工艺比较粗糙,花色单调,品种较少。随着明清两代纺织工具的改进,民间土布的织造和印染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种棉、纺纱、织布逐渐形成规模。

鸡泽民间土布的花纹种类有二匹缯、四匹缯、提花抖纹、核桃纹子、洋鬼子钻山、一条大路通北京、五架山、七架山、大斜纹、小斜纹、石榴大开花、枣花儿、土布图案、土布对联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鸡泽农村家庭纺织业达到了兴盛时期,全县拥有土布织布机3万余台,在农闲时节从事纺织的农村妇女达5万余人。村庄里几乎每家就有一台织布机,每户就有两三架纺棉车,每家每户都能独立进行纺、浆、经、涮、织、染等全套工序。这时,人们在纺织工艺上进行了研究、改革和发展,生产出许多织染工艺精细的产品,其中有土布词语、土布对联、豆面花布、印染花布等产品,多为农家女结婚自用。随着商品化、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土布工艺受到现代纺织的冲击趋于沉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土布又有了新的认识,土布制作各类产品,用起来健康、舒适,价位较高,所以农村又有一批妇女在农闲时进行纺纱、织布,继承和发展我国这一流传千年的土布工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