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郑区小南海镇特产 南郑福成镇主要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郑区小南海镇特产 南郑福成镇主要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06-02 15:01:33

一.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堡茶

具有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是中国名茶之一,年产量约100多吨。该茶出口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
( 梧州)

二. 辽宁省 葫芦岛 南票区 小南沟桑葚

小南沟桑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桑葚(sāng shèn ),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桑枣,农人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

小南沟桑葚是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虹螺岘镇南沟桑葚园的。南沟桑葚“果大、色亮、味甜、口感好”,正是凭借此特色,南沟桑葚驰名省内外。小南沟桑葚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虹螺岘镇南沟是远近闻名的桑葚生产地,坐落在虹螺山脚下,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屯。由于南沟桑葚园周边10公里内没有厂矿,没有环境污染。桑园建在山坳里,早春气温高;光照充足,四面有山环绕不受季节风影响。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高,再加上该地独特的红色园土,有机质及铁等矿物含量高,非常适合桑葚果树生长。品种统一,栽植密度适宜,果园整齐一致,树势健壮,通风透光,源自天成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味道独特的南沟桑果。

虹南村南沟桑葚(当地俗称桑粒),农民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每年5—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从最初的房前屋后栽植、到今天的基地化生产,已历经200余载。多年经营桑葚使南沟果农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老桑农选育出了只有南沟才有的独特品种,南沟桑葚“果大、色亮、味甜、口感好”,正是凭借此特色,南沟桑葚驰名省内外。

2011年初,在虹螺岘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沟村村民成立了葫芦岛市南沟桑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入股方式筹集资金150万元,在虹南村南沟承包荒山500亩,启动二期桑葚幼树种植1.3万株,建立了虹南南沟桑葚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南沟结果成树面积已达到500亩,年产量45万公斤。计划3年内再栽植1万株,达到1500亩,产量突破50万公斤,年销售额500万元。

小南沟桑葚

葫芦岛市农业品牌促进会

12109271

桑葚

三.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南郑藤编

南郑藤编

南郑县黄官镇水井村具有悠久的藤编历史,全村家家户户都在发展藤编生产,把藤条加工成藤编桌、凳、茶几、沙发、躺椅等13个系列100多种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1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达2600多万元、出0易额达580多万元,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

四.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沙皮狗

沙皮狗

世界名犬沙皮狗是斗狗中的佼佼者,产于南海大沥镇。珠三角源程洲一带,历史上有斗狗的习俗,人们在圩镇中心设斗狗场,聚集打斗争胜,场面紧张而热闹。沙皮狗就是大沥有在长期斗狗活动中选育出来的世界名种斗狗。它一般身高46到56公分,体重为22-27公斤左右,外形为四方形。沙狗的相貌古怪奇特,其典型的外貌是头似河马,嘴似瓦筒,三角眼,舌苔青蓝,狮子鼻,担杆尾。幼年时全身皮肤充满褶皱。故称之为沙皮狗。沙皮狗性情保守,但很聪明,对外来客人一律采取不信任的态度,经过认真观察觉得安全后才接近客人。

大沥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对沙皮狗的口评民谣:“葫芦头,蚬壳耳,挂镰,扛杆,金钱尾,毛粗短,色要纯,舌上蓝为上品,美人肩,腰要短,四肢匀称莫异型。”由于种种原因,沙皮狗现已濒临绝迹。大沥镇现存约

300-400头,年中有少量出口,在美国,沙皮狗享有很高声誉。一头好的沙皮狗,在香港标价9000甚至上万港元。

五.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汉水银梭

汉水 银梭

汉水 银梭是陕西省南郑县近年来创制的名茶。于1986年通过技术和品质鉴定,1982年获农业部名茶称号。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似梭,翠绿披毫;内质香气嫩香持久并带龙香,汤色浅绿、清澈明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柔嫩、肥壮、黄绿匀亮。由于产于汉水上游,形似扁梭,满披白毫,色亮如银,故名“汉-梭”。

秦岭以南,巴山脚下,汉水上游,是陕西古老茶区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期,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变迁,茶树北移播于梁州(今南郑、汉中一带)。唐代已有梁州出名茶的记载,当时南郑县的千龙洞茶就是历史名茶之一。

南郑县茶区由于傍山依水,所处理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均甚优越。境内丘陵起伏,茶园垂直分布于海拔560—1300米范围内,鲜叶自然品质十分良好。

采制技术十分讲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与一芽一叶开展二个等级,经摊放、杀青、理条做形、提毫保苗、清风烘焙、拣剔包装六道工序制成。

汉1梭,属于新创半炒半烘型绿茶,是江北名茶之一,产于陕南汉中地区南郑县,茶叶因外形扁平似梭有白毫,产于汉水上游,故名。精选多毫的一芽一叶到一芽两叶制成,色泽绿、滋味醇、香高、汤色绿明、叶底绿明,以其“香高、味醇、色翠、形美”享誉市场,先后荣获国际、国内等17项大奖,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并被指定为国宴用茶。

产地

南郑县位于汉中盆地西南部,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县域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旺仓县接壤,边界长度分别为48.7公里、94.2公里、15.8公里;西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边界长度分别为37公里、83公里;东与城固县、西乡县毗连,边界长度分别为79.3公里和39公里;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想望,边界长度为40公里,县界总长度围437公里。县境东西最长直线距离83公里,南北79公里,全县总面积2823平方公里。

南郑县种茶历史悠久,可追溯于夏商时期,唐代已有“梁州出名茶”的记载。北宋“茶马贸易”的繁荣正是南郑茶业兴盛的写照。全县茶园总面积已达6.02万亩,茶叶总产1745吨,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成为陕西省六大茶叶优势产区之一。茶区地处秦岭以北,巴山南麓,汉水上游,为陕西古老茶区。境内丘陵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茶园垂直分布于海拔500-1300米处,鲜叶品质优异。中科院院士、茶学泰斗陈宗懋曾赞誉“南郑茶园的生态条件是中国最好的”。

品质

成品扁平似梭,翠绿批毫;

嫩香持久并带花香,汤色浅绿,清澈明亮,滋味鲜出、耐泡回甘;

叶底柔嫩、芽头肥壮、黄绿匀亮。汤色澄碧而清冽,气息馥郁而沁芳,数滴入喉,如兰的清香味充满齿颊。

初感有些微苦,徐徐啜饮,后味甘甜,怡情悦性。大口饮之,回肠荡气,顿觉置身翠绿深处,犹如回归自然,神清目朗。

冲泡

茶入滚烫的85度开水中,约二、三分钟,汉1梭开始纷纷舒展嫩绿的蕊芽,摇曳枝头、亭亭立玉在透明的杯底。汤色澄碧而清冽,气息馥郁而沁芳,数滴入喉,如兰的清香味充满齿颊。初感有些微苦,徐徐啜饮,后味甘甜,怡情悦性。大口饮之,回肠荡气,顿觉置身翠绿深处,犹如回归自然,神清目朗。

头汤淡黄。叶型不整。汤香淡,有青草气。仿佛新雨后走过草地。一水口感淡甜,香气不显。茶汤下咽后,有津。5分钟后有浅豆香。二水入口香气出,和午子仙毫香气接近。雅而长,幽而艳,香气愈浓,明显感觉到汉1梭的香气极盛,幽艳动人。

六.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新集油炸河鱼

油炸河鱼也算新集街的小饮食一绝。把河里网来的鱼儿剖出肚腹,晾晒半干,在制作时再清洗一遍,将清洗后的鱼儿倒入撒有盐巴,花椒的面糊中,像是给鱼儿穿一身薄薄的衣服,然后,将穿了衣服的小鱼儿放进六成热的油锅里煎炸,待鱼儿表面炸成焦黄,遂捞进漏筛里散晾,即可食用。

拼上一盘晾至温热的小鱼儿下酒是最好的菜肴。一口鱼儿一口酒,嘴角处都能流出鲜咸的香味。没有污染的水散养的鱼儿,吃起来没有泥腥味,品嚼起来鲜香酥脆。

七. 广西 崇左 江州区 那隆香米

那隆香米:那隆香米产于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那隆镇位于西大明山南面,那里群山绿色葱茏,空气清新,水源清洁,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具有生产优质大米的如特小气候,是生产优质大米的最佳地区,所生产的香米营养丰富、晶莹剔透、柔软爽口、口感极佳。

信息来源:崇左市江州区人民政府

八.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散面饭

散面饭

把玉米面放入煮沸的水中,用擀面杖搅制成的一种糊状饭食。

九.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橡子凉粉

采用橡树果实,经去壳、晾晒、浸泡脱涩、碾磨等多道工序制成鲜凉粉,凉拌即食,美味可口。鲜凉粉晒干后久储不虫蛀变质,食用前加热水浸泡半小时,可烧、可焖、可炖、可炒、可涮火锅、爽滑筋道,入口难忘。

十.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汉中面皮

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或打)成米浆,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也可配点萝卜丝、豆芽菜,看起来白里透红,或配以菠菜白绿相间。吃起来微辣微咸,酸香可口。自古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

面皮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说起面皮,汉中还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尽。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称为“面皮知府”。但令人遗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会蒸面皮。可能是钦差大人把制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来。

然而,汉中人制作面皮的工艺越来越精。如今早由原来的面粉稀释改为大米磨浆。配料、调味更为讲究。因而,不仅居民农户、大小集镇,处处面皮飘香,近几年一些人还去西安、西宁、洛阳、北京等城市去开小吃店,专门经营“汉中面皮”。

汉中的面皮有悠久的历史。汉中凉皮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下功夫。辣椒油是凉皮(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中的调料. 汉中的面皮有悠久的历史。汉中凉皮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下功夫。辣椒油是凉皮(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中的调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