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护国寺特产带回家 护国寺小吃总店价目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护国寺特产带回家 护国寺小吃总店价目表更新时间:2023-08-10 10:46:37

一. 河北省 石家庄 正定县 郝家排骨

郝家排骨是由宫廷四品御厨郝时维创立,从宫廷到民间,从清朝到现代,历经百年风雨,,后人一直传承着祖上排骨烹饪秘方,专注于排骨产品的研发及发扬中华传统烹饪技术,选用新鲜排骨,搭配各种天然中草料及特殊煮制工艺制作而成,其风味独特,肉质爽滑,实属人间美味,让人回味悠长,至今已秘传五代,现任掌门人郝金贵先生。

真定郝家自成立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美名传遍正定大街小巷,那时就小有名气,就在08年初始,真定郝家有了一个很大的转折,原正定县县委书记,现国家主席(1)于2008年4月(正定小商品博览会期间)邀请真定郝家第五代传人郝金贵先生亲自烹制排骨,食后赞不绝口。

二. 陕西省 咸阳 武功县 倪家大锅盔

倪家大锅盔

倪家大锅盔,来源于古代士兵在作战中应急,把面粉调料和为面片放在头盔上烧制,祖先以此为原理研制而成。

倪家大锅盔,在祖传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配方优良,做工精细,采取专用优质小麦面粉经过特色发酵,改用铁锅文火加红外线慢烤,不含任何添加剂和人工色素,属绿色食品。逐渐成为一项颇具特色的大众食谱。

倪家大锅盔的特点是:

煮吃不烂、光滑筋斗、干吃酥脆、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种类有:煮吃、干吃、原味、五香、麻辣、蛋酥、油酥、芝麻、花生粉、核桃粉、高钙等。

规格:由原来的15斤1种改为现在的5种,即15斤、10斤、8斤、5斤、3斤,让人们各取所需,吃的更好、更香。在包装上实行软、硬、精、特,让人们在吃到正宗锅盔的同时,得的经济、用的实惠、装的体面,在走亲访友中享受快乐和温馨。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市以来,一直被消费者誉为馍中之王,曾多次被中央和陕西省电视台专题宣传报导,倪家大锅盔已经成为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销往省内外各大小城市,多年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倪家大锅盔现经过专卖店、超市、泡馍馆、网络、连锁经销等多种渠道,销往省内外。

三. 广西 崇左 扶绥县 壮家烤乳猪

壮家烤乳猪是崇左壮族的特色菜,广西的传统佳肴,不过各地的选料、做工和用料不同,所以风味也略有不同。乳猪需用糯米或大米喂养, 使其肉细皮嫩为上,一般选用未断奶的四公斤左右的乳猪为佳,剖腹后将猪腔撑开,风干后放在炭火上烤,一面烤一面将其两面翻转,同时抹上酱油、蜂蜜等香料加工烤制,使其皮色呈金黄,敲击时声音清脆,此时肉质细软爽口。食用时将其履于盘中,以刀切成小块,拌以黄皮酱、白糖或酸甜酱食之,入口酥脆,难以停筷,食后口有余香,真是一大美食。

四. 河北省 邢台 柏乡县 程家烧鸡

程家烧鸡是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的。柏乡程家烧鸡是一家久负盛名且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名店,因其烧鸡制作讲究、风味独特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最为喜爱的名馐之一。

程家烧鸡,始创于民国,据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程家先祖奉承独家中药秘方薰煮,至骨肉相离而形不散,葆有口味香润、松嫩、细腻之特点,远销周边十余个乡、区、县,辐射周边半径达三十多公里。

早年间卖烧鸡,程家用的是平底浅口的大条篮,铺上蓖麻叶,上置烧鸡,一边手挎烧鸡篮子,一边沿街吆喝叫卖,因制作讲究、风味独特渐渐地被当地百姓所认可,在当地留下了“一路飘香过,唯有程家香”的谚语。

九十年代初,这门手艺传到程家第四代程运同手里,为迎合新时期大众的口味,他远赴河南滑县,近走山东德州,融河南道口烧鸡和山东德州扒鸡之特点,对程家烧鸡进行改革和创新,使程家烧鸡具有了鸡形饱满、色泽酱红、油光发亮、鸡肉完整、肉质鲜嫩、酥烂无渣、醇香利口、回味无穷等特点,让人望而生津,垂涎欲滴。

程家烧鸡品质上乘在制作上颇有讲究,原料均选取七个月左右生长期,重量二斤半左右,农家散养土公鸡。活鸡宰杀后先冷藏八个小时予以排酸,随后放入含有白芷、草丁香、砂仁、陈皮、桂皮、八角、良姜等十三味中草药独家配制的老汤中进行卤制,卤制后还需用黄花松锯末进行熏制,成品烧鸡色泽透亮,食之回味甘香,肉质不柴不散,融卤香熏香一体,在当地成为一大佳馔。

如今,程家烧鸡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风味和口感在百余年的历史中已融入当地的饮食文化中,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远赴他乡,作为礼品馈赠的程家烧鸡不仅是一种美食,更像一种文化符号,深深地印刻在柏乡人浓浓的乡情中。

五. 河北省 廊坊 大城县 薛家窝头

薛家窝头是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里坦镇的。里坦薛家窝头属百年传统、宫廷贡品。以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选材配方制做的薛家窝头,因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

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大城县里坦(古)镇,薛氏独辟蹊径,制做窝头。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选材配方,制做的薛家窝头,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光绪末年,太监总管李莲英(大城籍人),把薛家窝头作为贡品送给慈嬉太后,慈嬉品尝后,大悦,称之为“黄金塔”,并亲书匾额赐给薛家。此事在大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有史记载。

薛家窝头,是根据中国古医学,医食同源的原理, 以糜子米、 大黄豆为主要原料,辅以其它配料,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粗纤维、细口感。食用后有降低血脂、胆固醇、高血压及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经常食用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及新陈代谢机能。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般面食难以相比的。

里坦薛家窝头的做法:

薛家窝头在原料采选上是很严格的,所用的黄豆和糜子,全部来自于无公害种植基地,手工精挑细选。先将大豆和糜子碾去皮,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掺在一起,搅拌均匀,再上磨细磨。磨好的面,时间不能放的过久。在常温条件下,夏天要随磨随蒸,不能隔夜;冬天最多只能放置3天,否则蒸出的窝头就会变苦。

和面和抟制技术也十分讲究,面团(俗称剂子)要均匀,上下不能偏差5克。在捏抟时速度和用力都要均匀,捏成上尖下圆、内有一洞,侧看如宝塔的形状。蒸制火候也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偏颇,就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刚出屉的窝头要色泽黄润,看似罩着一层透明的膜,光亮油润,气味清香,入口细腻爽滑才够标准。

如今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饮食口味及营养科学,薛家窝头大胆采用其他绿色新原料,不断的深入挖掘技艺,研究开发出了多系列的小窝头,不断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的要求。

如今,里坦薛家窝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并取得国家生产制作工艺专利权。

六. 山东省 威海 荣成市 盛家火烧

讲究三把火就得熟,故又名"三把火火烧"。刚出炉的火烧,一面酥脆,一面柔软,中间白中透黄,层次分明。吃时不粘口,不噎人,吃过之后不觉得口干。( 威海)

七.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井家羊肉泡

井家羊肉泡是陕西特色小吃之一,是将新鲜羊肉切成块,加入葱、姜、桂皮等调料放入锅中煮至肉烂,再将白面饼撕成黄豆大小与羊肉、汤汁一起食用。本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华县井家羊肉泡,坐落于310国道,华县铁一局驾校西隔壁,本店以诚信为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在从未做过宣传,却得到大家的认可。应了那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我从小听到最多的话。在这里我就不啰嗦了,下面我就介绍一下井家泡馍的几个方面。

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馔,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西周时曾将牛羊肉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战国策》记载中山国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马子期,怒而走楚,说楚王伐中山,招致-的命运。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出羊羹,味美,武帝竟封俘虏修之为太官史,后又高升为尚书光禄大夫。到了隋朝,出现了“细供没忽羊羹”(谢讽《食经》)。此当为最初牛羊肉羹和面食混作的烹调形式。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羊羹者,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牛羊肉泡馍的雏形。经过唐、五代、宋、元等朝,各族人民陆续迁入内地,“渐变旧俗”。加上西安地处西北要冲,接近牧区,是羊交易的好市场。西安现在的西羊市、东羊市等古老历史街巷名称,就是当时的羊市。这些都为羊肉泡馍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陕西羊肉泡馍的出名,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浪落长安(今西安市)街头。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丈干硬无法下咽。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恳求给一碗羊肉汤,以便把馍泡软再吃。店主见他可怜,让他把馍掰碎,浇给了一勺滚烫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吃了起来,吃得他全身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十年后,也就是公元960年,赵匡胤当了北宋的开国皇帝,称为太祖。一次出巡长安,路经当年那家羊肉铺,香气四溢,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汤泡馍的情景,便令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店主一下慌了手脚,店内不卖馍,用什么泡呢忙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待饼烙好,店主一看是死(未发酵)面的,又不太熟,害怕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调料,然后端给皇上。赵匡胤吃后大加赞赏,随即命随从赐银百两。这事不胫而走,传遍长安。于是来店吃羊肉汤泡馍的人越来越多,形成长安的独特风味食品。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赞美诗句。及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陕西专营牛羊肉泡馍,食客盈门,生意兴隆,誉满古城。清末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居陕西,曾慕名来此品尝,倍加赞扬。当时在华协助邮政工作的英籍侨民也常来进餐。有很多小馆子,在陕西民间很有名。例如华县井家羊肉泡,回民街的老米家等等。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军队与借来的“大食”军队从凉鄯而收两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乱”。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被获准驻兵长安。“大食”兵行军打仗时常携带一种叫“饦尔木”的类似“馕”的食品,行军打仗旷日持久,士兵携带的“饦尔木”常变干变硬难以下咽,他们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汤食用,这就是“泡馍”的雏形。随着“大食”兵和当地人的交往日甚,“饦尔木”的制作方法也从军营传播到市井,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西安穆斯林群众的主食之一“饦饦馍”。一千多年来,经过西安坊上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泡馍”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成为一道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厌的绝佳美食。“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是对陕西人的生动写照。泡馍以烹调方法分为干泡(无汤)、口汤(食后余一口汤)、水围城(汤较多)和单走儿(吃馍喝汤)四种。餐前先将“馍”掰成黄豆般碎块,交厨师烹煮。食时选定方位,讲究蚕食,切忌搅动,以保持鲜味和原气。其间可加辣子酱,以刺激食欲,食香菜以保持口气清新。为避免泡馍中的牛羊肉脂肪腻口,可佐以糖蒜,以利再战。餐后饮一碗精制的高汤,更觉浓香溢口,神清气爽。

牛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穷,又有暖胃之功能。

事实上,羊肉泡馍广受大家欢迎。它和陕西的许多特色小吃一样,价格公道,是一种全民食品。

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馆,尤以西安的最享盛名。它料重味醇,肉料汤浓,镆筋光滑,香气四溢,食后余味无穹,又有暖胃功能。

羊肉泡馍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其特点是料重味醇,汤鲜味浓,馍筋爽滑,香气四溢,诱人食欲,是一味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哦。

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与肉合烹的「托托馍」酥脆甘香,入汤不散,馍讲究越小越好,这是为了便于五味入馍。然后再由烹饪师烹调。煮馍讲究以馍定汤,调料恰当,武火急煮,适时装碗,以达到原汤入馍,馍香扑鼻的要求。

羊肉泡馍是陕西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绞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丛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华县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井家羊肉泡"较有名气。

八. 海南省 白沙 黎家酸菜

黎家酸菜

黎族招待上宾的一种制作方法独特的菜叫“南杀”。

“南杀”的腌法:一是将黎语叫做“里嫩”(剥去叶子取其幼茎)或“芝温”(取其幼茎和叶子)的野菜,用冷饭和水冲调,入坛密封一个月,让其发酵成为独特气味的酸菜;一是把牛或山鹿的脊椎骨斩碎,也可将田蟹、小青蛙、蚂蚱和其他小动物切碎,与半熟的热干饭拌调,加进量食盐或盐水,入坛封存,经过一个月以上甚至一两年时间发酵一取出食用。

“南杀”有一种浓郁并独特的气味。在酒席上能象黎家一样吃“南杀”者,将是深受欢迎的客人。

九. 河北省 唐山市 滦州市 郝家火烧

郝家火烧始创于民国十年(1921)正宗传人郝志敏先生继承祖业,运用现代及祖传工艺,采用上等面粉,几十种调味品,几十道工序,一丝不苟,潜心制作,因其工作精细,配料讲究,外形美观,外焦里嫩,香而不腻,回味悠长的特点,称得上色、香、味、形四美合一的美味佳肴,开辟了叉子火烧美味的先河。享有“滦县一绝郝家火烧”的美称,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商标局2003年正式注册,同时还荣获河北省第七届、第八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荣誉称号,并被载入《滦县志》、《河北菜谱》大全。

郝志敏先生一九八零年赴石家庄参加河北省名优小吃比赛,“-吞蜜”荣获第一名。

郝家火烧传人郝晓惠女士精湛的传统工艺载入《滦县志》,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锐意创新,添加十八种名贵佐料,使郝家火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适应了现代人对口味,方便、经济实惠的要求。成为京东闻名的郝家火烧。

百年老字号----郝家火烧

来到老城,循着童年时的记忆,踏进一条古旧败落的巷子,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容颜未改、风尘依旧的郝家火烧店。低矮的房子,那漆黑的房顶不知已经过了多少岁月的磨蚀。窗玻璃上用红色油漆写着“郝家火烧”四个字。粗粗一看就是一个简单的家庭作坊。但是,它却是一个百年老店的雏形。那个做烧饼的案板泛着亮红色的油光,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了。祖传下来的擀面棍已被油浸透,由于经年累月的使用,一尺长的面棍已经不再是圆柱形,而是扁圆形。随着郝氏家族的几位老人的娓娓讲述,往事从尘封的记忆中复活,我重温了传承了古滦洲饮食文化的名吃——郝家火烧的历史渊源。

郝家火烧于1921年由郝鸿来始创,由于用料精良,工艺细腻,做出来外焦里嫩,香软苏脆,再加上当时有名的“何家肉”,一直是名列滦州之首的地方名吃,素有“-吞蜜”之称。“郝家火烧何家肉”,齐名享誉滦州及京津秦。抗战时期,马本斋回民支队的政委来滦州办事,特意品尝了郝家火烧,给予了高度评价。当年杨三姐来滦县告状,县衙门设在东街,她每次来都跑到南街买郝家火烧吃,又便宜又好吃。当时古滦州镇名吃无数,如老刘缸炉烧饼、马拐子包子、牛家面条、刘保香糖葫芦、刘瞎子的糖炒栗子,都没有郝家火烧名气大,并且相继失传。百年来郝家火烧并代代相传下来。文革期间搞公私合营的时候,被并入国营饭店,曾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1984年,80高龄的郝鸿来在三个儿子的扶持下重操旧业,掀开了郝家火烧的新篇章!

郝鸿来有四子,除了次子因残疾没有继承父业,其余三子均以加工制作郝家火烧为业,并且已传到了第三代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郝家火烧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如今在滦县新城、老城已经有了六家店铺,但仍有供不应求之势。

郝志义老人弟兄中行三,今年61岁了,一子一女均从事这一行业。老人很开朗健谈,面色红润,身体健铄。他给我们背诵了父亲的遗训,也是郝家几代人秉承的朴素的经营理念:

诚信继业经营 努力精细用工

原料纯真实惠 薄利广销文明

如今郝家火烧已经不仅仅是滦州名吃了,许多来唐山旅游、经商、洽谈的外地客人都百吃不厌,临走还要带回去给家人吃。郝家火烧已经是名满天下了。

郝家火烧不仅火烧好吃,其各个分店的熟食也是风味独特。店里自制的粉肠、孜然肠、卤煮鸡肝等,几乎每天中午就贩卖一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