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特产荔枝树果图片大全 广西水果特产荔枝特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特产荔枝树果图片大全 广西水果特产荔枝特点更新时间:2023-08-20 06:09:56

一. 福建省 福州 福清 下番荔枝

下番荔枝是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在本县气候条件作用下,发生变异后形成的晚熟荔枝品种。正常的年份,成熟期在8月上旬,比当地荔枝迟熟7-15天。具有容易栽培,产量高,耐贮运等特点,是罐藏、鲜食兼优的晚熟优质荔枝品种
( 福清)

二. 广西 南宁 隆安县 隆安荔枝

         荔枝果实色丽质柔,甜香可口,营养丰富,具有益气补血,理气、散结、止痛之功效。隆安县栽培荔枝历史悠久,于清嘉庆年间引进,距今已有三百多年。隆安的荔枝主要分布在那桐、乔建、古潭、丁当等乡镇。目前隆安荔枝总面积为7560亩,主要品种有黑叶、红皮、四月红、青皮、金钟、福建、三月红等。

广西隆安县栽培荔枝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代,隆安于清嘉庆年间大规模引进荔枝品种,距今已有三百多年。隆安的荔枝主要分布在那桐、乔建、古潭、丁当等乡镇。2006年隆安荔枝总面积为7560亩,2011年为8000亩左右。主要品种有黑叶、红皮、四月红、青皮、金钟、福建、三月红等。其中隆安县那桐镇那门村是隆安著名的荔枝村,80年代隆安县的荔枝与板栗一度成为国宴水果中的佳品。

那门村是隆安县远近闻名的水果村,全村水果面积6600亩,其中荔枝4300亩。近年来,该村提出了以“发展两头,优化中间,走优质高产高价荔枝发展道路”的思想,指导荔枝种植和优化品种结构,使全村新种植水果1100亩,其中种植优良品种“鸡嘴荔”约600亩,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该村每年都主动邀请区、市、县的水果专家和技术人员定期到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户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尤其注重在产品销售上下功夫,实行一条龙服务。每年荔枝收获季节,联系邀请湖北、福建、云南、南宁、玉林、钦州等地的客商到村设点收购,保证了全村荔枝的销路及价格,打响了那门荔枝的品牌,使其成为全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

三. 增城水晶球荔枝

增城水晶球荔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品种是广州优稀荔枝品种,以肉质特别爽脆,肉色晶莹洁白,酷似水晶球著名。在增城有过百年栽培历史,6月下旬果熟。

品质特性:增城水晶球荔枝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果近心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8克;果皮薄,淡红带黄,龟裂片大而稍凸,裂片峰尖刺手,裂纹浅,缝合线不明显;果肩微耸、果肉透明乳白色,肉质特别爽脆,味清甜带微香,可食率83.3%,含可溶性固形物18.5%至21.5%,100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24.2毫克,酸0.12克,大部分小核,平均重0.63克。3月下旬开花,6月下旬果熟。肉质爽脆、清甜、核小、品质甚优,座果率高、丰产。

增城水晶球荔枝的种植严格按照由国家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在园地选择和建园、定植、土壤管理、施肥管理、水分管理、整形修剪、培养结果母枝、控冬梢促花、壮花保果、病虫害防治、采收等11个方面严格把关增城水晶球荔枝的种植,保证荔枝的品种质量。

四. 福建省 泉州 丰泽区 乌叶荔枝

名产--岵山乌叶荔枝,种植已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皮薄核小(百分九十五是焦核),肉厚汁多,味道清甜,爽滑可口。它不仅称誉闽南,还闻名海外。宋代大政治家、书法家蔡襄出任泉州太时,曾到永春第一名山——乐山的“圣泉”为民祈雨,时值大小暑季节,永春乡民采摘一串串红艳艳的岵山荔枝请他品尝。生长在荔乡兴化府的蔡太守,尝到岵山荔枝,觉得其味较之兴化荔枝为佳,且籽核比花生米还要细小。他又看到岵山荔枝的树冠也比兴化名种“状元红”高大浓绿,拍手叫好,连声称赞。以后,蔡太守就把岵山荔枝列入名种,载入他写的“荔枝谱”专著中。近十几年来,岵山荔枝有很大发展,全镇现有荔枝2万株,最高年产量达200多吨。( 岵山镇)

五.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北街荔枝

迈陈镇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年均温23.8℃,日照时间年均1997.7小时,全年无霜冻,所以最早红透的荔枝出自于此,比其他的地方早约一个月。今年迈陈北街荔枝上市初期,收购价高于目前的价格。当地收购商表示,迈陈镇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种出来的荔枝肉厚核小、糖分多,非常清甜可口。(骆林忠/摄)

六.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兰竹荔枝

兰竹荔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兰竹荔枝,简称兰竹,是荔枝的一个品种。这个品种在福建省荔枝产区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漳州市一带。在龙海市九湖镇,该品种种植面积较广,使该地有“荔枝海”之称。该品种果实一般于6月下旬成熟,为中熟品种;除了用作鲜食,还有其他用途,例如酿酒。1993年,该品种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

兰竹荔枝是荔枝的一个品种,主产于福建漳州,栽培历史较长。在龙海市九湖镇,其栽培历史已达500多年;当地还保存一株500多年生的老荔枝树,年产量保持在600公斤以上,被称为“荔枝王”。该品种为中熟品种,6月下旬成熟,成熟后主要用于鲜食,亦可焙干、酿酒。[1-2]

果实特征

兰竹荔枝果大,呈心脏形,单果重23~30克,果皮龟裂隆起,缝合线明显。果皮鲜红的称红皮兰竹,果皮红绿者称青皮兰竹。果肉厚,乳白色,味甜带微酸,有香气,焦核率高,可食部分占78%。[1-2]

生长特性

植株生长

兰竹荔枝定植以来,生长快、长势旺,3年生树高、冠径都达170cm以上。前期树高大于冠径,后期冠径增长加快,限制了树高的过分增长,增大了结果面积。[3]

果实发育

兰竹荔枝(图2)

[4]兰竹荔枝果实发育全过程需72~76天。果实发育过程可分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胚和果皮发育阶段,第二阶段为种子迅速生长阶段,第三阶段为果肉迅速生长和果实成熟阶段。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有3次落果高峰:第一次落果高峰出现在4月底到5月初,果实如绿豆大小时,原因是授粉受精不良和养分供应不足;第二次落果高峰大约出现在5月底到6月初之间,当果肉生长包过核的一半,果实达到固定大小的三分之一左右时,原因与病虫为害、营养供应和气候条件有关;第三次落果高峰集中在采收前5~7天内,原因包括病虫为害、雨水过多等。[3]

生长环境

兰竹荔枝在年平均气温19~35℃、1月均温9~12℃,绝对最低温大于0℃的地方都能良好生长和结果。[3]

地理分布

兰竹荔枝在福建省荔枝产区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漳州市[5]一带。根据相关网站2007年发布的介绍,在龙海县(后改龙海市)九湖镇,这个品种种植面积达1.2万亩。[1]

除福建省外,其他省份也有引种,如贵州省[3]、广东省(例如增城市)[2]等。

七. 福建省 漳州 平和 平和大溪荔枝

平和大溪荔枝是福建漳州平和的。

平和大溪荔枝

平和县协会

11448153

荔枝

八.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荔枝

灵山荔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钦州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孕育了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刘永福和冯子材。磨砺了钦州人民“自力更生”的生存意识与“自强不息”的人格力量;她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荔枝之乡”,全市水果总产量、人均水果产量均居广西首位;已探明的矿产有30多种,锰矿、钛铁矿尤为丰富,居广西前列。陶土储量超过17亿立方米,石膏储贮量3.2亿吨。她文化积淀浓厚,旅游资源丰富,民族英雄刘永福和冯子材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浦北红椎林是全国最大的连片式椎林;灵山县大芦村被誉为“广西楹联第一村”;钦州港七十二泾旅游区被誉为“南国蓬莱”,与此相连的麻篮仙岛、大环半岛海滨浴场风景独特,是南国旅游宝地。

灵山是最适宜荔枝生长的黄金地带之一。始种于汉朝,现在无村不荔枝。主要品种是三月红、灵山香荔、桂味荔、妃子笑、糯米糍、黑叶荔、鸡嘴荔等。荔枝本是中华珍品、果中之王,灵山荔枝品质尤佳。其中:三月红5月上、中旬成熟,甜带微酸,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高达54.56-57.46毫克,酸0.32-0.37毫克,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62-68%。妃子笑6月上旬成熟,皮色淡红美观,皮薄、肉厚,肉质爽脆,清甜带香,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77.1-82.5%,种子较小,品质风味优良。灵山香荔皮红略带紫色,肉白腊色,肉质爽脆,味甜带香,可食部分占全果重量的76.6%,种子多为焦核,品质上等。桂味荔皮浅红色,肉乳白色,清甜多汁,有桂花香味,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5.80%,焦核占多,为鲜食最优质品种。糯米糍果皮鲜红,肉厚黄白色,肉质软滑,汁多,味浓甜带微香,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3.8-4.4%,种子小,品质风味极优。1990年6月,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一封推荐开发灵山优质荔枝的信中,称赞灵山产的桂味荔枝“肉大、核小、味道相当好,比广东现兴的各品种又胜一筹。”灵山荔枝鲜果及其加工产品,在国内国际多次获奖。1988年,灵山生产的象山牌荔枝罐头,获法国国际美食协会金质奖。1991年,在“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灵山产的三月红荔枝获银奖。1992年,在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灵山桂味荔、灵山香荔分别获金奖和银奖。

1996年,灵山被国家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命名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灵山香荔生产基地”,中国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灵城镇、新圩镇、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旧州镇、沙坪镇、太平镇、佛子镇、平山镇、石塘镇、丰塘镇、烟墩镇、平南镇、文利镇、武利镇、伯劳镇18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九.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锦壳荔枝

 锦壳荔枝是新会特有的名优荔枝品种,主产沙堆、七堡等镇,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果扁心形或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5克。果皮厚韧,色鲜红,缝合线明显,龟裂片突起刺手。果肉乳白色,肉质爽脆,清甜带花香。其核有大有小,小核率约占60%。可食部分约占72.4%,含可溶性固形物20.13%。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