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高要南岸有何特产 肇庆市高要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高要南岸有何特产 肇庆市高要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7 06:45:42

一.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活道优质米

活道优质米

高要活道镇优质大米以其米质晶莹透亮、无腹白、米饭软硬偏软、饭味爽滑可口,赢得广大顾客的青睐,产品畅销珠江三角洲等地。其中“新家欢”牌大米认证了无公害农产品。

活道镇地处丘陵与山区之间,绝大部分属沙壤土,浅土母质为香山花岗岩,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日夜温差大,利于碳水化合物积累和转化,出产的大米品质特佳,远近驰名,主要销往广州、中山、佛山等地。

全镇插植优质稻面积55000多亩,总产27000多吨,全市有上档次的大米加工厂10多间,年加工量30000多吨,加工产值4300多万元,主要的大米品牌有:“家欢”、“家乐”、“家宝”、“家和”、“活道雪花占”等品牌。

二.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金渡镇花席

金渡镇位于高要市的中部偏北,与肇庆城区一河之隔,肇庆大桥、广肇高速公路穿镇而过。金渡花席既是日常的床上用品,又是传统工艺的精品。金渡花席原产地是高要的金渡镇,以手工编织而成。原材料是蒲草(即芏),因而又名蒲席,或名芏席。后改进工艺,将芏染上各种颜色,编织出来的蒲席称为“花席”。早在宋朝,金渡花席已是高要大宗外销的经济之一,几百年来,一直远销国内外。六十年代中期,国家主席-出访东南亚各国时,曾以工艺精湛的金渡花席作为特色礼品,馈赠外国友人。

花席的编织工序繁杂,是用种植3年多的蒲草收割后,经过晒黄、筛选、舂平、漂染等,再按样图经过编织,最后还要用坚硬滑石打磨平整,才算编织完成。一张细料(每寸15条芏以上)大床席,熟练的编织工都要花上5天时间,若编织复杂的图案,则要花上更多时日。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需求量日渐扩大,人们对花席的工艺提出更高要求,花席的品种和式样也越来越多,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时期,就有新的发展和突破。编织工人能够把北京天安门的图案、美丽的肇庆“七星岩”牌坊图案、“庆祝香港回归”、“振兴高要”等字样编织在花席上。在建国十周年之际,高要县人民政府曾以花席送北京展览,金渡花席轰动全国。一九九七年,值香港回归之际,金渡镇水边祥兴花席厂,为适应市场需求,大胆改革创新,在漂染和编织工艺上又有新的突破,改善了花席的性能,使花席不但适用于硬板床,而且也适用于当今人们普遍使用的弹簧床垫等软性床,解决了以往花席铺在弹簧床垫上容易在中间位置断裂的难题,花席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金渡花席的名声远播海内外,当时以每张一千元的价格被香港商人抢购一空,在花席史上添上浑煌的一笔。

金渡花席是高要的传统,观感好,手工精细,款式新颖,色泽鲜艳,图案清晰,花纹多样,手感好,柔软光滑,轻巧方便,可折叠,既美观,又耐磨,卫生舒适,冬暖夏凉,尤其对人体起到保健作用。

编织凉席的主要原材料有灯心草、蒲草、马蔺草三大类。灯草主产于浙江、四川、湖南等,马蔺草主要产于台湾、福建等地,而蒲草则以广东高要为佳。高要人编著织的凉席都用蒲草。高要金渡人种植的蒲草,细长,光洁,柔韧。《岭南杂记》有载:“蒲草出端州,细滑胜于他处,名赛龙须,皆此物也。”

蒲草又称芏(音土)。种芏之田以能排灌水的山坑田最适宜,种植时间为两年半。收获季节以中秋过后为最好。芏身有腊质,坚韧性强,每条芏有1.5至2公斤的拉力,具有“白果头、青针尾、刺死蛤”的特点。即芏头如白果,芏屐如青色银针,芏尾之坚能刺死青蛙。蒲草又分为划和朗草两大类,前者细长用来编织花席,后者短粗多用于编织蒲席。蒲草以“把”为计算单位,以编织凉席子12张、花席6张或驳草花席3张为1把,根据这个标准定出每种规格草把的规围大小,俗语称“芏斗”,为高要特有的计量方面军法。

高要金渡人最初时是手蒲划编织蒲包、芏袋等简单用品,后来发现用芏草具有夏凉冬暖的特征,于是这些带原来芏色的青席便产生了,这是高要花席的前身。当时编织青席的主要以金渡村的妇女为主,以后发展周边乡镇,逐步形成家庭手工业。

“白席”的由来。据说很久以前,高要金渡有间专门贩运青席、蒗包的商号,经常用木船运输草席往南海、顺德等地出售。有一次,船行至沙浦桃溪附近,商到-,大风吹翻了货船,船上的草席、蒲包全都翻沉到西江河中。船主将水中的一批青席、蒲包打捞上,摊开放在沙滩上晒晾,经过一、二个昼夜,说也奇怪,青席变为白色或金黄色,比原来漂亮多了,货主返村后,将这次偶然的收获加以研究,逐步摸索出一条晒芏制作的工艺,经过旺制加工后的芏织成的席子豢色金黄,质地软滑,质量比青席大有提高。这是金渡花席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花席的出现。十九世纪末,高要金渡有一个在外洋轮船上打工的人,有一次,他从海外买了一些“洋红”、“洋绿”的颗粒产羰料回来,教村人用这些产料把织席的芏染成红、绿色,编席时争草与白相间,形成各种色彩的图案,称为“花席”。这种草席一上市,就受群众欢迎,争相购买。这是金渡花席史上的第二次改革。

花席与文字的结合。解放初期,金镇沙头有间名叫“永寿庵”的尼姑庵,庵内有个心灵手巧的中年尼姑,人们都叫她做尼姑念,略识文字,织花席是她的拿手本领。她独出心载,编织出一张有“和平万岁”四个美术字的席子,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仿效。从尼姑念开始出现图案与字体的结合,成为花高史上的第三次改革。

三.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金利剑花

金利剑花

剑花,又称霸王花,俗称天尺花。每年小暑到中秋,乃剑花盛放季节,尤其在风雨过后,繁花竞开,故又有“风雨花”之称。

剑花生长粗犷,喜温、喜湿,病虫害极少,是一种生命力强、管理简便的仙人掌科植物。剑花性味甘、凉,入肺、胃经,含有三十个烷,具有清热痰、除积热,止气痛、理痰火的功效。剑花煲汤具有清心润肺、消署解热的功能,对痰多咳嗽有除痰理咳的作用。

金利是肇庆地区剑花生产的主要产区。金利剑花种植历史悠久,自清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过去只局限在破墙、废屋里种植延续发展至今成园成场,规模不断壮大、产量不断增加、效益不断提高。据统计,全镇剑花种植面积达3500多亩,总产量达700多吨,年产值达1800多万元,是农民创收的一个不可低估的增长点。金利剑花驰名国内外,远销省、港、澳乃至东南亚各地。

四.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高要霸王花

高要霸王花--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剑花又称霸王花,高要市种植面积共8000多亩。

五. 重庆市 南岸区 醪糟麻花

本品状似粗绳,色泽棕黄,形色美观,质地酥松香脆

醪糟麻花为重庆南岸食品厂,形制美观,香脆松酥,突出的特色是食后有醪糟的甜香,回味沁人,在小食品中独具一格。

制做:

1.拌料:将川白糖按5%的比例加入沸水,搅拌25公斤左右,使成粉末状。再下鸡蛋、醪糟和内油(取配料中化猪油500克、花生油1公斤),再搅拌5~6分钟,使搅拌充分融合后再下特粉,混合搅拌约10分钟,即成为面团。

2.成型:将面团按规格分料,切条,用手工搓制成长条,并绞合搓制成股(搓成条、股时两手方向相反),再扭成三股三旋(或四旋),即可炸制。

3.炸制:油温为120~130℃。炸制时要细心,翻动要轻,使在制品旋花疏散。下锅炸制2分钟左右,视在制品颜色呈深鸭黄色时即起锅。待完全冷却后进行包装。

美食特点:松酥,无杂质。口味:松酥香甜,蛋香正常,回味有醪糟的甜香,爽口宜人。

六.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麦溪鲤

麦溪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麦溪鲤产地为古西村的有麦塘和白溪塱塘(合称为麦溪塘),麦溪鲤因而得名。由于独特的生长环境,麦溪鲤头细嘴小,肩高膊隆,腹圆身肥,味道鲜美。麦溪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麦溪鲤,产于高要大湾的麦溪和麦塘两口塘,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已负盛名。 麦溪鲤头细嘴小,肩高膊隆,腹圆身肥,浑身柔软,鱼身两侧有3条光闪闪的金线由鳃部一直延伸到尾部。更奇者,麦溪鲤无特殊种苗,普通鲤鱼种放到麦溪、麦塘,养足岁月就可以转变成麦溪鲤;如把麦溪鲤放到别的鱼塘,经一年半载,它们便会转变成普通鲤鱼

麦溪鲤烹调独特,清蒸尤佳,如欲保持原汁原味,切忌放姜葱和酱油,只需放入少许食盐、生油和陈皮丝即可,有肉质嫩滑、清甜、甘香而无腥味之感。市面价约20多元至30多元一斤。( 肇庆)

麦溪鲤,因产于广东省高要市大湾镇古西村麦塘和白溪塱塘(合称为麦溪塘)而得名。麦溪塘的生态非常独特:麦溪塘原本是耕地,早稻收割完后,农民留下稻禾禾头,再把山泉水引入塘中养鱼。塘里自然生长着野生小荸荠、麻慈籽、茆草等丰富的天然饲料,因此,麦溪鲤无需人工喂养就能长得膘肥体壮,而且鱼肉无泥腥味。虽然这些鱼儿三餐无忧,但它们必须用尽全力才能获取到食物,尤其是由于埋藏麻慈籽生长在泥土里,鱼在获取食物时运动量大,从而提高了肉质。因而麦溪鲤肉质鲜嫩可口。

食料天然外,鱼塘的泥土含有多种矿物质、塘底有温泉泉眼、塘内深处有原始森林沉木堆积等,都为麦溪鱼的生长提供了优厚、无污染的天然环境,而这种不可复制的地理特性让麦溪塘不能轻易扩建塘面积,造就了麦溪鱼的珍贵之处。2012年3月,麦溪塘获得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称号。

麦溪鲤环境独特,饲养时不需要特殊种苗,普通鲤鱼种放到麦溪塘,养足时间就可转变成麦溪鲤;如把麦溪鲤放到别的鱼塘,经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会转变成普通鲤鱼。

麦溪鲤头细嘴小,肩高膊隆,腹圆身肥,鱼身两侧有金星,鳞银白,煮熟后缩成小粒,肉质肥嫩似鸡,蜜味,甘香可口。有一首诗这样来概括的特点:“两边金线串银鳞,鱼骨含玉腹满膏,头短缩膊肉嫩滑,味佳旺血兼养颜。”古西村人烹制麦溪鲤有一套独特的手法,以清蒸为主,直接把鱼剖开对半,略拌少许盐、油和陈皮丝即可,鱼肉嫩滑、清甜、甘香,即使不放姜、葱、酒,照样感觉不出腥味。

麦溪鲤产地范围为广东省高要市大湾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清蒸麦溪鲤

麦溪鲤(鲩),产于高要大湾的麦溪和麦塘两口塘,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已负盛名。麦溪鲤头细嘴小,肩高膊隆,腹圆身肥,浑身柔软,鱼身两侧有3条光闪闪的金线由鳃部一直延伸到尾部。更奇者,麦溪鲤无特殊种苗,普通鲤鱼种放到麦溪、麦塘,养足岁月就可以转变成麦溪鲤;如把麦溪鲤放到别的鱼塘,经一年半载,它们便会转变成普通鲤鱼。

麦溪鲤烹调独特,清蒸尤佳,如欲保持原汁原味,切忌放姜葱和酱油,只需放入少许食盐、生油和陈皮丝即可,有肉质嫩滑、清甜、甘香而无腥味之感。市面价约20多元至30多元一斤。

八.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广佛手

广佛手:以高要县所产质好量大,故称。以片大、绿皮白肉、香气浓厚者为佳。

广佛手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Noot.) Swingle成熟果实[6]。其性味辛、苦、酸、温,具有理气健胃、镇呕祛痰之功,治疗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咳嗽、痞满等症,是佛手中的一种,为我国传统中药。广佛手主产于高要乐城镇、德庆武垄、云浮、郁南等地,栽培历史悠久,为广东地道药材“十大广药”。广佛手不仅可沏茶、还可泡酒,具有健脾和胃、舒筋活血、理气化痰的功效,,因果实形似拳状或手指状,故名“佛手”,广东地区种植的佛手为“广佛手”,广佛手果成熟时果实金黄,味甘,健脾开胃,帮助消化,化痰镇咳,“金佛止痛丸”等中成药均以佛手入药。

九.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高要莲藕

莲藕

高要市境内河流纵横交叉,自古就是优质莲藕的重要产地。出产的莲藕,生食甜、嫩、脆,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之功用;熟食香、粉、糯,具有健脾开胃,补血止泻之功用。莲藕是大众熟知的蔬菜,食法也最多,是逢年过节款待宾客的佳肴。莲的药用价值亦颇高。400多年前的

《本草纲目》就对莲各部位的药用功能进行了详细记述,如藕节可“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等,莲心可“清心去热”。莲藕营养丰富,每100克鲜藕含蛋白质1克、碳水化合物19,8克、钙19毫克、残51毫克、铁0.5毫克、维生素C25毫克。藕不仅可以炒食、煨汤,也可加工制成藕粉、蜜饯和各种花色点心。

十.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高要肉桂

高要市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肉桂之乡”(国家林业局林造发[2000]104号文)。西江流域是肉桂的主产区,近年来,我市大力调整农业布局,指导山区各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林,特别是提倡发展肉桂经济林,使肉桂业得到迅猛发展。肉桂种植也成为我市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目前,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肉桂基地,种植面积50万亩。我市种植的肉桂更以皮厚多肉愉、抗疫性好、病虫害少,桂油杂技少,桂皮荃含量高而享誉海内外,所生产的桂油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