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鄂尔多斯东胜区土特产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鄂尔多斯东胜区土特产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8 10:34:39

一. 内蒙古 鄂尔多斯 鄂托克旗 鄂尔多斯甘草豆科

鄂尔多斯甘草豆科

二. 内蒙古 鄂尔多斯 鄂托克旗 蒙式主食

蒙式主食

蒙古族食用的粮食主要有炒米、糜米、面粉、大米和荞面、软米。

炒米,牧民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炒米由糜子经过炒熟后去壳、去糠而得的熟米粒,色黄而不焦,米粒坚而脆,晶莹明亮,泡在奶茶中色味均鲜美,营养丰富。炒米含水量低,耐储存,便于携带,适合游牧生活。

炒米拌团,是蒙古族风味小吃。炒米拌以酥油、红糖、红枣、奶果子,捏成米团。酥香爽口,是节日筵席的美味食品。

糜米的食用,主要是肉汤粥、酸奶粥、鲜奶粥和肉丁饭、焖饭等。

面粉的食用主要是面条、油炸饼、烙饼、水饺和油炸馅饼等。油炸饼中,“章则”(盘肠饼)独特风味,清脆可口。过春节和其他吉庆之日,家家户户都炸“章则”,四四方方交叉层累几十层,作为待客美味。

三. 内蒙古 鄂尔多斯 东胜区 鄂尔多斯青铜器

从19世纪末叶开始,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具有浓郁草原游牧文化风格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其中,鄂尔多斯地区的青铜器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具特征,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2006年这个市建成青铜器博物馆,展出各类青铜器等文物900多件,成为鄂尔多斯市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线。

鄂尔多斯青铜器多为实用器物。按用途分类大体可分为兵器、工具、装饰物品、生活用具、车马器等几大类。其中,青铜短剑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最常见、最具特色的器物之一。青铜短剑的长度一般在25至30厘米左右,剑身的宽度在2.5至3厘米左右。剑身扁平,平面略呈柳叶形,横截面呈扁菱形,有的剑身中部有圆柱状脊,直刃,剑身与剑柄之间设“一”字形或两端呈斜翼状、舌状突起的剑格,绝大多数为直柄,少数为曲柄,柄首端极具装饰性。有专家指出,作为凶猛彪悍的早期北方民族所使用主要兵器之一的短剑,昭示马背民族勇猛、善战,敢于近身肉搏的精神。

在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有一定数量的圆雕青铜饰件,种类有伫立的羚羊、卧马、狻猊等,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动物脚下都设有或圆或方的管状銎,专家把这类器物称为“杆头饰”。民族学研究学者指出,古代先民崇拜大自然中的生物,将它们视为图腾,依仗它的神力保佑族群的平安,这是许多原始民族共同的习俗。而将崇拜物形象装饰于杆顶或杖端,则是早期北方民族图腾崇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鄂尔多斯青铜器中,诸如此类性质的器皿还有很多,而闻名遐迩的鄂尔多斯青铜器尽管是以日常实用器皿为主,但属于首领、神职人员(萨满)等使用的、具有特殊使命的器类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由于这类器皿身份的不同,包括附着在它们身上的装饰纹饰,具有不同的寓意和深邃的内涵。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展出的一件件饱含生动、奔放、性野、彪悍个性的青铜器,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面貌,透过这些青铜器参观者不仅对我国北方游牧文明会有全新的了解,同时对5000年中华文明的多元化融合会有全新的领悟。

四. 内蒙古 鄂尔多斯 达拉特旗 风水梁獭兔

风水梁獭兔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风水梁,原名风干圪梁,位于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中部,一片荒漠。2005年,东达蒙古王集团来到这里建设移民新村,并把此地改名为风水梁。该集团把獭兔养殖业确立为主导产业,无偿为每户入住移民提供住房、兔舍、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对养殖户实行保设施、保种兔、保饲料、保防疫、保销售的“五保”措施,让养殖户没有后顾之忧。经过9年开发建设,新村建设已累计投入38亿元,现已入住移民3000多户。初具规模的獭兔养殖产业让数以千计的农牧民脱贫致富。这里已经成为沙漠中的绿洲、全国闻名的新农村示范园区。目前,该村2314户从事獭兔养殖,户均出栏2000多只,养殖户年收入可达6到8万元,大户可达10万元以上。

风水梁兔肉源于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白泥井镇海拔1500米的“台地”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按照绿色食品标准饲养的优质兔,经传统工艺结合现代软罐头杀菌技术精制而成。风味独特、醇香鲜美、健康营养、回味悠长。

沙漠王子系列兔肉干品质细腻,营养丰富,具有“三高三低”的健康特点,即高蛋白、高氨基酸、高磷脂;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富含B族维生素复合物、铁、磷、钾、钠、钴、锌、铜等微量元素。有“美容肉、保健肉、益智肉”的美称。

兔肉具有特殊的食用价值,是理想的保健、美容、美食、益智、益寿、滋补肉食品,堪称肉中之王,深受人们的欢迎。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达拉特旗所辖白泥井镇和吉格斯太镇共2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0′~ 110°45′,北纬40°00′~40°30′

五. 内蒙古 鄂尔多斯 鄂托克旗 鄂尔多斯沙枣帘

鄂尔多斯沙枣帘

鄂尔多斯精致秀美的沙枣帘,是用沙枣核制作的。它是一种稀有的手工艺品,观赏价值颇大。无论谁家门上挂上一

个沙枣帘,都会满屋增色。

沙枣帘呈褐红色,上面布满了许多不规则的、极细极

细的条纹。倘用它与闻名遐迩的雨花石相比,各具特色。沙枣帘没有闪亮的光泽,显露着古色古香、雍容典雅的美色。

六. 内蒙古 鄂尔多斯 鄂托克旗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山羊驯养至少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国绒山羊所产的山羊绒因为纤细(平均直径13~15微米)、柔软、卷曲、弹性、蓬松、保暖、抗皱等性能,使所产生的纺织产品具有轻盈、华贵、保暖、抗皱的特点,被国际上称为“软黄金”、“皇冠上的宝石”,是国际上最享盛誉的绒毛纤维。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许成立“英属东印度公司”,1664年法国也组建了“法国东印度公司”从那时起,中国山羊绒纤维由西藏运出,以克什米尔为集散地,被运输欧洲及世界各地销售、加工。因不知其产地和来源,以集散地克什米尔(cashmere)命名,我国译为“开司米”。目前,世界绒山羊分布在亚洲,中国、蒙古、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每年产原绒约1.6万吨,经分梳除去粗毛、杂质后的细绒毛(称无毛净绒)约9000吨,中国生产约占世界的总产量76%。中国绒山羊原遍布国内许多省区,现主要分布于内蒙、新疆、青海、西藏、陕西、宁夏、辽宁等省、自治区。世界上山羊绒的品质,以中国产的最好。特别是近30年来,中国在山羊绒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上有创新及突破,使分梳后的山羊绒中残余的粗毛含量大幅下降(由0.3%下降到0.01%),并使纤维长度损失减小,成品纤维长度上升,纤维强度保存较好,纤维白度改善等等。使中国的山羊绒纺织品品质显著上升。结合后道加工技术的创新提升,例如计算机控制喷墨印花,永久性抗静电技术(纺纱加入导电纤维),防水、防油、防污整理技术,以及创新设计款式、配件的改善,使中国山羊绒服装产品跃升到世界一流水平。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羊绒以其“白如雪,轻如云”,绒毛综合品质好等特点,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素有“软黄金”、“纤维宝石”之称,曾三次获意大利柴格那奖。内蒙古白绒山羊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不仅是国家重点保护品种,而且是绒山羊改良的优秀品种,品牌优势明显,开发遗传资源潜力大。其羊绒及制品作为扩大内蒙古自治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在自治区畜牧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在我国北方2亿多公顷可利用草原中,有近1/4属荒漠化草原,这些地方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恶劣,植被多以旱生灌木和半灌木为主,不适宜其他家畜的饲养,而绒山羊因抗逆性强而成为这些地方的优势畜种,并成为这些地区农牧民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在这些地区发展以绒山羊为主的畜牧业是生态条件所决定的,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公司从1961年开始从事阿尔巴斯绒山羊的保种选育等工作,历经几代领导,一辈子从事绒山羊事业,与绒山羊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地域范围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鄂托克旗六个苏木镇(蒙西镇、棋盘井镇、阿尔巴斯苏木、乌兰镇、木凯淖镇、苏米图苏木),其中阿尔巴斯苏木是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中心产区。产区内总生产面积176.87万公顷,2007年牧业年度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存栏160.84万只。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部,地处东经106°41′-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东邻杭锦旗,西连宁夏陶乐县并隔黄河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南接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西北界乌海市,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年存栏109.5万头,年出栏64.8万头,年产值8346万元。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鄂托克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地势东高西低,属荒漠半荒漠地区,有山地、丘陵、高原、沙漠、地形复杂多样。土壤类型主要是风沙土和草甸栗钙土;其次有零星分布的灰色草甸土与强度侵蚀的淡栗钙土,土质较好,牧草中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较高。

(2)水文情况: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分布区的主要有都斯图河和黄河过境两大水系,地下水资源丰富,多为氯化钠类型或硫酸盐类型,矿化度为1-3g/L,水质较好。

(3)气候情况:产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常有冷空气侵袭。全年日光照时数在2900-3200小时,日照百分率65-73%,太阳辐射能140-15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3.9℃-6.8℃,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为-35.7℃,无霜期120-160天,年降水量40-400毫米,年蒸发量为2700-3700毫米,相对温度为38%-48%。

(4)人文历史情况: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地方良种,是一流的绒、肉兼用型品种,为内蒙古白绒山羊中优秀的群体。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大部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形复杂的山区和荒漠、半荒漠草场以及高原草地上,分布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温变化剧烈,植被稀疏,风大沙多。使其具备了很强的抗逆性和极其广泛的采食性,能利用其他家畜不能利用的植被,是荒漠、半荒漠地区利用草场资源和转化农业副产品的主要畜种之一,其绒、肉产品又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山羊绒是珍稀的特种动物纤维,被誉为动物纤维中的一颗钻石,成为高档纺织原料,主要用于制作羊绒衫、时装、披肩和围巾,其山羊绒制成产品具有质地轻柔、穿着舒适、吸湿透气、散热、耐用性好等独特优点,为其他纺织纤维无法代替,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虽然羊绒业在我国整个纺织工业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在国际羊绒业中却有很强的竞争力,在纺织原料和产品出口创汇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迄今为止,是众多畜产加工产品中唯一以克为单位计价的纺织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绒以“细”为贵,羊绒直径是决定羊绒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等级的羊绒价值不同,羊绒加工企业如分梳不同等级的羊绒价差每吨在10万元以上,市场上羊绒价格可观200-600元/公斤。

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是举世公认的珍贵畜种,所产山羊绒因纤维细长、手感柔软、拉力大、光泽好、颜色正白、含异色毛少而享有“纤维钻石”“软黄金”的美誉,曾获意大利“柴格纳”奖。凭借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绒,以鄂尔多斯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名牌企业,从高原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成为民族工业和地方经济的一大亮点。国家于2001年将内蒙古白

绒山羊写进了《中国品种志》,并列入首批发布的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一级保护品种。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在鄂托克草原独特的气候、自然条件下,在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中自然放牧、自然选育的耐寒、耐粗、宜牧、绒肉兼用优良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品种。对干旱荒漠化半荒漠化草场放牧饲养有强大的适应性,耐寒,抗暑,善爬山。生产的绒纤维颜色正白、绒质细而长、手感柔软、滑腻、光泽好,是中国优质羊绒生产的主要品种。阿尔巴斯绒山羊性成熟早,繁殖力极强,产羔率平均为130%,最高群体可达160%(数据来源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体格大,肌肉丰满,具有抓膘复壮快,肉质鲜美,无膻味,产肉性能良好的特点,屠宰率为45%。

由于其为绒、肉兼用品种,在生产过程中,适时进行常规疫苗注射,实行早春驱虫和夏秋2次药浴以外,不使用其他任何抗菌剂、添加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绒山羊品种的选择首先是要提高产绒量和羊绒品质,羊绒品质主要是纤维直径和羊绒长度,其次是繁殖力、与动物抗逆性健康和产肉有关的体重性状。确定育种目标性状首先应选该性状遗传力较高的,因为选择可以遗传的性状才是有效的。目标性状必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不能创造利润的性状没必要去选择。绒山羊的主产品是产绒量,与产绒品质有关的性状是羊绒纤维直径和羊绒长度,体重与产绒和产肉有关。在选育时应特别注意在提高产绒量的情况下要约束绒直径变粗趋势。绒山羊繁殖性状也是影响育种效益的主要指标,在育种目标中应加以考虑。

根据当地自然经济条件,以及品种形成特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主要是以本品种选育为主,提高其绒肉产量,对个别低产地区引入杂交,培育出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背腰平直,后躯稍高,体长略大于体高,四肢端正有力,蹄质坚实。面部清秀,鼻梁微凹,眼大有神,两耳向两侧展开或半垂,有前额和下颌须,公母羊均有角,向后、上、外方向伸展呈倒八字型,尾短而小,

向上翘立。全身被毛均为白色,光泽良好,分内外两层,外层为长粗毛,内

层为细绒毛。毛长一般在8cm-28cm,绒毛长不低于4cm,细度14-16μm,净绒率为60%。在终年放牧、冬春补饲的条件下,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种羊2006年测定的生产性能如下:

羊别绒厚(cm)平均产绒量(g)细度(μm)最高个体产绒量(g)抓绒后体重(kg)

成年公羊7.55

980.5814.95

1980

62.55

成年母羊6.15

732.38

14.58

1600

42.74

周岁公羊5.61

658.46

12.97

1142

39.66

周岁母羊6.15

680.58

13.20

1220

29.04

(3)生产管理:

①坚持自繁自养:选养健康良种的公羊和母羊,自行繁殖,以提高羊的品质和生产性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少入场劳务,防止因引入新羊带入病原体。

②合理组群放牧:牧草是羊的主要饲料,放牧是羊群获得营养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组群放牧,对提高羊群整体的生产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草场的不同情况,以及羊的年龄、性别、数量进行组群放牧,合理利用草场,避免草场浪费及退化。

③适时进行补饲:在牧草枯死、营养下降或放牧采食不足的季节,必须进行补饲,特别对正在发育的幼龄羊、怀孕羊和哺乳期的成年母羊补饲尤其重要。种公羊如仅靠放牧,营养需求难以满足,在配种期更需要保证较高的营养水平。为保证牧草的休闲生长,均衡的供应,采用休牧舍饲措施。

④妥善安排生产环节:养羊的主要生产环节:鉴定、剪毛、梳绒、配种、产羔和育羔、羊羔断奶、分群、预防接种疫苗和驱虫。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安排,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增加有效放牧时间,对某些环节影响放牧,及时给予补饲。

⑤环境卫生:为了净化周围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对羊圈的圈舍、活动场地及用具等,经常保持清洁、干燥;粪便及污物要做到及时清除,并堆积发酵;防止饲草、饲料发霉变质,尽量新鲜、清洁、干

燥;固定牧业饮水井,保证饮水卫生;每年进行草原灭鼠工作等。

⑥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毒,定期对羊舍(包括用具)、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

⑦免疫接种:免疫接种疫苗是激发动物机体对某种传染病发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其从易感染转为不易感染。在不同季节,有计划地、集中地在短时间内对健康羊群进行免疫接种,合理安排免疫次数、间隔时间、疫苗的种类,建立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如使用“羊梭菌病四防氢氧化铝菌苗”根据场子情况每年的3-4月进行接种疫苗。“羊痘鸡胚化弱毒苗”在每年的10-11月进行接种疫苗。

⑧定期驱虫:在羊的寄生虫病防治过程中,采用定期(每年2-3次)预防性驱虫,避免羊感染后进一步发展而造成严重危害。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及11-12月份进行。为了更有效的防治外寄生虫病(虱、螨、蜱、疥等),每年春秋各药浴两次。

(4)产品收获、屠宰及产后处理的规定:绒山羊的主要产品是山羊绒和羊肉。

山羊绒国际上称“开士米”,羊绒的收集普遍采用活羊抓绒,即在春季羊绒脱换时,用铁爪子从活羊身上抓梳下来,即称原绒,带有粗毛和杂质。原绒的包装须以便于管理、储存和运输,且保证品质不受影响,包装袋要使用通风、透气的材料,严禁使用丙纶袋。分梳过的羊绒内包装必须使用防潮材料,外层用坚固材料,并以数道铁丝均匀外扎成包,并做好标志。羊绒的储存必须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储存,绒包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不得污染,羊绒堆放处的垛底需放置适量的防虫剂。羊绒的运输工具必须具备洁净、防腐、防潮、防包装破裂损伤,不得被污染,不得使用有损包装的器械。

羊肉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屠宰厂符合GB/T17237规定,屠宰检验按NY/T467规定执行,有条件的地方要按伊斯兰教风俗屠宰,屠宰放血要完全、无淤血。屠宰要剥皮、去头、蹄及内脏(包括肾脏),去羊油、大血管、乳房、生殖器,去三腺(甲状腺、肾上腺、病变

淋巴结),并将肉修割整齐、冲洗干净、无病变组织、无伤斑、无残留小片皮、无浮毛、无粪污、无胆污和泥污、无凝血块。对于检验合格的羊胴体要进行

排酸、熟化,熟化周期20小时至48小时,熟化后的胴体,分割包装,薄膜包装好的肉品进行纸箱打包,将装箱肉品降温到5℃以下,进行冷却。包装后的肉品置于-35℃下速冻,然后转入-18℃冷藏库贮存。

(5)生产记录: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编号在育种、生产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编号有利于生产记录,识别绒山羊的血统遗传、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绒山羊生产记录要详实,不仅有助于养羊者及时选优去劣,又可为育种科技工作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便于选育和提高。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山羊绒自然颜色,光泽明亮而柔软,手感光滑细腻。纤维强力和弹性好,含有微量易于脱落的碎皮屑。平均直径≤14.5μm称为特细型山羊绒,手扯长度≥40mm的为一级、<40mm为二级;平均直径>14.5μm、<16μm称为细型山羊绒,手扯长度≥43mm的为一级、≥40mm为二级、≥33mm为三级、<33mm为四级;平均直径≥16.0μm称为粗型山羊绒,手扯长度≥45mm的为一级、<45mm为二级。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具有香味浓郁的特点、鲜嫩多汁、无膻味、肥而不腻、色泽鲜美、肉层厚实紧凑。

(1)色泽:鲜羊肉:肌肉色泽鲜红或深红,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冻羊肉:肌肉有光泽,色鲜艳;脂肪呈乳白色。

(2)弹性:鲜羊肉:肌纤维致密、坚实、有弹性、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冻羊肉:肉质紧密,有坚实感,肌纤维韧性强。

(3)粘度:鲜羊肉: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冻羊肉: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或湿润,不粘手。

(4)气味:鲜羊肉、冻羊肉都具有新鲜羊肉正常气味。煮沸后肉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具有香味。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包装标识均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山羊原绒的标志包括:产品名称、产地、颜色、型号等级、毛重、净重、包号、交货单位。羊肉的标志包括:常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执行标准、卫生许可证号、保质期、等级。

七. 内蒙古 鄂尔多斯 鄂托克前旗 鄂尔多斯羊绒

鄂尔多斯羊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羊绒(Cashmere)是生长在山羊外表皮层,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入冬寒冷时长出,抵御风寒,开春转暖后脱落,自然适应气候,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羊绒之所以十分珍贵,不仅由于产量稀少(仅占世界动物纤维总产量的0.2%),更重要的是其优良的品质和特性,交易中以克论价,被人们认为是“纤维宝石”、“纤维皇后”, 是目前人类能够利用的所有纺织原料都无法比拟的,因而又被称为“软黄金”。世界上约70%的羊绒产自中国,其质量上也优于其它国家。

“鄂尔多斯集团是一家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股份制本土企业,也是鄂尔多斯市的城市名片。集团自1979年母体企业创立以来,经过三十年的持续盈利和滚动式发展,特别是经过新世纪以来的大规模产业扩张,现已形成“三大事业板块有序推进,六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进入全国520户重点企业和中国企业500强之列。集团目前拥有总资产250亿元,成员企业126家,员工3万余人。近年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均在160亿元以上,利税20多亿元,利润10亿元以上。“鄂尔多斯”作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第一品牌,以262.3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列。
以羊绒为龙头的纺织服装板块是集团的事业基础。三十年来,集团始终以“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为己任,孜孜追求“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远大理想,现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产销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为完善、营销网络最为成熟、技术装备最为先进的行业领军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羊绒制品的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营销网络覆盖国内县级以上城市和世界40多个发达国家地区。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多年蝉联中国绒纺行业第一名。依托强势的品牌资源,集团不断向羊绒服装高端和非绒领域拓展延伸。1436已成为中国羊绒服装顶级品牌,入选国宾礼;鄂尔多斯奥群羊毛衫成为集团旗下的又一个中国名牌;鄂尔多斯男装、女装、内衣和家纺正在向行业前列迈进,大服装产业格局业已成型。鄂尔多斯正在实施产业振兴战略,谋求新一轮的成长与跨越。

八. 内蒙古 鄂尔多斯 伊金霍洛旗 鄂尔多斯奶酒

鄂尔多斯地区的奶酒,因原料和酿制方法不同可分为四类:一是叫“祈格”,即由鲜马奶直接发酵而成的酸奶,俗称马奶酒,这是奶酒类中最为上等的;二是“萨琳阿日何”、也称蒙古酒,其酿造方法是把提炼过白酥油的牛、羊酸奶煮熬、蒸馏而得;色透明,味酸甜酒精度小,饮后易兴奋但不易醉,但过量又不易解;三是叫“阿日吉”,即将“萨琳阿日何”再蒸馏而得,类同汉族酿制的二锅头酒;四是“洁日吉”,将“阿日吉”再进行蒸馏而成,质同酒精,一般人一次饮一杯足矣。

九. 内蒙古 鄂尔多斯 鄂托克前旗 发菜

发菜是宴席上贵重的菜肴,历来受到人们的赞扬。白居易写道:“仰窥不见人,石发垂如鬟。”李笠翁在其《闲情偶集. 饮馔部》中称:“菜有色相最奇,而为本草食物志诸书之所为载者,则西秦所产之头发菜也。”鄂尔多斯是发菜的故乡。一场雨水过后,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土地潮湿,发菜便吸吮着水分,慢慢膨胀变大,就像缕缕乱发,迅速地在地面上铺展开,黑如漆,细如线,柔如锦,广袤的土地马上就变成了蓝绿色和橄榄色。天旱阳燥时它便处于休眠状态,丝状体不分枝,丝弱体细。由于发菜营养价值高,十分珍贵,被誉为“荒漠之珍”、“高原之珍”、“戈壁之珍”。每100克发菜中,含有蛋白质20.3克,碳水化合物56.4克,钙2560毫克,铁200毫克。由此可见,其营养成分高于同量的肉类和蛋类。发菜味甘性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利尿、止咳、解毒,并有滋补作用,对治疗高血压、妇女病、慢性气管炎,促进伤口愈合,都有一定疗效。发菜食用,滑嫩、软脆、爽润,没有异味。鸡、鸭、羊肉腥汤里放入少量发菜,或把鱿鱼、肚尖加发菜做成羹汤,味道鲜美适口。发菜的吃法多种多样。如将发菜洗净泡发后,上笼蒸蒸,切成段拌以姜丝、葱花、酱油、醋、糖,甜酸适口,味鲜脆嫩,是下酒的极好凉菜。( 伊克昭盟)

十. 内蒙古 鄂尔多斯 达拉特旗 蒙古帽子

蒙古先民最早是用貂皮、狐皮、羊皮等兽皮制作帽子的。后来逐渐有了棉、麻、丝等制作材料。其材料主要来自周围的农业地区。虽然说头巾的产生早于帽子,蒙古人一直把巾、帽并用至今。只是男士系扎头巾的方法、样式与妇女有所区别,而且一般不戴颜色鲜艳的头巾。

蒙古帽子大体上有冬、夏两种类型。在12~13世纪,蒙古男士在帽顶插上海青鸟或游隼的羽毛,把款式设计成猛禽形状,这就是后来称其为栖鹰冠的帽子。栖鹰冠的由来与蒙古某些部落把海青鸟当作自己的祖先_——图腾有关。当时的蒙古成年男子戴尖顶或圆顶栖鹰冠,贵族或汗(部落首领)的栖鹰冠还要讲究质地,夏天用上等锦缎,冬天用狐、貂皮制作,并配以金、玉顶珠。贵妇人则戴宝革卡(宝革涂革或罟罟)帽。

在任何重要场合蒙古人都注意帽子及其戴法。迎接客人时不论男女也要戴好帽子出来见面。这有双层意思,一方面证明自己的体面,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客人。尤其是古代,女人如果没有帽子或来不及戴帽子就不能出现在陌生人面前。到了近、现代之后,蒙古社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差别,但是再穷的人家也要想尽办法置办好出嫁姑娘的头饰。这与蒙古人尊重帽子的习俗不无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在蒙古风俗文化中有个别极端的例子。如拜见特别重要的人物或举行祭奠活动时,反而要摘下帽子。祭奠天地、向佛祖磕头、见德高望重的长辈时都是如此。在史书中明确记载,成吉思汗小时候,逃脱了三姓蔑儿乞惕的追杀,躲进不儿罕山之后,摘下帽子,揭开腰带,向这座圣山磕了九头,行了长跪礼。所以磕九头行长礼是蒙古人最虔诚的礼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