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梅州市梅江区晓红客家特产店 梅州市梅江区故乡情土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梅州市梅江区晓红客家特产店 梅州市梅江区故乡情土特产店更新时间:2023-05-31 19:22:09

一. 广东省 梅州 梅江区 南乳烤肉

原料:七层花猪肉一块(1200克),槟榔芋头一只、南乳一块,南乳汁100克,蒜仁50克,生辣椒二只,白糖25克、黄酒、白盐适量。

制作:把猪肉原块(方形)用水煮至六成熟时取起切成四块,放小油锅里炸至猪皮起泡时,取起切成长方块,放进碗中。芋头切片用油锅炸熟取起,再将蒜仁去衣炸香后,把南乳辣椒略炸,将芋头放进再混炒一分钟,冲少量水,放些黄糖,待芋头煮熟涨后装在猪肉面上,加些汤水,用蒸笼蒸烂为度取出转碗即成。

二.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炝虎尾

“炝虎尾”是扬州、淮阴地区的一款传统名菜。它是用鳝鱼尾背一段净肉,经开水稍汆加浓计调味拌制而成,因其形似虎尾,故名。鳝鱼通称黄鳝,我国自古以来一直将它列为鱼中上品,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历代一些著名中医常用以治病补身。在夏季食用功效更显著,曾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用黄鳝制作菜肴,据说始于汉朝,到唐宋以后,较为盛行。江苏淮扬地区较早开始制作鳝鱼菜肴,烹调经验丰富,许多中外顾客在当地品尝这道历史名菜后,对其滋味之鲜美,均赞不绝口 。( 扬州)

三.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黄珏老鹅

黄珏老鹅是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黄珏镇(现合并为方巷镇)的特色美食。黄珏老鹅选用本地放养的白鹅,以中药材和秘方配料,加水烧煮而成,成品形整似活,烂而不散,色泽金黄,肉质肥嫩,咸鲜味美,久食不厌。

黄珏老鹅的制作工艺始于清朝中叶(1750年前后),其时,联合村一张姓家庭首创盐水板鸭制作。不过,有记录的是清末民初。那时,在繁忙的胶庄码头,张恒霞与儿子张长兆在黄珏桥西街经营盐水板鸭生意,并开了一家“正兴源”店。

经过张氏几代人的经营和钻研,做盐水板鸭的功夫算得上独步一方。1960年前后,鸭子少了,在原材料缺失的情况下,张长兆与其子张福正以鹅代鸭,开始煮盐水老鹅,并将店名改为“张正兴”。还是用老汤老卤,还是用同样的作料。经过多番实验,煮出来的“老鹅”与“老鸭”不分上下,味道同样鲜美。逐渐地,“老鸭”就变成了“老鹅”,并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以“黄珏老鹅”冠名。

如今,黄珏老鹅已遍及扬城,市区的各类黄珏老鹅专卖店、专柜、熟食摊200多个。在黄珏老鹅的诞生地联合村,制作黄珏老鹅的人家就有10多户,原黄珏镇共有50多户。而“黄珏老鹅”正在登堂入室,从宾馆饭店招待贵宾的筵席,到普通居民的餐桌,都能见到色香味俱全的“黄珏老鹅”。

黄珏老鹅的制作方法:

“黄珏老鹅”,首先要选出毛齐膘足的鹅,最好是选用1-2岁的种鹅;宰杀前,要将鹅放在池塘漂养一二日。宰杀后,仔细镊毛、漂洗干净,还要在鹅的0上切一刀,名叫“大开门”,用手伸入掏出内脏,再将腔内血水清洗,用钩子挂起来把血水晾尽。

黄珏老鹅的作料最为考究,作料有大小料之分,大料以生姜、葱、酒、白糖、盐为主;小料有陈卤(前一天煮过的小料)和新卤之分,陈卤直接放进大料中继续熬煮;新卤有8种成分,分别是八角、桂皮、花椒、丁香、小茴、扣仁、曹果和香叶,各取一定量,用纱布扎好,放入大料中一起熬煮。

大小料调好,烧火煮沸后,将鹅倒着放进锅内。锅也是特制的,与火直接接触的是大铁锅,铁锅上方,还加造了50cm高的木制瓮,有利于焖煮。

除了大小料外,最关键的是掌握火候:先用武火(火力大而猛)攻,卤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再用文火(小而缓的火候)焖。武火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肉熟得早,卤味入不了肉;而文火要温温不绝绵绵若存,如焖不到位则连皮带骨啃不动,焖过了头,则是骨肉过烂,挑不上筷子。

鹅出锅了,还要取卤水。熬煮过的卤水呈青绿色,水上漂浮着一层白色油沫,需舀出倒掉。上好的黄珏老鹅,色如胭脂,入口酥而不烂,清香扑鼻,回味甘爽。

四. 上海市 松江区 松江棉布

元朝初年,松江府(现上海市松江区)乌泥泾有位叫黄道婆的妇女,从海南岛回到了故乡。黄道婆在海南岛向黎族姐妹学会了一整套纺织技术,并在若干年以后,把海南岛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带回了家乡。她回到松江后,就热心地向当地的老百姓传授如何制作纺织工具,使各道工序都有了新的工具,代替了以前的手工。同时,她也教人们如何纺纱织布,使纺织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效率大为提高的生产过程。松江府很快就摆脱了落后的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松江棉布由原来粗糙、单一、稀松变得精致、牢固、美观。在黄道婆的悉心传授下,松江布成为质地优良,花饰灿美,远近闻名的畅销品。从事棉纺织业的人口激增,松江府新兴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由于不断地普及推广,松江棉纺织业日益兴盛,产量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松江棉布在全国声誉鹊起。

松江棉布比较著名的有四种:

三梭布:出自松江车墩一带,幅阔三尺余,特点是光洁细密。其中府城东门外离车墩不远的双庙桥有个叫丁娘子的,弹棉花极纯熟,花皆飞起,用以织布,尤为精软,因而人称“飞花布”,又称“丁娘子布”。

番布:出自乌泥泾,为黄道婆所传授。质优价昂,“一匹有费至白金百两者”。明朝成化年间,常常以此为礼物行贿朝廷高官及接近皇帝的大臣,而且布织得越来越精美,甚至织出龙凤、斗牛、麒麟等图案。

兼丝布:以麻丝或黄草丝与棉纱混合织成,多以麻为经,以棉为纬。适宜于染色。织成的布兼有麻丝的挺括与棉纱的柔软。

药斑布:又称“浇花布”,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蓝花印布。初出于青浦重固一带,明代起松江城中多有流行。

五.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火腿酥腰

“火腿酥腰”是扬州传统名菜。金华火腿是我国著名的,是各种腌腊肉食品中的上品。它香气浓郁,风味独特,味道鲜美,故自古至今,闻名中外。在宋、明、清时期,它是宫廷席上的珍贵佳肴,在清代著名的“满汉全席”中也有“金华火腿拼龙须菜”和“火腿笋丝”。在制作各种山珍海味菜肴时,也需要用火腿搭配,其味才佳。扬州名菜中最受人欢迎的是“蜜汁火方”和“火腿酥腰”。( 扬州)

六. 广东省 梅州 梅江区 梅州金柚

梅州金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梅州金柚品质优良,驰名中外。1987年被中央农业部评为优质水果;1988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稀水果;1990年被中央农业部评为“绿色食品”;1991年在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梅州金柚的主产区梅县,1994年被国家首批百家中国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金柚之乡”称号;1997年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梅州金柚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普遍得到较高的评价。

梅州金柚果大、型美、皮色鲜黄、肉质清甜、汁多爽口、营养丰富,是果中之王。据广东省农科院化验分析,梅州金柚含可溶固形物14%、酸0.3339%、维C110.9毫克/毫升,含糖12.68%, 还含有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B1、B2、E、P以及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具有润肺化痰、止咳、清热、降低血压、血脂等药用之功效。梅州金柚储藏期可达4至5个月,享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美称。

计划至2000年,梅州将建成3.33万公顷的金柚生产基地。梅州金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热诚欢迎海内外人士、商家来梅投资,共同分享梅州金柚的丰硕成果。

梅州金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梅州市《关于请求将梅州金柚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梅市府函[2005]7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梅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七.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拆烩鲢鱼头

扬州有谚:“鲢子吃头,青鱼吃尾,鸭子吃大腿。”扬州大花鲢,胶汁多,肉肥茸,无土腥气,入冬后的大花鲢更是肉嫩肥鲜。此菜烹制过程并不复杂,将5公斤以上的大花鲢头拆骨后与豆腐同入锅,再辅鸡肫、鸡腿肉、火腿等,加水后文武火兼炖约3小时。拆烩鲢鱼头,鱼头无骨,口感肥嫩,汤白汁稠,营养价值极高。食用时用匙不用筷,别具风味。

八.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扬州煮干丝

“扬州煮干丝”同“镇江肴肉”一样著名,凡是到镇江、扬州去的人,大都要品尝此菜。据说此菜的来历与清乾隆皇帝有关。一次乾隆到扬州,当地官员聘请许多名厨为乾隆制菜,其中有款菜叫“九丝汤”,是用豆腐干丝和火腿丝等加鸡汤烩制而成,其味异常鲜美,尤其是于丝切得细,经过鸡汤烩煮后吸进了各种鲜味,吃口特别鲜美。于是“扬州煮千丝”就闻名全国,后来就不再称“九丝汤”而概以“煮干丝”代替了;用鸡丝、火腿丝加干丝制作的称“鸡火干丝”,用开洋(即虾米)加干丝制作的称“开洋干丝”,用虾仁制作的称“虾仁干丝”等。许多国外来宾品尝后,都赞不绝口,称它为“东亚名肴”。( 扬州)

九.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芜糕

把一些薄荷草(俗名溪芜草)放在铺糯米粉的蒸笼底部,蒸煮后,蒲荷味渗进米糕,香气袭人,是独特之糕点
( 莆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