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随州市大洪山特产 随州大洪山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随州市大洪山特产 随州大洪山特产更新时间:2023-10-14 01:17:46

一.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曾都大蒜

随州市曾都区种植大蒜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属地方特色品种,有品质优、产量高、无污染等特点,属生态绿色保健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该品种主要种植在南郊、均川、何店等乡镇办事处,常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左右,蒜苔亩产在600公斤左右,蒜砣300公斤左右,大蒜因含有大蒜素,辛辣香甜,增进食欲,且具有抑菌杀菌之功效,既可药用,又可生食,调味、腌制蒜苔,蒜苗可以炒食,也可切碎作调味品,无论是鲜食还是腌制食用,吃后都令人回味无穷。

大蒜还可提炼大蒜油、大蒜素,耐贮藏,可常年供应。大蒜生产基地远离工业厂区,无污染,加之大蒜属越冬作物,生产过程中无须治虫施药。

该品种每年四至五月为收获季节,山东、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客商纷纷登门抢购,商贩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二.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花鲢鱼

  曾都区有各型水库500余座,总蓄水能力达20亿立方米。水库除保证农田灌溉用水外,尤适宜发展渔业养殖。因水库多处于深山峡谷、河流上游和交通闭塞地带,其水质洁净、清澈,无污染,是花鲢鱼理想的生长环境。全区年产成品花鲢鱼2万多吨。花鲢鱼,俗称胖头鱼,仅曾都特有。其头大身小,刺少肉细,营养丰富,当地民间甚传:“一个鱼头四两参”。花鲢鱼肥而不腻,香而不腥,具有补脑、明目、养胃、健脾之功效。花鲢鱼头在秋冬季节是烹制火锅和剁椒鱼头等特色菜肴的上佳原料,堪称曾都一绝,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县蜂蜜

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随县是蜜源植物较多的地区,春、夏、秋分别有油菜花、槐花、荆条花、芝麻花、桂花等。新中国成立以前,本地多养“中蜂”,俗称“土蜂”,不群放,繁殖慢,产蜜少。上世纪50年代,意大利蜂传入随县,蜂种改良,开始人工放养,繁殖增快。1979年,随县收购商品蜜达39万公斤。1985年全市养蜂存笼14675群,收购商品蜜43万公斤。上世纪90年代上升150万公斤。蜂产品全是宝。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蜂胶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癌、抗病毒、抗高脂血症、保肝等作用。

四.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三里岗香菇

三里岗香菇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三里岗镇是全国食用菌协会授予的中国香菇之乡。早在1964年,湖北省外贸厅经果部就看中了三里岗的栎木资源,并请香菇制种专家为本地培养技术人员。1966年春在这里召开了湖北省首次香菇生产小型现场会。由于“0”使香菇生产停顿下来。1978年,三里岗杨家棚大队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传授人工段木香菇栽培技术,同时选送一批优秀青年到华中农业大学进修。80年代初期,三里岗很快形成了“队队办菇场,家家种香菇”的格局。当时流传最广的民谣是:“一年种菇盖新房,两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存银行,再种香菇奔小康”。据《随州贸易志》记载,1973年全县仅收购香菇40公斤,开创了香菇收购的有史记录。1983年香菇收购达5万公斤,货源重点在三里岗。香菇成了县外贸的拳头产品。

当香菇发展受到当地林木资源的制约时,三里岗人开始走向外扩张发展之路。一批农民在陕西、河南、四川等栎木资源大省承包经营山场,每年收获香菇2000多吨,再加上1400多名农民经纪人在全国各地收购香菇4000多吨,以及本地农民的一些零散交易,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三里岗香菇市场年交易量达8千吨左右。近几年该镇干香菇产量4000多吨,产值2亿多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香菇产业。干香菇市场年交易上升到1.2亿吨,交易额10亿元。这里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全省初具规模的五个特色产业镇之一,还通了国家级“原产地保护标记”认证。

五. 河南省 郑州市 新密 密玉

河南省新密市是中国著名的密玉产地。密玉在国际上被称为“河南翠”﹐在中国﹐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南阳独山玉并称四大名玉。按色泽不同分绿﹑红﹑白﹑黑四种﹐以深绿为佳。密玉在古时即被开发利用﹐多用来制作烟嘴﹑手镯等小件。助泉寺玉矿一九六0年曾经发现过一块高一点二八米﹑重一点三五吨的大玉﹐由上海玉雕工人雕刻为“中国登山健儿登上珠穆朗玛峰”工艺品﹐受到中国领导人称赞﹐现被列为国宝﹐保存于上海博物馆。几十年来﹐密玉多用于生产小型玉器和首饰﹐尤其是绿色密玉生产的饰物或艺术品﹐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六. 湖北省 随州市 广水 广水土鸡

广水土鸡是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的。广水土鸡主要以青草和粮食为饲料,在无任何污染的环境中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投入成本低,具有肉鲜、味美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目前,广水土鸡覆盖武汉、襄樊、随州、安陆市场,远销河南、江西等地,慕名而来的外地客商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

广水市余店镇山场面积广阔,镇里引导农户让土鸡在山林中散养,广采山间“野食”,从而生长出肉质好、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市场供不应求。余店镇对土鸡产业很重视,还注册“寨子坡”商标,并进行精包装。一只土鸡装一个包装盒,既美观,又卫生,还易携带。

广水市余店镇政府成功引进温州了客商高明都来投资一千万元,创办湖北省喜来加食品加工厂,以兴隆土鸡为主要原料进行深加工,明年3月份建成投产。目前,全镇养殖土鸡超过100万只。

七. 江苏省 泰州市 泰兴 皮卷

肉糜馅外用浆皮卷成圆形,故称皮卷。馅料用新鲜猪肉剁成糜,加入黄酒,开洋(干虾米),淀粉、姜、葱米、盐糖适量,搅拌匀,似肉圆之料。然后用匙舀放豆腐皮上,先将两边折向中间,然后卷成卷,放蒸笠上,下承小钵,放锅内蒸熟即可。

八. 江苏省 徐州市 邳州 孤桐

这是4000年前出现在邳州的树种。据《禹贡》记载:"峄阳山,遍生孤桐。"峄阳山即今岠山(汉称葛峄山),当时遍山生长的这种桐树,木质优良,用它制琴,琴音特别清朗。所以史书说"是制琴良材"。成为向国王献贡的物产,名扬九州。全国少有,故称孤桐。

后来历代史书都提到它。晋代伏滔曾特来峄阳山参观孤桐,他在《西征记》里说:当时他见到孤桐还有"盘根错节存在"。 现在邳州仍有桐树,俗称泡桐。喜欢沙质松软土质,怕水浸,耐肥力,生长旺盛,木质粗松,不能生长在山上。而4000年前的孤桐却是生长山上,是否为同一类,难以肯定。

九. 湖北省 武汉 洪山区 天兴洲西瓜

天兴洲的西瓜在湖北、武汉一带颇有名气,可以说武汉人都知道天兴洲盛产良种西瓜,其特点是瓜皮薄,水份足,含糖度高。因此,天兴洲的西瓜在市场上很走俏。

天兴洲是由长江上游泥沙冲积而形成的,四面环水,成为“武汉火炉”中的一个昼热夜凉的“特区”,而且土质松软肥沃,耕层深厚,透水性强,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西瓜的生长极为有利。在一般情况下,天兴洲的西瓜含糖量比其他地区高2-3度。因此,天兴洲的西瓜誉满武汉三镇,天兴洲被江城人民称为“江心瓜洲”。

天兴人种西瓜,历史悠久,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早在清朝末年,一群逃荒的贫苦农民从河南、安徽等地来到天兴洲安家落户,他们开垦荒地,以种植小麦、黄豆、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少数农户也从河南、江西引进一些西瓜种植,虽然种植的数量不多,但从此开始了天兴洲种西瓜的时代。那个时期都是种的大籽西瓜,主要品种有:三义瓜、黑油皮瓜、黑桃皮瓜等。

解放后,西瓜种植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1951年种植西瓜1000亩左右。1958年,其种植面积有2000多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5%。1969年至1972年间,西瓜种植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30%。为了纯洁西瓜品种,提高产量,1971年开始“南繁”育种(到海南岛育种),引进小籽西瓜“杂交一代”。试种的结果证明,这种小籽西瓜肉汁多,含糖度一般达到10度左右,产量也很高,平均亩产达到7-8千斤。1973年第二批育种小分队到海南育种,从海南带回了一批杂交良种,在天兴洲全面推广种植小籽西瓜,从此淘汰了大籽西瓜。

十.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柏树湾金银花

柏树湾金银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柏树湾金银花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特色种植,科技致富。5月的随县环潭镇柏树湾村,弥漫着浓郁的金银花的花香。

该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烘干房前,来交售金银花的农民络绎不绝,人们的欢声笑语和着金银花的香气,扑面而来。花农们纷纷告诉记者,今年的花开得特别旺,摘就摘不过来。

在该村四组的坡岗地上,程仁朝、周忠芳夫妇正在忙着采摘金银花。他们告诉记者,这一片坡岗地,以前只能种些旱庄稼,产量低收入少,许多村民干脆撂荒出外打工了。自从村里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推广种植金银花,请技术人员来讲课,手把手地教栽培、整枝技术,并帮助测土配方,施有机肥,这金银花当年栽当年受益,长势越来越旺,很快进入丰产期,而且一年可以采摘四茬鲜花,一亩田一年可以产1000多斤花,尽管今年的市场行情波动大,价格比去年低,但比以前,收入还是要高几倍,在家种花的村民越来越多了。

在采访过程中,该村党支部书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光能,仍不时与山东河南的合作企业联系,“今年金银花市场行情到了低谷,但市场风险由我们合作社承担,对社员花农实行保护价收购,每斤鲜花7元,高于市场价格,亏损的部分我们将用别的项目弥补。而且收购用现款结账,所需流动资金很大,镇委镇政府给了我们大力支持。”

该村是2008年开始引进种植金银花的。张光能说,当时思考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想到村里没有交通和资源优势,要想致富,必须另辟蹊径。经考察分析和试验,金银花“中秦一号”品种,特别适合这里的土壤气候条件,喜阳耐旱,一次种植多年受益,而且在这里生长,完全不需要治虫,是完全的有机作物,药用价值高。经逐步推广,村里已种植金银花2000亩,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农民种植金银花。合作社投资160余万元建成了金银花烘干房,配备国内先进的分风式烘干设备,建成3个金银花初加工生产线,每天可以处理鲜金银花5吨以上。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万亩金银花药 源基地,并不断提升种植、加工技术水平,为农民致富增加价值。”张光能说,在发展金银花的同时,该村还发展种植了意杨、油茶、牡丹、芍药等其它经济作物,目前已种植油茶4000亩、牡丹芍药1000亩、意杨50万株。

柏树湾金银花

随县金银花协会

11631145

金银花(植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