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特产可购买 广西特产哪里有卖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特产可购买 广西特产哪里有卖的更新时间:2024-05-02 00:24:16

一.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蜜枣

灌阳蜜枣是县内主要之一。1959年进行试制。1972年兴建县蜜枣厂,开始大批生产。1990年,全县有县办、乡镇办、联户办和个体办蜜枣厂30多家,生产蜜枣1010吨。

灌阳蜜枣用灌阳长枣和优质白糖为原料。其加工过程讲究,先用排针将选好的枣子刮成纵条纹,后置入清水锅煮沸。煮熟后将枣子捞出放在清水中漂洗1~1.5小时,再将枣子放入糖液中熬煮,熬煮时勤翻、轻翻,防止焦锅。熬煮到枣子透明见核时捞出放入枣筛中进行冷却,2~3小时后将其捻成平底两头齐、呈马鞍形,排列在簸箕里。日晒或烘烤2~3天后,进行分级包装。

灌阳蜜枣以其形如马鞍、颗粒完整、枣身干爽、略带糖霜、色泽棕红、晶莹透明、清甜可口、甜而不腻且具鲜枣风味而著称。是蜜饯中的上乘产品,深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1978年至1979年连续两年被中国粮油出口公司广西分公司评为最佳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东南亚和香港等地,是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据统计,1972年至1990年,全县共生产蜜枣9950吨,其中由外贸部门出口的达2545吨,创外汇达190.75万美元。

二. 广西 桂林 平乐 广西名茶桂花干

桂林因桂花成林得名,桂花气味辛温、无毒,入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外包装采用本地甜竹做成双木桶,美观大方又极具民族特色,是送礼和观赏的佳品。

三. 广西 桂林 平乐 黄片糖

0糖为县内传统产品之一,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风格独特而久负盛名。其特点是:糖块薄而脆,两面色泽鲜黄且带腊光,中间夹有白色粉状,三线分明,软硬适中,香甜味浓,含水份少,极耐久藏。0糖性温而具滋补之功,既是产妇、儿童营养之佳品,又是制作糖果糕点饼干馅心的上等配料。主产于县内沙子、二塘、福兴等乡(镇),尤以沙子所产的0糖品质最佳。解放前,县内已有0糖出口。民国24年,出口量达61.25吨。解放后,全县糖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特别是60年代以来,引进推广“印度蔗”、“台糖”、“桂踣”等一系列优良糖蔗新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大为提高。1970年后,全县每年种植糖蔗都在1万亩以上,商业部门年平均收购0糖在500吨左右。1974年全县种糖蔗12640亩,当年收购0糖1963.6吨。此后,由于偏重粮食生产,糖蔗种植面积减少,故0糖年收购量只有250吨左右。1984年县糖厂投产后,大部份糖蔗被用作榨机制糖(白糖),县内0糖产量骤减。1990年,县内0糖年产量在800吨左右。除自给外,主要销往邻县及湖南、广东等地。

四.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山楂

山楂,俗名“山梨子”,亦名“石梨子”。除平乐镇外,其余12个乡(镇)都有分布。尤以二塘、桥亭、附城、长滩、张家、大扒、源头等7个乡(镇)为多。全县有山楂树8万株以上,挂果树6万株。解放前,县内山楂树多为野生,少数为人工栽培。全县常年产鲜果约300吨,山楂干片约100吨。据中国植物研究所、广西茶叶研究所等有关部门测定,平乐山楂果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2%,铁和钙的含量也大,其中钙的含量在各种果品中占首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制成山楂片、山楂糕、山楂酱、山楂蜜饯等。还可制作果汁、果酒。解放以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山楂生产日益为人们重视。进入80年代,县内山区许多农民都把山楂视作致富门路而广为种植。1983年,县商业部门开始收购山楂干果。1984年共收购山楂果片2.57吨,产品销往八步、梧州、柳州等地。之后由于受市场逐步放开,商业部门停止收购。

五. 广西 河池 巴马 麻鸡

麻鸡

该鸡躯体小,呈椭圆,项鸡成鸡不足1.5公斤。肉质坚实,味甘甜,口感极佳。其价格较其他鸡种高出80%以上。“无鸡不成宴”,客至巴马,席间少不了麻鸡一只。其食法有白切鸡、脆皮鸡或燉鸡,可依食客爱好而选择。

六.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烤烟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1992、1993年鉴定,烟叶质量与云南优质烟叶相似。烘烤出来的烟叶,烟色桔黄,油分足、香味浓,各种化学成份含量协调,品质佳。1993年选样参加全国评比荣获外观质量第一名。产品销往浙江、安徽、江苏、河南、北京等地。2001年靖西县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烤烟生产技术管理示范县之一。2004年靖西县被国家烟草总局列为全国农业(烤烟生产)标准化管理示范县。2005年自治区农业厅授予靖西县"广西烟叶第一大县"荣誉称号。2007年实现了总产量、总产值、均价、亩产值、烟农户均收入、上等烟比例和烟叶税等8项主要指标创历史最高纪录。2015年共落实13个乡镇,97个村,395个屯,2948户烟农种烟,计划种植8000亩,落实面积60171亩,烟农签订合同种植面积50186亩,户均面积20亩。截止6月25日全县累计在烤2267炉,累计出炉9360炉,累计出炉烟叶8.2万担。

七. 广西 桂林 阳朔 叮叮糖

叮叮糖其实就是麦芽糖,白色固状物,购买时,以1元,2元为单位,卖糖人会用小木椎敲打小钢凿分出相对应的分量,敲打时会发出清脆的“叮叮”声,故名“叮叮”糖。

在阳朔并没有专门出售“叮叮”糖的销售点。只有一些农村传统制糖人会挑着担子穿梭在小巷里,也不吆喝,想要买糖,你得主动跟他打招呼才行。每次有缘买到,含一块糖在嘴里慢慢化去时,回想起童年一有卖糖人到村里,小伙伴们奔走相告兴奋的情形,就会想起孟庭苇的那句歌词“勾勾小指头的许愿,有多少没实现,成长后慢慢的发现,原来都是戏言。”

八.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油茶

龙胜县油茶具有品质好、出油率高、绿色环保的特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广西的油茶主产区之一,气候和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被国家确定为广西11个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试点县之一。龙胜现已建成22万亩油茶基地。

龙胜县平等乡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油茶是本乡主要产业之一,是龙胜最大的产油区,平等油茶具有品质好、出油率高、绿色环保的特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目前平等乡的油茶种植面积约6万亩,年产油茶籽1500万斤。

九. 广西 桂林 平乐 玻璃扣

据桂林平乐县志记载,一九二一年,孙中山先生率部,沿水路从梧州至桂林,历时21天。船家厨子为了给孙中山先生吃好,做了很多船家菜给他吃,过了几天,船家厨子发现,孙中山先生特别喜欢吃“金花肉”。(“金花肉”的做法:将薄肥肉用白糖腌透,即透明状,沾拌面粉浆炸制而成。)。但,这菜易上火,船家厨子想:若将腌制肥肉包入清热的绿豆沙,这菜不就不会上火了吗?于是,便包入豆沙炸制成鸡蛋状。中山先生吃后,连连叫好,便问道:这是什么菜?厨子想这菜的主料为透明薄肥肉,即象透明的玻璃,便回答说:“此菜为玻璃扣也。”从此,船家玻璃扣一直流传到今天。平乐飞龙鱼餐厅(飞龙号)的玻璃扣,由黄良平亲自主理,经过多次改进,地方特色更为浓郁,深得食客们推崇和好评。该菜品曾获桂林市举办的中国烹饪王国游桂林开年仪式活动“优胜奖”,系桂江船家菜品之一。

平乐人到别人家里做客,总以吃上了“玻璃扣”而表示宴席的丰厚,也以做客自己吃上了“玻璃扣”,炫耀自己身份的高贵。如今“玻璃扣”不仅成为宴席上的佳肴,而且成了平乐的珍贵民间小吃。

原料

绿豆、白砂糖、肥肉、鸡蛋、面粉等。

做法

1.先煮豆沙。将绿豆一斤放进冷水锅,让水冒过绿豆,加适量纯碱,用猛火煮20分钟,趁热连水倒进筲箕,除去豆壳,再将绿豆倒进锅内,炒成豆沙状,放入适量自砂糖。注意切勿放其他的糖,不然就会影响脆口。

2.将绿豆和白砂糖融成豆沙,捏成直径约3厘米左右的圆柱形(大小以能进口为宜)备用。

3.接着就要把肥肉切好。把一块肥肉切成长宽各4厘米左右的肉片,再将肥肉从中间用刀划开一道刀口,放入碗里,拌上白砂糖腌上一两个小时,把肉片展开,将绿豆沙条卷入肉片内,初坯即成。

4.在大海碗或瓦钵中,装适量面粉,打一个鸡蛋,加白砂糖适量,掺进冰水,将面粉、鸡蛋、白砂糖用筷条捣成软硬适度的糊状。

5.最后把肥肉与绿豆沙做成卷条状的初坯,裹上一层鸡蛋面粉浆糊,再将它放在烧滚的油锅里炸,呈老黄色时即捞出,趁热放入盘中,端上餐桌,一股清香散发于席问,见之垂涎欲滴,食之甜香脆口,风味独具,妙不可言。

十. 广西 桂林 平乐 鹅梨

主要产于同安镇永福自然村,因形如鹅蛋,故名。其特点是:果实肥大、肉厚核小、肉质嫩白细腻,香甜多汁,味道甘蜜,素有“赛雪梨”之美称。

鹅梨系由该村李连明于30年代从外地引入种植。解放前只有几户种植,面积不到5亩。

解放初有15户种植,面积10多亩。1952年发展到25亩。60年代初发展到40多亩,70年代末发展到70多亩。目前全县鹅梨种植面积约80多亩。

鹅梨为一年种多年收水果,投资成本低,嫁接和种植花费劳动亦少,种植后4~5年开始挂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收果35~40年以上,株产150~250公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