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遵义板桥特产香豆腐 贵州正宗特产霉豆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遵义板桥特产香豆腐 贵州正宗特产霉豆腐更新时间:2023-08-10 05:53:02

一.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西河灰豆腐

西河灰豆腐

西河灰豆腐是有名的特色食品之一,其制作工艺如下。

首先制作豆腐:1、选较好的黄豆,用清水泡胀、洗净;2、将豆子磨成浆;3、把豆浆放到锅里烧沸、过滤,将滤液放入锅中加热,加入适量的酸汤使豆腐成团;4、将豆腐放在箱里,调匀后压紧后取出。

其次是制作灰豆腐:1、将豆腐用刀切成小的立方块形状,放入适量柴灰中约27小时;2、从柴灰里取出豆腐晾干,再放入另外的装有柴灰的铁锅中,用微火炒,炒泡为止,用清水洗净,即可食用。

食用时可煮烫,也可干炒,独具风味,多出现在农村宴席或过年的餐桌上。

二. 贵州省 遵义 桐梓县 桐梓蜂蜜

桐梓蜂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贵州省桐梓县养蜂业得到快速发展;养蜂以不占耕地,不与农业争水争肥,不受地域影响,节省劳力和生产成本低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新贡献,已成为该县农村部分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桐梓县植被覆盖广阔,蜜粉源植物丰富,一年四季均有花开,可充分利用这种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养蜂。桐梓现有蜜蜂12800箱(桶或群),其中中华蜜蜂8700箱,意大利蜜蜂4100箱,养蜂户1520余户,产值1.1亿元;据测算,该县养蜂生产年均增加量为13%,三年后(到2018年),蜜蜂发展可达16000余箱,其中中华蜜蜂可达11000箱。2014年12月,县政府出台了养蜂业的奖补政策,专门支持中华蜜蜂这一特色的我国自己的当家养蜂品种发展,对发展中华蜜蜂的养蜂户发展到一定数量的(户均20——50箱以上),年底验收合格的每箱给予100——200元的奖励性补助;同时桐梓县正积极申报桐梓中华蜜蜂产地认定和桐梓蜂蜜无公害产品认证,这些举措给该县养蜂产业特别是中华蜜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桐梓蜂蜜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现辖行政区域。

《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桐梓蜂蜜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请示》桐府呈〔2016〕55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桐梓蜂蜜》(草案)

三. 贵州省 遵义 余庆县 寿桃

原料:澄粉500克,生粉100克,猪油50克,菠菜汁、红汗菜汁少许。

调料:莲蓉馅200克。

制作方法:蒸。将澄粉、生粉、猪油放入盆中,烧开水倒入烫熟、揉匀、下成10个小剂,1个大剂。包入莲蓉捏成寿桃坯;再用木梳齿压一凹线成为桃子形,用少许烫好的澄粉面团加菠菜汁和成绿色面团,再做成叶子形状,沾在桃子上,在桃尖上喷少许红汗菜汁,上笼蒸约15分钟即成。

风味特色:形如鲜桃,甜香可口。

技术要领:木梳压线时要深些,否则蒸后线条不明;安放桃叶时要蘸点清水或蛋清才粘得紧。

四.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茅台酒

茅台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茅台酒是仁怀著名的之一,茅台酒产于赤水河中游仁怀市茅台镇,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35年,汉使唐蒙出使南越,将产于今茅台一带的“枸酱”酒献与汉武帝,汉武帝饮后连称“甘美”,清代著名学者郑珍,也曾在茅台留下过“酒冠黔人国”的著名诗句。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奖,蝉联国家历次名酒评比之冠;1996年又在美国举办的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80周年名酒评会上再次荣获特别金奖第一名。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由解放初期的小型作坊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资产13亿元,职工3000余人,年生产茅台酒4000多吨,创税3亿余元的国家特大型名酒企业,为贵州经济与中国轻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茅台酒厂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西北六公里的茅台镇,地当赤水河东岸、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群山环峙,形势险要,依山傍水,海拔450米,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类山脉西段北侧,东靠历史名城遵义,南临川南。赤水河航运贯穿全境,仁蔺、茅丹、茅习、遵茅公路汇聚于此,是连接川黔的重要枢纽和连接历史名城遵义和国家级风景区赤水的通道。全镇总面积87.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城区人口1.6万)。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域内白酒业兴盛,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三渡赤水,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是茅台酒的故乡。

茅台酒以本地优糯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发酵七次)、七次取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是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酱香型”又称“茅香型”。其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茅香不绝。茅台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酒度53度。陈毅有诗:“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五.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仁怀酱香酒

仁怀酱香酒

仁怀市(茅台)酒文化研究会

11810895

白酒

六. 贵州省 遵义 汇川区 遵义黄粑

原名黄糕粑。以大米、黄豆浆与糯米拌合,用笋壳叶包、蒸而成。糕色深黄,滋润软糯,芳香浓郁,甜美可口,粒粒糯米镶嵌其中,形似珍珠,玲珑透明。食时一般切片,经蒸、炸、烤均可。以遵义县南白镇所产品质为佳。

七.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湄潭茶叶

湄潭茶叶是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的。湄潭县是贵州茶叶第一县,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贵州省最大的茶叶基地。

湄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抗战期间,国立浙江大学迁入湄潭办学,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在湄潭筹建实验茶场,提供茶树栽培、育种、制茶、防病等研究,对后来的湄潭茶业影响极大。

湄潭茶叶品质优良,品牌众多,有17个获省、部优以上产品,同时拥有遵义市名牌产品及其它优质绿茶。品牌多了,但品牌集中度低,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每年大量江浙茶商入黔,将湄潭茶叶制成龙井、碧螺春,“茶农得小利,加工得大利,茶商得暴利”曾是湄潭茶叶的生存现状。

湄潭茶叶当然不甘于老做“他人替身”。2009年新增茶园7.5万亩,全县茶园面积达2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2.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1万吨,产值达6.16亿元,茶业综合收入达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6%、62.1%、43.7%。在茶叶生产上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全力打造茶叶品牌。在“中茶杯”、“中绿杯”等系列国际国内名优茶评比中,先后28次夺得金奖。在“贵州十大名茶”评比中,“湄潭翠芽”荣登榜首。我县相继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称号,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

八. 贵州省 遵义 习水县 苕丝糖

苕丝糖

土城的苕丝糖已有百年历史,驰名省内外。苕丝糖以当地天然无污染的糯米、红薯、蔗糖为原料,采用传统生产工艺,经过蒸、煮、打、捶、压等30多道工序制作完成,特点是香酥可口,入口即化,久吃不腻,是黔北一种名。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土城游客日益增多,当地苕丝糖生意红火。如今,在古镇制作苕丝糖的家庭作坊已发展到数十家,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九.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醋羊肉

清朝光绪年间。中国驻日本公使黎庶昌宴请日本国上层知名人士。席间,黎庶昌特命厨师制作的一道家乡菜——遵义新舟的醋羊肉,使得赴宴的日本客人赞不绝口。醋羊肉是一味冬令佳肴,以烫皮全羊连内脏一起下锅烹制,即俗称“全锅汤”者为最佳。也可用三、四斤不拘任何部位的小块羊肉和少许杂碎烹制。烹制时,一般先把麻糖(即麦芽糖)和去籽煮烂并剁细的红辣椒调制成“黄酱”,再把煮到紧缩变硬的羊肉连同杂碎,切成一寸厚、一寸半长的块块,放入黄酱中炒透,然后,把羊肉汤全部倒入,加适量酒、醋、酱油及盐。文火炯至羊肉酥烂即可。这道菜,色如桃脂,肉酥汤酽。上席时,撒上花椒、胡椒、姜、葱、完美等佐料。其味微甜带酸,兼有轻微辣味,既保持了羊肉特有的鲜味,又没有羊肉的膻味。如今遵义新舟一带,但凡酒宴,以至家庭饷客,都有醋羊肉上席;到遵义出差或旅游的,也无不以一尝醋羊肉美味为乐事。( 遵义)

十.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黄糕粑

黄糕粑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和黄豆。做好的黄糕粑,为一个一个的长方块,外包斑竹笋叶。最早制作黄糕粑的是虾子场,由于它营养丰富,甜美可口,又携带方便,于是逐渐扩展到南白、鸭溪和其他地区。吃的时候,去掉笋叶,将粑切成薄片,便可看到晶莹闪光的糯米粒夹在其中。吃法或炸、或烤、或炒、或熏蒸,都滋润爽口。近年来,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地,都有人慕名前来购买,带回家细细品尝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非常有名且颇有特色的食品。城里人爱吃黄粑,却苦于没有原料、工具,既然难以吃到,所以就把其归为小吃,是用来细细品尝的;在乡间,需要的原料和木甑倒是不缺,但又少有闲暇来做美食,所以一遇农闲,哪家做上一甑黄粑,便平添了几分节日般的喜庆。

在贵州,黄粑不为某地所特有,在各处几乎都可吃到。吃得多了广了,倒也就有了对比———其中以黔北遵义的南白镇黄粑和黔中贵阳的清镇黄粑为佳。前者个头颇大,有如旧时的方枕,按一指宽片片的切开,吃起来实在让人朵颐大快;后者个头见小,约摸一拳大小,更适合于自个儿一“粑”在手,自得其乐的细细品味。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黄粑的原料的确就像小故事中说的那样,极其简单,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黄豆。但是其制作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

以遵义的南白镇黄粑为例,先将洗净的粘米与黄豆打制成混合的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间还可加入少量的红糖。在大木盆中几经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雪白的大饭团了。紧接着,便用清洗并煮制好的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这漫长蒸煮。混合了黄豆浆汁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几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经过漫长的20个小时,黄粑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蒸腾而出。趁热剥去竹叶,黄润晶莹的黄粑跃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扑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

生在贵州,时时得此美味,真可称“幸”事;若旅经贵州,不能尝此美味,倒要当心成了“憾”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