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肇庆美食特产是什么品种 肇庆特产有哪些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肇庆美食特产是什么品种 肇庆特产有哪些美食更新时间:2023-08-08 10:45:06

一. 广东省 肇庆 德庆县 四季蜜龙眼

从2005年开始,德庆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多位技术人员和农学院教授对四季龙眼进行反复实验及改良,用时3年最终获得了新一代的优质四季蜜龙眼。

优质四季蜜龙眼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具有一年四季多次自然开花结果的习性,不受天气影响,年年丰收,永不落空。树身受命长,不易得病。易成花结果,时间短,易管理。维生素C含量高、口感比其他龙眼纯正,肉质爽脆、清甜可口、有蜜香味、肉厚、核小、易离核。

由于四季蜜龙眼品质好,同时避开了龙眼上市的高峰期,市场十分畅销,供不应求。

二. 广东省 肇庆 怀集县 粟米粥

粟米粥

桥头玉米粥,又可以叫粟米粥、麦米粥。桃源村(又叫黑岩村)盛产玉米,当地人称之“粟米”。玉米粉加佐料熬制而成的“粟米粥”是当地人的四季主食。桃源粟米粥色、香、味俱全,是驻颜益寿的农家美食。

玉米是石灰岩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桃源村里的之一。它比甜玉米稍硬,比一般玉米软,玉米粒表皮光滑,色泽金黄,具有皮壳薄、淀粉多、营养丰富的特点,长期食用,能提供人体需要的多种元素,能使人体皮肤细嫩、面色红润,据说村里的人多数长寿,便是与经常喝玉米粥有关。而且这玉米粥的煮制方法也比较简单:首先将干玉米粒用机械辗碎,干磨成粉,然后用加盖的瓦缸密封贮存。煮时将水烧开,把预先用冷水开好的玉米粉浆倒进锅里,要不时地搅拌,以免烧焦。同时加入少许大米混合煮,注意掌握火候,先用旺火,待粥水煮沸后,可减弱火势,慢火熬之,粥稀或稠随自己选择,由事先加水多少而定。

桥头的玉米清甜又清香原因为:玉米从小到大,结果实从由小到老都是在麦树上,也就是到小麦在麦树上晒干了才摘,这样保持着它本质的清香和清甜。

三. 广东省 肇庆 广宁县 广宁冬菇

冬菇

冬菇遍布广宁,山间林地,撷之不尽。香菇就喜欢在广东较为寒冷潮湿的地方生长。上乘的香菇具有柄短、肉厚、香嫩爽滑的特点。香菇分为花菇、冬菇、香菇三种。香菇是烹饪菜肴的理想配料,有“厨中之珍”的美称。它的营养价值也很高,人类机体所必须的八种氨基酸,香菇就有7种。

“广宁冬菇

系正宗“粤北冬菇

,素以肉厚、风味独特、滑脆爽口、香味浓郁而深得美食家偏爱,为嘉宾之上乘佐餐佳品。冬菇年产量达百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欢迎。

四.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河口吕宋芒

河口镇盛产芒果。全县境芒果树8000株,河口约占7000株。地方上惯称为河口吕宋香芒。考河口出产芒果,迄今已有150年以上历史。据清道光十年(1830)《西宁县志》(诸豫宗主修、周中孕纂辑),物产中“果类”记载:“芒果树高花繁,其实黄,味酸甜。”在此之前未见文字记述。迨至民国26年(1937)桂玷总纂的《西宁县志》物产中“果类”有记:芒果……芒亦作望,即蜜望子,树高数丈,花开极繁,蜜蜂望之而喜,故名。取青皮者盐腌暴乾,能解渴止船晕。”河口芒果品种主要有本地芒、吕宋芒和印度秋芒3种。均为优良水果品种,属热带亚热带水果。本地芒果的特点是:果形较短,果核大而厚,果肉纤维多,果质甜中带酸。它怕寒,又怕长期低温阴雨天气。二月开花,花甚繁,正值低温阴雨时节,因而一般结果少。群众流传有“芒果花假”的谑说。迄今剩下来树龄超过50年以上的本地芒母树,尚有100多株。丰年每株产量可达750公斤。吕宋芒果是1931年才引进我县的。是年河口佛子坝人谢桂生通过他的同僚卢灼元从岭南大学以五块银洋价格购买吕宋芒果嫁接苗2株,运回佛子坝村谢桂生果园内种植。翌年,谢用芽接法嫁接吕宋芒果多株,成活2株,1株种在谢的蚕房坝园内,另1株送建城人曾乃桢。谢在其自办的“桂庭园艺场”厅堂中,自撰一楹联:养猪无大王;种果求良种。果园内不仅有吕宋香芒,还有桂味荔枝、石峡龙眼、四会橙,花地杨桃、白糖黄皮、胭脂红石榴、沙田柚和紫葡萄等多种名贵果树。据说谢对其3株吕宋芒果至为垂爱。除亲自主持种植外,还派两名长工专职管护。1936年,谢的3株吕宋芒果树开始试花,全部打落,不主结果。1937年首次结果,分送亲友品尝。1940年共结果350个。据传闻其中最大的一个重达1斤2两(司码斤),长达7寸半。1946年总产1500市斤。吕宋芒果自有其特点:果形长弯,核细长扁,果皮薄,容易剥落,果肉厚,纤维少,汁多味香浓,无酸涩味。颇受群众欢迎。目前这3株芒果树仍生长茂盛,2株树高各9米,有1株达10米。胸径分别为90厘米、110厘米、76厘米,复盖面积分别为8分、4分、5分。1949年后,用吕宋芒果种子新发展的第二代吕宋芒果树约有130株,其中有102株分植在各农户及河口良种繁殖场。位于郁南县南部的河口镇,盛产芒果,以种植历史悠久和品质优良闻名。目前,全镇有芒果面积1200亩,分布于全镇11个村委会,主要有本地芒、吕宋香芒、印度秋芒、紫花芒、粤西1号、红象牙、苹果芒等品种,品质以吕宋香芒、粤西1号、苹果芒为好,产量以本地芒、吕宋香芒、粤西1号居多。正常年景全镇芒果产量在400吨左右,丰产年达1000吨以上。( 云浮)

五.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地豆”炭烧肉

四会市地豆镇盛行吃自家烧制的炭烧肉。每逢“墟日”,各家就宰杀自己饲养的猪,用木炭烧制,烧得差不多的时候,就拿到市集上边烧边卖,因为烧得皮脆肉嫩,其他镇的人也赶来购买,不到9点钟就可以收摊了。这种风气沿袭到各个城镇,成了一种风味。

六.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四会沙糖桔

四会沙糖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沙糖桔最初产自四会市黄田镇沙糖村,因而得名沙糖橘。

地域范围

四会市行政区域内的龙莆镇、地豆镇、威整镇、罗源镇、迳口镇、大沙镇、东城街道、石狗镇、黄田镇、贞山街道、江谷镇、下茆镇、城中街道,共十三个镇、街道

特定品质

沙糖桔果实扁圆形,顶部有瘤状突起,蒂脐端凹陷,色泽橙黄,裹壁薄,易剥离。果形指数0.78,单果重62—86克,可食率71%,可含溶性固形物11%,每100毫升含全糖10.55克,果酸0.35克。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后沁心润喉,耐人寻味。该产品驰名中外,60—70年代,曾批量畅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文化典故

四会沙糖桔,原名十月桔(以下简称:沙糖桔),原产四会,是四会沙糖桔主栽品种之一。因其味甜如沙糖故名。沙糖桔是四会传统土,又是柑桔类的名优品种,并被《羊城晚报》誉称“一枝独秀”。

四会沙糖桔知名度比较高,广东沙糖桔主要为四会沙糖桔正宗,尤以黄田镇出产的为正宗,唯其鲜美而极甜,无渣,口感细腻,实为极品!

四会市是广东省几个古老的柑桔产区之一,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四会柑由于种质优良,久负盛名,历代不衰。清人屈大均著《广东新语》一书称道:“柑桔……产四会者光滑,名鱼冻柑,……柑、橘、香椽,以四会为大家。“据清光绪二十二年《四会县志》载:“四会柑得名最久,李时珍本草纲目云,产四会者光滑,名鱼冻柑,……故老相传旧充贡至某,始乞免。”

广东省四会市于2001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中国绿色食品柑桔之乡”,这是继前不久四会沙糖桔正式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之后的又一殊荣。

四会市地处广东省中部偏西,属珠江三角洲范围,是广东著名侨乡。全市总面积125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680平方公里。北回归线横贯该市,年平均气温21.2°C,年无霜期360天,年降雨量1700—18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3%,土壤多为山地黄壤与赤红壤。这些气候及土壤条件都最为适合种植柑桔。

四会柑桔具有显著的品牌优势,被誉为“一枝独秀”,其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后沁心润喉,耐人寻味。据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达14.3%,每100毫升含全糖10.55克,果酸0.35克,还原糖3.87克,蔗糖6.68克,维生素C 40毫克,是老少咸宜的美味佳品。在2001年,四会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柑桔之乡”称号,四会市沙糖桔被评为“中国名优果品”。2003年沙糖桔、贡柑两个品种获得国家质监总局认证的“原产地标记”。

四会沙糖桔,果实为扁圆形,色泽橙黄。分布于广东省等地区。原名十月桔,原产四会,是四会沙糖桔主栽品种之一。因其味甜如沙糖故名。沙糖桔是四会传统土,又是柑桔类的名优品种,并被《羊城晚报》誉称“一枝独秀”。沙糖桔果实扁圆形,顶部有瘤状突起,蒂脐端凹陷,色泽橙黄,裹壁薄,易剥离。果形指数0.78,单果重62—86克,可食率71%,可含溶性固形物11%,每100毫升含全糖10.55克,果酸0.35克。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后沁心润喉,耐人寻味。

四会沙糖桔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朝已经盛产,并被列为朝廷贡品,一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其果品以果型美观、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而享誉海内外,成为桔子中的一大品牌。2001年,我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柑桔之乡”称号。2006年,四会市华贡牌水糖桔获得国家级A级绿色食品认证;2006年,四会市华贡农科集团公司“华贡”商标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2006年,四会市华贡牌沙糖桔又被认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四会沙糖桔中的极品莫过过“正宗四会黄田沙糖桔”。其柑桔不仅品种优良,汁多化渣、清甜脆口、芳香浓郁,不同品种各具风味外,而且含有人体日常所需的糖、粗纤维和各种维生素的丰富营养成分,堪称四会柑桔之冠。四会柑桔全身都是宝:除其果肉可食用外,也可腌制成果脯,干果;其果皮经干燥后制成陈皮,可入药或用作烹调佐料。

七. 广东省 肇庆 端州区 肇庆裹蒸粽

肇庆裹蒸粽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逢年过节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世习。肇庆裹蒸系粽子中的一种。用料包制特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只重约0.5公斤。其料主要以糯米、脱衣绿豆、猪肉为主,或加以冬菇,腊肠、咸蛋等做馅料,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时可食,热食时清益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 肇庆)

肇庆裹蒸产地范围为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3个区市现辖行政区域。

肇庆人制裹蒸非常讲究,一要选用具有色绿、叶香、防腐的冬叶作裹蒸的外皮;二要选用上好糯米和当年绿豆; 三是做馅的猪肉以肥瘦相间的为上乘;四要加五香粉、曲酒作调料,以使馅味醇香、肥而不腻。将浸泡过的糯米和绿豆沙、猪肉馅等用模具包出有棱角的裹蒸来;之后把裹蒸放到桶里用明火煲煮十个小时以上,直至糯米、绿豆、猪肉完全融合为止,吃起来香糯醇厚,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据说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竹叶或芒叶裹以大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这就是最早的裹蒸粽了。

现在肇庆,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粽,除用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市面上的肇庆裹蒸品牌有“豪居香”、“裹香皇”、“皇中皇”有“肥仔伟”之称等,价格由3-12元不等。

肇庆的裹蒸行业的创奇人物--钟八先生,之前是裹香皇的创始人,现在东山再起,于2009年创立了“豪居香”,在他的实力驱使下,“豪居香”一跃成为肇庆裹蒸行业4大品牌之一。

不少中外游客都闻名而来,不仅购买裹蒸粽作为旅游的礼物,还有意了解裹蒸粽的制作过程及历史。裹蒸粽作为肇庆的一张名片,名不虚传。

八.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高要莲藕

莲藕

高要市境内河流纵横交叉,自古就是优质莲藕的重要产地。出产的莲藕,生食甜、嫩、脆,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之功用;熟食香、粉、糯,具有健脾开胃,补血止泻之功用。莲藕是大众熟知的蔬菜,食法也最多,是逢年过节款待宾客的佳肴。莲的药用价值亦颇高。400多年前的

《本草纲目》就对莲各部位的药用功能进行了详细记述,如藕节可“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等,莲心可“清心去热”。莲藕营养丰富,每100克鲜藕含蛋白质1克、碳水化合物19,8克、钙19毫克、残51毫克、铁0.5毫克、维生素C25毫克。藕不仅可以炒食、煨汤,也可加工制成藕粉、蜜饯和各种花色点心。

九. 广东省 肇庆 怀集县 玉米鸡

玉米鸡 桥头镇丰大村是石灰岩地区,没有水田而产玉米,玉米鸡是用玉米喂养,以“皮黄内滑,美味可口”而著称的鸡。

十.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麦溪鲤

麦溪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麦溪鲤产地为古西村的有麦塘和白溪塱塘(合称为麦溪塘),麦溪鲤因而得名。由于独特的生长环境,麦溪鲤头细嘴小,肩高膊隆,腹圆身肥,味道鲜美。麦溪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麦溪鲤,产于高要大湾的麦溪和麦塘两口塘,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已负盛名。 麦溪鲤头细嘴小,肩高膊隆,腹圆身肥,浑身柔软,鱼身两侧有3条光闪闪的金线由鳃部一直延伸到尾部。更奇者,麦溪鲤无特殊种苗,普通鲤鱼种放到麦溪、麦塘,养足岁月就可以转变成麦溪鲤;如把麦溪鲤放到别的鱼塘,经一年半载,它们便会转变成普通鲤鱼

麦溪鲤烹调独特,清蒸尤佳,如欲保持原汁原味,切忌放姜葱和酱油,只需放入少许食盐、生油和陈皮丝即可,有肉质嫩滑、清甜、甘香而无腥味之感。市面价约20多元至30多元一斤。( 肇庆)

麦溪鲤,因产于广东省高要市大湾镇古西村麦塘和白溪塱塘(合称为麦溪塘)而得名。麦溪塘的生态非常独特:麦溪塘原本是耕地,早稻收割完后,农民留下稻禾禾头,再把山泉水引入塘中养鱼。塘里自然生长着野生小荸荠、麻慈籽、茆草等丰富的天然饲料,因此,麦溪鲤无需人工喂养就能长得膘肥体壮,而且鱼肉无泥腥味。虽然这些鱼儿三餐无忧,但它们必须用尽全力才能获取到食物,尤其是由于埋藏麻慈籽生长在泥土里,鱼在获取食物时运动量大,从而提高了肉质。因而麦溪鲤肉质鲜嫩可口。

食料天然外,鱼塘的泥土含有多种矿物质、塘底有温泉泉眼、塘内深处有原始森林沉木堆积等,都为麦溪鱼的生长提供了优厚、无污染的天然环境,而这种不可复制的地理特性让麦溪塘不能轻易扩建塘面积,造就了麦溪鱼的珍贵之处。2012年3月,麦溪塘获得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称号。

麦溪鲤环境独特,饲养时不需要特殊种苗,普通鲤鱼种放到麦溪塘,养足时间就可转变成麦溪鲤;如把麦溪鲤放到别的鱼塘,经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会转变成普通鲤鱼。

麦溪鲤头细嘴小,肩高膊隆,腹圆身肥,鱼身两侧有金星,鳞银白,煮熟后缩成小粒,肉质肥嫩似鸡,蜜味,甘香可口。有一首诗这样来概括的特点:“两边金线串银鳞,鱼骨含玉腹满膏,头短缩膊肉嫩滑,味佳旺血兼养颜。”古西村人烹制麦溪鲤有一套独特的手法,以清蒸为主,直接把鱼剖开对半,略拌少许盐、油和陈皮丝即可,鱼肉嫩滑、清甜、甘香,即使不放姜、葱、酒,照样感觉不出腥味。

麦溪鲤产地范围为广东省高要市大湾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