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陇川原森土特产 陇川县特产礼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陇川原森土特产 陇川县特产礼盒更新时间:2023-10-06 02:01:02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筒帕

"简帕"一词为傣族语,意为挂包,通常称民族包。云南的傣、彝、哈尼、景颇、佤、傈僳等民族都有生产和使用筒帕的习惯和爱好。其中以傣族的筒帕历史最悠久,制作最精美为代表。

简帕既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精英的工艺美术品,对于傣族青年男女来说,更是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假如小伙子收到倾注了姑娘的心血、勤劳和镏慧的筒帕时,就是获得了爱的信息,需要把自己亲手制做的礼物回赠对方。从此两相欢悦,直到结成美满的姻缘。

简帕是傣族织锦的一种,从最初的麻、棉纺织发展到现在的丝、毛和棉混纺。它制作精致,式样美观,图案有彩蝶、孔雀、山茶花、小鹿、大象等,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不仅为边疆各族群众所喜爱,也引起了国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日益成为旅游纪念品中的抢手货。

二.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陇川稻田鱼

陇川稻田鱼是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的。

稻田养鱼是一项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是利用稻、鱼互利共生原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高效、低耗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为进一步充分发挥稻田养鱼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和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实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的目标,结合我县实情,陇川县水产站实施了稻鱼工程示范样板1939亩,任务目标是平均每亩单产达到80公斤以上,田间工程建设为沟凼式或塘田式,鱼沟开挖成“十”字 型、“﹟”字型、“T”字型。

水产站自开春以来积极组织全体科技人员对宜养田块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动员、科技培训。截止6月30日共举办现场技术培训会10期,受训人员564人次,共发放科技材料1000余份,播放稻田养鱼技术录像4场。全县完成稻鱼工程示范样板1856亩;稻田养殖本地挑手鱼83亩。主要分布在章凤、景罕、城子、陇把、清平等乡(镇),共投放本地挑手鱼4150尾。各种优质大规格鱼种27090公斤,325080尾。主要是西南鲤、单性罗非鱼、异育银鲫、荷花鲤鱼等。目前水稻和鱼类长势良好,秋后有望稻鱼双丰收。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麻竹

2003年4月底,经过考察,德宏州将瑞丽麻竹、陇川麻竹、梁河鲜藕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申报为国家列项的示范区,11月初国家将瑞丽麻竹列为国家一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陇川麻竹、梁河鲜藕列为国家二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陇川县目前已栽植麻竹2100hm^2。分析了陇川县发展麻竹产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麻竹产业的思路,努力实施“4511绿色经济工程”,实现麻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德宏州陇川县在退耕还林中大力发展麻竹,不仅成为全省最大的产业基地,也实现了增收,有效地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麻竹是笋材两用的优良经济竹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陇川县退耕农户都十分喜爱种植这一作物。陇川县探索出了适宜本地发展的以冬天清理林地,雨季植苗造林,打塘规范种植,间种抚育管理,除草松土和施肥的麻竹造植技术模式,并大面积推广和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7年来,陇川共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3.1万亩,其中发展麻竹6.4万亩,带动发展麻竹基地10.7万亩,成为云南省种植麻竹面积最大的基地县,使麻竹产业成为继蔗糖产业后涉及千家万户、工农对接的重要产业。全县2006年麻竹产值为751.5万元;2007年麻竹产值为993万元;2008年产竹笋3157吨,干笋368.1吨,竹材7万根,竹叶50吨,产值达1002.1万元。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德宏咖啡

德宏咖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宏咖啡种植已有上外落百年的历史。14年,德宏鞠就从缅甸引进小粒咖啡进戮以;行种植。1953年开始,当地开始咖啡规模种植,到上世纪60年代末,德宏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4000多吨。其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德宏小粒咖啡生产走人低谷,咖啡地大部分改种其它作物。德宏州咖啡种植以小粒种咖啡(即阿拉比卡)为主,品种优良,质优味美,曾创造单产363.5千克咖啡豆的全国最高纪录(我国咖啡豆平均亩产约80一100千克)。1998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德宏列为全省重要的咖啡主产区之一加以重点扶持。到2010年底,德宏州咖啡种植面积达13.9万亩,投产7万余亩,年产咖啡干豆1.1万吨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

目前,德宏咖啡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共20多个国家和地区,咖啡成为德宏对外贸易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德宏成为我国咖啡种植最为集中、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主产区,在全国及全省咖啡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咖啡之乡”。

五.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通天竹

清乾隆年修编的《腾越州志》称“陇川杉木笼通天竹,又名无节竹……”。近代名人李根源先生《滇西兵要界务图注钞》定其为陇川之“”。

但遗憾的是杉木笼人并不识无节竹,只把一种不发杈不分枝俗称麻竹的指认做通天竹。

麻竹因最宜割可以拧竹绳打草鞋的竹麻而得名。但有节。只是节与节之间隔得很长,有的可长达二、三尺。青年麻竹节上不长枝条,远观的确如无节,由根到梢,光滑标直一溜烟地直指蓝天。当然不必当心会通到天上或刺通天穹,但势如通天,丝毫不假,称其通天竹还是恰如其分的。

户撒的傈僳族同胞则把跟汉话篾绳竹同属的一种小薄竹,叫做无节竹。

这种篾绳竹是竹子家族中的小弟弟,最壮实的也只有铜炮枪筒粗。两丈来高。喜生冷菁肥湿处,多是几代同堂,五六十百把棵一蓬蓬。这篾绳竹竹身均匀,竹节不显,只浅浅的有一圈斗到眼前才辨得出来的竹节线。不老不发枝,也只是挨竹梢处有点枝叶杈杈。皮得薄而且柔软,两头一扭就成了一根天然的竹蔑绳,竹节内原本来就似有似无的隔膜被扭“化”了,整棵竹子从头空心空到头,还道是真的成了节也无节的无节竹了。

篾绳竹韧性好,经用耐磨,日晒雨淋条件下,使用寿命超过最好的藤蔑。据说旧时代有名的户撒藤子桥,就是用篾绳竹扭结编织而成的。山藤和藤蔑是一干就怕着水,一着水就要糟烂。再聪明的人也不会拿老命开玩笑。所以和经蹂的篾绳竹——无节竹为索、为桥那才是“明智的选择”。

六.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布依蜡染

   布依蜡染驰名世界。布依蜡染工艺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是妇女们精湛技艺的集中体现。清新自然的冰纹、蜡染是蜡画和染色的合成。其传统的制作方法是用特制的蜡刀,蘸上熔化适度的蜂蜡在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白布上画出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画好的白布浸在染缸里染色,再将染了色的布经沸水去蜡清水漂洗摊平晾,便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蜡染花布。由于蜂蜡附着力强,容易凝固,也易龟裂。因此,蜡染时,染液便会顺着裂纹渗透,留下人工难以描绘的自然冰纹,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布依族的蜡染,图案有几何纹样,也有自然纹样,有的还可以从铜鼓纹样上找到彼此的渊源关系。自然纹样十分生动传神,采用最多的是石榴、牡丹、蕨草等各种花草以及蝴蝶、蝙蝠、喜鹊等飞。不论是哪样图案,布局大都对称而又多变,构图大多夸张而又得体,线条十分流畅而又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显示出人们的丰富想象和独具匠心。

布依族蜡染的传统染色,以蓝靛液浸染,呈蓝白相间的效果。由于点、线、面的配合有致,宾主、大小蓝白的疏密得当,自然生成冰纹的虚实变化,使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看起来更加显得清秀淡雅,更加显得富有韵味。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陇川枇杷

陇川枇杷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陇川枇杷是2001年从福建福清市融城镇引进发展起来的,引进的品种主要有“长红3号”、“解放钟6号”和“早钟6号”,陇川县的枇杷品种优质,果大、味甜、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到四川、重庆、贵州等周边省市,为广大果农带来滚滚财源。

陇川县坝区旱地土壤属于赤红壤,土层深达2米以上,有机质2.52%,全氮0.13%、P2O50.06%、K2O 1.97%,pH 5.3~6.5,坝区海拔940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太阳总辐射590.34Kj/cm2,年日照时数2 334小时,年平均气温18.9℃,年积温6 777℃,最热与最冷月平均气温差12.2℃,最冷月平均气温11.7℃,极端最低气温-2.9℃,最热月平均气温23.4℃,年平均日较差13.2℃,年平均降雨量1 750m m (冬春季16%、夏季64%、秋季20%),历年平均降雨日165d,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9%,风速为1.5m/s,霜期短,年无霜期长达300d。

陇川冬无严寒,枇杷不存在幼果滞长期,长红3号在春节前后成熟,成熟期相对福建提前约25天,有利于提前上市;冬春季少雨(降雨量约280mm),光照充足,特别是在枇杷果实成熟期的2~5月,日较差达15℃以上,有利于果实着色和碳水化合物积累,品质好;夏无酷暑,有利于树体营养生长。陇川坝区气候、土壤条件很适宜枇杷的生长、发育。

陇川县于2001年6月,先在陇把镇户岛村的旱地种植连片示范种植枇杷450亩,约2.9万余株,栽培品种主要是解放钟、长红3号和早钟6号;到2003年4~5月,解放钟、长红3号品种有部分初花挂果,据测定解放钟最大单果重达104g,其中可溶性固形物11.7%,长红3号最大单果重达52g,可溶性固形物13.8%,可食率约70%。示范种植成功后,2003年陇川国营农场连片种植枇杷约2310亩。截止2004年12月全县枇杷种植面积约3510亩。陇川大规模种植枇杷是按商品生产来定位的,因此实行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种植、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开发思路;大面积枇杷园布局在以陇川农场(陇把镇)为中心,海拔940~l050m、历年耕种的平地和缓坡高产旱地上,其中户岛村450亩示范基地修建了水利设施;种植品种为红肉类的解放钟、长红3号、早钟6号;技术及苗木来源于福建省福清市融城镇幸福果林场,场长林紫钦长住陇川指导枇杷种植开发。

2005年管理最好的约105亩枇杷挂果,春节前后早熟品种长红3号陆续成熟上市,最大单果重75g,充分成熟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6.8%;中晚熟品种解放钟4~5月成熟上市,最大单果重157g,充分成熟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5.7%。枇杷果在陇川售价高达20元/kg,陇川枇杷吸引了省、州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内外水果经销商前来参观。2005年4月浙江省金华市果树研究所金根清所长参观后认为,陇川枇杷果大、味甜,品质远远超过福建、浙江的枇杷。种植户杨春刚种植枇杷约2.55亩,收人达1万多元,为带动广大农户发展枇杷生产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目前陇川户岛枇杷已经注册商标,农户制定章程建立了枇杷协会。2006年是户岛枇杷种植整整4年,同时,4~5月份也是户岛枇杷集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预计2006年户岛枇杷产量约为40吨左右。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德宏傣味“撒撇”

德宏傣味“撒撇”

傣族的撒撇有苦撒、鱼撒、撒大卤、柠檬撒、茄子撒等。苦撒:一盘米线、熟牛肉片、熟牛肚片,配上一碗碧森森的浓汁。浓汁是把牛苦肠水用锅熬成,然后再把剁成细末的生牛肉加上剁细的韭菜、缅芫荽、香柳、布芽(傣语)、小米辣搅拌在一起,再把涮涮辣在里面一涮,把米线、熟牛肉片、熟牛肚片在浓汁中蘸过一下就可食用,吃起来十分爽口。“撒撇”浓汁是在杀牛时取出来的,从牛胃进入牛肠中的那一部分苦肠。撒撇以生吃为佳,第一次吃只能试着吃一点,味又苦又凉能去暑气,在炎热的夏天吃,能让人十分快意。傣家人爱吃“撒撇”,以至吃鱼都要做成“鱼撒”。将生鱼肉剁成肉泥,放上柠檬计,把剁细的香料韭菜、缅芫荽、香柳、布芽(傣语)、小米辣搅拌在一起,再把涮涮辣在里面一涮,就做成了一碗蘸水,然后再准备一盘用油炸脆的鱼骨、莴笋细丝或包白菜细丝,吃时放进到蘸水里蘸一下,味道是酸甜的,好吃极了。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泼水粑粑

每逢泼水佳节,傣族家家户户都要做泼水粑粑。其做法是选用上好糯米水磨成吊浆粉,加入适量红糖,将吊浆粉与红糖糅合成粉团状,后用采来的芭蕉叶,叶上抹上猪油,将粉团包好压成长条形即可上蒸笼。蒸熟后的粑粑,松软而富有弹性,还可在粑粑内包上馅心。这种漏水粑粑可保存一周,变硬可油煎。有人称它是傣家年糕。

傣旺牌泼水粑粑。产品为傣味特色食品,是用孔雀之乡特有的鲜竹叶和瑞丽优质紫糯米、鲜肉、红糖、白砂糖包裹蒸制而成,寓事业有成年年高,生活滋润节节高双祝之意,且保质期长,易加热,清香诱人,甜而不腻,是居家必备之小食,佳筵配点,更是赠亲朋好友的傣家风味食品。到处可以买到。

每年的4月12日为泼水节,各个傣族村寨以及汉族同胞会分别派出代表在节日前一天到山上采花;在德宏,泼水节有“大泼三天,小泼七天”之说。也就是说集体狂欢的时间一般有三天,在这三天里,早晨的时间是大家跳舞,吃泼水粑粑的时间(免费发放哦!)。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