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潮汕金灶特产香甜橄榄 潮汕金灶本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潮汕金灶特产香甜橄榄 潮汕金灶本地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8 13:17:29

一. 黑龙江省 绥化 安达市 香甜玉米饼

香甜玉米饼

材料:新鲜玉米、白糖、面粉(后两项可以用奶粉替代)、鸡蛋一只。

做法:1、玉米粒加入白糖2勺,水一勺,用搅拌机打碎,注意将玉米中的杂质耐心剔出,不然影响口感;2、不要搅打得过于碎,可以留一些小颗粒提升口感,将玉米糊倒出,拌入2勺半的面粉,搅匀,能感觉玉米糊开始变得粘稠,搅拌时有阻力即可;3、再添加鸡蛋一只,可以增加香味。白糖最好和玉米一起搅打,容易入味,但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口味以及玉米的甜度来掌握,不管作为早餐还是下午点心,都不宜过甜,淡一些能尝到玉米原有的清香;4、搅拌好的玉米糊应该略为浓稠,下锅煎时不宜散,可以先煎一个试试,如果感觉稀了适量在加点面粉,平底锅煎比较好,倒层底油,烧热后下玉米糊,尽量团成圆饼状,该小火慢慢煎熟一面;5、一面变黄后再轻轻翻面,煎黄另面儿;6、快出锅时,可以将锅里多余的油倒掉,用干锅、大火再微烤一下,这样煎饼时吸入的多余油份会吐出,吃的时候不会太腻,大家可以把所有饼煎熟后,再集体做这步,时间不宜太长,别糊了。

二.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汕贡菜

潮汕贡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潮汕有许多带“贡”字的食品:“贡菜”、“贡腐”、“贡菜脯”、“贡豆干”等,有的人将这个字理解为“进贡”的“贡”,这是错的……

在省城广州的大小食肆,正式上菜前常有一小碟“贡菜”供食客“磨牙”。此“贡菜”切成细长条,看起来绿绿的,吃起来脆脆的。有人说这种“贡菜”是特指某一种植物,有人说与“进贡”皇帝的“贡”有关。二说皆谬,其实“贡”字不过是“酵”字的音转。潮汕方言中有“香到‘贡’倒人”、“臭到‘贡’倒人”的俗语。

加工腌制食品需要发酵,潮人叫“起醅”。发酵是让原料中的微生物快速生长,促其霉化和分解,使色、香、味更诱人,如造酱、造酒和腌青菜等。我国运用微生物发酵制造食品的历史悠久,古语有一个“菹”字,指的就是经过腌制发酵的蔬菜。我国其它地方现在都把“菹”称为酱菜,唯潮人称为贡菜、贡腐、贡菜脯、贡豆干等。

其它地方是将菜骨菜梗或有块头的蔬菜晒干之后放进盐水里或酱油里浸泡,过些日子捞出来就可以吃,如北京和江浙一带的小萝卜干便是。贡菜和酱菜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阴醅”和“阳醅”。

阴醅是将要腌制的食物密封于容器中,让它在“黑暗”中发酵成熟。阳醅则是先将食物密封,等到它“起醅”了,再放到阳光下曝晒,“吸日月之精华”(这是许多“贡”类食品常用的广告词),在阳光下让其自然分解和成熟。时间短则十天半月,如贡菜、菜脯;长则一年半载,如鱼露、贡腐。用阳醅,“吸日月之精华”腌制食品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其特点就香味浓烈,色泽淡黄明亮,有一股淡淡的酒香,诱人垂涎。

“贡”虽不是潮人的独创,但潮人却把一个“贡”字发挥到极致,创造出许多潮汕独有的“贡”类食品,菜脯、贡菜大家都熟悉,本文且不谈,这里只说“鱼露”。腌制鱼露的原料是巴浪、姑鱼和迪仔——鱼露厂师傅简称“巴姑迪”。原料进厂之后,先要将其储存在可容上百担的大鱼窖里;过了些日子,把它分到可容十几担的小鱼穴里;再过些日子,又把它分到大鱼缸里。

晒场占了鱼露厂的大半。许多鱼露厂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班先看天,天气好,就把盖子揭开,让原料曝晒。工人手执一把小桨,时不时往缸里搅拌,把下面的鱼翻上来见阳光。到了晚上,又把盖子盖上。如此反复半年。

在光合作用下,鱼慢慢分解,鱼肉化成鱼汁,鱼骨则下沉缸底。经过熬煮过滤便成了鱼露,成了潮人独创的调味佳品。真难想象吃蚝烙不蘸上等鱼露,能吃出什么感觉!有人说吃鱼露不卫生,其实货真价实的鱼露是最卫生的,因为鱼露的颜色不能用化学色料,是工人用白糖熬制而成的天然“酱色”。

潮人能把一个“贡”字发挥到极致,是因为潮汕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韩国泡菜和四川泡菜也很好吃,但吃起来就有一种阴丝丝的感觉,因为韩国泡菜和四川泡菜是不见阳光的,是“阴醅”腌制而成的,没有“吸日月之精华”。韩国的情况,咱不清楚,盆地里的四川和山城重庆比较缺乏“阳醅”的天气条件,所以川人特别渴望太阳,爱唱“太阳出来啰喂……”临海的潮汕地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同时得到太阳神和大海的特别眷顾,一年四季阳光普照、海风吹拂。聪明的潮人,当然要充分利用这种天时和地利了……

“贡”字号食品,是潮人“贡献”给世人的作品之一。

三.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普宁橄榄

橄榄也称青榄,是普宁大宗传统果类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全市遍布,主产区有里湖、梅塘、洪阳、广太、石牌、高埔、船埔等地。最高株产是云落红饶一株长于河唇的,年收获1250公斤。全市种植面积3千多公顷,总产量4000吨,居全国第一位。青榄可鲜食,有消痰止咳、去喉热和助消化的药效。新春佳节,居民用青榄摆于桌上招待客人,称"槟榔"。青榄鲜果适宜保鲜贮藏和运输,只要保藏得法,翌年四、五月还有鲜果供应。青榄可加工成橄榄脯、苏州榄、八珍榄、和顺榄、化皮榄等凉果珍品。

(揭阳普宁)

四. 广东省 汕头 龙湖区 潮汕绿豆糕

潮汕樟林古港,是明清年代“红头船”的“通洋总汇之地”。每逢中秋佳节,千家万户手巧艺妙的贤慧妇女,常喜爱加工制作美食糕点———绿豆糕,其传统技术工艺和加工制作方法考究,蒸熟后金碧晶莹,入口清香甜美,风味独特,既是一味适合时令的可口药膳糕点,又是樟林饮食文化独创的一种营养丰富的美食,堪称是潮汕地区中秋糕点的佼佼者。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绿豆糕磨之为面,澄滤取粉,作饵炖糕……有解诸热,补益气,调五脏,安精神,厚肠胃之功。”古往今来,樟林侨乡妇人就有用绿豆作饵炖糕的悠久历史。加工制作绿豆糕的方法是:绿豆用清水浸漂,清洗干净,脱去豆衣,蒸熟晒干,研磨成粉(俗称绿豆糕志),添加白砂糖浆(砂糖加水份用文火煮成)和猪油充分搅拌均匀,倒放在糕砧板上,反复掺和揉制成糕泥状,再用家传木雕有“福”、“禄”、“寿”字或“寿桃”、“菊花”、“双石榴”等图样花纹的糕印,在压印过程中间常加入豆沙、芝麻末、瓜册丝、花生仁或腰果仁(研碎)为糕馅,压印成型后一般都盛放在蒸笼内,蒸5~10分钟就成为清香扑鼻,入口软滑清凉,别具风味,沁人心脾,令人馋涎的樟林绿豆糕。

五.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汕落汤钱

  “潮汕落汤钱”是在潮州传统小食“糯米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演变来的,它吸收传统小食的优良做法,而对传统小食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使这一小食更加完美,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潮州小食。“潮汕落汤钱”在制法上继承了“糯米钱”的一些优点,比如糯米粉团煮熟后,放置盆中,用木棒反复擂搅,这样的好处是使熟粉团更加纯滑,更具韧性。但传统“糯米钱”是在粉团熟后,用手捏成小块,滚上糖粉白芝麻后即成,这样既不卫生,且煮熟糯米粉团直接食用,口感太粘,所以“潮汕落汤钱”改成熟糯米团入锅用葱油煎至两面微脆,再改刀切块装盘,便克服了传统“糯米钱”的不足之处。 

六.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金玉三棱橄榄

金玉三棱橄榄

橄榄是橄榄科橄榄属的常绿乔木果树。原产于我国。

是南方特有的热带亚热带果树之一。其优稀品种三棱橄榄是金玉,栽培历史150年以上。三棱橄榄果皮黄腊鲜亮,倒卵形,果基较平钝,微呈三棱状,故而得名。平均单果重10克,果实横径2.2厘米、纵径3.7厘米,核肉肉易分离。果肉白色、脆而化渣、香浓、回味惹事甘甜,含可溶性因形物12%,果实可食率82.84%,100克肉含维生素C为18.64毫克,钙146.72毫克。蛋白质为3.54毫克,纤维6.08克。据有关测定,三棱橄榄果质优良,维生素C和蛋白质分别相当于普通橄榄的225%和147%。栽培适应性强,耐旱耐瘠,适栽于肥力中等的植地。适应鲜良,价格为普通橄榄的5-30倍。三棱橄榄源于多玉芦塘,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该村西部瓠靴山发现,经长期选优去劣,嫁接繁衍。果农已掌握其快速育苗技术,在选地建园,成片规划;合理密植、及时高接;抓住花前肥和果实膨大肥轻施,秋梢肥和过冬肥得施的“二轻二重”科学用肥法;加强土壤管理;重视整形修剪、培养矮化树冠和健壮结果母枝、促花壮华保果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上下功夫。特别是重视对老树的更新复壮、高接换种;建立三棱橄榄优质基因苗圃;成立三棱橄榄技术协会三项措施,更使金玉的特种水果三棱橄榄的民展蓬勃地兴起!

七.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闽清檀香橄榄

闽清檀香橄榄是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的。闽清檀香橄榄,又称白榄、青果、黄榄,其果较小,果皮深绿色,肉带黄色,质脆,清香可口,晚成熟品种。

闽清县种植橄榄的历史可上溯至唐代。上个世纪80年代末,该县开始大规模种植橄榄,至2006年橄榄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1996年,闽清县被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发展部授予“中国橄榄之乡”称号。闽清芳雨天源橄榄有惠圆、长营、檀香等多个品种,其中惠圆品种最多,每年产量是闽清所有橄榄产量的一半左右。闽清橄榄特别好吃,它比较嫩脆,又回味,甜的回味。

檀香橄榄为果中极品。其果小而圆,肉厚而质脆,始偿稍带苦涩,嚼后清香甘甜,回味绵长。自唐代以来,被列为贡品。

檀香橄榄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钙、铁、抗坏血酸等营养成份及微量元素,种仁含油58.1%,有降血脂、助消化、生津解毒、健胃醒酒减肥、促进儿童骨骼发育等功效。史书早有“味虽苦涩,咀之芳馥,胜含鸡骨”的记载。

闽清檀香橄榄药用价值很高,其根、果、仁、核均可药用。根:涩、微温,祛风、行气、止咳、止痛、散胸积气,治背筋酸痛、胸部积伤闷痛;果:治久咳、喉炎、骨鲠。《增补本草备要》记载橄榄能“清咽生津,除烦解酒”。《本草纲目》记载橄榄能“治咽喉痛”。

八. 重庆市 江津 江津石蟆橄榄

江津石蟆橄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津石蟆橄榄是重庆江津的。

石蟆镇是重庆唯一规模种植橄榄之地,是重庆市命名的“橄榄之乡”。从1998年起,石蟆镇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橄榄特色产业。近年来扩大生产,开办“农家课堂”,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同时扩大销售规模,打通销售渠道, 目前该镇橄榄种植面积达6万亩,年产鲜橄榄2000吨,果农人均增收3000元,其综合产值已达1.5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30%,橄榄已成为该镇特色农业支柱产业。

江津石蟆橄榄

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农业服务中心

11092777

新鲜橄榄

九.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潮汕蚝烙

潮汕蚝烙

用料:
    鲜蚝仔250克,鸭蛋3个,葱头20克,雪粉75克,熟猪油150克,味精1克,鱼露5克,辣椒酱5克。

制法:
    (1)先将鲜蚝仔用清水漂洗干净,用雪粉水调匀,并将葱头切成细粒放入,同时加入味精、鱼露搅匀待用。
    (2)用旺火烧热平鼎有足够热度后,加入少许猪油,将蚝仔、粉水混和成浆状,用匙再调和后下鼎,再把鸭蛋去壳打散淋在上面,加入猪油煎,并配入辣椒酱调味,用铁勺在鼎里把蚝烙切断成块,再用勺翻转,四周加入猪油,继续煎烙,煎至上下两面酥脆,并有金黄色,盛入盘即成,并拌上芫荽叶。

特点:
    鲜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软。

十.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橄榄糁

潮汕地区盛产橄榄,橄榄糁可以说是民间橄榄一种最普遍的加工腌制的杂咸。据说橄榄糁还有一传说,过去潮汕地区一些男人,为谋生计外出打工,家中的女人为了让男人回家能吃上新鲜的橄榄,便用盐和南姜把橄榄腌起来,这便是现在的橄榄糁。橄榄的清香,带有南姜盐的咸辣,有很好的消食开胃作用,是橄榄糁的特点,因此潮汕人不但用它作早晨吃粥的杂咸,还常用它作煮鱼的调料,起辟腥的作用。

橄榄糁的制作较简单,把10公斤橄榄捣破,调入3公斤盐、3公斤南姜末,加适量冷开水,搅拌均匀即成。橄榄糁可随做随食,也可放久。

橄榄味甘酸,性平,入脾、胃、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南姜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有温脾胃、祛风寒、行气止痛的作用。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便使橄榄糁有了很神奇的功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