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668土特产 贵州土特产列表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668土特产 贵州土特产列表大全更新时间:2023-09-02 14:00:53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施秉县 贵州民族织锦

贵州民族织锦,当地群众叫做“织花”。她是祖国兄弟民族民间染织工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山花,播馥传俏于贵州高原清水江两岸;在苗族、侗族和布依族人民中世代相传,是贵州各族妇女朝暮接触的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

贵州民族织锦的织造,是用土机进行手工数纱挑织,即挑经织纬和纬线起花。它分素锦和彩锦两大类。素锦多以黑白为基调,属通经通纬织造,如黔东南从江一带的侗锦和丹寨的苗锦。彩锦则多以通经断纬或通纬断纬相结合,其织造工艺较素锦要复杂得多,如黔西南的兴义市依锦和黔东南台江一带的苗锦。贵州民族织锦多属几何图案,其取材主要来源于各族人民劳动生活中所熟悉的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和花鸟虫鱼之类。在织锦图案的造型上,少数民族妇女在挑、编、织、绣方面,一个个无不都是巧夺天工的能手,在图案造型上独具匠心。根据织物经纬结构的规律和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她们凭借自己对于自然物象的直观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所需饰物进行了高度的提炼概括、变形夸张,从而产生了自己独特的古朴优美的民族纹样。其用色多以暖调而不受自然色的制约。着重强调对比、鲜艳和明快,以达到五彩绚烂、艳而不俗的效果。

苗锦中的彩锦,流行于清水江一带,其代表作莫过于苗家妇女着盛装时围在百褶裙前面的“红围腰”了。它是古老苗锦中的明珠,可谓“彩锦之王”。苗家姑娘七、八岁就学织花,到十二三岁始学挑织,待十五六岁才基本学会红围腰的织造。它是聪慧的苗家姑娘心血的结晶,是她们借以显示手艺、寻偶择配、寄托终身和憧憬未来的珍贵织物。苗族妇女的盛装,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全身的银饰,这是珍贵富有的表示;再就是交织着姑娘们挑、编、织、绣才华的锦装而服。这主要是上装的衣袖花和下装的围腰花。围腰花,远看色彩斑斓醒目,近看龙盘鸟舞,花团锦簇。其比起衣袖花来,分外耀人眼目。所以,它是姑娘们“游方”、“踩鼓”和“吃姊妹饭”对比巧斗艳的奇珍佳品。

二. 贵州省 遵义 凤冈县 凉席

凉席

凉席,顾名思义,令人有凉爽感的竹席,床上用品。炎炎夏日,你若步入农家堂屋,定会看到那地上有两床凉席铺就。这是专供主人白天午休小憩之用的。三伏天,尽管你浑身热得像一团火,只要你往凉席上一躺,一股凉意便顿时沁入肌肤、心脾。凉爽极了,舒坦极了;夜晚,卧室里闷热难受,虽有电风扇呼呼作响,但仍不解热意。只要你往铺有凉席的床上一躺,一刻工夫便可呼噜大作,沉沉入睡,很快进入甜蜜的梦境。这便是蜂岩凉席带给你的夏日的享受。但这凉席只能属普通型凉席。因为它编织不太难,竹料随处可取。慈竹、金竹、水竹,都可用之。你若到蜂岩竹器市溜达,就会看中各种竹料的凉席占据了半个竹市。问之,卖席人多为朱场、坝溪等村寨的村民。那里的村民人人都会编凉席,家家都有凉席卖。等级有青篾席、黄篾席之分。黄篾席中还分二黄席、三黄席等。所以价格不等。最高者七八十元,最低者十几元。这种凉席只适用夏天,冬天则要在上面铺垫棉絮方可避寒。

三.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火腿

威宁火腿是贵州的传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早就闻名海内外。威宁海拔2000多米,属高寒的乌蒙山区,漫山遍野生长着丰富的牧草,历史上畜牧业就十分发达,当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赶山放牧的习俗,猪牛羊同群为伍,运动量大,猪腿非常发达,肌肉结实饱满,肥瘦肉交错;本地的可乐猪和法地猪等优良品种又有耐粗养耐寒的特点,瘦肉率高。从明洪武年间起,这里的彝族百姓就喜欢用火熏腌制腊肉,贮存食用,为制作威宁火腿创造了条件。威宁火腿,肉色棕红,色泽鲜艳,骨小皮薄,肉食细嫩,清香味美,多食不腻

威宁火腿完全用传统方法制作,杀猪后不吹即刮毛,然后用刀把鲜腿修整成美观好看的“琵琶腿”或“盘腿”,剔去杂骨,油皮,挑断雪筋,挤掉血水,不着水即把炒熟的盐用10:1的量,再加少许茴香、花椒等佐料擦在鲜腿上,放在大木桶或缸内腌泡5—7天,取出后再用石头压干盐血水,使之成扁形,再挂在通风处风干即成。另一种不风干,把腿挂在火坑上用湿松枝、湿柏枝、酥麻杆的烟熏烤,因为烟肉食有酸类、醛类和酚类物质,一则杀菌,二则味美,三则耐贮存。一般这种熏过的腿可存放五六年,不流油、不变味,而且腊味更加浓郁香美

威宁火腿分“陈腿”和“新腿”,头年腌制到次年秋前出售的叫“新腿”,秋后出售的叫“陈腿”或“老腿”。新腿肉层内部其味芬芳,层次鲜明,滋味可口,陈腿切开后肥肉呈粉红色,瘦肉呈殷红色,肉质紧密,水分少,油光滋润,味道鲜美

威宁的黑石、金钟、幺站等地产的火腿最多最好,与“宣威火腿”齐名。旧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威宁火腿多以云南宣威为集散地,当时的“宣威火腿”有相当一部分是威宁火腿。现在用威宁火腿加工的罐头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四.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仁怀血粑

血粑,是仁怀市特有的民族食品。血粑呈紫红色,食用时蒸.煮.烤.煎均可,鲜美可口.色.香.味俱佳,放入口中又软又不沾牙

据说,血粑是明朝万历年间苏州迁入仁怀,苗族人民杀猪祭祖时,有一个姓陶的妇女,误将玉米面粉掉进猪血中。她将就煮来吃,发觉味道鲜美,便用粮食面粉和猪血做成血粑祭祖和给在家吃。从此苗家便有了这种独特的食品。从部分苗族人民仍有用血粑祭祖的风俗来看,应该说此说是比较可信的。倘真如此,它已诞生了400多年了。( 仁怀)

仁怀血粑的制作方法:

1,粘米、黄豆、淘洗干净,用水浸泡4个小时,磨成米和黄豆的混和浆备用。

2,糯米淘洗干净泡4个小时,上锅蒸至7、8分熟备用。

3,把打好的黄豆和粘米浆和蒸至熟的糯米加上适量的红糖一起搅拌均匀,拌好以后搓成饭团,再用竹笋叶或大片的竹叶包起来,外面用绳子捆紧,放进蒸饭用的大木甑里上火蒸煮,十几二十个小时以上,剥去竹叶就可以食用了。

五.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二合枇杷

二合枇杷

“树繁碧玉叶,枝叠黄金丸”,黄澄澄的枇杷惹人喜爱,金色的二合令人神往。春风过,百果香,艳阳高照,五月的二合是枇杷的海洋,山上山下,坡地上,平谷里,一片片金黄的枇杷挂在绿油油的枝头,果香四溢。

据了解,该镇经过近几年的精心打磨,枇杷种植水平全面提升,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效益逐年提高。近年来,该镇按照“特色农业富镇”思路,高唱“枇杷行”,围绕产、供、销打转,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形成发展共识。

一是抓规模,扩大种植面积。通过上级党委、政府大力协助,从政策上重点支持,从财力上重点倾斜,从人力上重点扶帮,并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向规模化种植进军。二是抓管理,提高种植效益。抓住品种关键,三分种,七分管,以五星枇杷优良品种为主,狠抓合理施肥和疏果,提高单颗重量,提升品质。三是抓培训,提升果农技能。把培训班办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培训专业果农,让他们迅速掌握剪枝清园、疏果套袋、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四是抓销售,巩固周边现有市场,充分扩大市场半径,充分显现该镇一村一品的农业特色。

目前,该镇五星枇杷已发展到玉屏社区灯盏沱、沿河村赵家沟等地,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20多亩,平均亩产10000元以上,按照现在10元每公斤计算,每年可为农民增收320多万元。二合枇杷,已成为农民的“民生银行”。

六.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湄窖

湄窖,原名湄江窖酒,产于我国名酒之乡的贵州省遵义地区湄潭县酒厂,因取湄江之水佳酿而得名
据近代史料记载,再康熙年间,人们就以稗子为原料取湄江的水酿酒,“五出如掌以酿酒,酿酒便是坛中召饮,插竿糟上,沃以水,人就竿吸饮之,宾主起立揖让礼”。这时候的酒,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咂酒。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到贵州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时曾饮咂酒,并写了一首有名的咂酒诗:万颗明珠一瓮收,王侯到此也低头。乌龙抱起擎天柱,吸得乌江水倒流
这首诗虽非写的湄潭,但这里记载的插竿饮酒颇有之。湄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酿酒的好地方
湄潭酒厂是解放后遵义地区建厂较早的一家国营工厂,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年生产能力在两千吨以上
湄窖生产工艺独特,它以本地产的优质糯高粱为原料,以小麦制成的中温大曲作糖化发酵剂,采用人工培养老窖,低温入池发酵,混蒸混烧,续糟发酵,糟和酒均按质入窖,精心勾兑而成。湄窖具有清澈透亮,浓郁芳香,纯甜甘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在六十、七十年代曾多次被评为遵义地区名酒,1983年被评为贵州省名酒,1986年在贵州省第四届评酒会上又被评为贵州省名酒,并获得金尊奖。湄窖不仅畅销全国各地,成为宾朋喜筵,馈赠亲友的佳品,而且还进入了国际市场,受到国外消费者的欢迎。消费者赞誉它“琼浆香溢四海,玉液名闻九州”。( 遵义)

七.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三把鸡

三把鸡是仁怀传统名菜,厨师能三把拔去一只鸡的全部大羽毛,故此得名。    三把鸡不仅拔毛快,烹制也快,只要3分钟的时间,就可把一只拍翅扑腾的活鸡,变成一盘热气腾腾,香鲜可口的辣子鸡丁。你说快不快!这种烹制的神速,不仅能及时满足食者的需要,而且更使菜肴具有新鲜.浓香.鲜脆可口的特点堪称最佳节的省时又味美的快餐。

三把鸡的烹调,既可单人操作,也可三人流水作业,即一人杀鸡拔毛,一人切肉备料,一人掌火烹炒。其制作的主要要求有三:一日勤学苦练,本领过硬。仁怀著名厨师李彬达,是善做此菜的里手。他所做的三把鸡,以色,香,味俱佳而远近闻名。( 仁怀)

八. 贵州省 贵阳 白云区 黄粑

黄粑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非常有名且颇有特色的食品。城里人爱吃黄粑,却苦于没有原料、工具,既然难以吃到,所以就把其归为小吃,是用来细细品尝的;在乡间,需要的原料和木甑倒是不缺,但又少有闲暇来做美食,所以一遇农闲,哪家做上一甑黄粑,便平添了几分节日般的喜庆。

在贵州,黄粑不为某地所特有,在各处几乎都可吃到。吃得多了广了,倒也就有了对比———其中以黔北遵义的南白镇黄粑和黔中贵阳的清镇黄粑为佳。前者个头颇大,有如旧时的方枕,按一指宽片片的切开,吃起来实在让人朵颐大快,后者个头见小,约摸一拳大小,更适合于自个儿一“粑”在手,自得其乐的细细品味。

香煎黄糕粑是将黄糕粑切成1厘米厚的片,放入平锅中用油煎至两面脆,装盘即成。

风味特色:色泽金红,软糯可口,滋润甜香。

九. 贵州省 遵义 余庆县 寿桃

原料:澄粉500克,生粉100克,猪油50克,菠菜汁、红汗菜汁少许。

调料:莲蓉馅200克。

制作方法:蒸。将澄粉、生粉、猪油放入盆中,烧开水倒入烫熟、揉匀、下成10个小剂,1个大剂。包入莲蓉捏成寿桃坯;再用木梳齿压一凹线成为桃子形,用少许烫好的澄粉面团加菠菜汁和成绿色面团,再做成叶子形状,沾在桃子上,在桃尖上喷少许红汗菜汁,上笼蒸约15分钟即成。

风味特色:形如鲜桃,甜香可口。

技术要领:木梳压线时要深些,否则蒸后线条不明;安放桃叶时要蘸点清水或蛋清才粘得紧。

十.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虾子辣椒

虾子辣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虾子辣椒”,也称“虾子小辣椒”、“遵义辣椒”,是指产于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的

.辣椒,因主产区位于该县虾子镇及周边乡镇而得名。遵义市是全国闻名的辣椒主产区,所产辣椒个小、色红、味辣、香浓,是中国传统出口辣椒的主要品种。以虾子及其周边乡镇为代表的遵义辣椒在中国各大小城市的农产品市场及东南亚、日本等各国和地区都有销售,深受人们喜爱。. 其品种之一“虾子朝天小辣椒”集贵州各地辣椒优点于一体,广集黔北土壤、水质、日照之精华,以个匀、饱满、肉厚、油润鲜红、味道香辣等特点而蜚声海内外。于1999年被评为“贵州省名优辣椒”,2001年又获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种植历史

遵义县虾子小辣椒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相传十五世纪中叶的大量移民,勤劳的农民带来了辣椒种籽,凭借充足的日照、适宜的温差和优良的水质、土壤,经过世代的精心培植,辣椒在这里扎下根,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对辣椒的种植开始从自给转向商品化生产。到清末,辣椒有了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据《遵义府志》载,“遵义辣椒品质产量均较他处为优”。进行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7年,遵义县成为贵州省年产辣椒上万担的唯一县份,建立了出口小辣椒的生产基地。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该县大抓多种经营,积极帮助产区农民选育良种,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成为中国传统的出口免检农副产品之一。.

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辣椒产业发展,1999年成立贵州省遵义县虾子朝天辣椒 .有限公司,公司下属企业有遵义县虾子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和遵义县辣椒食品厂、遵义康绿辣椒有限公司、遵义县贵山红辣椒系列食品厂、贵州磊鑫辣椒食品厂等4家以辣椒原料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辣椒专业批发市场1992年建成投入使用,1999年改址新建,一期工程占地24000平米,建筑面积21000平米,总投资1470万元。市场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2002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到2004年市场干辣椒交易量突破5500万公斤,交易额近4亿元,主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美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通过土地置换政策吸引外资2270万元的辣椒专业批发市场二期工程已经建成。虾子辣椒专业批发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辣椒专业批发市场之一,2002年被中国农业部授牌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定点市场”,2003年5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来镇考察辣椒产业时盛赞“小辣椒,大产业”,2005年8月,被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辣椒之都”称号。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虾子辣椒在全国的品牌形象。为全面提高辣椒附加值,实现辣椒规范化种植,规模化经营。2004年,该镇又建成一个占地近500亩的辣椒食品深加工“辣椒食品工业园区”。. 虾子辣椒专业批发市场2000年被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定点市场”,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等八部委命名为“争创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单位”,2006年被中国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评定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和被中国国家商务部核定为“双百市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2007年被中国国家商务部、人事部表彰为先进集体。.

原产地保护

2009年,经国家质检局审核,决定对“虾子辣椒”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虾子辣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贵州省遵义县南白镇、龙坑镇、三岔镇、苟江镇、三合镇、乌江镇、虾子镇、三渡镇、新舟镇、永乐镇、龙坪镇、喇叭镇、团溪镇、铁厂镇、西坪镇、尚嵇镇、茅栗镇、新民镇、鸭溪镇、石板镇、乐山镇、枫香镇、泮水镇、马蹄镇、沙湾镇、松林镇、毛石镇、山盆镇、芝麻镇、平正仡佬族乡、洪关苗族乡等31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