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北衡水市安平县特产 安平有啥特产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北衡水市安平县特产 安平有啥特产卖更新时间:2023-08-07 17:33:28

一. 河北省 衡水 故城县 故城龙须凤尾贡面

龙凤贡面也称龙须凤尾贡面,因面条匀净细长、状似龙须,并曾作为宫廷贡品而得名。龙凤贡面起源于明朝,为故城镇齐氏始创。制作龙凤贡面最有名的是故城西南镇齐纪修所开的“齐福源”挂面坊。齐纪修16岁学做挂面,他吸收诸家挂面工艺的特长,不断研究、总结,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销路也越来越好。在故城挂面业小有名气后,被客商从运河输入京城,很快进入宫廷,成为御用食品。从此龙凤贡面身价倍增,饮誉四方。

龙凤贡面白色微青,柔韧而晶亮,面条匀净细长,如须而空心,耐煮,汤清,味厚,细软,有口劲。面条吸水,一筋挑起,碗内无汤;放下,仍清汤满碗,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风味。

由于龙凤贡面生产技术复杂,手工制作费时、费力,制作时必须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要求操作才能成品。首先用面粉、蛋清、盐水按比例调和和面,再把和好的面放在盆中醒好。然后做大条,在面板上将面用刀切成条并均匀刷油,上劲放入盆中。之后盘小条,在面板上向大盆内搓条。再将小条挂在竹扦上,进行抻面,也叫桄纤。再把抻好的面连同竹纤,一同放入面槽中醒面。最后在车间里的面架上将面制作成细条后自然干燥,切成小段,过秤、分装。

目前,故城仅存五家规模较小的制作作坊,掌握制作故城挂面技术的有28人,其中技术上乘者仅有四人,且年事已高,急需保护。

二. 河北省 衡水 武邑县 武邑红富士苹果

武邑红富士苹果

三. 河北省 衡水 武强 武强温室黄瓜

武强温室黄瓜

武强温室黄瓜99—2002年连续4

年被认定为河北省优质农产品,武强蔬菜已于2002年注册了“武绿”牌商标。武强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黄瓜之乡”。全县蔬菜生产面积已达到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万亩。引进了津绿3号、津优2号、迷你小黄瓜等新品32个。并投资兴建了一座占9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有效解决了菜农销售和外地客商收购不便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全县乃至周边市县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 河北省 衡水 武强 饯面馒头

材料:

面粉2500克,老酵面150克,食碱30克。

饯面馒头的特色:

干硬筋道,香甜味美。

做法:

1.将老酵面放在盆中加水1000克澥开,再加入面粉1500克和成面团,进行发酵。

2.面团发酵后,加入食碱30克揉匀,再将余下的1000克面粉放入加好食碱的酵面内,反复揉搓均勾。

3.揉好的面团搓成条,摘成100克1个的剂子,反复在面板上揉搓,做成圆形馒头,摆在木板上静置10-15分钟,见馒头面坯已发起膨胀,立刻装笼,蒸约25分钟即熟。

五. 河北省 衡水 阜城县 阜城鸭梨

阜城鸭梨
阜城县生产的鸭梨,据史料记载系“天津鸭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曾做贡品征收,该梨,色清世界“一天津区之一,2006年阜城鸭梨面积10万亩,年产鸭梨4.5万吨,产品主要销往香港、新加坡、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2010年3月,阜城县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学会授予“中国鸭梨之乡”称号。

六. 河北省 衡水 冀州 北漳淮食用菌

 衡水冀州市北漳淮乡从1986年开始栽培姬菇,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以北漳淮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11个乡镇及南宫、新河、威县等周边市县的全国最大的姬菇生产基地。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乡”,2000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商品基地县”,“玉姬”牌姬菇被评为全国“十佳名牌”产品。
    到2007年全乡食用菌种植户达到3000户,食用菌大棚发展到3200个,年产量达到1.6万吨。在品种上先后开发了鸡腿菇、双孢菇、杏鲍菇、白平菇、灵芝等十几个食用菌新品种。中日合资冀州华鑫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进行食用菌精细加工,生产速冻食用菌系列产品,直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欧美国家。

七. 河北省 衡水 安平县 安平丝网

河北安平是中外闻名的丝网之乡,是全国丝网研发产销集散基地,有全国最大的丝网专卖市场——丝网大世界。它的形成经历了起始、奠基、发展、快速发展四个阶段。一,明代,安平境内唐贝就有织绢、鬃尾罗作坊存在。二,十九世纪初,先后有民族实业家徐老山、宋老廷分别于天津、奉天引进丝网织造技术,安平始有金属丝网企业。三,抗战胜利后,得到了恢复发展。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由实业家张广林、张连仲等人,组织兴建了国营安平拔丝厂,为安平丝网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改革开放后,安平丝网工业集团成立,丝网工业更得到了飞速发展。

八. 河北省 衡水 故城县 郭庄旋饼

郭庄旋饼是国内独具风味的熟食加工产品,该产品始于元朝,兴旺于明朝,在长江以北,郭庄旋饼遍布各城镇。

该产品特点:由面点师精细加工并烤制而成;外焦里嫩;味香不腻,百吃不厌,易于保存。据该县县志和山东武城县志记载,闯王李自成带领义-战南北,路经 故城,食此饼后,连续称赞,扬手一挥言道:可为义军将士随行食用。此后,此饼以闯王食用,改名为旋饼,成为闻名全国的名吃。

郭庄原归属山东武城县,现归河北故城县“旋饼”是山东省武城县的传统名吃,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崇祯17年春,闯王李自成攻打北京,路经武城闻香下马,带领身边的随从径入用苇席搭成的馅饼蓬,饱食之余兴致勃勃的观看了馅饼师傅的制作过程。先是看到大师傅熟练的擀皮、加馅、卷包,形成后大师傅又在手中旋转拍打成饼状,放在鏖子上烙成微黄色,之后又放入用碎瓦子铺满的地鏖之中,炙烤成金黄色。闯王看了连连称赞:“好!好!好!我走遍天下第一次看见如此玄妙做法,难怪此饼有如此特殊的香味。于是又指着蓬外的招牌说:“此饼不如叫‘旋饼’更为合适!”于是,“武城旋饼”便传遍了鲁西北大地,继而闻名全国。

旋饼以羊肉作馅的历史最悠久,制作方法也最传统。当然,也可用猪肉、牛肉、韭菜鸡蛋、白菜豆腐等做馅料,这要看个人口味。以羊肉调馅为例,羊肉切丁,香菜切末,加甜酱、香油、大葱、姜末及调味作料充分搅拌均匀。和面,讲究水多面少。普通面粉,加清水,用手顺时针搅拌半小时以上,以面不粘手、不粘盆为宜。旋饼的包制方法非常独特,准确地说不是包馅而是卷馅。把软软的面皮擀成一片牛舌般的长条,抓一把馅,长长的排在面皮上,提起面皮由外向怀里卷,富余的面皮撕下去,旋成一个团,用手拍扁,这样一圈面一圈馅,似漩涡状,仿佛水面上的圆型波纹,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在旋饼的技艺里,卷饼是基本功,就是有人手把手地教,一时半会儿也学不会,初学者常常会卷成面疙瘩,更别说皮馅均匀了。

武城旋饼制作过程特殊。造就了其独特的酥、香、焦等口味。武城旋饼选项料精良,面要上等、肉要精选。其制作更加讲究,和面要根据四季温度的不同掌握软硬,并反复的揉捏。馅有猪、牛、羊肉和鸡蛋的。其成品厚如指大如盘、色为金黄、入口外酥里嫩、肥而不腻、清香可口、愈吃愈香,回味无穷。

九. 河北省 衡水 安平县 安平白山药

白山药

安平白山药,传统俗称“小白嘴”,

口感细腻,营养价值高,纯绿色食品,无污染,自古就有“山药山药,山中之药”的说法,可以补脾健胃,降低血压和血糖,抵抗肿瘤,延缓衰老等功效,

常食有益身体健康。价格合理,交通方便,欢迎各地客商前来选购。我们都是普通的农民,东西都是自家种的,吃起来绝对可以放心.东西好不好你尝一尝就知道了,欢迎到本地免费品尝!

十. 河北省 衡水 冀州 冀州焖饼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焖饼始于冀州。旧时,冀州有一个传统,叫做“幼而读书,长而经商”。一些聪明的冀州餐饮人跟随着经商的热潮,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设立了冀州馆,使“冀州焖饼”落户并逐渐成名。

后来,冀州傅官村人刘立平秉承冀州焖饼的传统工艺,把这一传统食品提升到一个新档次。他做的焖饼色泽黄亮、劲道松软、不粘不连、滋味醇厚、香气扑鼻,并且还有素焖饼、肉焖饼、黄菜(即鸡蛋)焖饼、鸳鸯焖饼(一盘两样)等多个品种。解放后,刘立平的传人杨站长在码头李供销社饭店做厨师,1966年还为视察地震灾区的周总理做过焖饼。杨站长的徒弟马丙树长期主灶冀州湖宾楼饭庄,用冀州焖饼先后招待过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以色列等21个国家的客商,被河北省劳动厅授予“业务技术能手”称号。

冀州焖饼,有着它悠久的历史渊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为人知的故事,至今流传于世。

《冀县志》载:每年二月二,冀州人有吃焖饼的习俗,象征着“烙干大田不生虫”。短短十几个字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冀州人在农耕社会时期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企盼。

据考证焖饼在明朝时源于冀州。到清末,在京津等地经商的冀州人形成了“银行帮”、“五金帮”、“杂货帮”等几大商业群体。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由冀州人在京津等地开办的“冀州馆”都有“冀州焖饼”这种地方特色主食,以招揽家乡客人。这样,“冀州焖饼”渐渐地有了名气。

制做传统的冀州焖饼需有一个特制的铁锅,厚5到8cm,头盔状,重20余斤。这种铁锅传热稳定而均匀,汤易吃进去而不粘锅,而一般的炒勺则达不到这种功效。所用饼条也需特殊烙制,俗称“包袱饼”,不超过3层,要擀薄烙熟,手工切条,精细均匀。制作工艺讲究“老汤香油,先炒后焖,盖锅回味,翻勺出锅”。老汤是指在后锅灶上用排骨和鸡骨混合熬制的高汤。汤和饼条的比例也有严格要求。一般是一斤饼,3两汤。火候也挺关键,要大火炒,文火焖。时间过长,则饼条发干;过短,则显得粘软,均影响口味。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冀州焖饼色泽黄亮,筋道松软,不粘不连,滋味香醇。焖饼的种类很多,有素焖、肉焖(肥肉为大炒焖、瘦肉为小炒焖)、黄菜焖饼(即鸡蛋焖饼)、鸳鸯焖饼(一盘中有两个花样)等几种。

冀州焖饼不但有独特的风味,而且在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还演绎出许多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刘立平(1889——1963)是冀州傅官村人,能做拿手的冀州焖饼和满汉全席。民国初年,他在商业重镇码头李的万兴楼掌灶。每年庙会时,京剧名角“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都要到码头李来唱戏。他喜欢吃刘立平做的焖饼和炒菜。一次因天下大雨,伙计没到万兴楼去订饭,就近从一个饭馆订了些端上来。奚啸伯一尝,放下筷子,脸色一变道:“怎么不是那味了?这一定不是万兴楼刘立平做的!”说着就要把饭菜撤下,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才勉强吃了些。由此可见,奚啸伯对传统冀州焖饼的欣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冀州的发展,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以色列等21个国家的客商都吃过冀州焖饼,对这一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食品均赞不绝口。一百多年来,冀州焖饼融入祖国饮食文化大家庭并不断演变,逐渐由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饮食演变为一种流行范围广泛的大众化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