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咸安青青特产零售部 兴源土特产阳坝销售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咸安青青特产零售部 兴源土特产阳坝销售部更新时间:2024-05-19 05:45:59

一.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咸安桂花

八月桂花,芳香四溢,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种植历史极其悠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由此可见,咸安桂花历史古老而悠远。

桂花属木樨科木樨属,为常绿乔木。桂花树枝婆娑,花开万点金黄,香气远溢,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咸安区是全国最大的桂花集中产地。1985年11月4日,国家主席1视察咸安时说:“咸宁桂花很有名气,应扩大发展,要争取多开发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用桂花美化环境,美化生活”。咸安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桂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步形成了桂花系列产品开发体系,主要产品有桂花酒、饮料、糕点、糖制桂花、桂花浸膏、浸酒、香料等,在市场上畅销。全区现有桂花苗圃基地6000亩,桂花加工及苗木年产值达1.5亿元。桂花不仅是名贵的园林观赏花木,而且是香料工业、食品工业、药材工业、轻工业的宝贵原料。特别是桂花天然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可谓有价无货,商品奇缺。发展桂花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咸宁桂花在载种面积、品种数量、古桂树量、桂花产量、桂花质量和桂花树苗等六方面均位居全国第一:全区现有桂花树120余万株,折合面积3.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桂花商品生产基地;二是品种数量第一。全区桂花品种达32个,其中金桂类23个,银桂类2个,丹桂类3个,四季桂类4个;三是桂花产量第一。现有产花和试花树42万株,年产鲜桂花50万公斤;四是桂花质量第一。1985年9月,全国香料专家在浙江杭州会议上认定:咸安桂花瓣大、肉厚、留香持久,质量位居全国第一;五是古树数量第一。据中国花协桂花分会统计,全国15个省市百年以上桂花古树有2200株,其中咸安就有2000株,最大树龄达615年;六是桂花树苗木第一。2004年生产桂花苗木800万株,销售桂花苗木400余万,并远销日本、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尤其是北京、上海、江浙、广东等省市区!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均作过专题报道,邮电部在这里发行过桂花邮票一套四枚。08年国家林业局又正式将咸安区命名为“中国桂花之乡”。同时咸安还是“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和“千桥之乡”。这里的楠竹以身高、节稀、茎粗、质厚的特点闻名华夏;这里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名茶层出不穷;这里的苎麻向为“中国名产”,咸安因此而被誉为“中国麻乡”。

咸安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湖北东南,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工贸城市。交通条件便捷,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充足的电力能源,配套的服务设施,较强的工业基础。咸宁市咸安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4%。近几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在建设四乡六业特色农业进程中,明确了“两手抓”的思路,坚持一手抓资源发展,一手抓资源保护,促进了桂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咸安境内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洞奇、泉温,是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人称绿色咸安、生态咸安,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过江南桂花香”、“八月桂花遍地开”,浓郁的桂乡风情孕育出具有鄂南特色的桂乡文化。辖区内有桂花树100多万株,鲜花产量40余万斤。100年树龄以上桂花有20万株以上,并有树龄约604年,咸宁目前幸存最古老的“桂花王”,树高平均29米,树冠占地154平方米,最大分枝直径48.7厘米,目前仍枝繁叶茂,一般年份可产鲜花150余公斤。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栽培技术日趋成熟,桂花加工形成传统。桂花苗木主产区大力推广桂花密封扦插等现代育苗技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群众积极性普遍高涨。2001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每年有600余专业户育苗200多亩,当年产苗2000万株,每年新发展桂花基地近1万亩。

面对来自其它地区“中国桂花之乡”称号的挑战,咸安区正在积极谋求桂花产业新的发展方向,以捍卫来之不易的荣誉。目前,该区策划的《湖北咸安桂花产业招商宣传册》已基本定稿,将面向国内外,重点是上海、浙江等地进行大力宣传,招商引资,进一步做大做强桂花产业,让“中国桂花之乡”的美名享誉国内外。

二. 河北省 沧州 青县 青青牌蔬菜

青县有“清晨青县大棚菜,中午津京盘中餐”之誉。1998年青县人民政府注册蔬菜品牌,确定为青青牌及商标图案。同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1999年青青牌蔬菜万箱蔬菜进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青青牌蔬菜于1999~2008年在北方农产品交易会上,7次获得省名优产品称号;2000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2001年获名牌产品;2002年,成为进京基地企业;2007年获得河北省著名商标称号。

三. 青海省 玉树 杂多县 甘青青兰

唐古特青兰,又称“甘青青兰”,藏语称“知羊格”,为唇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四棱形,上部被倒和小毛,中部以下几乎无毛,叶腋中有短枝,叶对生,叶片轮廓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稍反卷,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蓝紫色或暗紫色。小坚果实,长圆形,平滑。藏医用唐古特青兰的地上部分入药,具有清肝热、干黄水、愈疮、止血等作用。治肝、胃热、黄水疮口不愈、出血等症。经青海省高原心脏病研究所研究表明,唐古特青兰尚有治疗心脏病及抗缺氧作用。

四.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咸宁宝塔肉

宝塔肉的制作方法:

宝塔肉又名大席肉、海参条肉,千百年来是咸安农家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

1、宝塔肉的主要原料:

农村乡猪肉(即五花肉、瘦肉)、金酱、豆腐、苕粉、米花

2、宝塔肉制作工艺:

(1)将五花肉块和瘦肉块放入锅中焯水至八成熟后即起,将肉切成2公分宽,6公分长肉条,瘦肉切成1.5公分厚,4公分宽,6公分长肉块,再将金酱和肉一起回锅上色。

(2)丸子用豆腐、苕粉、米花手拌调味后,搓成坨状下油锅炸熟后起锅,然后将丸子和肉装放在大花碗中(注:两块五花肉中间夹壹个丸子,顶上瘦肉块码放成塔字型),再放入蒸笼蒸熟起锅即可。

五.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捶肉

猪排上的里介肉这样的肉无筋,准备精制苕粉,先用刀把肉切成薄片,再用木锤把肉捶成和纸一样薄片,再捶的时候一定要加苕粉,不然肉会成为肉酱。

六.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汽水肉

“兼求畜豪且割鲜,蜜洁斗酒谐终宴”。——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二之一《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特点:质嫩味鲜,容易消化,最适宜老、弱、病幼者食用。

原料:肥瘦相夹的猪肉250克,盐3克,葱花2.5克,姜末1.5克,胡椒0.5克。

烹制:(1)将肉洗净去皮骨和筋络,剁成肉茸入钵内,掺入细盐搅拌上劲,再掺入少量葱花、姜末和胡椒,加入适量的冷汤汁或水,搅拌均匀后装入碗内。

(2)连碗上笼,蒸15分钟即成。

营养:此菜约含蛋白质23克、脂肪149克、糖2.2克、热量1.450千卡、钙15毫克、磷252毫克、铁3.5毫克、硫胺素1.3毫克、核黄素0.3毫克、尼克酸10毫克。是贫血、结核病、肝炎、神经炎、心脏损伤、浮肿、舌炎、皮炎、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等患者及孕妇、乳母、老年人的佳肴。

说明:汽水肉是传统菜中常见的品种,最适宜现蒸现吃。除采取上述方法制作外,还可用泡泡肉(奶脯肉)和碎肉皮熬炼成冻状,放入绞肉机内绞成茸状,再掺入肉茸拌匀,蒸熟则另具风味。如掺入其它配料又是一种风味,如将生咸蛋去壳,放在汽水肉中间,便成汽水肉蒸咸蛋;咸肉切成簿簿片即成汽水肉蒸咸肉;将去壳鸡蛋,放在肉上,便又成汽水肉蒸鸡蛋等等。

七.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咸安合菜面

很久以前,人们生活不很富裕。有位姓刘的人家因娶儿媳妇宴请乡邻。天很冷,菜不好又不多,眼看已没菜下饭了,有位姓陈的客人提议:请主人把桌上的剩菜合在一起热一热好下饭。无奈,主人就把盘中剩下的炒面、豆腐丝、榨菜丝和汤汁合在一起加热,结果,加热后的剩菜味道非常鲜美。后来,人们就把这道合菜作为家常名菜,用来接待八方来客。

合菜面的制作方法:

1、合菜面的主要原料:

面条、黑木耳、黄花、榨菜丝、豆腐丝、瘦肉丝、葱花、姜、蒜、精盐

2、合菜面制作工艺:

将面条放入锅中在柴火炉上用文火抄黄后起锅,再将抄好的面条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熟,在煮的过程中将其他原料全部放入锅中,煮熟后调味起锅。此菜是由多种菜组合烹制而成,是鄂南地区传统的地方风味家常名菜。

八.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咸宁桂花

咸宁桂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桂花,属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由于长期精心培育,变种很多,常见的有金桂(花橙黄色)、银桂(花黄白色)及丹桂、四季桂等。是我国一种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花可提取芳香油或用作食品、糖果的香料。 咸宁县,素有“桂花之乡”的美誉。这里出产的金桂、银桂,以花瓣厚实、色泽晶莹、香味浓郁、质地优良而驰名中外。这里的人民,在实践中试验成功的“压条繁殖法”,“嫩枝压条法”,都为加速发展桂花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现在桂花乡已有桂树二十多万株,年产桂花九万多公斤,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咸宁市的桂花享誉全国,并且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湖北咸宁市的桂花资源全国第一,被世间广泛公认为“中国的桂花之乡”。

据史料记载,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500年前民间就有酿制桂花美酒的传统。咸安现存少量千年古桂。

民间相传桂花树是嫦娥撒下的种子而成。嫦娥传说在咸安广为流传。据说嫦娥出生在咸安大幕钟台山,后羿居住在柏墩木梓坳,两人由玉兔相识,在桂树下成亲。2009年8月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咸宁市咸安区为“嫦娥文化之乡”。

桂花属于木犀科常绿乔木,由于叶脉的形状象圭(矿石纹路)而称桂,又因为木质细密、纹理如犀角,又称“木犀”。比较常见的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桂花极具观赏价值,树枝婆娑,花开万点金黄,香气远溢,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桂花不仅是名贵的园林观赏花木,而且是香料、食品、药材加工的宝贵原料。因桂花性平味甘,有化痰散瘀的功能;桂子有散寒破结、化痰生津、暖胃、平肝、益肾的作用;桂枝则有解温表寒、温经通阳的功效,其药用价值极高。特别是桂花天然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

桂花资源全国第一,“桂乡”美名享誉全国。我市桂花品种数量、古树数量、基地面积、鲜桂花产量、桂花品质等五个主要资源指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全市6县市区45个乡镇分布有桂花,拥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品种群,近三十个桂花品种。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建设四乡六业特色农业进程中,明确了“两手抓”的思路,坚持一手抓资源发展,一手抓资源保护,促进了桂花产业的健康发展。现存地径5厘米以上桂花150万株,折合面积5万多亩。特别是全市百年以上古桂达2000株,占全国2200株的91%。1963年、1983年国家先后两次命名咸宁为“桂花之乡”;2000年,国家再次命名咸安区为唯一的“中国桂花之乡”。我市以无可争辩的资源优势,先后赢得了全国性的众多荣誉。据桂花专题调查显示,与1999年同比,桂花面积、产量、产值、税收和提供农民纯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桂花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素有“桂花之乡”之称咸安区桂花镇以面积大、品种全、产量高、花质好、古桂多而著称。境内有金桂、银桂、铁桂、丹桂、四季桂、月桂等9个品种的桂花树近100万株,年产桂花20万公斤以上。目前幸存有一株最古老的“桂花王”,树高29米,树冠占地154平方米,最大分枝直径48.7厘米,已有600多年。目前仍枝繁叶茂,可产鲜花150余公斤。目前以桂花镇为中心,在马(桥)柏(墩)公路、咸(安)通(山)公路两线栽植桂花,建设总长为29公里的桂花走廊。并规划兴建桂花生态旅游区。包括兴建金桂园、银桂园、丹桂园、百桂园和桂花展览馆以及度假村等。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传统的桂花加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培植了系列知名品牌。咸安区生产的桂花酥心糖、桂花糕,“淦水牌”桂花酒、桂花蜜酒和桂花浸膏等知名品牌多次荣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近几年新开发了桂花米酒、桂花露等饮料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九.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咸安砖茶

咸安砖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咸安砖茶”以“生川”砖茶为代表,始于明旦,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该砖茶以天然优质老青茶为原料,曾经传统工艺原汁发酵、手工精选、高温蒸制、檀木液压成型、柴炭烘干而成。拥有生津解渴,明目清心之效。

地域范围

“咸安砖茶”产地范围为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所辖的桂花镇、马桥镇、大幕乡、双溪桥镇、贺胜桥镇、汀泗桥镇、横沟桥镇等7个乡镇63个村,1个国有林场,总生产区域面积 2000公顷。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4°06′-114°43′,北纬29°39′-30°02′之间。区域范围内咸安砖茶茶叶核心种植面积10000亩,总产量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成品外形美观,形状为小砖型,质地坚硬。饮用时用刀砍下一小块捣碎,将捣碎的砖茶以1:50的比例加水放入容器中,煎煮沸腾2-3分钟即可。砖茶色泽青褐,汤汁红亮,香味纯正,滋味浓纯。 2、内在品质指标:咸安砖茶具有解渴生津,清心明目,涤烦除燥,提神益思,清热解毒,理气祛痰,灭菌消炎,消食化腻,养脾健胃,止泻利便,早晚空腹饮用能调节机能,促-谢,延年益寿之效。其内含物丰富,其中:水浸出物≥20%,茶多酚≥0.5%,咖啡碱≥1.0%,游离氨基酸≥0.10%。 3、质量安全规定:严格保护产地生态环境,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严格执行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产品执行《无公害食品茶叶》(NY5244-2004)标准规定。

十.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碧叶青茶


碧叶青茶产于全国三大国营茶场之一的羊楼洞茶场,是湖北茗苑中绽开的一朵新花,因其外形碧绿显毫酷似碧绿的竹叶而得名。1985年问世以来,便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韵而脍炙人口,倍受赞赏,连续10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名茶。

碧叶青茶具有色绿、味鲜、形状自然三大特色。其品质特点是:外形匀齐,形似竹叶,茸毛披露,碧翠显毫;内质汤色碧绿,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匀嫩成朵。品饮一杯碧叶青,鲜醇爽口之味久留齿颊,使人顿觉心旷神怡。

碧叶青茶包装采用条装、听装、复合铝箔袋装等。运用抽氧充氮、脱氧剂贮藏和低温冷藏等现代科学保鲜技术,使其保鲜期大大加长。远销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十多个城市和地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