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桂林阳朔特产电商有哪些 桂林阳朔特产哪里买便宜又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桂林阳朔特产电商有哪些 桂林阳朔特产哪里买便宜又正宗更新时间:2023-11-02 00:17:02

一. 广西 桂林 全州 全州豆豉

全州县制作豆豉的历史源于唐代中叶,与“全州第一香”五香豆腐干产生时期接近。

据传,最早制作出豆豉的,是唐中叶全州镇建设街小南门一个专做豆子生意的老板(姓甚名谁已无法考证);有一天,老板收进店的百余斤豆子因未干透晒在外边,突降大雨,豆子来不及捡回来,全部淋湿了,连续两天偏又是雨日,帐鼓的豆子眼看着要发芽了,老板让妻将豆子蒸熟了当饭吃,吃了两餐后,老板与伙记们都不愿再吃了,天不见晴,豆子就存放在桶里。接连下雨十余天,大家把豆子的事给忘了,直到有一天,满屋子莫名奇妙地散发出一股很特别的香味,经查找发现,香味出自那桶被遗忘了的熟豆子!大家提出桶细看,豆子不但没烂掉还长出了淡绿色的茸毛,而且有异香,老板叫伙计提去河里洗净再晒,晒了不到半时辰,又是一场雨,伙计无奈只好又将豆子存放桶里,待雨停日出时,已是三天之后,大家提出豆子一看,豆子热气腾腾又发酵了!再次发酵的豆子颜色更黑了,且香味更浓。老板娘怕豆子发了酵不卫生,就弄一小碗加点酒蒸一下,没想这一蒸,就蒸出了“小南门的洪水(红水)豆豉”,添点盐,就是上好的送饭菜。后来她又试着用豆豉煮汤,汤清爽还带点淡红,味道相当好,拿去当配料做菜,菜味道比不放豆豉要好得多,全州豆豉竞然在无意间产生了。豆子老板也改了行开起了全州第一家豆豉作坊,并收徒传承技艺,徒弟又传徒弟,一代代流传至今。

全州豆鼓不但香味好成本低,且营养丰富,所以历来为群众喜爱,产品久而久之,盛名远播,目前已销台湾、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

全州豆豉素有桂林市名牌农产品之称,是桂林辣椒酱或豆豉酱的主要原料,产品在“广西农产品贸易网”等区、内外多家网站做过专门的产品介绍。由豆豉首先产生于全州小南门,故全州历有“小南门豆豉,就此一斗!”之说,这是古传下来称赞全州小南门豆豉的行话,其意是:全州豆豉加工厂虽然到处都有,但最好的豆豉出在小南门。而在与全州相邻的湖南周边县,也有赞言:“全州豆豉新宁酱,凑在一块天下香”之古谚。近10余年,因为县城建设的扩展,豆豉加工厂几乎都迁到了石塘镇;石塘镇目前有50余家中、小型豆豉加工厂,每年加工豆豉近1000吨,每公斤单价8—10元,是该镇重点推出的名牌农产品。全州豆豉的加工制作工艺,传承于全州小南门豆豉传统制作工艺。其工艺步骤基本程序如下:

一、选豆。选用本地当年或头年产的优质豆(以黑皮泥豆为最佳),选净豆中杂物上甑。

二、蒸制。灶台上固定一宽口大铁锅(全州人称为灶钯锅),锅内加入2/3清水,将大木甑(即蒸桶,桶底有条格,铺上白棉布做隔)置铁锅上,倒入豆子后加盖蒸豆。蒸制时间在2—3小时左右。蒸制过程中要上下翻动一次,当满屋飘香时,察看黑豆熟透后停火。

三、浸泡。趁热将熟黑豆倒入专门浸豆用的水池,水中加入适量青盐(促进发酵和加深豆豉颜色,每100公斤加青盐0.3-0.4公斤),水要盖住豆子(以豆子泡好时水刚好被汲完为好)。当豆子泡得饱满透亮时(2小时左右)取出。

四、发酵。取出泡好了的豆子冷却后(刚泡好温度还很高),倒堆在黄土地板上(专用发酵场地,劣平整高出地面5寸到一尺),盖上干净的草垫子或麻袋(大热天不用盖)发酵,两天后只翻动一次,以后五六天每天翻动一次,总发酵时间不少于七天,待豆上长满淡绿色酵母菌茸毛,并有香味散发时,即可停止发酵。

五、清洗。将发好酵的豆子装入大箩筐中,抬到大江里清洗,清洗时,按一个方向不断搅动,充分洗净后,沥干。

六、再次发酵。豆子沥干后,倒入竹垫上,周围用竹围围好,再盖好发酵两昼夜,待豆豉香味更浓厚,颜色更深即可。

七、晒干。将发酵好的豆豉,放置竹垫上晒,晒至抓在手中握紧再放开时,豆豉能自动散开即可上市出售。

注:豆豉再发酵后,也可蒸制:在发酵好的豆豉中洒上些米酒,上木甑里蒸,待冒蒸汽20分钟左右后,倒出晾凉保存,这种豆豉叫洪水豆豉,其颗粒滋润,味香甜,做菜时用做配料,做出来的菜或汤特别味道好,且汤色好,但保存期不如晒干的豆豉长,此法目前基本不用了,现在上市的成品基本上都是晒干的。

产品特点:颗粒松散,异香扑鼻,捏之易烂无核,黝黑而有光泽,佳肴佐料,后味回甜,加入精盐和高度米酒,可增长贮藏时间。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二. 广西 桂林 阳朔 玉米酥

玉米酥是桂林传统美食,按民间传统方法精制而成,色香味俱全,口感酥松,甜而不腻,老少皆宜,是休闲自享、馈赠亲友之佳品.

制作

选用上等玉米,经过脱粒、风选、去石、烘(晒)干等几道工序,将挑选好的玉米粒密封待用。在专业的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食用油加热,待油温达到180度左右,放入适量的玉米粒进行炸制,达到一定火候捞起控油待用(每油炸制10次玉米粒就重新换油),将精选的饴糖、白砂糖、麦芽糖等放入容器内熬制,到一定火候(此时混合饴糖的温度约为230度左右)放入待用的玉米粒,直至混合饴糖和玉米粒等均匀的黏附,然后经过1的模具成型,手工切制而成。

三. 广西 桂林 平乐 大水李

产于同安镇大里村,是该地特有的水果品种,其特点是:个体特大(8~10个有1公斤)、肉厚核小、细嫩脆口、汁多味甜,有机酸成份少,可加工成话李、罐头等。堪称果类之佳品。

大水李为大里村李连同、李秀知于20年代首先从外地引进种植。解放前,因人们消费水平低,市场上李子价格不高,故该项生产发展缓慢。至解放初期全村只有35户农民种植,面积20多亩共500多株。

60年代前期,大水李发展加快,1961~1964年全村大水李种植面积增加到80多亩。60年代后期,每户只许留少数几株,多余部份收归集体,许多村民砍树毁果。加上管理粗放,致使李树面积大减。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中,毁树造田造地又砍去很大一部份果树。至80年代,农民毁果建房,又砍掉10多亩果树。至今,该村剩下的李树仅20多亩,650多株。

大水李以简单的分株直移栽培法栽植,种植1~3年开始挂果,10年后为盛果期,盛果期株产达150~200公斤。

四. 广西 桂林 阳朔 桂林金桔

果呈倒卵形,外皮金黄色,果肉淡黄色。可鲜食,又可制成蜜桔、罐头、桔饼和提取果汁。桂林阳朔、荔浦、恭城县有出产;阳朔白沙乡所产金桔色美、个大、肉厚、质脆、气香、酸甜可口,含糖类(18~20%),维生素C1、B2、B1、P及钙、铁、磷等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欢迎。有的地方将金桔矮化作盆景树,金黄色的瑞果挂满枝头,象征硕果累累的丰年景象。( 桂林)

五. 广西 桂林 兴安 月柿

色泽金黄,肉甜味香,畅销澳、港和东南亚地区
( 桂林)

六. 广西 桂林 平乐 鹅梨

主要产于同安镇永福自然村,因形如鹅蛋,故名。其特点是:果实肥大、肉厚核小、肉质嫩白细腻,香甜多汁,味道甘蜜,素有“赛雪梨”之美称。

鹅梨系由该村李连明于30年代从外地引入种植。解放前只有几户种植,面积不到5亩。

解放初有15户种植,面积10多亩。1952年发展到25亩。60年代初发展到40多亩,70年代末发展到70多亩。目前全县鹅梨种植面积约80多亩。

鹅梨为一年种多年收水果,投资成本低,嫁接和种植花费劳动亦少,种植后4~5年开始挂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收果35~40年以上,株产150~250公斤。

七.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金桔

阳朔金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朔金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桔是阳朔传统水果之一,种植已有140多年历史,其果实富含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润肺健脾、定喘止咳、化痰消气、生津止渴等保健作用,是良好的天然保健食品。鲜果既可生食,也可加工成蜜饯、果脯、果酒。近年来,阳朔县委、政府把金桔作为一个重要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通过科技创新,大力推广“三避”技术和无公害栽培技术,阳朔金桔的品质、产量、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阳朔金桔”成了全国乃至东南亚响当当品牌。全县种植面积从1999年的不足1万亩发展到2013年的17.4万亩,年总产量达17.93万吨,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销售期,主产地是白沙、兴坪、金宝等乡镇。

阳朔金桔于2001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12月获“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认定,2003年获国家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阳朔金桔”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注册,同时获得“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称号,2008年阳朔“桂优”、“遇龙金丹”牌金桔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绿金公司生产的金桔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同年白沙镇荣获“广西金桔之乡”称号,2011年获广西“十佳休闲农业名品”称号。2011年获得广西第一届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3年获得全国名优果品交易会最畅销产品奖。

地域范围

广西阳朔全县的九个乡镇。即白沙镇、兴坪镇、葡萄镇、金宝乡、阳朔镇、高田镇、普益乡、福利镇、杨堤乡九个乡镇

特定品质

金桔,又名金柑,为芸香科柑橘族金柑属,每100克果肉内含维生素C40~50毫克及维生素A、P和芳香油、类胡罗萝卜素等多种物质,有治疗眼疾、咳嗽、哮喘、高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特殊功效。除鲜食外,金桔还可加工成果汁、蜜饯、罐头、果脯、果酱、果酒等,用途之广实为果中之王。

文化典故

阳朔种植金桔已有140余年历史。2000年阳朔金桔被桂林市评为首批名牌农产品,2001年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2002年被广西自治区认定为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国家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认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

八.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山楂

山楂,俗名“山梨子”,亦名“石梨子”。除平乐镇外,其余12个乡(镇)都有分布。尤以二塘、桥亭、附城、长滩、张家、大扒、源头等7个乡(镇)为多。全县有山楂树8万株以上,挂果树6万株。解放前,县内山楂树多为野生,少数为人工栽培。全县常年产鲜果约300吨,山楂干片约100吨。据中国植物研究所、广西茶叶研究所等有关部门测定,平乐山楂果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2%,铁和钙的含量也大,其中钙的含量在各种果品中占首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制成山楂片、山楂糕、山楂酱、山楂蜜饯等。还可制作果汁、果酒。解放以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山楂生产日益为人们重视。进入80年代,县内山区许多农民都把山楂视作致富门路而广为种植。1983年,县商业部门开始收购山楂干果。1984年共收购山楂果片2.57吨,产品销往八步、梧州、柳州等地。之后由于受市场逐步放开,商业部门停止收购。

九. 广西 桂林 全州 全州大蒜

全州大蒜尤以“蒜乡”枧塘出名,有五、六百年的种植历史。以蔸大苔粗,衣薄肉厚,味辛性温、香辣脆嫩著称,具有保健防病抗癌,降血脂、胆固醇,下气消食,除风破冷,解毒散痛等特异功效。尤其是独蒜,香辣可口,堪称蒜中精品。蒜苔不长不短,白嫩青脆,运销俄罗斯、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十.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壮锦

壮锦是壮族妇女用各种颜色的丝绒和细纱精心织造的著名的手工艺品。1700多年前的汉代史籍所记载的“斑布”就是当今壮锦的前身。壮锦多以壮族地区的动物图形为图案,织工精巧,线条简练而明快,粗圹而别致,且色彩绚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