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宜昌特产瓷娃子 湖北宜昌特产老人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宜昌特产瓷娃子 湖北宜昌特产老人吃的更新时间:2023-08-09 12:26:42

一. 湖北省 宜昌市 西陵区 宜昌柑桔

宜昌出产柑桔的历史很悠久,《史记·货殖列传》里有“蜀汉江陵千树桔”的记载。脐橙是宜昌柑桔中的优良品种,其果顶生一小个果,随果实膨大后开裂呈脐状,故名,又名抱子橙。这种柑桔芳香味甜、汁多无渣,多次获得金奖。

二. 湖北省 宜昌市 伍家岗 宜昌红油小面

红油小面是宜昌市民的最爱,是当地特色小吃之一。因为其汤汁浓香麻辣,呈色鲜红,色泽红亮,爽滑带韧,味道咸鲜香辣,遂得名红油小面。

如果你问宜昌人,宜昌有什么特色小吃值得吃、值得尝试,“红油小面”一定能排的上号。宜昌是入川的入口,不1路、铁路、水道,入川都须从宜昌经过。所以宜昌口味偏重川菜方向。红油小面,一听当然就是川菜风味的。宜昌口味偏向四川的麻辣,但是又没有四川那么麻,红油小面发展至今,宜昌的老百姓不单单光吃面了,他们还喜欢在里面或加上一把煮好的黄豆、或填上几块牛肉、或加一勺肥肠,增加小面的风味和丰富性,许多外地朋友来到宜昌工作学习,也越来越喜欢入乡随俗过早来一碗小面了,不为别的,就为它的管饱和实在。

红油小面是宜昌人的早点最爱。如果说武汉人早上都喜欢吃热干面的话,那么在宜昌,人们早上十有八九都会选择红油小面。红油小面最早由四川、重庆等地流传过来,因为价格便宜、分量实惠,成为宜昌人吃早点的首选,尤其是在冬天,吃完小面再喝下碗里的汤,舒服极了,宜昌的早餐店卖的最好的早点非红油小面莫属了。

“红油小面”是宜昌方言表述的一款面点小吃,把“红油小面”说成普通话的意思,就是汤呈红色的素面条。红油”指面的汤汁浓香麻辣,色泽红亮,味道咸鲜香辣。“小面”在宜昌方言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宜昌方言“素面”的意思,“小面”跟上海把不加臊子的素面叫“阳春面”相近,“小面”就是不加臊子的光面;二是盛面的盛器是小碗,而不是像武汉人过早盛“汤面”时用的敞口海碗。

在宜昌,名食小吃“红油小面”受市民喜爱的程度,完全可以与武汉人喜爱"热干面",荆州(沙市)人喜爱"早堂面"的程度相媲美。

“小面”,其实就是素面,不加肉帽子的素面,宜昌方言而已,就像湖南米粉中的素米粉称作“光头粉”。红油小面,又以宜昌北门红油小面最为出名。虽然是素面,但是汤料都还是不错的,所以性价比还是不错的。并不是随便一点煮面条的水加点豆瓣酱。各家有各家的汤料,味道都不一样,但是方向还是麻辣方向,大部分面馆的味道都还不错。

三. 河北省 唐山市 丰南 卫生瓷

( 丰南)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清江白山羊

清江白山羊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的。长阳县草场资源中南居首,“清江白山羊”享誉海内外。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宜昌白山羊”的中心产区,拥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天然草场,可开发草场面积53万亩,载畜能力大。1997年,长阳被纳入国家“清江流域商品肉羊生产基地”项目县之一。2002年,全县山羊饲养量达到30.9万只,出栏了17.05万只,实现收入3012万元。 从新西兰引进的波尔山羊,与本地白山羊杂交,形成具有较强生长优势和独具特色的清江肉羊。 从四川引进人工种植皇竹草(一亩可产皇竹草5吨),可供10只羊食用。全县已种植皇竹草1万亩,建氨化窖2万立方米,兴建山羊栏圈18万平方米。

五. 湖北省 宜昌市 秭归 三峡特产--柑桔

宜昌出产柑桔,历史悠久,屈原的《桔颂》,证明至少两千多年前,宜昌就已栽培柑桔。由于宜昌地理气候环境优越,现在宜昌栽桔,远非"千树",而是居全省之冠,1991年产量达13万吨心上,且有着众多的优良品种。 脐橙:因果顶生一小次果,随实膨大,开裂呈脐状,故名脐橙。又名抱子橙,无核橙。果实成熟呈圆球形,大则橙红,肉脆芳香,味甜汁多,嫩而无渣。港、澳外,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尔巴利亚等国。( 宜昌)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踏豆饼

踏豆饼是宜昌的一大名吃。每当岁尾,踏豆饼就跟办年货一样,成为每家每户必备之物。踏豆饼先得把大米、绿豆、黄豆等按一定的比例用水侵泡,然后掺和到一起用磨磨成浆,把浆用勺舀到锅内滩成筛一般大小薄薄的饼,饼一熟即其锅,稍凉一会就叠成一寸左右宽的折儿,再用勺均匀地切细,将切细的折而抖在簸箕或卷席上凉干,这样豆饼就成了。

踏豆饼一家一户是难以胜任的,从磨浆到切细没有七八个人是转不开的。这七八个人是转不开的。这七八个人中有的角色十分重要,比如推饼,刀士有的就临时聘请,还有磨浆须得有力气的小伙子来承担。

七. 陕西省 铜川 印台区 耀州瓷

耀州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耀州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耀州窑 耀州瓷器
耀州窑始于唐代,北京听涛文化介绍:耀州瓷分别有:龙凤倒装壶、公道杯、良心壶(又名两心壶)凤鸣壶、倒流壶(又名倒装壶)。每件都有它的传说。耀州瓷工艺礼品,独具中国特色,集实用性收藏性观赏性于一体,是0礼品,商务礼品,外事礼品的上佳之选。本品可大量定做。
公道杯的传说:
相传,公道杯是唐朝的传家宝。寿王与杨玉环婚喜之日,唐明皇赠此杯并问杨玉环可知用意?杨说:“父皇赐此杯,是教导我们,凡事要适度,不可过贪,否则将一无所得。”唐明皇含笑点首。该杯盛酒可谓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知足者酒存,贪心者酒尽”,寓示世人办事处世必须讲究公道,不可贪得无厌。公道杯赋于人们的千古事理:在于当今社会,提倡精神文明,提倡经营诚信,提倡务实谦让、公平合理,提倡社会美德具有深厚的哲理和现实意义。天工开物之公道杯由工艺美术大师根据传世绝品复制而成,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并通过对“戒盈杯”的赏玩,深刻理解其蕴含着的深厚哲理。
§
当时烧黑、白、青瓷,宋代青瓷得到较大发展,北宋末为鼎盛期。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
耀州窑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目田流畅。纹饰多满布器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器形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
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于神宗元丰(1078-1085)至徽宗崇宁(1102-1106)的三十来年间,曾为朝廷烧制贡瓷。其不凡的制瓷技巧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广泛推广,由此形成了一个自北而南的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耀州窑系以黄堡镇为中心,襄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各窑制品均与铜川窑相似,仅由于所用原料有差别,胎质与釉色也有些微不同。
主要产品有:碗、盘、瓶、罐、壶、盆、炉、枕、彩合、香薰、注子、盏托、钵等,凡属生活需要的品种应有尽有。
产品特征:唐和五代时胎质稍松,呈灰色,釉质失透,有乳浊感;宋代青瓷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金、元时胎质稍粗,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釉质稀簿而不润。
装饰手法上以刻花和印花为主,刻花尤为精美,刀法犀利流畅,刚劲有力,立体感较强。
装饰艺术上,纹饰丰富多彩。纹样有动物、人物、花卉和图案等。纹样中的动物有龙、凤、狮、犀牛、马、羊、狗、鹤、鹅、鸭、鱼、鸳鸯等。人物有婴戏、佛象、力士等。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图案纹有:八桂纹、三角纹、回纹等。在纹饰上,五代以前古朴大方;宋时丰富多样,且技艺精湛,出类拔萃;金元时日趋简单。
耀州窑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对全国各地的影响较大,除陕西境内的一大批窑仿烧外,它的技艺还传到河南省的临汝、禹县、宝丰、内乡等窑,传到广东的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形成了以黄堡镇窑为首的一个庞大的窑系。

耀州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王益区黄堡镇,耀州区董家河镇、坡头镇、寺沟镇,铜川新区现辖行政区域。

八. 湖北省 宜昌市 猇亭区 根雕

树桩、枯根,本不是艺术,但将这些“璞玉”雕琢成“器”,便构成丰富多彩、婀娜多姿的各种优美造型,使人浮想联翩。根雕就是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宜昌的根艺受到了荆楚古典根艺的熏陶和现代根艺的影响,创作也得到了继承和创新,业已成为宜昌工艺中的精品!( 宜昌)

九.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都宜红茶

宜都宜红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宜都宜红茶是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的。宜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味鲜爽,滋味鲜甜,叶底红匀,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宜红风格。宜都宜红茶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宜都宜红茶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黑油润,香气甜香高长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红艳明亮,茶汤有“冷后浑”现象,是我国条形红茶的代表之一。宜都宜红茶,产自长江与清江交汇的丘陵山区。这里山峰层叠绵延,种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十九世纪中叶,有茶商来到宜都开设茶庄,传授红茶制作技艺,拉开了宜都宜红茶百年兴盛的序幕。宜都宜红茶是宜红茶的典型代表,上世纪50-60年代,宜红、祁红、滇红并列为中国三大出口工夫红茶。基于宜都宜红茶巨大的影响力,《宜都县志》将其收录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宜都宜红茶的发展,几经风雨后,于1951年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原苏联在宜都援建了中国第一家专业的茶厂——中国茶叶公司宜都茶厂,开始了宜都宜红茶的收购、精制加工与销售工作。该茶曾被湖北省政府评为“优质产品”、湖北特色名茶等称号。

宜昌红茶简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据历史文献记载:宜红茶诞生于十九世纪中期。光绪年间,就大量出口,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解放后,由于国门封闭,宜红茶出口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宜红茶才逐渐恢复出口。

宜红茶的特殊历史地位,也成就了它特色的品牌地位。宜都宜红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宜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味鲜爽,滋味鲜甜,叶底红匀,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宜红风格,由于品质稳定,深受欧洲、美洲及中东地区消费者的喜爱。

2013年,宜都市宜红茶协会申报的“宜都宜红茶”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宜都宜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宜都市全境包括(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聂家河镇、潘家湾土家族乡、王家畈乡、松木坪镇、枝城镇、陆城街道办事处)产地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05′55″—30°36′00″,东经111°05′47″—111°36′02″之间。规模10万亩,产量1.3万吨。

十.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昌红茶

宜昌红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记载,宜昌红茶问世于19世纪中叶,至今有百余年历史。清道光年间,先由广东商人钧大福在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往汉口再转广州出口。咸丰甲寅年(公元1854年)高炳三及尔后光绪丙子年(公元1876年)林紫宸等广东帮茶商,先生到鹤峰县改制红茶,在五里坪等地精制,由渔洋关运汉出口,“洋人称为高品”。当时渔洋关一跃成为鄂西著名的红茶市场,广商除开辟鄂西宜红茶市外,还大批涌向鄂南羊楼洞采制红茶,1840年羊楼洞红茶庄达50余家,年制红茶10万箱,达5万余担。1850年,俄商开始在汉口购茶,汉口开始单独出口。1861年汉口列为通商口岸,英国即设洋行大量收购红茶。因交通关系,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取名“宜昌红茶”,宜红因此而得名。宜红由英国转售至西欧,尔后美商、德商也时有买,宜红得到大量发展。1888年汉口口岸出口量达86万担,占当时全国茶叶出口量的40%,其中以红茶为主。1876年9月,宜昌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宜红出口猛增,1886年前后系宜红出口的最盛期,鳘输出量达15万担左右。

宜红茶条索紧细有毫,色泽乌润,香气甜纯,汤色红艳,滋味鲜醇,叶底红亮。高档茶的菜汤还会出现“冷后浑”现象。据湖北省《慈利国志》评还:“鹤峰帮者西贡品,其与宁都同为尚第一,中外驰名。”由此可见,宜红茶很早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