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汾有什么地区特产好吃的 临汾哪里的土特产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汾有什么地区特产好吃的 临汾哪里的土特产最好更新时间:2023-06-02 02:55:12

一. 山西省 临汾 洪洞 洪洞甲鱼

洪洞县靠汾河一带盛产甲鱼。甲鱼即鳖,俗称“王八”。它保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品,又是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等病症,具有活血通络、消症化积功效的名贵药材。当地人用甲鱼作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鱼和鸡为原料制作的名菜“霸王别姬”,色鲜味美,营养丰富,深受顾客欢迎。( 临汾)

洪洞县地处临汾盆地,气候温和,水源充足,汾河横穿洪洞县境,水流平缓,水面开阔,滩涂面积达867公顷,丘陵山区的小泉小溪星罗棋布,为甲鱼的最佳自然生长区,所产的甲鱼驰名三晋。20世纪70年代全国甲鱼出口创汇现场会议就在这里召开。

洪洞甲鱼以肉质细腻、肥腴鲜美而著称。甲鱼可以清蒸、红烧,还可以清炖。特别是山西名菜“风翅长寿鱼”,菜型栩栩如生,口感肥嫩味美,造型独特,脍炙人口。当地人用甲鱼作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鱼和鸡为原料制作的名菜“霸王别姬”,色鲜味美,营养丰富,深受顾客欢迎。

二.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三.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四. 山西省 临汾 洪洞 临汾美食霸王别姬

洪洞县靠汾河一带盛产甲鱼。甲鱼即鳖,俗称“王八”,既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品,又是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等病症的良药,具有活血通络、消症化积功效的名贵药材。

当地人用甲鱼作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鱼和鸡为原料制作的名菜“霸王别姬”,色鲜味美,营养丰富。

五.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六. 山西省 临汾 襄汾 丁村白莲

丁村白莲是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襄汾县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步伐,大力发展节水莲菜,注册了“丁村白莲”品牌,完成了无公害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近年来,襄汾县将打造万亩丁村白莲基地作为该县农业转型的重大项目,累计投资1.83亿元,在新城、邓庄、襄陵、南辛店、南贾、西贾、永固等乡镇汾河两岸滩地,种植丁村白莲10300亩,年产优质莲藕3万吨,目前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莲菜种植、观赏和深加工基地。燕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面积1500亩,分三区三园一馆,即丁村白莲种植风景区、精品荷花观赏区、农家乐餐饮服务区,无公害绿色果菜采摘园、水上娱乐垂钓园、丁陶文化展示园和莲藕文化艺术馆,集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为一体,风景堪比“白洋淀”。

七.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八.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九. 山西省 临汾 吉县 吉县苹果

吉县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吉县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吉县地处吕梁山南端,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森林覆盖率45%。境内温差大、海拔高、光照足。独特的生态条件,使吉县成为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上世纪八十年代

以来,睿智、勤劳的吉县人民依托地域优势,发挥科技力量,大力发展苹果主导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县的经济发展新路子,全县苹果栽植面积达26万亩,农民人均3亩以上,为全国之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的带领吉县10万人民扩面积、上规模,实施品牌战略,推广树形改造、果实套袋等新技术,按照标准化生产目标,使吉县苹果商品率大大提高,从而在市场上异军突起,成为果品市场的名牌产品,有着“吉县苹果甲天下”的美称。吉县苹果因果型端正高桩、果面光洁细腻、着色鲜艳浓红、口感香脆甜爽,品质上乘,屡获大奖,曾获首届中国农博会苹果类唯一金奖,第三届中国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山西省首届农博会金奖,山西省第一、二、三届名优水果展评会金奖以及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县。目前,吉县苹果年产量达到6700万公斤以上,其“壶口牌”红富士苹果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畅销北京、广州、深圳等数十个城市和地区,并远销俄罗斯、西欧、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吉县一些果商、果农兴建了苹果气调库,贮藏能力达到2000万公斤,实现了苹果季产年销的格局。产品荣誉曾获山西省首届农博会金奖,山西省第一、二、三届名优水果展评会金奖,首届中国农博会苹果类唯一金奖,第三届中国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1996、2000、2001、2002年中国国际果品博览会“名牌产品”的称号。吉县苹果于1998年在国家工商局正式注册了“壶口牌”商标。“壶口牌”苹果畅销北京、天津、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河南、内蒙等省市的数十个城市和地区,自1997年起出口东南亚国家,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地域范围

山西省吉县所辖的吉昌镇、壶口镇、屯里镇、中垛乡、车城乡、东城乡、文城乡、柏山寺乡共8个乡镇,79个行政村,地里坐标为:东经100°27′30″-110°07′20″,北纬35°53′10″-36°23′02″之间,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48公里,总面积177726公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