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上虞 特产 茶叶 上虞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上虞 特产 茶叶 上虞特产有哪些可带走更新时间:2023-08-11 19:26:29

一.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梁湖水磨年糕

    梁湖水磨年糕产于上虞县梁湖,是上虞县的传统。生产历史悠久,曾是献给慈禧太后的贡品。清朝光绪年间,梁湖人在绍兴开店卖年糕,那时的年糕是燥粉加水手捏而成,易开裂,味道也不好,因而生意不很兴旺。梁湖有个农民叫陈培基,他见豆腐店里的豆腐又白又细又嫩,模仿豆腐制作方法,把米用水浸透,然后水磨,做成水磨年糕。他在绍兴解放路挂出“梁湖陈协卿上白水磨年糕店”的牌子,顾客盈门,水磨年糕从此出名。解放前,在外地开店经销梁湖水磨年糕的有:宋宏兴在杭州开设“大吉祥年糕店”,顾庆元杭州清波门开设的“宣昌年糕店”,宁波还有一家“赵大有年糕店”。近年,由于各种原因,梁湖水磨年糕生产规模减小,一般以季节性生产加工为主,尚有正宗梁湖水磨年糕生产厂8家,年生产量为1050吨。    梁湖年糕以光滑、细嫩、柔软、可口而闻名,曾远销香港、上海、杭州、宁波等地。自水磨年糕流传于世后,仿制者甚多。梁湖年糕所以质量特优,其主要原因是梁湖年糕有独特的制作方法:一是采用水质清亮的皂李湖、洪山湖水,渗水拾当,每公斤米,只能制作1.3~1.4公斤年糕;二是选用优质的白粳米,群众称“泥鳅粳米”作原料;三是采用绍兴罗山石磨或小钢磨加榨等工具磨粉,确保糕粉的细度;四是掌握制作季节,一般在立冬至立春期间,气温适宜,原料充足时投料加工销售。( 上虞)

二.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黄芽头毛笋

这是长塘响彻上虞的品牌,已经走进《舌尖上的上虞》。尤其是罗村山所产毛笋俗称“黄芽头毛笋”,因黄泥性土壤肥沃且富含硒,因此笋壳薄,质好味美,富含多种营养,多纤维质,无污染,知名度很高,产品远销沪杭甬,深受消费者青睐。黄芽头毛笋只要饭锅上蒸熟后蘸上酱油就可以吃,鲜中带甜,易消化,不伤肠胃。毛笋除鲜食外,长塘人还把它晒成笋干,炖肉或脚爪吃;也把它和咸菜一起煮后晒干,即成笋煮干菜,一道干菜焖肉是下饭的最好小菜了。还有毛笋煮到八分熟,腌在瓮里压紧制成咸笋,六月炎天吃饭时,拿它下饭,非常清口。好笋要留成竹子使多产笋、产好笋,新竹解箨时,把箬壳晒燥,留着过节裹粽子用。毛笋也是绝好的下酒菜,明人张岱列为海内方物,要以刚从黄泥山挖出,笋尖未露地面之毛笋最佳,“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以下酒,脆嫩甘美,香鲜爽口。

毛笋上市主要在4月份。目前全镇年产毛笋12000吨,成为绍兴市重点毛竹基地之一,其中罗村于1998年被列入上虞市竹笋专业示范村,2007年又获得浙江省和绍兴市兴林富民示范村称号。会篁笋园系竹笋高产示范区,被列入绍兴精品园区。每逢毛笋旺季时,全镇有20多个自然形成大小不一的竹笋贩销市场,杭州、上海、江苏等外地客商也纷至沓来,市场交易热闹非凡。全镇创办起6家竹笋加工企业,生产笋煮干菜、笋煮豆、笋煮花生,产品已抢占上海等地大超市。

长塘毛竹生产历史悠久,据县志查考,唐朝年间罗村山上就毛竹丛生,因长塘处于会稽山丘陵缓坡地,其肥沃的黄泥性土壤是上好竹林生长的好去处,且毛竹具有生长快、繁衍力强的特点,故村村有之,家家有之。而且长塘对竹林的开发利用和别处不同,这里不卖毛竹,专为产笋卖笋,竹笋一直是长塘传统的时鲜美蔬。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长塘镇引导农民开展高标准竹园的培育管理和产笋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笋竹两用山,做好“一年四季的笋”文章。长塘的竹笋种类繁多,春有黄芽头毛笋、雷笋,夏秋有鞭笋、角笋,冬有团笋,做到四时不乏,味特甲于诸蔬。毛笋上市主要在4月份,鞭笋为5 月至10月,冬笋为11月至次年1月。目前全镇已建成毛笋、冬笋、鞭笋基地1.5万亩,年产毛笋12000吨,冬笋300吨以上,鞭笋390吨,笋农人均收入4000余元。长塘成为绍兴市重点毛竹基地之一,其中罗村于1998年还被列入上虞市竹笋专业示范村。

竹笋,自古被视为“菜中珍品”,清代文人李笠翁把竹笋誉为“蔬菜中第一品”,认为肥羊嫩猪也比不上它。而长塘毛笋更有其特色,它富含多种营养,且多纤维质,易消化,益肠胃。毛笋除鲜食外,长塘人还把它晒成笋干,炖肉或脚爪吃;也把它和咸菜一起煮后晒干,即成笋煮干菜,一道干菜焖肉是下饭的最好小菜了。还有毛笋煮到八分熟,腌在瓮里压紧,六月炎天吃饭时,拿它下饭,非常清口,妇女们尤其爱。好笋要留成竹子使多产笋、产好笋,新竹解箨时,拾箬壳把来晒燥,留着过节裹粽子用。

由于长塘竹笋具有笋壳薄、味甜鲜美、无污染的特色,知名度很高,产品远销沪杭甬,深受消费者青睐。每年的4月份,长塘的毛笋达到旺销,现有长塘、桃园2个专业市场和11个村级市场,除了宁波、慈溪、余姚等周边县市客户外,还有江苏、无锡、常州的客商远道赶来,市场交易热闹非凡。2009年,长塘的毛笋开始坐上飞机被远销到了北京、西安等地。

2003年以来,为不断提升毛笋的附加值,长塘农民还办起了三家竹笋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笋煮干菜、笋煮豆、笋煮花生、笋干等,规模大的有罗村的诸葛山珍食品厂,生意十分红火。

信息来源:长塘镇人民政府

三.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糟溜虾仁

糟溜虾仁名驰中外,是绍兴名菜。酒精是酒的副产品。其味醇厚异香。以酒糟调味烹制食物,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糟溜虾仁”选用新鲜河虾仁烹入糟汁,软溜成菜,虾仁洁白、鲜嫩,糟香诱人食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

四.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盖北五香榨菜

非物质文化遗产盖北五香榨菜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盖北五香榨菜是上虞的著名,制作历史较为久远。七十多年前,处于盖北西侧的隆昌丘(兴昌村)村民就开始手工制作五香榨菜。

盖北五香榨菜其妙处在于香脆可口,美味至极,常食而不厌,它不但是布衣百姓的必备之菜,亦是各种酒席上必不可少的菜肴。

改革开放以后,盖北成了特色农业名乡,以种植“一果两菜”(葡萄、榨菜、芥菜)闻名长三角地区。全镇村民普遍种植榨菜,2015年全镇种植13200亩,亩产7500斤。特别是盖北的兴昌村,不但本村近1000亩土地种植榨菜,还外包土地两千余亩种植榨菜,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榨菜大户就有36户,远销浙江周边各省,被誉为上虞榨菜第一村。一九九二年,兴昌村被评为“绍兴市优高农业龙头企业”,二00三年被评为“绍兴市科普村”。

五香榨菜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技艺十分精湛,要真正掌握也很不容易。它要经过精心取材,腌制,压榨,再腌制,再压榨,剥根,拌佐料,装袋,封口等十来道工序。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馆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馆

五.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茶叶

三江茶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叶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广西北部山区,属云贵高原余脉边缘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岭南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730.2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时,无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间,有着“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态环境。

三江县1989年开始引种绿茶,2002年正式把茶叶列为农民增收的“四个一”工程之一。同时,三江县委、县政府从政策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奖励和引导农民种茶。2001年至2006年底,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发展茶叶生产。通过政策引导,奖励扶助,三江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八江、同乐、独峒、良口4个万亩茶叶大乡和布央、八协、七团、思欧、高露等23个千亩茶叶生态村,茶叶成为了三江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0.2万亩,与广西茶叶第一大县凌云县相比仅差3000亩。

为以质取胜,三江在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同时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引进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保证茶叶“绿色”、优质。目前,全县共有茶加工厂2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有10多家。全县无公害茶叶技术推广7.545万亩,有机茶技术推广2100亩,生态茶叶技术推广1万亩;此外还引进了乌牛早、福鼎大毫、龙井系列等名优新品种2万亩。

经过数载发展,以“布央仙人山茶”为代表的一批三江自主茶叶品牌,已走出广西,面向全国。2004年在广西第四届“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三江天池绿剑”和“三江碧舫绿茶”获得特等奖;在2005年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三江碧舫绿茶”“三江天池绿剑”“剑兰”等三个产品又荣获特等奖;2007年4月,在广西茶叶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名优茶擂台赛中,三江的

“家福兰馨”脱颖而出,夺得“擂主”称号。

2006年,三江全年产干茶2560吨,产值12288万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2109元中,茶叶就给农民贡献了300多元。2007年上半年,全县新增茶叶面积1.3万亩,生产干茶1200吨,产值6000多万元。自2002年以来,全县就有7万以上的贫困人口靠种茶脱贫致富。茶叶已成为侗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三江茶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六.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德茶叶

红茶、绿茶、苦丁茶、菊花茶

七.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水晶芋饺

水晶芋饺的做法很奇特,把芋艿去皮,然后蒸或煮熟,熟芋艿象橡皮泥一样极具可塑性,和进蕃薯粉,可以随意捏。芋饺十分耐煮,也耐存放。煮熟的芋饺吃不完,放到第二天,吃起来乃是柔韧有余,有滋有味。新昌人做芋饺、吃芋饺少说也有几百年历史了。至少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成为当地人的佐餐食品

八.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上虞角竹

产品名称:角竹

产品产地:上虞

产品特征:角笋内含蛋白质、脂肪、糖、磷、钙、铁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份,既可鲜食,亦可加工。

产品功效:其笋酪氨酸含量低,制成罐头,汤汁清,形态好,外观美,是食用佳品

产品简介:角竹为笋、竹两用,以笋为主。角笋内含蛋白质、脂肪、糖、磷、钙、铁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份,既可鲜食,亦可加工。其笋酪氨酸含量低,制成罐头,汤汁清,形态好,外观美,是食用佳品。1990年,国家林业部将上虞县角竹繁育及丰产技术列为林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并确定在长塘乡等地建立角竹生产基地。角竹种苗远销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和上海等10多个省市。

产品历史:角竹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笋、竹两用竹种,具有繁殖,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我市是角竹的原产地,早在700多年前的南宋《嘉泰会稽志》中就有关于角竹的记载。元代李#著的《竹谱详录》中载有“角竹出越州诸山,亦紫竹之类,但色淡。如牛角,故名,其质坚硬。”其后,明万历绍兴府志和清康熙、道光、嘉庆山阴县志称:“角竹节高而疏,笋味淡,有斑色。”由此可见,我市角竹的栽培历史悠久,主产于越州诸山(今绍兴和上虞东关一带)。角竹,主产于会稽县(今属上虞县)长塘、樟塘、长山等乡和汤浦镇。元代李衍著《竹谱详录》载:“角竹出越州诸山,亦紫竹之类。但色淡,如牛角,故名。其质坚硬。”清康熙《会稽县志》亦云:“角竹,节高而疏,笋味淡,有斑色。” 到1983年,经有关部门调查,角竹主要分布在上虞市的长塘乡,邻近的樟塘乡、汤浦镇、长山乡和绍兴县的富盛镇、红山乡也有少量分布。总面积150亩(其中长塘乡134亩)。近年来,上虞县在省林科所的主持下,对角竹的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并通过了省级鉴定,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四等奖。国家林业部将上虞县角竹繁育及丰产技术列为林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并确定在长塘乡等地建立角竹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上虞县已发展角竹近1000亩。同时,角竹种苗远销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上海等省、市和本省兰溪、天台、余姚、永嘉、安吉等30多个市、县。

九.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越红酒

越红酒的产地上虞县东关镇,在历史上也曾古鉴湖范围,黄酒生产历史悠久,据传该地区的泾口、白塔一带曾是绍兴最早酿酒的地方之一。上虞酒厂前身是私人酿酒作坊,始建于1916年,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其酿酒工艺和绍兴的传统工艺基本相同。目前,该厂年产黄酒8000吨,品种除越红外,还有越州,加饭、善酿、香雪等各档黄酒。优质产品越红酒年产4000吨。除内销外,已为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浙江省分公司定点收购,外销香港、日本、美国等市场。越红酒是上虞酒厂按照绍兴老酒的传统工艺,结合采用先进技术配制的优质黄酒。其产品特色为:色泽橙黄明亮,香气浓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甜。据测定,越红酒酒精含量在16.5%左右,糖分0.5%左右,酸度在0.45%以下,它含有近20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越红酒酒性温和,是一种妇孺老少皆宜的低酒精度饮料,又是制药酒,烹调佳肴的佐料。它具有舒筋活血,延年益寿的功效。1981年在庐山召开的全国黄酒评品会上越红酒获“与绍兴元红不相上下”的评价。1984年荣获省及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并获得轻工业部酒类大赛银杯奖。1987年又在上海获全国首届黄酒节评选特等奖。产品深受省内外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欢迎和喜爱。( 上虞)

十.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上虞黄瓜

    上虞黄瓜是黄瓜中的一个短瓜类型品种,是经本地劳动人民选优汰劣培育出来的地方良种,具有质优味佳、产量较高,外貌美观的特点,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食用习惯。    上虞黄瓜主产地是曹娥江两岸的江滩冲积地带。素负盛名的产地有梁湖乡的大库、古里巷村,该地除栽培黄瓜外,还有育黄瓜秧苗供农家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的传统习惯。此外中塘乡的梁巷、大厂村,娥江乡的后村、后郭村均出产上虞黄瓜。1987年种植面积300亩,产量500吨。所产黄瓜主销于本市和余姚、宁波等地。    上虞黄瓜属葫芦科。为1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卷须不分歧。叶五角状心脏形,浓绿或黄绿色。一般雌雄同株异花,属短黄瓜类。早熟,春季栽培。果面果瘤稀少,有刺毛,瓜圆柱状,长20厘米左右,直径4一5厘米,单瓜重150克左右。果皮黄白色,肉色青白。成熟老瓜果皮金黄色。商品瓜采摘已发育长大的嫩瓜。品质佳,脆嫩爽口,皮薄肉厚,水份多,种子少。一般亩产2000至3000公斤。    上虞黄瓜以生食为主,有清口解渴、利湿利尿、解毒作用。黄瓜上市正值瓜果淡季,而且本地人民向有在端午节必食黄瓜的风俗习惯。很受消费者欢迎。黄瓜除生食外,可作菜肴腌渍、凉拌,甜、咸均宜,并可炒食或作汤料,可食率为96%。( 上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