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京特产店比较有名的店 南京最正宗的土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京特产店比较有名的店 南京最正宗的土特产店更新时间:2023-05-31 00:27:53

一. 江苏省 南京 秦淮区 南京鸭肫

南京鸭肫是南京有名的土品之一,畅销中外,与板鸭齐名,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南京鸭肫形状扁圆,肉质紧密,携带方便。肫肉紧韧耐嚼,滋味悠长,无油腻之感,是老少皆喜爱的佳肴珍品。鸭肫干是南京人馈赠亲友的珍品,也是佐餐、喝茶的佳品。它扁圆形,肉质紧密,易于保藏,携带方便,食之清香爽口,是人人喜爱的佳品。(南京)

二. 江苏省 南京市 建邺区 南京皮肚面

首先,皮肚就大有讲究,只选择粗壮膘肥的猪。先悉心剔净肉皮上的每一块肥膘,把净肉皮用大锅清水煮到半透明状,然后捞起在通风处晾干,丢入用紧贴肉皮的肥膘熬制的猪油中煎炸,这样才够香。煎炸的火候非常讲究,非老人家亲自监督不可。这样炸的皮肚金黄脆香,松泡细软,咬起来入口即烂。很多食客就餐时还额外添钱,多加一份皮肚大快朵颐。

下面条也煞是讲究,首先将面条在清汤里下到七成熟后捞出,丢入肉骨熬制的汤里,撒入适量的八角、花椒、糖、生姜末、酱油、盐,然后放入皮肚、榨菜丝、菜秧、番茄片、肉丝、味精、猪油,煮到沸腾时放入面条即可。要是再加些辣椒,则味道更佳。

南京皮肚面风靡一时的现今,卖家虽多,但最正宗的一家非新街口明瓦廊内寡妇面 莫数。皮肚炸的好,泡的好,吃起来汤汁多多;再加上面有嚼劲;最重要的,辣好!不可不尝……

三. 吉林省 通化 柳河 姜家店大米

姜家店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姜家店大米,是指生产于吉林省柳河县境内姜家店朝鲜族乡及周边相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水稻生产的大米产品。该产品选用优良的水稻品种,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使产地的土壤、农田灌溉用水和空气质量分析测量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再加上特定的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姜家店大米的感官、理化、卫生等质量特色优于其它地区的大米,食味品质极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产品远销上海、天津、大连、宁波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2008年,被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姜家店朝鲜族乡位于吉林省柳河县东南部的三统河畔,素有“水稻之乡”的美誉。姜家店具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渊源,丰富的水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姜家店朝鲜族乡所属的柳河县水稻土和冲积土33395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0.4%,保水保肥,宜栽植水稻。全县耕地面积63294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8.9%,其中水田22732公顷。柳河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湿润多雨,秋季温和凉爽。1986~2000年年均气温5.5℃,6月~8月月均气温19.5℃、22.5℃、21.1℃,年均日照2 479小时,年均降水量736毫米。水资源方面,柳河县境内有一统河、三统河、哈泥河、窝集河4条主要河流,总长389.8公里,流域面积3348.3平方公里,地表水径流年均总量11.07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49 450千瓦。全县有中型水库3座,小(Ⅰ)型水库19座,小(Ⅱ)型水库78座,塘坝1444个,自然泡泽109处。为水稻种植提供了丰富的灌溉用水,促进了水稻生产发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姜家店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8年3月14日起对姜家店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8年第24号).

保护范围

姜家店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吉林省柳河县 《关于确定姜家店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柳政文〔2007〕2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吉林省柳河县姜家店乡、柳河镇、三源浦镇、驼腰岭镇、向阳镇、安口镇、圣水镇、红石镇、亨通镇、孤山子镇、五道沟镇、凉水镇、罗通山镇、时家店乡、柳南乡等15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四.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皇路店花生

皇路店花生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皇路店镇的。皇路店花生籽粒饱满,果型大小均匀,果壳黄白有光泽,种皮粉红色且较薄,吃起来松脆带有甜味,口感好。

南召县的花生种植主要集中在鸭河口水库周围的皇路店、石门、南河店、白土岗、太山庙等乡镇,以皇路店镇种植规模最大,且皇路店是花生的主要集散地,因此,各地都称作“皇路店花生”。目前,全县种植总面积在2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90公斤,年花生总产量4750万公斤左右,是南召种植业中的主要经济作物。

皇路店花生主要产区是鸭河口库区,这里是浅山丘陵地带,土质以沙壤土为主,质地疏松,透气性强,且气候温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花生生长。皇路店花生与其它地方的花生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皇路店花生主要是白沙系列品种,果型紧凑,籽粒中等略大,蛋白质含量高,榨油食用俱佳。二是由于产区土质和气候特性,皇路店花生籽粒饱满,果型大小均匀,果壳黄白有光泽,种皮粉红色且较薄,吃起来松脆带有甜味,口感好。三是产区花生在生产过程中,肥料以土粪为主,化肥施用量较少,且很少施用农药,产区土壤、大气、水源清洁无污染,花生产品中各种有害物质残留都有在国家规定的安全食品的指标范围以内,是无公害仪食品。

皇路店花生以美观的果型、纯正的口味和优良的品质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南召花生在河南、山东、广州等国内市场上占有很高的比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

当前皇路店花生销售主要是向外出售花生米,进行深加工的较少,因此,皇路店花生深加工开发的空间还非常的大,在南召进行花生制油、花生食品系列化加工、花生饼饲料开发和维生素提取,花生壳制作生物菌肥、饲料、活性碳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 江苏省 南京市 雨花台 南京雨花石

南京雨花石盛产于雨花台、菊花台等地。据研究,上等的雨花石是一种玛瑙。

相传南朝梁武帝时,高僧云光法师在石子岗讲经,感动得上天落雨如花。花雨入地即变成无数大如鸡卵,小似蚕豆,绚丽多姿的砾石,雨花石由此得名,石子岗也改名雨花台。

雨花台所产雨花石,是经过流水搬迁作用而磨圆的各种砾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砂岩、石英岩、硅质岩、火成岩等坚硬的岩石和石英、玉髓、蛋白石一类的矿物。前者无鲜艳的颜色与光泽;后者即石英、玉髓等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常见颜色有白、乳白、微黄色。也有红、紫、绿、蔷薇、黑色。还有一种由不同颜色条纹组成同心状、环状、斑点状的玛瑙。

一些珍奇雨花石瑰丽无比,朦胧的透明中似有山川云霞、花鸟鱼虫,鬼怪神仙,还有内中图案形同猪八戒、孙悟空的,更为世人赞誉。

人们常将雨花石“养”在水盂中,陈列案头,作为观赏之物。南京的民间艺人还将雨花石琢制成各种艺术品,天然人工合为一体。

六. 江苏省 南京 秦淮区 蟹壳黄烧饼

大凡到过南京夫子庙旅游的人对秦淮小吃,必予品尝,经济实惠,物美价廉,一旦入口,许久难忘。

夫子庙有家永和园酒楼,既经营小吃又可摆设宴席,是个老字号酒家。

以上等霉干菜和鲜肥肉丁作馅,经炭火从特制的烤炉中慢慢地烤炙而成,因外观似煮熟的大螃蟹壳黄色彩,故名,是南京美食中理想的茶点和早点。

永和园的蟹壳黄烧饼有“黄桥烧饼”的美称。烧饼分糖油和葱油两种。烧饼形如螃蟹,色如煮熟的蟹壳,猪油葱花夹心,入口酥香,回味悠长。制作时是独特的手工操作,先用精白面粉加适度的水揉和发酵,揉面要下力又细致,发酵加碱均要适中,酥油入面揉匀有讲究。做馅子的猪油必用板油,葱花要选用大葱。烧饼胚制好后,还得用饴稀水刷面撒芝麻,芝麻要撒得均匀,入炉烧饼要贴牢又平正,可看出烧饼手艺并不简单。饼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像黄桥烧饼一样名闻遐迩。传说有次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江北黄桥镇上,发现小店门外贴有“黄桥烧饼,誉满大江南北”字条,便步入小店,招呼巧手师傅过来做几块黄桥烧饼尝尝,并说做得好吃有赏。巧手师傅立即动手制作,乾隆皇帝在一旁观看操作,只见从和面、加酥、包馅、掺油、配葱、上糖稀、粘芝麻到进炉烘烤等,共经过十道操作工艺。巧手师傅铲起烧饼送到乾隆面前时,他抓起烧饼就咬了一口,连说:“真香!真好吃!赏你二十两银子。”从此,这“黄桥烧饼”就出了名。

七. 江苏省 南京市 溧水县 黑莓

黑莓

黑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其果实为聚合果类小浆果。黑莓是1986年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植物所从美国引进栽培的。以黑莓鲜果或黑莓单体冷冻鲜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黑莓鲜果汁,保持天然的玫瑰红色,清新高雅、品位独特、营养丰富。

黑莓中含糖;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水杨酸、酒石酸、草酰乙酸、乳酸等);Vc、Ve、Vp等维生素;多种氨基酸(Asp、Ser、Glu、Gly等)及丰富的矿质元素(铁、锌、硒等)。

黑莓中含SOD酶,与r-氨基丁酸等有机酸的相互协同,能调节机体自由基代谢,从而达到抗炎、抗突变、抗衰老的效果。在原产地美国被誉为生命之果。

黑莓汁选用质量上好、新鲜、成熟的鲜果为原料,用料讲究。其生产工艺流程为:黑莓鲜果→净水清洗→预冷→单体速冻→挑选冻果(90%成熟度)→包装冷藏→净水解冻→超微粉碎→浆渣分离→配料→均质→真空脱气→瞬时灭菌→冷灌无菌包装→成品→冷藏贮运。

黑莓鲜汁为酸性果汁,在5℃左右条件下冷藏保鲜,不需添加任何防腐剂,保质期可达45天。黑莓鲜汁在加工过程中,应用了全新工艺配方,不仅保留了鲜果完整的营养成份,还保持其特有的风味。黑莓的品种不同、成熟期不同等会影响黑莓果汁的甜、酸度和果汁浓度,加工过程中进行了追踪控制,使每一批次果汁的甜度、酸度、浓度等技术指标一致,果汁产品达到了标准化的要求。

黑莓汁在酸性条件下能长期保持其鲜艳色泽,但这种自然色泽在高温、强光作用下会褐变。为此加工过程中采用了冷灌装工艺、包装纸盒选用不透光材质等措施,保证产品的高品质、高质量。

八.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东山老鹅

吃老鹅风气起源于三年前东山镇东新南路,店主是个地道的农民,店容店貌极不上档次,但唯独他家的高压锅红焖老鹅,倾倒整个东山镇,再蔓延到南京城,鼎盛时东新南路上停满城里来的食客专车。 东山老鹅就是指将鹅剁成块,与土豆块红烧,因其独特做法最早出自南京江宁的东山镇,故得名东山老鹅。

如今,在南京街头的以本地菜为特色的饭馆里,我们都能吃到“东山老鹅”这道菜;做得好的,也有不少家;众多的“东山老鹅”在菜品形式上几乎一致,但论及口味,对于饕餮达人来说,似乎还是以东山街道上的为佳。比较出名的去处,便是南京路人皆知的“新东新”老鹅店。

一样的菜,口味到底差别在哪里?说来无非两个方面,其一就是食材的选择。据了解,正宗“东山老鹅”选作烹制用的活鹅,都是6个月大的白鹅;原因很简单,鹅小则肉嫩,一烧肉就烂了,不好吃;鹅大则肉老,吃不动,也不好吃;而6个月大的鹅的肉质,恰好不嫩也不老,完全满足需要。至于另一主料土豆,也是精选的大个、淀粉含量高、口味甘甜的黄土豆品种。黄土豆和白土豆在烹饪的口感上有什么区别?一般家庭主妇都应该知道。

其二就是烹饪手法的不同了。据介绍,正宗的“东山老鹅”在烹制的过程中,有着许多不为外人道的“小秘方”;比如,土豆要先油炸、鹅肉要先腌制一下;就连整个烹制过程的顺序,以及所加的香料,也是各有各的法门的。

如此,恰当的鹅肉、独特的制作手法,再加上整个东山街道那种独特的吃鹅氛围和风气,最终烹制成“东山老鹅”,食客不被迷得神魂颠倒才怪呢。

九. 江苏省 南京市 高淳 老街布鞋

老街布鞋

老棉布鞋是高淳著名的之一。早在明清时期,高淳布鞋就名闻遐尔,远销苏、锡、常、宁、镇、扬和安徽芜湖、宣州地区。那时候,妇女大都不事农活,特别重视做针线活儿。所以农村中的妇女很少有不会纳鞋底、做布鞋的。姑娘们长到十一、二岁,做娘的就要手把手地教会她们剪鞋样、绣鞋花、纳鞋底、做鞋帮。不会做鞋的姑娘嫁到人家后,婆婆就不会喜欢,村里人就会嘲笑,说是"能剪能画的是麻利婆,不会剪画的是钝煞鬼"。

满清时期女人时兴裹小脚,俗称"三寸金莲”这种封建主义的枷锁,束缚了妇女数千年。那时候,衡量女人美丑的标准就看脚大脚小,脚小便是"美人"。这种"裹脚"的恶习,虽为广大妇女所深恶痛绝,但-者廖廖无几。女孩子迫于封建礼教的压力,不得不含着眼泪让大人们用白布一层一层地将稚嫩的脚掌包裹起来。经过长年累月的煎熬,硬挤出一双"小脚"来。然而,要给"三寸金莲"做一双合适的绣花鞋,可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选好面料,如缎面的、绸面的、绫面的,贫苦农家大都用布面的。在布料颜色的选择上也很有讲究,未出嫁的姑娘,大都用红色鞋面;出嫁后尚未生育的媳妇,

用红色或绿色的鞋面;中年妇女一般用紫红色或黛绿色的鞋面:老年妇女通常用黑锻或黑棉布做鞋面。在鞋面上绣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衡量一个女人做鞋手艺高低的主要标志,巧手绣出的花鸟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笨手绣出的花鸟粗糙呆板、不堪入目。鞋花的品种很多,除各种花草外,还有"风戏牡丹"、"双燕展翅"、"蜻蜓戏荷"、"喜鹊登梅"等等。但很少有绣虎、豹、狮、牛、马、羊和人物肖像的。纳鞋底也有讲究,有纳"满天星"的、有纳"千家万字圣"的,有纳"必定双全"的、有纳"波浪式"的、还有纳"八卦式"的等。制作一双绣花鞋,从放样到成鞋,大致需要20多道工序。男人们穿的棉布鞋比较简单,大都是白底黑帮,花样不多,既不要绣花,鞋面用布也不需刻意选择,有能耐的女人只能在纳鞋底上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高淳民间有个传统习俗,在姑娘出嫁时的嫁妆中,不仅要准备几双供新郎一年四季穿用的单、棉布鞋,而且要给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各做一双寿鞋,还要给小叔小姑各做一双喜鞋,给尚未出生的儿子做几双绣有虎头的"子孙鞋”因此,姑娘出嫁前,要花费一两年时间专门做鞋。当然,也有母亲、嫂嫂、姐姐和女中好友帮着做的。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过。不过,如今棉布鞋己被各种高档皮鞋和各种制式球鞋、运动鞋、旅游鞋取代了。相传制鞋人(俗称皮匠)的祖师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孙膑,被誉为"皮匠教神"。他编著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至今,是我-事著作中的佳品。

据说当时魏国有个叫庞涓的人,很有一些本事,他和孙膑是同学,知道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钻研过祖传的《孙子兵法》,本事比他大的多。不除掉孙膑,他就很难出人头地。于是,他假意派人把孙膑请来和他一道共事。然而庞涓居心不良,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一怒之下,治了孙膑的罪,在孙膑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并把他囚禁在监牢里。孙膑躺在冷冰冰、阴森森的牢房里,冻得浑身发抖,两腿发麻,双脚就象伸在冰窟洞里似的,冷彻心腑。后来,他被齐国使者救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十分佩服孙膑的军事才能。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赵国求齐国帮忙,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结果,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援,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和孙膑去救。孙膑采用围城打援的办法,终于打败了魏军,并在马陵道用乱箭射死了庞涓。

孙膑由于两膝盖骨被刷掉,下肢渐渐失去了知觉,一年四季,不知寒暑。因此,十分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匠们听说孙膑喜欢穿皮鞋、皮靴,感到非常荣耀,将他奉为"行业神气清末明初,淳溪镇有10余家制作并销售布鞋的鞋铺,大都集中在老街上,加上圩区的鞋铺,圩乡片就有三、四十家皮匠铺。那时候,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皮匠们都要聚会为他们的祖师爷举行祭祀活动。祭祀那天,要在承办人家的厅堂上悬挂孙膑的画像,设立孙膑的牌位,供桌上摆放猪头、公鸡、鲤鱼三牲和菱、藕、李荠等祭品,皮匠们一个接一个地在神像前烧香焚纸,三拜九叩,顶孔膜拜。祭祀结束后,皮匠们依次入席,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这种祭祀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1953年夏天,在农业合用化热潮的影响下,由制鞋能手梅位炳牵头,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小组,后又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社。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制鞋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向皮鞋加工过渡。梅位炳因是布鞋制作的传人,不愿舍弃本业去改制皮鞋,遂辞退回家,和爱人一起开办了一片夫妻布鞋铺。

梅位炳生于1928年,本县淳溪镇人氏,是古镇老街正宗老字号《梅家鞋铺》的创始人。他12岁开始拜师学徒,师承他的舅父,高淳圩乡很有名气的制鞋师傅周宪栋。日本鬼子侵占高淳后,他转移到乡下避难,仍以做鞋挣钱谋生。日本鬼子投降后,他重返淳溪镇开设布鞋铺,边制做、边销售。解放五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老街上,从未挪过地方。他热爱制鞋事业,苦心钻研制鞋技术,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制鞋事业。他高超的制鞋手艺,己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制做的布鞋结实耐穿,美观大方,式样新颖,价格公道,具有起步、养脚、不生臭、不生鸡眼,不鳖脚等诸多功能。由手他为人正直,诚信待人,从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因此,生意一直做得红红火火。近年来,由于他的商号和品牌,不断见诸于电台、电视台以及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梅师傅名声远扬,他所制做的布鞋越来越被顾客所青睐,不少前来高淳旅游的游客,都要光顾《梅家鞋铺》,选购几双各种款式的布鞋带回去,或自己穿用,或孝敬家母,或赠送亲友。

随着古镇老街的日益繁荣,《梅家鞋铺》也更加兴旺起来了。2002年5月1日"首届南京高淳老街民俗文化节"期间,《梅家鞋铺》顾客盈门,各种布鞋供不应求。为了满足顾客需要,梅师傅在老街上租了两间门面,新辟了一家《梅家鞋铺》,让他儿子、女儿、女婿一起上阵,都做起了制作和销售布鞋的生意。店铺内摆放的各类布鞋琳琅满目,相映生辉,成了老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十. 江苏省 南京 栖霞区 金陵金箔

金陵金箔是江苏南京的特色产品。狭义的南京金箔,特指南京生产的纯金箔;而广义的南京金箔,则包含所有的金属箔类。南京东郊龙潭镇及江宁区花园乡等一带是金陵金箔、金线生产的集散地,农户均有“打箔”、“制线”的手艺,且世代相传。金陵金箔生产工艺独特,技术要求很高,从古到今,一直为手工捶制,是我国特种传统工艺。加工金箔有十多道工序,将黄金经过化条、拍叶、落开子、炕炕、做捻子、打箔、出具、切箔等精细加工,使金条捶打成薄如蝉翼的金箔,1100张金箔堆在一起还不到0.1厘米高。南京金箔质量高,因而享誉四方。

金陵金箔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朝,当时的文献中已有生产金银箔及设置锦署的记载。贴金技艺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瑰宝,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在四川省广汉县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发现并确认其中青铜器用黄金薄片贴饰,可见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多年前已有珍惜黄金的意识并掌握了贴饰黄金薄片的技术。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贴金技术日臻成熟,且广泛用于皇宫贵族或佛像寺庙的贴饰,以表现其富丽堂皇或尊贵庄重。南京是金箔的故乡,自从有了金箔,贴金技艺便应运而生。自古以来,金箔的配方和贴金的绝技是密不示人的,所以,人们无法想像如何将黄金打造成薄如蝉翼的金箔,又如何将薄如蝉翼的金箔贴饰在各种物体上。艺百贴金传人的金艺技师们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新技术研发,终于撩开了古代贴金艺人的神秘面纱。元朝时,开始大量生产金箔,到了明清,更有进出一步的发展。1975年在太平门外徐达五世孙徐傅墓中出土的金丝补服,即为四百多年前金陵金丝的物证。南京东郊龙潭镇及江宁县花园乡等一带是金陵金箔、金线生产的集散地,农户均有“打箔”、“制线”的手艺,且世代相传。金陵金箔具有历史悠久。东郊龙潭镇及江宁县花园乡一带是金陵金箔、金线生产的集散地。金箔生产工艺独特,为手工捶制,是我国独特传统工艺。以金片捶打成厚度不超过0.1微米薄片之称。主要用作建筑、器物、佛教塑像装饰贴金及名贵中成药的配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