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芜湖无为县十大特产臭干子 安徽特产臭干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芜湖无为县十大特产臭干子 安徽特产臭干子更新时间:2023-08-08 09:18:44

一. 安徽省 芜湖 弋江区 芜湖芝麻香菜

特点:芝麻香菜又名“五香菜”,它是以梗长、叶短、棵壮而白嫩的高杆白菜为主料,配以适量的 细盐、五香粉、碎蒜瓣、大椒粉、炒熟的黑芝麻、熟菜油和少许防腐剂,采用传统工艺,经 过晾晒、清洗、切削、脱水、盐腌、调味、密封等七道工序制成,鲜香嫩脆,爽口开胃,风 味别具。

工艺:芜湖芝麻香菜的酱制方法既讲究又简单,基本沿用了清代中叶所形成的工艺。据清人李化楠 著的《醒园录》中曾记载,当时此菜的腌制方法是:每十斤菜配研细净盐六两四钱。先将菜 逐叶披开,杆头厚处撕碎或先切作寸许,分晒至六七分干,下盐。揉至发萎极软,加花椒、 小茴、陈皮丝拌匀,装入坛内,用草塞口极紧,勿令泄气为妙。复藏匀仰,一月可吃。

二. 安徽省 芜湖 繁昌县 芜湖牛肉面

虽然每个地方都有牛肉面,但芜湖的牛肉面您绝对不该错过,在步行街的双桐巷里有家老奶奶牛肉面馆,当属芜湖牛肉面的老字号了,从记事起我就爱吃那家的牛肉面,到现在几天不吃了还是会嘴谗,来芜湖您肯定会来步行街,来了步行街就去尝尝老奶奶的牛肉面吧~~另外北门来凤市场旁边那巷子的第一家牛肉面味道也相当的好。

三.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兰花萝卜

兰花萝卜,安徽省无为县酱品厂腌制萝卜的传统产品,以当地品种小长白萝卜为原料,经过加工的成品,具有鲜、咸、脆、嫩等特点,色、香、味、形俱佳。

制作方法:

1.腌制:采用一次重量盐的腌制法,即每100千克鲜萝卜头,腌渍时加食盐15千克,方法是利用水泥池或大缸,将洗净泥土的萝卜倒进一层,并撒一层盐,第一次用盐量按每100千克鲜萝卜用10千克。以后每隔2~3天翻缸一次,共翻缸5~6次,每次翻缸均加撒一些食盐,共加撒食盐5千克。每次翻缸剩下的卤水澄清后仍倒入池(缸)内。最上面用大石头压紧,池(缸)内保持浸没盐水10~15厘米深。经过10~15天的腌渍,萝卜头的外观有明显的变化,有弹性,呈玉白色。

2.切花:经过腌渍的萝卜头,随时可取出加工。先用清水洗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时,目的是退卤减少盐分,然后用锋利菜刀将萝卜头直切一刀,成几乎相等的两瓣木梳背形,再在这两瓣木梳背形上交叉斜刀切划,形成交叉的菱形花纹,用手拉长后即成兰花状,故名“兰花萝卜”。

3.酱制:切划好的兰花萝卜瓣,可投入甜酱缸内进行酱制。酱内可加入糖、八角、五香等配料少许。一般在酱缸内浸泡3~5天即为成品。每100千克鲜萝卜可加工出兰花萝卜65~70千克。

产品特点:具有鲜、咸、脆、嫩等特点,色、香、味、形俱佳。

四.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酒酿水子

有人说芜湖最有名的小吃是小笼汤包,但是我在别的地方也见过,虽然味道不如芜湖,但是总归是有啊,而酒酿水子,在一些地方还真的是没有。外地朋友来,我总是要带他们去尝尝皖南医学院门口的那家酒酿水子,朋友们都说好吃。水子去除了酒味的冲气,保留了酒的香味,吃一口甘甜爽滑,夏天还有冰酒酿,来了芜湖,不吃芜湖的酒酿水子,那您可真的白来拉~

五.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大果豆

清末,本县城城郊孙家涝盛产大果豆(亦称青果豆白果豆),粒大,品质优良,营养丰富.1956年,曾作为一种传统产品进行推广.此豆一般于芒种播种,立秋前后鲜豆上市,处暑前后成熟收获,亩产100-125公斤.

六.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严桥花生米

产于无为严桥镇,为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原料精选花生仁,子粒饱满圆润,配以茴香、八角、橙皮、细盐、白糖等多种调料浸泡后晾干,再下锅用温火焙烤,类似炒花生米。凡花生产地皆有此法。但严桥花生米佐料配方科学,炒作讲究火候。成品酥脆香甜,味美可口,回味悠长,一般花生米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无为县)

严桥花生米的产地是位于无为城西的严桥镇,已有60多年的历史。原料精选农民自种的花生,挑选子粒饱满圆润的,配上茴香、八角、橙皮、盐、白糖等多种调料浸泡后晾干,再下锅焙烤,类似炒花生米,产品酥脆香静、味美可口、回昧悠长。。在当地花生米的品牌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应该是"李老奶奶"这个品牌了,据说采用的是李氏家族祖传秘方,知名度很高,在烘焙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存了花生米原有的营养成分,具有“香、酥、甜、脆”等特点,老少皆宜。

相传是由严桥镇人蒋氏、朱氏开创的。主要有"李老奶奶"和"琦王"两个品牌,其中"李老奶奶"花生米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推荐产品"和"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琦王"牌花生米被巢湖市政府认定为"巢湖地方特色产品"。原材料均选用无公害的花生,加上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花生米香酥可口,加之花生营养丰富,具有开胃、润肺、化痰、补虚、利尿、止血等功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七.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姜记酱菜

姜记酱菜是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的。姜记酱菜,以绿色蔬菜为原料,精心加工而成,产品有香菜、萝卜、莴笋、酱瓜、生姜等,鲜香味美,回味无穷。

芜湖市姜记酱菜有限公司,形成了以香菜为龙头产品,并相继推出萝卜头、蜜枣萝卜、莴笋、酱瓜、豇豆、菜瓜、生姜、黄花菜、黄豆酱等系列产品。

八.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芜湖馄饨

馄饨在芜湖有自己的特色,馅大皮薄,个大。大多都是用鲜猪肉加葱姜调料拌馅,鸡汤或排骨汤加味精,煮出来异常鲜美。爱吃酸的,加点醋;爱吃麻辣的,加点胡椒面,更加开胃,增加食欲。天津不少饭馆都出售馄饨,较为有名的有致美斋,周家食堂,吉美林,登瀛楼等,其中有的是南方风味,有的是北方风味,品尝起来风味各不相同,各有特色,讲究一些的,汤里放些鸡丝,皮蛋,有的放上点虾干、冬菜、紫菜,次点的放些香菜,都能提味增鲜。

九.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纱灯

[无为纱灯]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光绪年间,清王朝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派出统官专程到无为征选无为纱灯,悬于皇宫内苑。无为纱灯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体,制作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上雕龙凤头状,下刻象鼻虎脚,灯壁四周镶罩纱绢,绘以山水、人物等形象。经过剔墨工艺和点眼手法,画面人物眼晴,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 无为县)

又名宫灯。有300余年历史,为皖地八大之一。无为纱灯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篾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形状一般为六角形和四方形。多选用紫檀、红木、槠树、红椿等高档坚硬木材制成框架,框架可折叠,灯架外缘雕立体龙头凤身,中配卷草图状花牙,下刻象鼻或虎角,底部缀以金黄或大红色须穗,整体造型别致,比例匀称,雕刻精美,结构牢固,用榫槽连接,可自如拆卸,便于收藏和携带。无为州人放灯赏灯相传米芾知无为军时即留下习俗。清康熙年间,无为县艺人蔡静首创剔墨纱灯。清乾隆年间,郡中知名画师蔡竹田、许石隐、卞自环等结社研习画艺,最终摒弃了色纸和玻璃,选用在丝质绢纱上作画,改进了“剔墨”技法,即在绢纱画框上先以笔蘸墨勾出拟画的轮廓,把轮廓以外部分用淡墨涂抹,而后剔除焦墨,再将预留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晾干后再在胶面勾线、着色、晕染,以工笔绘制。内容常选取人物、花鸟、飞禽、走兽、神话传奇或青山绿水田园风光,上乘者还绘以水浒、三国、红楼梦、西厢记等耳熟能详的故事。所绘层次分明、形神兼备,点明灯烛后通体透亮,礼觉效果极佳。剔墨工艺成熟于嘉庆年代,鼎盛时制灯作坊有30多家,年产万余对。1894年,光绪为慈禧太后操办60寿辰,曾特派统领官来无为征选。“万寿庆典”的宫殿内外,处处可见纱灯高悬,又被誉为“宫灯”。1911年,无为纱灯参加南京博物院展览,获二等奖状,外国驻华使节和商人争相购买收藏。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民间工艺,寻访到健在的民间工匠卞仲英等,旋即组织纱灯生产。自1953年始,选送的纱灯参加安徽省历届工农业产品展览会,誉满江南塞北。1956年,兴办无为纱灯社。1958年,无为工艺美术厂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又创制10多种新产品。在国庆10周年期间,无为纱灯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并作为名优牌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

十.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马桥青虾

马桥村位于该长江支流青弋江南岸,全村430户,1458人。总面积4800亩,其中,耕地1600亩,低洼地2000亩,水产养殖2500亩;该村2007年被为芜湖县水产专业特色村,2008年被县农委确定为新型农民培训示范村,2009年省农委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青虾特色产业示范村”。

近年来,通过引导、示范、培训、带动等多措并举,目前全村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3560亩,形成了以青虾为主的双季养殖、稻虾种养、虾蟹混养、鱼虾混养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全村青虾年产量30万公斤,产值2723万元,青虾产业总收入占全村农业总收入比重达86.9%。仅此一项带动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村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22%。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