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南充小吃特产 四川南充名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南充小吃特产 四川南充名小吃更新时间:2023-02-23 07:54:23

一.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白糖烧饼·锭子锅盔

白糖烧饼·锭子锅盔

保宁白糖烧饼,是阆中回民依照古波斯胡饼制作方法烙烤而成的一种小吃。早在三、四百年前就已名扬四方。1927年在四川成都花会获金质奖章,在省内外都有较高的声誉。

保宁烧饼,又名回族烧饼。它用本地小麦“油条麦”面粉,加白糖、菜油、桂花,用清水拌匀,反复揉搓,经发汗、造型,将面团搓成圆柱形,从上而下用刀在表面划成螺旋花纹,上端放以芝麻,压成直径约为九厘米的圆饼,再放进干底锅内烙硬,然后放在烤炉内烘烤即成。出炉的烧饼呈酱红色,表面有螺旋纹,质地硬实,敲拌有声,但入口则酥如饼干,甜美可口,既可冷食,也可烤热。长期贮存,其质不变,远行携带,不易脆散。

阆中回民还生产一种“锭子锅魁”。不加碱,不发酵,不加糖,全凭手工搓揉,做成凹形的圆烧饼,再经定型烘烤而成。这种锅魁表面白如银,硬如石,敲打可闻“当当”之声。热食,壳香脆;冷食,内酥软。可存放五天,旅客以开水或面汤伴食,清香回甜,余味满口。

二. 四川省 南充 高坪区 烟山冬菜

烟山冬菜

“烟山牌”冬菜始创于1790年,名冠四川四大名腌菜之一。以无药、无害虫的优质绿色芥菜为原料,置土陶内陈年腌制而成,其色黑褐、质翠嫩、味清香,经检测富含氨基酸、乳酸、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增强人体机能之功效,是佐餐调味、居家旅游和馈赠之佳品。

三. 四川省 南充 营山县 烤方酥

烤方酥,面食,是四川省南充市的著名小吃。特点:色泽淡黄,酥化香甜。烹制法:烤。此品如精制后可作席点,擀酥可制大酥,传统烘烤用倾炉。

特粉制成烫面,稍冷后放适量发面,下纯碱、猪油适量。特粉下猪油制成酥面。取烫面、酥面,包酥制成酥皮,包芝麻甜馅擀成方形饼坯,粘上芝麻,入炉烤熟装盘即成。

操作要领:面皮软硬适度;发酵以面团微泡起为好;芝麻去皮。

四. 四川省 南充市 仪陇 仪陇半夏

仪陇半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仪陇半夏俗称“麻芋子”,系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以块茎入药,一直是仪陇地区的重要药材之一。 仪陇是半夏的道地产区和历史产区。据《南充县志》记载:“清嘉庆25年(1820年)前,南充盛产的63种药材中,以半夏、僵蚕等有名气”。早在明末清初,仪陇县城就已形成了半夏交易市场。仪陇半夏主要以“保宁半夏曲”而闻名,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浙江绍兴商人缪复泰在保宁(今南充阆中所在地)创办“保宁半夏曲”手工作坊,其产品畅销华北、上海、武汉、长沙、新疆、内蒙、浙江及港澳、南洋一带。由此可知,早在100多年前,南充地区即盛产半夏。 据《四川中药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记载:“半夏我省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遂宁、南充市仪陇县、蓬溪等地”。中国药材公司编著的《中国常用中药材》(科学出版社 1995年版)记载:“四川的广安、仪陇等地为半夏的主要分布地”。《四川道地药材志》(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05年版)记载:“半夏四川产量较大,仪陇为半夏的最佳适宜区,所产半夏质量较优,并以其色白、质坚、粉性足,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泡壳,圆球形等显著特点而享誉国内外”。 仪陇半夏产业近代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建国初期,半夏曲由缪氏制作,国家订货。随后,缪氏后裔缪惠生献出秘方,半夏曲由阆中县制药厂生产。1952年至1985年,仪陇累计收购半夏59.6万公斤,平均每年收购1.7万公斤,远销香港、澳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各地开始进行人工种植,为了区别不同产地的半夏,外地客商特称仪陇地区所产半夏为“仪陇半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了“仪陇半夏”这一自然品牌。 上世纪60年代前,仪陇半夏主要以野生为主,70年代起农民逐渐开始人工种植。改革开放以前,仪陇半夏一直延续传统的农家种植方式,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范化的加工技术,生产出的半夏品质不高,价格偏底,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发展缓慢。进入90年代,随着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的提出,仪陇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川半夏生产基地,仪陇县将半夏作为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行推广。1999年9月,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办公室选送南充仪陇半夏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全国优质中药材展销,受到中外客商好评。1999年12月在南充举办的“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仪陇半夏被评为“优质产品”。2001年仪陇县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定为半夏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区。 仪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仪陇半夏的发展,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优惠政策,在基地建设、技术推广、科研开发等方面投入300余万元,大力抓好仪陇半夏基地建设及销售拓展等相关工作。目前,仪陇半夏标准化、无公害种植新技术已在县内9个乡镇推广,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仪陇半夏可种植面积约30000亩,总产量约12000余吨,总产值可达21600万元。2011年种植面积2000余亩,总产量400余吨,按照2010年平均价格140元/公斤计算,总产值5000余万元,平均亩收入在20000元以上,为规模开发仪陇半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仪陇半夏产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仪陇县双胜镇、复兴镇、五福镇、赛金镇、凤仪乡等5个乡镇,8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6°23′,北纬31°18′-31°25′之间,保护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1.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仪陇半夏块茎呈圆球形、饱满、无泡壳、大小均匀,直径1.0-1.5cm;表面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针状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粉性足;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内在品质指标:仪陇半夏总灰分≤4.0%,浸出物≥13.0%,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3)安全要求:仪陇半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按照GMP标准加工。

五.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白糖蒸馍

保宁白糖蒸馍为清乾隆时糕点师哈公奎所制作,以上等白面为原料,用酵母发酵而不用碱,可以做成各种形式的馍,如寿桃、尖塔、鸽子等,一般为两瓣形的小蒸馍这种蒸馍加有桂花香精,雪白的蒸馍盖上两个小红章,看起来美观,吃起来有淡淡的桂花香味,口感绵软,热吃嚼而不粘,冷吃酥散爽口,回笼再蒸,与鲜馍一样,用作旅途食品最为适宜。大画家丰子恺在阆中办画展时,最爱吃阆中的蒸馍油茶,写诗赞美道:锦屏山下客留连,蒸馍油茶胜绮筵。( 阆中)

保宁白糖蒸馍,为清乾隆时糕点师哈公奎所创制。取特面为原料,用酵母而不用碱,加白糖桂花做成蒸馍。其味香甜,色白如雪,口感绵软,热吃嚼而不粘,冷吃酥而爽口,耐运耐存,回笼再蒸,于鲜馍无异。

六. 四川省 南充 顺庆区 保宁白糖蒸馍

保宁白糖蒸馍为阆中市一大名食。系清乾隆时回民技师哈公奎所创。据阆中县志记载:“保宁麦面最知名,取南麦碾细,重罗筛之,蒸为馒首,名曰蒸馍。远行者携千余里外,虽外霉内燥,蒸之移时,而色、香、味、形如故。外来客商多于县中购蒸馍以作馈品”。


白糖蒸馍,现在十余家糕点厂生产,在竞争中质量逐步提高,花色品种也不断更新,除大量生产小蒸馍外,还生产各种图案的工艺美术蒸馍,如二龙戏球、吉庆鲤鱼、飞禽走兽、塔形寿桃等。


白糖蒸馍其色白如雪,柔和绵软,趁热食之,耐嚼不粘,存放冷食,酥散爽口,其味香甜,具有浓郁的桂花鲜香。白糖蒸馍绝无一般中式馒头的碱涩和杂菌异味,亦无西式面包之微酸。中外人士慕名求食,莫不交口称赞。

七.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奉国大米

奉国大米因产自阆中市老观山区(古代奉国县)而得名。该区山青水秀,生态条件良好,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稻米以粒大、饱满、色泽好、口感佳而成为历代宫廷贡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后曾出口欧美及东南亚,近年又获得多项殊荣,如西博会"金奖"、"南充知名品牌"、"民为天放心食品"、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等等,产品呈供不应求之势。

八.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冷冻食品

改革开放20年来,阆中畜牧业有了巨大发展,猪、牛、羊、鸡、鸭、鹅、兔产量猛增,为了外销这些肉食产品,肉食冷冻企业便应运而生。阆中最大的肉食冷冻企业为四川光路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年产值已达1.5亿元, 产品通过国家商标注册,被外经贸部批准自营出口,产品除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还大量销往俄罗斯,并在俄罗斯设立了中国四川光路哈巴分公司。该企业被列为全国500 家大型民营企业第170位。( 阆中)

九. 四川省 南充 仪陇 潘豆腐干

潘豆腐干,系仪陇县观紫区潘氏家族所制做的豆腐干。因色美、味鲜,在清末民初即远近闻名。潘氏豆腐干,选料讲究、加工精细,烘烤工艺独特,且只能用观紫镇廖家湾的一股山泉水 (用其它井水,其色味俱变) 。因此, 潘豆腐干细嫩鲜美,香润可口,回味无穷,且携带方便,为居家、旅游的佐餐佳品。( 仪陇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