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蒙古干粮是蒙古特产 蒙古特产哪个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蒙古干粮是蒙古特产 蒙古特产哪个最好更新时间:2023-02-24 07:34:14

一. 内蒙古 包头 东河区 烧美

  刚出笼的“烧美”,香气四溢,外观晶莹剔透,皮薄如蝉翼,柔韧而不破,用筷子挟起来柔柔如垂胆,置于盘中团团似小饼。入得口来,如品肉柳,鲜嫩如脂。其更大的特点虽醇香盈口,但食用后口内却不留有刺鼻的大葱味儿。

二.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土默特左旗 蒙古手把肉

顾名思义就是手抓羊肉。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它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着吃。客人不要自己动手随意选食,主人会视客人的年龄,选择不同部位的羊肉。

三. 内蒙古 呼伦贝尔 鄂温克族自治旗 蒙古酸奶子

一种发酵的乳制品,即“酸奶”。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称之为酸奶子。



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男女老少,对酸奶子一往情深,视为离不开的家常饮料。酸奶子如此备受青睐,自有它的魅力。它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它所含的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比大米、白面、肉类都高。其作用也十分广泛,也很神奇。



酸奶子做法:



将鲜牛奶置于桶内,任其自然发酵凝结,乳浆分离即可食用。

四.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镶黄旗 内蒙古沙棘

内蒙古沙棘

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825—1100毫克,是猕猴桃的2—3倍,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含糖7.5%—10%,含酸3%—5%。

沙棘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叶可制作保健茶。

沙棘种子含油率10%—12%,果肉含油率14%—18%,是提取沙棘油很好的原料。

沙棘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

五.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察哈尔右翼前旗 内蒙古刀

富有美丽装饰的蒙古刀和蒙古碗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两件用品。蒙古刀是蒙古族牧民们宰畜、吃肉不可缺少的用具,随身携带,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或挂于蒙古包内作为陈设刀身一般采用优质钢打制而成,刀柄和刀鞘有钢制,银制,木制,牛角制、骨头制等,表面有精美花纹,或填烧珐琅,镶嵌宝石。工艺珍品驼骨彩绘鞘蒙古刀,构思新颖,色彩绚丽,行销海外。

六. 内蒙古 乌海 海勃湾区 内蒙古肉苁蓉

内蒙古肉苁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肉苁蓉属列当科濒危种,别名大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亚(蒙语)。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红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是一项较有前景的产业。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也是历代补肾壮阳类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补益药物之一。

肉苁蓉的功效:

肉苁蓉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结晶性的中性物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成分。

1、 能补肾阳、益精血,能抑制“阳虚”症状的出现,防止体重减轻。

2、 可有效地预防、治疗男子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及女子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疾病。

肉苁蓉的营养价值很高,主要用于阳痿早泄调理上面,目前野生肉苁蓉基本上在市面已找不到,绝大多数为人工栽培,素有沙漠人参之称的肉苁蓉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有着大量的存储,能够买到正八景的内蒙古肉苁蓉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共4个盟市现辖行政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内蒙古肉苁蓉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内政字〔2014〕28号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599-2013《内蒙古肉苁蓉种植技术规程》

七.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察哈尔右翼中旗 蒙古手扒肉

手扒肉是红食中的一种。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是蒙古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是牧民们的家常便饭。它的具体做法是选用肥嫩的当年羔羊,就地宰杀后,切开胸腔拉断动脉,剥皮去内脏,然后洗净,去头、蹄,再把整羊按骨节拆开,放入白水锅中煮不加盐和任何调味品,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盘中上桌。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调好的佐料吃。席间,大家各执蒙古刀一大块一大块地割着吃,或用手撕着吃,所以称为“手扒肉”。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一直沿用的一种食法,这种方法煮出的羊肉,因为时间短,所以肉比较嫩,不腻不膻,味美肉鲜,富有营养。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通常手扒肉以在平原草场上放牧的、经常吃野韭、野葱的羊,肉味最为鲜美。煮羊肉时,须掌握好火候,防止过老,肉煮到发紫就不嫩了,吃着也不香。

八.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正镶白旗 内蒙古炒米

内蒙古炒米

蒙古语称为蒙古勒巴达,也称包勒圣巴达。蒙古族日常的主要食品之一。

炒米是由糜子米炒熟后碾去外壳而得的米粒。加工方法是将纯净的麻糜子,用水浸泡后,上锅闷蒸,然后在炒锅上炒熟,冷却,去掉外壳。加工好的炒米,色黄而不焦,米坚而不硬,晶莹明亮,泡在奶茶中色味香美,酥香可口。由于经过水浸,使糜子皮表层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渗透到米粒中,增加了炒米中维生素的含量。又由于蒸炒后迅速冷却干燥,使糊化后的淀粉固定在原有状态,因为炒米是他们的传统食品,在蒙古族家庭中,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吃炒米。吃时将米置于碗中,用奶茶泡至柔软时,拌着奶食品吃,或者用白奶油加糖拌着吃,或者用鲜奶煮炒米奶粥吃,也可以煮炒米肉粥吃。也可以干嚼着吃。炒米食水量低,耐贮存。便携带,不易霉坏变质,适应牧区生活的需要。

九.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十.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海拉尔 内蒙古黑木耳

黑木耳主产于呼伦贝尔盟林区和赤峰市等地,黑木耳是低等植物中的一种好气性腐殖真菌,主要生长在腐烂的柞、榆、槐、桦等树上。黑木耳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被称之为“素中之荤”,在医学上可用来益气强身、活血、止痛。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