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菜东家农特产品体验馆 菜东家实体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菜东家农特产品体验馆 菜东家实体店更新时间:2023-02-23 23:53:09

一. 山东省 烟台 福山区 烟台菜

烟台菜,主要是福山菜,源远流长,它和济南历下菜成为鲁菜的两大风味,过去对宫廷也有很大的影响。烟台菜主要选用海产品为菜肴的原料,以清鲜、脆嫩、原汤原味见长。福山菜以蒸煎扒炒、炸淄烤焖见长,不仅在国内对华北、东北、京津等地烹调技术有很大影响,在国外也享有很高声誉。仅福山就有6000多名华侨在海外,90%是经营饮食业的。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具有福山风味的餐馆,日本大阪的"大成阁"和"锦城图"、香港九龙的"松竹楼"、英国伦敦的"中华菜馆"、法国巴黎的"天下乐园"、美国华盛顿的"鲁园饭店"等著名中式餐馆,都是福山人经办的。( 烟台)

福山有着悠久的烹饪历史和厚重的饮食文化底蕴。福山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过历史记载。福山菜与济南历下菜、济宁孔府菜成为鲁菜的“三大支柱”,早已被烹饪界所公认。

2001年8月,中国烹饪协会派出专家组赴福山区进行了专门考察和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福山厨师遍及海内外,享誉烹饪界,福山菜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对中国鲁菜起到了支柱作用。经中国烹饪协会研究决定,批准冠名“山东烟台福山—鲁菜之乡”,福山区政府拥有冠名的使用权和管理权。

福山成为鲁菜最早的发祥地,被冠名“鲁菜之乡”的美誉,名实相符。一是,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为福山成为“鲁菜之乡”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福山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物产非常丰富,粮食、水果、蔬菜品种繁多,称为“果蔬之乡”;这里北临黄、渤海,海岸线长,水产品富足,质地优良。如福山沿海盛产的海参、鲍鱼、大对虾,乌鱼蛋、干贝、海蛎、海蛏、海肠、大蛤、海螺、加吉鱼、黄花鱼、偏口鱼等海珍品和小海味可以说名列全国之冠,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二是,福山历来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往来客商云集,1860年烟台开埠通商以后,为烟福一带经济发展以及饭馆业的兴旺,为福山成为“鲁菜之乡”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促进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三是,福山烹饪历史悠久,可谓源远流长,丰富的饮食文化造就了一代代富有高超烹饪技艺和经验的庞大厨师队伍,这是福山成为“鲁菜之乡”的一个重要因素。福山的厨师队伍在很久远的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在厨师行业中普称为“帮”。福山的厨师“帮”大多是以地域为称谓,如高疃帮、门楼帮、古现帮等等。这些“帮”都有自己的“大拿师傅”,负责传、帮、带,把精湛的烹饪技术传授给下一代。历代厨师队伍的逐渐发展与壮大,烹饪技术的代代相传和丰富提高,为福山风味鲁菜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动力,并为“鲁菜之乡”不断开辟出新的天地。福山的烹饪技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厨师手艺高超,而且几乎家家户户的主妇都做得一手好菜,可以为客人烹制一桌丰盛的筵席。俗话说:“要想吃好饭,围着福山转”。这在烟台地区有口皆碑的。四是,福山餐馆名闻遐迩。以福山华侨宾馆、百舸苑大酒店、福源大酒店、丽苑大酒店为代表的一批各具特色宾馆饭店,代表着福山烹饪技术的最高水平,其它店面可观、档次较高的饭店酒楼分布在福山的主要街道上,更有风味独特的大小餐馆在福山城乡星罗棋布、比比皆是。据统计,福山餐饮企业有800余家之多,从事餐饮业的人员达万人之众。目前,“鲁菜之乡”福山的餐饮业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层次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

福山是鲁菜的发源地之一,2001年10月由中国烹饪协会批准冠名“山东烟台福山——鲁菜之乡”。悠久的烹饪历史和厚重的饮食文化底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富有高超烹饪技术和经验的庞大厨师队伍,凭着精湛的烹调技艺和独具特色的名菜佳肴,不仅誉满神州,而且声震异国他乡,把鲁菜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主要旅游景点有门楼水库、河滨公园、王懿荣纪念馆等。

二.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野生菜

野生菜

天祝有名的野生菜类有蕨菜、鹿角菜、柳花菜、狼肚菜、野蘑菇、石葱、野韭菜、筒筒菜、鸡冠菜、水皮、野胡萝卜(俗称赛人参)、蕨麻、天生菜、苦苦菜、石花菜等数十余种。

蕨菜

又称龙爪菜,分绿菜、红菜、紫菜等,天祝蕨菜为绿菜,盛产于天祝三峡及大通河流域的森林之中。

狼肚菜

属稀有名贵真菌类,因形似狼肚得名,除味美可口外,且有防癌抗癌之功效。其制作和食用方法与蘑菇相同。

鹿角菜

生长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森林之中,为多年生须生植物,因形似鹿角而得名,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无机盐及粗纤维,营养丰富,可增强消化功能。

柳花菜

又名绿木耳,生于高原柳树之表,为真菌类。

三. 陕西省 安康 汉滨区 老山农牌天麻

镇坪县中药材产业建设办公室( 安康)

四. 山东省 枣庄 山亭区 山亭菜煎饼

菜煎饼是流行于鲁南、苏北、淮北、豫北一带的有名小吃,主要分布在枣庄、临沂、徐州、微山、睢宁一带。菜煎饼深受这一带人的喜爱,一日三餐都有人食用。鲁南菜煎饼采用独特做法,制成的菜煎饼呈金黄色状,外酥内软,馅心鲜嫩油亮,松、软、热、鲜、香,集多种味道和口感于一身,吃起来香喷喷,味美无比。现在当你来到鲁南枣庄,在城区随处可见在菜煎饼摊前排队等候的食客。

五.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菜疙瘩

菜疙瘩的作法和菠菜面相似,将新鲜的绿色蔬菜菜叶切碎后加入适量面粉一起和面,和的稍微软一些(比粘稠状稍硬即可),可加入少许盐,然后将面平铺的蒸笼上蒸,大约蒸10-1分钟即可,用小刀或铲子划成小块,蘸调料汁吃。

做调料汁可以在碗里加上:盐、味精、酱油、香油、醋、五香粉、油泼辣子、蒜末、葱末等其他佐料,然后用热菜泼到碗里。

说起来这个菜疙瘩本是穷人家的菜,据说是在当年“糠菜半年粮”的艰辛日子里,-无奈而“创造”出来的。大致就是把很多种野菜搅和到一起,揉成菜疙瘩,故成名。这年头吃野菜成了时尚,也讲究个菜型,自然不会再揉成一疙瘩看不出是啥东西,都是用精选的野菜调出来,口感肯定比揉成团子要好很多。

菜疙瘩的做法

1.菠菜洗干净,沥干水分,切碎

2.将面粉放入切碎的菠菜中,在加入少量的冷水,揉成面团,面团比较硬些。面粉与蔬菜的比例可自己调节,只要面粉能把菜揉成面团就行,煮的时候也散不开

3.将揉好的面团饧一会,是为了面团能筋道些

4.用一小勺挖一小块团,放入开水锅中,勺子挖出的面块大约与鹌鹑蛋一般大,形状各异,很随意

5.一块块的小菜疙瘩放入锅中煮2-3分钟

6.煮熟捞出,浇上自己喜欢的卤汁,我感觉还是搭配油泼辣子、醋调料好吃

六.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汕橄榄菜

潮汕橄榄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橄榄菜是一种闻名遐迩的潮汕杂咸小菜,不仅海内外的潮汕人喜欢,很多外地人吃后也都赞不绝口。不但如此,乌橄榄菜还与菜脯和咸菜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潮菜原料,用它来炒饭或蒸肉,能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油香美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青绿色的嫩橄榄,与咸菜叶一起熬制之后,会变成黑亮如墨的乌橄榄菜呢?而且这样一种风味独特的黑色食品,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被创造发明出来的呢?

有这样一个创制乌橄榄菜的民间传说:每年夏天,肆虐的台风刮过之后,橄榄林子里总会落下一地的橄榄花。橄榄花就是尚未成熟的青橄榄,这时距离秋冬的采摘期尚远,橄榄果个小色青肉嫩核稚,吃起来粘稠味涩。有一位巧媳妇,舍不得让橄榄花在地里烂掉,就拾了一篮回家熬煮。因为旧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咸菜瓮,瓮头(上面)总堆放着一些咸菜尾(叶),巧媳妇便将这些咸菜下脚料也取出来洗净切碎,放进生铁鼎(锅)里与橄榄花同煮。她的本意,只是将废物利用起来,留着以后慢慢食用。不想奇迹真的出现了,乌橄榄菜就此诞生了!

从技术的层面看,发明乌橄榄菜的关键环节是熬煎橄榄树脂。但此项技术的发明及应用,潮汕人的先民南越人至迟在唐代就已经掌握了。这是因为橄榄本来就是一种原产于南越的果树,南越人除了嗜食橄榄果之外,还熟悉橄榄树的种植技术并能够综合利用橄榄树的各种价值。

对此唐朝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是这样记载的:“橄榄树枝皆高耸,其子深秋方熟,南人重之,生咀嚼之,味虽苦涩而芳香胜于含鸡香也。有野生者,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饧,谓之橄榄糖。用泥船隙,干后牢于胶漆,著水益坚耳。”这里提到,橄榄树的枝节皮叶会分泌一种乳脂,经过熬煎之后,就变成黑色的饧状物,所以称之为橄榄糖。

橄榄树脂并不仅仅作为船舶的粘合剂,品质好的还能成为香料或药材。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就提到一种“橄榄香”,说其由“橄榄木节结成,状如黑胶饴,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在黄连、枫香之上”。

潮汕人从南越人身上传承过来的橄榄文化,首先表现在对橄榄果的嗜好上。嚼橄榄犹如喝功夫茶,个中滋味非此道中人是很难理解的。地方志书在记载橄榄时最重视的就是品质,比如嘉庆《澄海县志》说橄榄:“实尖而小者为美,圆而大者稍逊之。”光绪《海阳县志》则说:“其种有青有黄。青者味涩,唯黄而尖有三棱者佳。”这里提到的三棱橄榄,原产地在潮阳金玉的芦塘乡。2005年有一株树龄五百年的橄榄树王,挂果158公斤,拍卖得到52.7万元,创下了惊人的交易记录。

其次是表现在对橄榄树的综合利用上。橄榄树挺拔高耸,木质轻疏松软,故张岱《夜航船》说:“此木可作舟楫,所经皆浮起。”按古人造船的最大特点是不用铁钉,有了橄榄树,造船所需的木材和粘合剂就都能够解决,航海就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我们说,不但潮汕人的乌橄榄菜可能与橄榄糖有关,就连航海等生活方式都可能与橄榄糖有关。这也许能够回答为什么古代的潮州海商会那么出名,古航道:“万里石塘”为什么由潮州起始,经南海诸岛而到达异国他乡。

七.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南风菜

南风菜是沙洋民间的春腌菜,早在清朝晚期就已有此菜。因出晒时天气多刮南风,故名南风菜。

南风菜多以大叶芥菜或腊菜,在春季腌制发酵经南风吹干而成。食用时可与多样荤素搭配,佐以酱油、白糖、生葱、生姜、八角、桂皮、芝麻油等料,配制成各色佳肴。如用南风菜烧肉,南风菜烧鳝鱼,南风菜烧猪蹄膀等,在宴席上颇受欢迎。南风菜烧猪蹄膀的制作是用猪蹄膀或五花肉750克,用南风菜250克,鸡蛋10个,用酱油40克,白糖10克,葱、姜各25克,八角、桂皮各5克,芝麻油40克作调料,将南风菜用水冲洗后,切成碎末,将猪蹄膀刮洗干净后切成1.5厘米×1.5厘米的块状,葱切段,姜稍拍,鸡蛋白煮后去壳待用,取净锅置中火烧热后,下麻油烧八成熟,下葱、姜煸香,再下八角、桂皮出味后,下蹄膀肉块煸炒至紧皮肉色变白后,下酱油、白糖上色,再下熟鸡蛋、南风菜末,同时加原汤1250克,加盖或转入瓦罐内在中火上烧沸后,移微火上,保持微沸加热约10分钟至汤汁适中,择去葱姜、八角、桂皮、末渣不用,即可装盘入席。

八. 广西 南宁 横县 芦荟菜

芦荟菜(即芦荟凝胶)除了特有的芦荟香味之外,几乎无味,因此可以做凉拌、各种小炒、火锅、煲烫附料的极品,芦荟可以使人体对维生素C和E吸收增加三倍。在早晨的豆浆机中加半包或一包芦荟菜共捣,出来的是豆浆芦荟汁,清香可口无豆腥味。美国有句格言:“清晨起来一杯芦荟,如同金子般的珍贵。”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如您没有很好的享受,也许是您人生的一个遗憾。

制作方法:

将芦荟去皮,切片,凉拌或炒制。

营养价值:

⑴ 消炎抗菌;

⑵ 增强皮肤弹性;

⑶ 保护皮肤粘膜,预防粉刺;

⑷ 预防雀斑和皱纹;

⑸ 洁净皮肤抗皮脂溢,预防化脓性皮肤病;

⑹ 润泽皮肤,防止老化;

⑺ 敛汗,除汗;

⑻ 减少头皮屑,美化毛发等。

⑼ 制作食物,如芦荟奶、炒芦荟等。

功效

香体养肤

九. 福建省 漳州 南靖 南靖郑店菜脯汁

南靖郑店菜脯汁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靖郑店菜脯汁是福建漳州南靖的。

在闽南一带农村种植许多菜头,人们用它晒菜脯干,这不稀奇。然而用菜脯干熬出菜脯汁,这就少见了。南靖县靖城镇郑店村盛产菜脯汁,当地流传的“郑店菜脯汁”故事,还和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有缘呢。

12月14日,笔者到郑店村寻访。该村芦桥头社65岁的杨六伍是“福兴号菜脯油”传承人。他家于霜降季节种植菜头,50多天后拔取出来,4至6棵扎成一小捆吊挂在园中的竹架,菜头经风吹日晒软化,然后剪除叶、根后在埕地晒干,用食盐轻揉细搓后装入陶瓮中。过数日,倒置瓮口渗出如酱油般浓汁。再经反复熬制,诞生了气香味美的菜脯汁。菜脯汁具有消食、开胃、除胀、理气、解毒等功效。

“我儿子在外工作,如今我种植1.5亩的菜头来做菜脯汁,是秉承父亲食品工艺。”杨六伍说,新中国成立之前,他父亲杨沉创办了肆小两装“福兴号菜脯油”,每瓶销售大洋贰角,还远销南洋。现当地农户盛产“郑店菜脯汁”,就在4个月前,“郑店菜脯汁”还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南靖县文史专家谢新鎏说,在“郑店菜脯汁”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前夕,他曾到郑店村考察,发现“郑店菜脯汁”与民国时期“福兴号菜脯油”有关联。据谢新鎏介绍,清乾隆年间修的《南靖县志》记载:“萝葡,俗名菜头,可晒干为脯,南靖擅名。”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徐霞客三游漳州。相传第一次来漳州喝到“郑店菜脯汁”,不受水土不服、胃肠不适之苦。崇祯元年春天,徐霞客进入漳州城欲拜访在漳州府任推官的族叔徐日升,族叔到南靖县城(今靖城镇)办案未归,便乘船到南靖并考察九龙江西溪,族叔设宴招待徐霞客。徐霞客当晚却腹胀难眠。次日,徐日升见他神情疲惫,遂命差役取来“郑店菜脯汁”叫其服下,片刻便消下胀滞的肠胃。此后,崇祯三年秋、崇祯六年深秋,徐霞客两次再到漳州旅行、考察。每次来漳,徐霞客都采备“郑店菜脯汁”。伴随徐霞客游遍祖国山山水水,“郑店菜脯汁”声名也随之远播。

南靖郑店菜脯汁

南靖县名优农产品协会

13304988

菜脯汁(调味酱汁)

十.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雪里蕻菜

雪里蕻是一种矮小叶细,形似小荠菜的稀有蔬菜。雪里蕻一年三熟,适宜于潮砂泥土。雪里蕻生长期较长,夏至种植,处暑才能收获,且产量不高,亩产仅有150斤,故上市量并不多,只在太平镇的教场下、石俚坝、富村湾有种植。雪里蕻经腌制后用以拌菜,爽滑适口,味香而清,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对消除疲劳,防治心血管病、胃病、视力衰退等病症均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据民国县志记载,始兴雪里蕻古时属菜之珍品,曾作为贡品送上宫廷供皇帝享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