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广钧特产坊 贵州山旮旯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广钧特产坊 贵州山旮旯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02-22 12:05:04

一.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白果贡米

白果贡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遵义府志记载,宋元年间,唐乾符三年(876年),杨端率部在今市南10公里白锦堡建立世袭统治,杨家从此成为播州的土皇帝,世代对白果大米情有独钟。后杨氏家族内讧,杨光荣、杨文贵叔侄献地归顺北宋,将白果大米作为贡品进奉朝廷,“白果贡米”由此而美名远扬。其24代玄孙杨辉为了发展更多的白果优质大米,把白果灯笼山一带划为杨家庄园,并在其上方专门修建雷水大堰以便种植优质水稻。

白果乡的大米有“贡米”之称。解放前,白果乡大米在周边市场比同类农产品高出10%的价格。白果贡米米粒呈长椭圆型,外表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稍褐而透明,富含淀粉、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等营养元素。吃起来松软有弹性,天然清香,口感绵软、粘性适中、适口性好,为米中精品。

贵州省遵义县团溪镇、三岔镇共2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遵义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白果贡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

贵州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白果贡米》(草案)

二.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三把鸡

三把鸡是仁怀传统名菜,厨师能三把拔去一只鸡的全部大羽毛,故此得名。    三把鸡不仅拔毛快,烹制也快,只要3分钟的时间,就可把一只拍翅扑腾的活鸡,变成一盘热气腾腾,香鲜可口的辣子鸡丁。你说快不快!这种烹制的神速,不仅能及时满足食者的需要,而且更使菜肴具有新鲜.浓香.鲜脆可口的特点堪称最佳节的省时又味美的快餐。

三把鸡的烹调,既可单人操作,也可三人流水作业,即一人杀鸡拔毛,一人切肉备料,一人掌火烹炒。其制作的主要要求有三:一日勤学苦练,本领过硬。仁怀著名厨师李彬达,是善做此菜的里手。他所做的三把鸡,以色,香,味俱佳而远近闻名。( 仁怀)

三.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茅台酒

茅台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茅台酒是仁怀著名的之一,茅台酒产于赤水河中游仁怀市茅台镇,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35年,汉使唐蒙出使南越,将产于今茅台一带的“枸酱”酒献与汉武帝,汉武帝饮后连称“甘美”,清代著名学者郑珍,也曾在茅台留下过“酒冠黔人国”的著名诗句。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奖,蝉联国家历次名酒评比之冠;1996年又在美国举办的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80周年名酒评会上再次荣获特别金奖第一名。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由解放初期的小型作坊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资产13亿元,职工3000余人,年生产茅台酒4000多吨,创税3亿余元的国家特大型名酒企业,为贵州经济与中国轻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茅台酒厂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西北六公里的茅台镇,地当赤水河东岸、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群山环峙,形势险要,依山傍水,海拔450米,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类山脉西段北侧,东靠历史名城遵义,南临川南。赤水河航运贯穿全境,仁蔺、茅丹、茅习、遵茅公路汇聚于此,是连接川黔的重要枢纽和连接历史名城遵义和国家级风景区赤水的通道。全镇总面积87.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城区人口1.6万)。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域内白酒业兴盛,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三渡赤水,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是茅台酒的故乡。

茅台酒以本地优糯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发酵七次)、七次取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是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酱香型”又称“茅香型”。其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茅香不绝。茅台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酒度53度。陈毅有诗:“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四. 贵州省 遵义 汇川区 蛋黄酥

原料:澄粉250克,熟蛋黄5个,猪油125克。

调料:猪肉沫200克,香菇、玉兰片、葱花、盐、味精、胡椒粉、芡粉、白糖、猪油等适量。

制作方法:浸、炸。先将澄粉用开水烫熟,加入熟蛋黄和猪油揉光滑,下剂成20砣。肉沫用猪油炒散,加入香菇、玉兰片、盐、味精、胡椒粉,勾芡、撒葱炒成熟肉馅。然后将皮坯分别包入馅心,成为直径为4厘米,厚2厘米的圆饼状,下入油温4--5成热的猪油锅中浸炸至金黄色起网状时,起锅滤去油分,装盘即成。

风味特色:色泽金黄、酥松;表面起丝网状,味咸鲜香。

技术要领:浸炸的油温掌握在4-5成热。

五.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野生河鱼

野生河鱼

长岗镇茶花村出产一种野生河鱼,名黄剌丁,该鱼全身无鳞片,呈黄褐色,鱼鳍处长有坚硬的骨头,容易刺伤人体,鱼嘴处长有胡须,成年黄剌丁长约25厘米,重约0.6kg。该野生河鱼肉味鲜美,口感上佳,富含多种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适合多种烹饪方式。由于近年来长期大量捕捞,野生黄剌丁的数量呈现下滑趋势。村委会已命令禁止使用药物或其它恶性方式来捕捞黄剌丁,以保护黄剌丁的持续繁殖。

六. 贵州省 贵阳 息烽县 贵州腌鱼

历史:腌鱼原名糍鱼,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菜肴,至今已有二百数十年历史。《贵州通志风俗》记载:侗族人民“每年夏历十一月寅日为岁首,必备酒脯,糍鱼祀祖,击铜鼓,吹芦笙竟日。”腌鱼可长期贮存,风味独特。

特点:用鲜鱼腌制而成。成菜鱼肉鲜嫩,香味浓郁,鲜香入味。

工艺:将鲤鱼或草鱼宰杀,去内脏,浸漂。净木桶用韭菜擦拭,进行消毒和去除木腥味。将糯米饭、辣椒面、米酒、生姜、大蒜、花椒、土硝,同浸漂出来的盐水混合拌成腌糟,铺在桶底,约3.3厘米厚,将适量腌糟塞入鱼腹内,并用腌糟擦拭鱼皮,立即装入腌桶。每装一层鱼,面上覆盖一层腌糟,用手扒平压紧,上面铺上水芋叶或棕叶、笋壳叶,再压上草帘,腌制一个月即成。

七.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贵州白山羊

贵州白山羊原产于黔东北一鸟江中、下游的沿河、思南、务川等县,分布在贵州遵义、铜仁两地区的20余县,目前总数已超过100万只。

该羊,公、母羊均有角,颈部较圆.胸深,背宽平,体躯呈圆桶形,体长,四肢较矮。毛被以白色为主,其次为麻、黑、花色,毛被粗短。少数羊鼻、脸、耳部皮肤上有灰褐色斑点。

成年公羊体重32.8千克,成年母羊为30.8千克,肉质细嫩,肌肉间有脂肪分布,擅味轻。周岁揭羊平均活重 24.11千克,月同体重11.45千克,内脏脂肪重1.40千克,净肉重8.83千克,屠宰率53.30%,月同体净肉率 68.72%:

其性成熟早,公、母羔在5月龄时即可发情配种,但一般在7-8月龄才配种,常年发情,1年产2胎,从1-7胎 (4岁左右)产羔率逐渐上升,为124.27%-180%,品种平均产羔率273.6%,年繁殖存活率为243.19%。

八. 贵州省 遵义 绥阳县 脆臊

脆臊

选用槽头肉、五花肉去皮洗净切大丁,入锅加精盐、甜酒汁(俗称醪糟为甜酒)炒转、翻炒去油,洒水追余油,用酱油、醋旺火炼炸将油臊分离成色泽金黄、既香又脆的臊子,用作蘸水时常碾碎使用。

九. 贵州省 铜仁 万山区 油炸泡

又名油炸粑,色泽金黄,外面香脆而肉酥软,酸甜中带点辣味。可单独食用,也可放进做好的米粉、绿豆粉一起吃,口味更好。在铜仁地区,无论山乡城镇,油炸泡出售的摊点摆满大街小巷,随时都可买吃,又方便又便宜。

十.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烙洋芋

烙洋芋

据传,明朝时威宁就开始种洋芋。由于特殊的土壤等自然条件,威宁洋芋产量大质量好远近闻名,种植面积40多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量4亿多公斤,产值约1000多万元,有“洋芋之乡”的美称。近年来,威宁的烧洋芋,油烙洋芋,麻辣洋芋小有名气,令人垂诞。且看县城的街道:三三两两的外地客人下车伊始,首先蹲到烧洋芋的火炉边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他们吃着刮得黄锃锃的洋芋,边说边笑边拍照,“OK”声此起彼伏。夜市,温馨的红灯下,烙洋芋的油锅发出“吱吱”的声响,女摊主殷勤地招呼着客人……她用短柄小刀竖着切出厚薄均匀的洋芋片,放到平底铁锅上,加上油盐翻烙——这时,洋芋特有的芳香已溢满四座。客人再蘸上辣椒粉、花椒粉、味精等佐料,吃起来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卖麻辣洋芋的大锅边上确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好不容易等到三两块,穿在竹签上,边走边吃,悠悠然品尝着麻辣滋味,表现出只有这时才会有的独特愉悦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