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贺州6月有什么特产 贺州10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贺州6月有什么特产 贺州10大特产更新时间:2023-02-21 18:29:57

一.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客家盐酒鸡

客家盐酒鸡

在以前,广西客家人居住的地方还没有冰箱,所以保存食物很不方便。为了能够更长时间地保存食物,客家人经常一次性将好几只鸡用盐和米酒泡上一晚,这样做出来的鸡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做盐酒鸡所使用的米酒最好是客家的米酒,客家米酒味道香醇甜美,是淡淡的米黄色。鸡一定要用阉鸡,因为阉鸡的皮厚肉多,口感更好,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做菜时,首先在锅里放入适当的水,将鸡放入锅中煮至熟透。这里需要注意火候,因为如果煮太久,肉质太老,口感就没有那么好了。在烹煮鸡的时间里,可以按鸡肉的份量准备适量米酒。一般半公斤鸡肉至少要配0.25公斤米酒。在泡制的过程中要放入适量的盐巴和味精。调好料酒后,把煮熟的鸡放入酒中腌制一个晚上,腌制好后,酒的香味已经进入肉中。接下来就是把全鸡切块,装入盘中,加入一些姜丝,加热一下即可上桌。吃起来除了有盐焗鸡的风味,还可以品尝出淡淡的米酒香味。

二.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八角

名称: 昭平八角 产地: 昭平

我市南部乡镇,桂江支流纵贯其间,沿河两岸地形开阔,多属中、低丘陵,属南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短,年平均气温为20.3-20.8度,年降雨量为1660.2-1751.5毫米,土质属中层沙页红壤,酸性较强,疏松湿润,透水性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肥力中等,适宜八角生长。
我市种植八角已有百余年历史,摸索出和积累了不少管理八角林和促使八角高产的丰富经验。木格乡鹿坡村有一个上万亩的村属林场,他们以林场为基地,大力发展八角生产,目前,村集体林场八角面积达9200亩,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达25万元以上。同时,还发动群众大种八角林,全村形成了户户有八角,家家有收入的喜人局面。据统计,目前全村拥有八角面积45000亩,人均八角面积15亩,全村八角一项年纯收入超万元的就有312户。如今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八角村,村民仅八角一项人均纯收入达1500元。木格乡鹿坡村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八角树已成为鹿坡村农民的“摇钱树”。
昭平八角色、香、味、形俱佳,可入药、调味、制香料,用途广泛。八角的果皮、种子和叶均含有芳香油,鲜果皮含5%—6%,种子含1.7—2.7%,树叶含0.75—0.9%,主要成分是茴香醚。
鲜果绿色,果实老熟后呈紫红色,暗而无光,干果棕红色,采摘加工烘烤以后呈红色或红褐色,味芳香浓郁。
年产量800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木格乡、马江镇、古袍镇、五将镇、富裕乡、庇江乡、走马乡等乡镇。
八角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珍贵经济树种,适宜于我区的广大地区种植。在我县主要分布在木格、马江、古袍、五将、富裕、庇江、走马、富罗等乡镇,面积8万多亩,年产量800吨以上。
八角全身都是宝,以果入药,有温中开胃,祛寒的疗效。主要用于食品、啤酒、医药和日用品(如香皂、牙膏、牙粉、香水)

三. 广西 贺州 钟山县 回头绣花鞋

回头绣花鞋,是贺州的一道,也是一道手工艺品。回头绣花鞋为妇女常穿用。鞋头有钩,象龙船。分有后跟和无后跟两种,鞋底较厚,多用砂纸作成。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秦以来,壮族先人历代分别称为西瓯、骆越(雒越)、南越、濮、僚、俚、溪峒蛮、乌浒,在宋代史籍中始称为“撞”、“僮”、“仲”,明清时也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僮族,直到1倡议在1965年改“僮”为“壮”。

“回头”绣花鞋为妇女常穿用。鞋头有钩,象龙船。分有后跟和无后跟两种,鞋底较厚,多用砂纸作成。针法有齐针、拖针、混针、盘针、堆绣、压绣等。在色彩上,年青人喜用亮底起白花,有石榴红、深红、青、黄、绿等色彩,纹样有龙纹、双狮滚球、蝶花、喜鹊等;老年人多用黑色、浅红、深红等色,纹样有云、龙、天地、狮兽等。这里展出的是壮族家居“回头”女绣花鞋。鞋尖呈三角锥状,尖部呈“回头”状。鞋面为蓝布,上有用黄、红、绿线绣成花草图案。鞋底为用麻线纳的千层底,针脚细密,坚固耐穿。

四.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象棋云雾

象棋云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象棋山的。象棋云雾茶的成品特征是:条索紧细微曲,色泽翠绿油润,香气馥郁,滋味鲜爽回甘,汤色嫩绿清澈,叶底黄绿明亮。

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桂江中游,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昭平县自然资源丰富,茶叶是昭平县的新兴绿色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现种有茶叶160000多亩,年产茶叶7030多吨。

象棋云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名茶之一。产于广西昭平县文竹与仙回乡间的象棋山。这里奇峰叠嶂,古木参天,云海雾涛,奇草遍地,百卉溢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茶树分布在700米左右的山坡上。

象棋云雾采摘细嫩,清明前后开采,采摘标准是:特级茶一芽一叶初展;1级茶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2级茶为一芽二叶。主要工艺是鲜叶摊青、高温杀青、过筛散热、初揉成条、烘干失水、复揉紧条、滚炒造形、文火足干等工序。

象棋云雾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微曲,色泽翠绿油润,香高馥郁,伴有蜜糖花香,滋味鲜爽回甘,汤色嫩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饮之齿颊留芳,畅人心脾,解暑消炎,强身益寿,确有高山云雾茶的特色。

五.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开山红薯粉丝

开山红薯粉丝,是贺州的一道,是经科学提炼把红薯中大量糖分,脂肪提取走的方法制成,人们长期食用不会发胖,是一种现代不可多得的纯天然食品。

制作方法

(1)选薯。选表面光滑、无病虫为害、无青头、大小适中的红薯,去小留大。

(2)清选。将选好的红薯装入箩筐,放入水中。

(3)粉碎。清选好的红薯应及时用磨碎机切碎,再磨成浆液。

(4)过滤。目的是实现皮渣和淀粉分离。一般采用2-5尺吊浆布作滤袋进行过滤,共滤两次。

(5)曝晒淀粉。当池内水已无混浊现象,即全部澄清后,排干上层清液。舍去淀粉沉淀层表面油粉,把下层淀粉取出吊成粉砣(即粉团),移到晒场曝晒。

(6)打浆糊。此道工艺是决定粉丝质量的关键。按每500克淀粉加25克明矾,对冷水2.5-3千克搅拌,再放人大锅内煮沸,并不断搅拌,成熟度达8-9成即成(形成糊化淀粉)。

(7)漏丝和冷却。漏丝前备好两口锅(型号为8),冷水缸两口和中型48孔的漏勺。由于红薯粉丝较粗,漏勺孔眼要比其他粉丝漏勺的稍大。粉丝沉人锅底糊化后,再浮出水面时,随即捞出,放入冷水缸降温,用手整理成束,穿到木架上,再经另一冷水缸再行冷却,并不断摆动,直至粉丝松散成条为止,然后放在室内,冷透后拿出室外晒丝。

(8)晒丝。将粉丝拿到背风向阳的场地,进行挂晒。晒干后即可整理包装成成品。

文献记载

从古医学上讲,《本草纲目》曾记载甘薯(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补肾阴”等作用。现代医学认为,红薯具有防癌、抗癌的药用功效,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还具有益心血,养容颜,抗衰老等作用.红薯属碱性食品,能中和人体因肉、蛋、奶等食品增加而造成多余的胃酸。

六. 广西 贺州 平桂区 鹅塘油粘米

鹅塘油粘米以其米粒细小、质地硬韧、晶莹透明、油脂量高而著称。它色泽白润如玉,煮饭香软适口,煮粥粘而不腻,营养价值极高。

色、香、味俱佳的鹅塘油粘米,堪称米中珍品,久负盛名,享誉岭南。

在历代,鹅塘油粘米曾被征为朝廷“贡米”,进贡给当时的皇上享用。旧中国时,英国皇家年会也指定要吃鹅塘油粘米。一直以来,油粘米是中国出口大米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在鹅塘,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美丽的仙子下凡人间,发现鹅塘山青水秀,风景秀美,而且这里田野肥沃,人们勤劳善良。令仙子留恋不已,于是她在鹅塘山的仙人洞中居住下来。仙子把王母娘娘娘用来酿造琼浆美酒的谷物种子分给勤劳的人们耕种,产出的油粘米颗粒饱满,米粒细长,如雪晶莹,烹煮后香滑软熟,饭后齿颊留香。后来,仙子私自下凡的事被王母娘娘娘知道了,便责令她返回天宫去。人们对仙子感恩不尽,于是世世代代种植油粘米。鹅塘产出的油粘米做出饭来,香气宜人,色泽光亮,口感清香,让吃过的人们念念不忘。

史书还有记载,当地人用上等的鹅塘油粘米酿酒,收获油粘米后,先蒸煮,再用活水洗净,让米吸水发胀变松软,熟而不粘,再经风吹自然晾干,然后在米饭。

七.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贺州大肉姜

名称: 大肉姜 产地: 贺州

    贺州市大肉姜以块茎肥大、皮薄、肉厚、纤维少、脆嫩、辣味适中、汁多、品质好、耐贮运等特点而远近闻名,全市每年种植面积超过3.5万亩,6.5万多吨,由于大肉姜具有可作为烹调佐料和药用功效,深受市民青睐,近年来,其鲜品或加工产品畅销日本、新加坡、粤、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八. 广西 贺州 钟山县 英家大头菜

英家大头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英家大头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英家大头菜,这是钟山的标志性。英家大头菜于清朝乾隆年间就有种植,迄今栽培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当地人也传承了三百多年的大头菜的腌制、糖化、贮存的传统制作和饮食文化。由于英家是客家人主要居住地,且位于思勤江岸边,英家古镇水上交通非常便利,与梧州、广东外地商品贸易日益密切,英家大头菜也通过梧州、广东等地走出家门远销全国。英家头菜从此成为当地传统的有名的土品。 现在一些老人,在谈到广西省工委转移到钟山县英家古镇继续从事革命斗争的那段历史时,仍然被革命先辈们靠一碗稀粥一口头菜依然坚持在深山野外烧石灰从事革命斗争的英雄事迹而感动,敬佩他们无论在多么艰苦、恐怖的环境下都能坚守自已的信仰的精神。传说地下交通员化装成小货郎挑着干货走街串巷传递重要情报时,货担上装的干货里其中就有英家自产的大头菜,也因此英家大头菜就富有了红色传奇。 英家大头菜素以色泽淡黄,味美鲜香,咸淡适宜,略有甜味,质地脆嫩,菜片整齐均匀而著称,含不饱和脂肪酸及钙、锌、硒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经精选加工和包装,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久藏不褪色,不霉变,实为上乘馈赠、送礼之传统佳品。时下英家大头菜已成为人们喜庆和节日的送礼佳品,亦是南方家居常备的方便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经多年发展,目前英家大头菜在钟山县种植面积1230多公顷,年产量27600吨。

英家大头菜以其色泽黄亮、纯香、脆口而闻名四方。近年来,钟山县不断扩大“英家大头菜”种植面积,叫响“英家大头菜”品牌,着力打造广西特色农业示范县,取得显著成效。

钟山县供销社于2007年成立了英家富民大头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由原来的300多户增加到现在的1500多户,农民种植大头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从2004年至2010年,英家大头菜连续五年参加贺州市辖区及各地参加的农产品展销会,英家大头菜也被作为钟山地方特色农产品推介。经过几年的推介,英家大头菜销售渠道逐步扩大,已从县内发展销售到南宁、柳州、梧州、桂林以及区外的湖南、广东、浙江、上海等地。

钟山县清塘镇是地地道道的英家大头菜原产地。当地所产大头菜,均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口感脆嫩、酱香浓郁、含盐量低,不含任何防腐剂。它含有丰富的维A、维C、维D、维B和食用纤维,能增强唾液分泌、解腻开胃、健脾消食、明目利嗝、宽肠通便;具有提神醒脑、缓解疲劳、解毒消肿、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作用,是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抑制细菌毒素、防治便秘和眼科患者的食疗佳品。 钟山县益盛大头菜专业合作社由“英家大头菜”原产地的农户自愿组成,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绿色 环保 健康”为经营宗旨,以“五户联保”的方式互相监督、互相担保,确保本社产品在品种选择、生产管理、加工、包装等各环节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钟山县清塘镇英家大头菜已连续五年参加贺州市辖区及各地参加的农产品展销会,打响了了“英家大头菜”品牌。英家大头菜作为该县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已从县内发展到南宁、柳州、梧州、桂林以及区外的湖南、广东、浙江、上海等地。

地域范围

英家大头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包括钟山县的两安瑶族乡、花山瑶族乡、红花镇、燕塘镇、清塘镇、公安镇、钟山镇、同古镇、回龙镇、石龙镇、珊瑚镇等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8′至111°31′,北纬24°17′至24°46′。地域保护范围的面积1400公顷。现种植面积1230公顷,年产量27600吨。

九.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绿

昭平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昭平绿是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的。昭平绿茶以“三绿四美”即外形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和茶形美、茶汤美、茶香美、茶味美的品质特点享誉区内外。昭平绿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昭平县是位于桂东粤西结合地带、森林覆盖率为84.2%的山区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峰高雾缭,甘泉潺潺山地较多,土地肥沃,土壤呈酸性至弱酸性,适宜茶叶生长。被茶叶专家称为最适宜绿茶生长的地方,当地群众喜欢把这里的“绿茶”统称为“昭平银杉”! 昭平县是全国茶叶生态最适宜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广西名优绿茶优势区、广西无公害茶叶示范县。

经过长期的品种改良、工艺革新和品牌培育,已创立了一批茶叶品牌,产品享誉区内外,昭平绿茶以“三绿四美”即外形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和茶形美、茶汤美、茶香美、茶味美的品质特点享誉区内外,销往上海、安徽、浙江等大城市,茶叶外销占到茶叶总量的95%以上。

2013年,昭平县茶叶协会申报的“昭平绿”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124998。

十. 广西 贺州 八步区 贺州厘竹

厘竹是贺州的一道,其主要产地为当地步头镇。厘竹有竹杆通直、壁厚、枝细、叶疏、节平、环细、光滑、坚韧、弹性强、不易虫蛀、耐腐蚀等特点,有“钢竹”美誊。

产地简述

步头镇位于贺州市东南部,距市区八步,36公里,东与广东省怀集县交界,西与苍梧县接壤,南同信都镇相连,北与贺街镇毗邻。原乡址设于步头圩,清代建,为贺江航道埠头,俗称步头,故名。1970年建合面狮电站淹没,乡驻地迁梅花,沿用原名。全镇总面积534平方公里,约占八步区面积的十分之一。

简述

厘竹又称为茶杆竹,一般株高10多米,径粗3~5厘米,大的可达8厘米。气候适应性较强,在零下低温也能生长,但更适宜于温热湿润、光照多的气候环境。对土壤要求则较高,必须土层深厚、松软,含有机质矿物质丰富的酸性沙壤土,海拔高度150~700米。名扬海内外的“中国坳仔茶秆竹”的产地主要在这两区场。

历史

据口碑资料称,清道光年间,发现,坳仔一农民砍野生茶秆竹1捆,随木排放运到至广州摆卖,一个英国商人见此竹色泽鲜黄竹质坚韧,便买了几支带回英国,受到许多人赞赏。后来,该商人便托中国商人大量收购,供应英国市场,并声明非怀集坳仔茶秆竹不买。由此引起中国人有关方面关注,组织了调查队到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省调查茶秆竹,发现质地最好的还数广东怀集县的坳仔茶秆竹,誊为“钢竹”、“竹中之王”。民国14年(1925年),美国植物学家莫古里(MCGLURE)慕名专程到坳仔大同村,住了10多天,对茶秆竹的生态环境、质地和出口情况进行了考察,回去后写成资料,并附有竹林和竹株照片,编入《世界竹子研究》一书。后来美国曾用怀集坳仔茶秆竹塑化作飞机油箱的零部件。50年代。苏联用怀集坳仔茶秆竹制成“古比雪夫”牌滑雪杆,曾风靡一时,乃至国际滑雪比赛也规定用中国怀集坳仔茶秆竹制作的滑雪杆。1974年莫古里的学生、国际地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地理学会副主席马丁(MARTIN)遵照老师遗嘱,偕夫人远涉重洋来到怀集坳仔,又一次对杆竹进行考察。回去后,在《世界竹子研究》一书中作出了详尽的介绍。怀集坳仔茶杆竹的名声更噪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