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山土特产合作社怎么取名好听 好听的土特产公司名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山土特产合作社怎么取名好听 好听的土特产公司名字更新时间:2023-02-20 01:12:47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祁门红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祁门红茶,是我国传统工夫红茶的珍品,它创制于光绪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主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祁门红茶条索紧秀、金毫显露,色泽乌黑鲜润泛灰光,俗称“宝光”;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滋味醇厚,味中有香,香中带甜,回味隽永,汤色红艳,叶底嫩软红亮。国际市场把“祁红”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祁门红茶品质超群,被誉为“群芳最”,这与祁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是分不开的。祁门地处安徽南端,黄山支脉由东向西环绕,西北有大洪岭和历山,东有楠木岭,南有榉根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平均海拔高度为600米左右,茶园80%左右分布在海拔100~350米的峡谷地带,森林面积占80%以上,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且日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祁红”特殊的芳香厚味。

祁门红茶 ,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茶渣)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祁门茶叶,唐代就已出名。据史料记载,这里在清代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而是盛产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绿”之称。光绪元年,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创设茶庄,祁门遂改制红茶,并成为后起之秀。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祁门茶叶条索紧细秀长,汤色红艳明亮,特别是其香气酷似果香,又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牛奶调饮。祁门茶区的江西“浮梁工夫红茶”是“祁红”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

翻开美国韦氏大辞典,“祁门红茶”的译英词组悄然出现了。这上边清楚地记录着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中国安徽省祁门县。

祁门产茶可追溯到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留下:“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 的记载,当时的祁门就隶属歙州。

祁门产红茶,事出近代。当时的英国、法国、俄国、丹麦等国家都有着巨大的红茶市场。1875年前后,祁门人士胡元龙借鉴了外省的红茶制法,在祁门加工出了红茶。

英国是世界上饮红茶最多的国家之一,而饮下午茶更是一种高雅的社交活动。在英国,人们在进下午茶点时,茶要点点润饮;点心要细细品尝;着装要典雅入时,人们将饮茶视为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而当时的祈门红茶是下午茶中的极品。

祁门境内,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地面积占九成以上,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早晚温差大,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祁门红茶的采摘季节,是在春夏两季。茶农们只采鲜嫩茶芽的一芽二叶,然后,经初制、揉捻、发酵、等多道工序。红茶的加工与绿茶相比,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发酵的过程,揉捻细碎的嫩芽发酵后,由绿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要经过人们细心挑选、将茶梗剔除,加工一千克上好的红茶,一般需要六千克鲜嫩的芽叶。

祁门红茶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一百多年过去了,祁门红茶早已走红了世界。而祁门百姓以茶待客的习俗,也由绿茶改为了红茶。人们闲暇相聚,谈今论古,海阔天空,一杯红茶伴着老人们度过一个惬意的午后。

由于祁门所产的红茶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外国人称祁门红茶为“祁门香”;“王子香”;“群芳最”。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祁门红茶”曾获得了特等奖凭和金牌。所以,美国韦氏大辞典中收录“祁门红茶”这一词组,也就不足为怪了。

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

“祁门香”所用的茶树是全国茶叶品种审定委员会议定的国家良种“祁门种”,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略向上斜生,叶形长椭圆,叶面微隆起,叶色绿,富光泽,叶质柔软。

祁红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特级祁红以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为主,制作工艺精湛。分初制和精制两大过程,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精制则将长短粗细、轻重曲直不一的毛茶,经筛分、整形、审评提选、分级归堆,同时为提-度,保持品质,便于贮藏和进一步发挥茶香,再行复火,拼配,成为形质兼优的成品茶。

“祁门香”香飘五洲,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国事礼茶。-主席、-总-出国访问时都曾带过“祁门香”馈赠外国元首。

胡元龙(1836—1924),字仰儒,祁门南乡贵溪人。他博读书史,兼进武略,年方弱冠便以文武全才闻名乡里,被朝廷授予世袭把总一职。

胡元龙轻视功名,注重工农业生产, 18岁时辞弃把总官职,在贵溪村的李村坞筑5间土房,栽4株桂树,名之曰“培桂山房”,在此垦山种茶。清光绪以前,祁门不产红茶,只产安茶、青茶等,当时销路不畅。光绪元年(1875),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用自产茶叶,请宁州师傅舒基立按宁红经验试制红茶。经过不断改进提高,到光绪8年(1883),终于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胡云龙也因此成为祁红创始人之一。瓷土亦是祁门,同治4年(1865),胡元龙在祁东庄岭村,发现了“太和坑”瓷土矿,被定为御瓷专矿,祁门瓷土业因此得到大发展。

胡元龙为人急公好义,主持公道,济困扶危,威望很高。戊戌维新后,科举废止,但祁门山区风气闭塞,无人兴办学校。他乃大力倡导,邀聚南乡人士,于光绪 30年(1904)在平里创立梅南学校,开祁门办新学之先河。次年,祁门县高等小学校,在其影响之下,亦筹创成立。贵溪村四境皆山,胡元龙认为要改善群众生活,必须发展农业生产,开荒种地。当时荒山皆为祠会占有,他打破封禁条规,集合村中百姓,宣传垦荒的益处,签具公约。并自己带头,垦山千余亩,种植茶叶、茶籽、毛竹、杉树,村人群起仿效,收入大增,生活改善。以后祁门各地也都援例开垦,造成自垦自产自得之风,促进了生产发展。

胡元龙曾对子孙说:“书可读,官不可做”,并撰厅联一对曰:“做一等人忠臣孝子,为两件事读书耕田”,可见其轻视功名、注重生产的思想,后人尊其为“祁红鼻祖”。

茶史追溯

祁门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很有名。那时休宁、祁门、歙县所产茶叶以浮梁为集散地,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句子;唐代杨华所著的《膳夫经手录》中记有"歙州、婺州、祁门方茶制置精好,商贾所赏,数千里不绝于道路" 说明了祁门在唐朝已是较重要的茶叶产地。

至清光绪以前,祁门所产茶叶均为绿茶。光绪年间,黟县人余干臣由福建回乡,仿效闽红制法,试制红茶成功,这就是祁红的开端。后来,在他的带动下,附近茶农纷纷改制,逐渐形成祁红产区。

祁红一经问世,就以其优异的品质成为红茶中的后起之秀,它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伐"红茶齐名,被誉作"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1980年祁红获国家优质产品奖章,1983年获国家出口商品优质荣誉证书。祁红"祁门香"香飘五洲,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国事礼茶。

名茶鉴赏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祁红的主要特点是: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隽永。

祁门红茶 - 冲泡方法

简单泡法

将水烧沸,茶具最宜景瓷,装上大约占壶容量十分之五的茶叶,冲入沸水,冲泡后香气高锐持久,隔45秒左右倒入小杯,先闻香,再品味,满口生香,回味甘美。

祁门红茶

功夫泡法

祁门红茶采用清饮最能品味其隽永香气,冲泡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饮时要细品慢饮,好的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具体步骤

1、备具: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放在茶盘上,茶道、茶样罐放在茶盘左侧,烧水壶放在茶盘右侧。

2、赏茶:打开茶样罐,让来客欣赏茶叶的色和形。

3、烫杯热罐:将开水倒入水壶中,然后将水倒入公道杯,接着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50的比例把茶放入壶中。

5、洗茶:右手提壶加水,用左手拿盖刮去泡沫,左手将盖盖好,将茶水倒入闻香杯中。

祁门红茶

6、第一泡:将开水加入壶中,泡一分钟,趁机洗杯,将水倒掉,右手拿壶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从公道杯斟入闻香杯,只斟七分满。

7、鲤鱼跳龙门:用右手将品茗杯反过来盖在闻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闻香杯杯底,翻转一圈。

8、游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将闻香杯从品茗杯中提起,并沿杯口转一圈。

9、喜闻幽香:将闻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转90度,杯口对着自己,用大拇指捂着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细闻幽香。

10、品啜甘茗:三个口是一个品,要做三口喝,仔细品尝,探知茶中甘味。

11、第二泡、第三泡:操作同上。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术

祁术为白术的一种,是名贵地道中药,因产于祁门而得名。我国浙江、江西、云南等省均产白术,但以祁术品质最优,为白术最上品。

祁术习生于海拔千米以上、多云雾、土质肥沃的山坡上,怕高温,忌积水,较耐寒。祁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80厘米,上部有分枝。叶为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两边有柔毛,有暗红色长柄,头状花序较大,开白花略带黄色。瘦果密集羽状冠毛,籽比芝麻籽还小,灰黑色。根状茎大者如拳状,形似如意,与茎杆相连处较细长,如鹤颈形。故祁门老药工在鉴定祁术时,总结了一句俗语“鹤颈如意形”来概述其特征。断面色白质润,大者中心带有朱砂点,味先甜后苦。

祁术以块茎入药,具有补气健胃、补血、壮筋等功能。早在《神农本草经》就载有白术“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热,除热,消食。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本草纲目》中对白术功用的叙述可谓详尽,“其功用甚火,即补脾温胃和中燥湿,益气生血,进饮食,治劳倦,化疟癖,除呕吐,消痰水,遂水肿,止泻痢,收白汗,长肌肉,理心下急满”。山区群众熟知祁术的药用价值,形容说:“一场大病,祁术不离,吃上两斤,上山有劲”。据现代药理证明祁术主要成份含挥发油,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降糖、强壮、抗血凝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炎、胃溃疡、糖尿病等疾病。

祁术的经济价值很高。早在清末,在南洋群岛召开的国际土会议上,祁术被评为优良品种。民国时期,药号(即今药店)在出售祁术时,都用一特制的小盒子包装,每盒装祁术1斤。凡出售的祁术每株都留有约5寸长的颈,以示与普通白术之别。在包装盒外面贴有仿单,名曰“天生祁山野白术”,售价达32块银元1斤。

祁门具有适宜祁术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人工种植祁术也获成功。

(摘自《祁门风物》)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菜

徽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仅仅指徽州菜,而不能等同于安徽菜。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州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花茹、蘑菇、平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石耳与高山石耳,蕨菜、黄花菜、金针菜、水芹菜,这些过去全都是野外生、野外采。竹笋一项就有十七种,品种有异,吃法不同、切法不同、配料不同。可食野菜与各种花、茎、杆,大量入徽菜谱。就豆腐来讲,有水豆腐、毛豆腐、臭豆腐、观音豆腐、腊八豆腐以及橡子豆腐等。至于野味,徽州野生动物(不包括虫类)有374 种,其中兽类86种、鸟类210种、爬行类52类、两栖类26种。野兔、野鸡、黄麂、黑麂,穿山甲、娃娃鱼,石鸡,狸子、水獭,以致熊、豹、天马。鱼类更是丰富多样,黄山的锦鱼、鱼,原就很稀少。当年还有一种可以飞上树的翼鱼,都是味道为鲜美的珍品。不少珍禽异兽 ,现已纳入国家保护范围,也还有不少列入食谱如喂养的野鸡、野兔、家养的乌骨鸡,似鸭非鸭的,都保存着浓浓的野味。 由于徽州医学发达,明清两代中有七百多位中医学家有六百多部医著。健身强体食谱的药膳,早就纳入徽菜。如枸杞子炖乌骨鸡、冰糖炖百合、紫苏炒瘦肉、沙炒银杏果等等。

徽菜的发展

徽菜的鼎盛时期,正是徽商独霸中国的时期。徽州商人在一定程度上,给徽州菜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于徽菜的传播与发展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说,当时徽商谈生意、应酬或是好友聚会都会摆上一桌家乡菜,以示为对待贵宾的尊重。因为徽菜的取材以及特色是独具一格的,十分具有代表性。于是徽菜开始迈向注重品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是说:徽州商人遍布天下,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乡,所以有求必有供。于是遍布全国的徽菜馆开始陆续出现。这也推动了徽菜体系的发展。 曾几何时,徽菜一度成为了大众流行的产物。甚至有传徽菜一度登上中国八大菜系之首。但是,随着徽州商人的没落,徽菜的品质与流行度都开始下降,因此逐渐被人遗忘,甚至泛化(即徽菜泛化成了整个安徽菜),其实这是他人想利用徽菜这个品牌资源的先天优势发展自我,属于一种自私的商业行为,并不利于徽菜的发展。

特色

徽菜的烹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术,徽菜之重火工是历来的优良传统,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在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是徽帮厨师造诣深浅的重要标志,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格的基本手段,徽菜常用的烹饪技法约有20大类50余种,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徽菜的制作特色

当年的徽菜,由于红烧是一大类,而红烧的"红",表现在使用酱油上。徽州的酱油是黄豆制成的,保存本色。炒菜用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并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是比较讲究的。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件。 当徽菜走向全国之后,仍然保持重色:调色之功;重油:调味之功;重火功:调质之功。如老或嫩,硬或软,结或松等。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美食家们十分赞赏徽州火腿。只是人们还不了解:"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这一带古属徽州或徽州边缘,是徽商首先到达的地方。李白在金华就留下诗名:"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即徽州)。"唐代就从金华想到徽州,一水相连,以后来往就更频繁了。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黟县 花菇石鸡

此菜食之香鲜甜润,酥嫩爽口,回味隽永。

这道菜采用黄山山珍花菇与石鸡同蒸。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并有降血压、减少胆固醇及抗癌作用。此菜堪称山珍之巧配,甚为名贵。

具体做法如下:将石鸡腿入开水锅中略烫洗净,用姜汁、精盐、甜酒、味精拌和腌渍入味,水发花菇去蒂洗净;将石鸡腿排齐在碗中,花菇放在其上,加入熟猪油、鸡汤,上笼旺火蒸15分钟取出,扣入盘中即成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汪笔

汪笔“尖、齐、圆、健”四德具备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安茶

安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祁门槠叶群体种及以此为母本选育的“安徽1号”、“安徽3号”等无性系良种。

二、立地条件

海拔800m以下。土壤为红壤、黄壤、黄棕壤,pH值4.5至5.5,有机质≥1.0%。

三、栽培管理

1.苗木繁殖:采用扦插或实生繁殖。

2.栽植:无性系茶苗栽植9月至11月或2月至3月,每667㎡(亩)栽植4000株至5000株;有性繁殖11月至12月或2月至3月播种,每667㎡(亩)播种茶籽400kg至500kg。

3.栽培管理:

(1)修剪:生产茶园,每年春茶结束后轻修剪1次;3年至5年中修剪或深修剪1次,时间在夏茶结束后。

(2)中耕:春分和立秋前后各一次。

(3)施肥:新茶园每667㎡(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kg至2500kg,饼肥100kg至150kg,磷肥15kg至25kg。成年茶园每年每667㎡(亩)施专用肥100kg至150kg。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

4月下旬至5月中旬采摘。采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或对夹叶。

五、加工工艺

1.加工:

(1)初制:摊青→杀青→揉捻→干燥。

(2)精制:筛分→风选→拣剔→拼配→高火→露茶→蒸茶→装篓→干燥→打围。

2.初制加工要点:

(1)摊青:摊开厚度3cm至5cm,每隔30分钟翻动一次。

(2)杀青:温度120℃至60℃,先高后低,时间15分钟至20分钟。

(3)揉捻:时间42分钟至47分钟。

(4)干燥:烘笼烘,毛火温度90℃至100℃,足火温度70℃至80℃;或烘干机烘,毛火温度100℃至110℃,摊叶厚度1cm至2cm,下机摊凉50分钟至70分钟,再足火80℃至90℃烘干,上叶厚度3cm至4cm。

3.精制加工要点:

(1)高火:烘笼烘,投料3kg/笼,温度100℃至110℃,时间5分钟至8分钟,翻动4次。

(2)露茶:夜置室外,摊叶厚度8 cm至10cm,次日晨收。

(3)蒸茶:摊放于垫棉布的竹帘上,厚度3cm至4cm,笼罩气蒸。

(4)装篓:蒸茶后装入用箬叶作内衬的篾篓中,压紧压实。

(5)干燥:6篓或8篓扎成1条,置于烘架上,覆棉絮,木炭烘干。

(6)打围:用内衬箬叶的篾包扎成大件,置于通风、避光、阴凉、干燥处自然陈化。

安茶

安徽省祁门县芦溪乡、溶口乡、平里镇、祁红乡、塔坊乡、祁山镇、金字牌镇、大坦乡、小路口镇、渚口乡、历口镇、古溪乡、闪里镇、新安乡、箬坑乡共1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祁门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安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祁政秘〔2013〕79号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841-2013《安茶》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徽州烧饼

徽州烧饼远近闻名,已经有多年的历史。“香甜两面黄、外扣芝麻内插酥”是徽州烧饼传统的独特风格。

还没走到洪记,远远就闻到了烧饼烘焙出的香味。走进洪记,刚刚出炉的小烧饼金灿灿,一口一只烧饼用肥猪肉丁加梅干菜做陷,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烤熟取出。香味浓烈,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外面酥,里面松,油润不腻,路人游人人人赞赏。

吃法杂谈:洪记烧饼当然是刚出炉的最好吃,既香又酥,不过对远道而来的游客,买了洪记烧饼带回家,想吃刚出炉的口味,必须将烧饼放在平底锅上,锅底抹点油,用小火烤,香味便会慢慢溢出来,口感也跟新出炉的一模一样。或者放在微波炉里高火1分钟,等冷却后再吃也OK的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灵山西瓜

灵山村位于呈坎镇东郊,辖7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537户, 1832人,灵山村农业资源相当丰富,有水田1200亩,旱地1500亩,林地6750亩,竹林3150亩,是宜农、宜林的综合发展地区。

灵山村因地理位置的特性,西瓜种植一直是该村传统产业之一,加上土质及小气候影响,灵山西瓜因其上市晚、品质佳、瓜味甜等特点,颇受顾客亲睐,也是当地群众主要收入之一。

为大力发展西瓜经济,灵山村党总支积极发动村民种植西瓜,改良西瓜品种,2006年在区科技局及农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种植了优质高产的夏延西瓜良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年成立灵山西瓜协会。2007年灵山村通过示范引导、科技扶持、协会参与等手段,有利的促进灵山夏延西瓜基地的发展,共发展夏延西瓜面积1500余亩。今年村党支部将利用村企联谊、城乡互帮互促等工作机制,大力发挥协会及协会党小组作用,实施西瓜品牌战略,注册“灵山西瓜”商标,发动农户发展夏延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将灵山西瓜打造成灵山的特色农副产品经济。

九. 甘肃省 甘南州 合作市 火烧蕨麻猪

    流行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带。以蕨麻猪为原料外裹泥巴暗火中炮制而成。蕨麻猪为甘南草原,因当地人所饲养的猪常在草原觅食蕨麻(学名鹅绒委陵菜,其地下茎呈不规则块状,富含淀粉,味香甜,可作干果食用,俗称人参果),故名。此种猪肉质嫩而味鲜美,少脂肪。此菜的特点是皮脆肉嫩,味道特别鲜美。

蕨麻猪是一种高寒农牧区放牧饲养的小型原始地方猪种。合作猪体形矮小,行动灵敏,合群性好。嘴长而尖,犬齿发达,既能在野外自行觅食而不受兽害,又可舍饲喂养。

合作猪鬃长质优,而且肉质细嫩,瘦肉较多,微粘不腻,除鲜食外,群众多作腊肉,其味鲜美,是地方佳肴中之上品。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苦槠豆腐

苦槠豆腐制法与楂子豆腐制法大同小异,这两种豆腐均呈酱褐色,光滑而微透明,祁门人一般用其配以红辣椒、腌菜等同炒,添加生姜、大蒜和香葱等作料,炒时有讲究,做到锅热油老,慢慢煎炸,切忌乱翻,否则易碎。风味独特,观之如美玉凝脂,食之柔嫩爽滑,鲜爽清香,美味可口。(摘自《祁门风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