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京特产金陵十二名点 南京必买的十大特产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京特产金陵十二名点 南京必买的十大特产小吃更新时间:2023-02-18 06:31:35

一. 江苏省 南京市 高淳 庄园金瓜菜

庄园金瓜菜

高淳蟹黄汤包、高淳老街张记糕点、高淳现蒸螃蟹、凉拌香(臭)干、瑶宕羊肉、乡土一锅鲜、土泡鲜湖虾、山庄南瓜团、庄园金瓜菜、庄园小笼豆腐

二. 江苏省 南京市 六合区 南京锅贴

相传当年慈禧太后非常喜欢吃饺子,但是一旦凉了就不肯吃了,所以御膳厨房得不停煮出热腾腾的饺子,还得把冷掉的饺子丢掉。有一天太后到后花园赏花闻到宫墙外传来一阵香味,于是好奇的走出宫外,看到有人在煎煮状似饺子,面皮金黄的食物,尝了一口后,觉得皮酥脆陷多汁,相当美味。后来才知道,这是御膳厨房丢弃的饺子,因为凉掉了皮粘在一块,不容易用水煮,所以才用油煎热着吃。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呢,是有位广东师傅在偶然的机会下,到中国北方吃了煎饺,觉得很好吃,于是带回家乡,经过改良,才演变成今天的锅贴。

锅贴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包制时一般是馅面各半,呈月芽形。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锅贴的形状各地不同,一般是饺子形状,但天津锅贴类似褡裢火烧。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所谓的饺子都是锅贴。锅贴是开封大众风味小吃。稻香居锅贴以其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品质优美而闻名古城。成品灌汤流油,色泽黄焦,鲜美溢口。

三. 江苏省 南京市 高淳 羽毛贡扇

羽毛贡扇

古镇淳溪,地处固城、丹阳、石臼三湖怀抱之中。湖中芦苇丛生,湖滩遍布,是水禽生长、繁殖最佳的栖身之地。古时候,湖中雁鹅、鸬鹚、獐鸡等水禽处处皆是,飞起时遮天蔽日,落下时盖地一片。这些水禽的羽毛色彩鲜艳,十分华丽,是制作羽扇的最佳原料。早在1800多年前,三湖沿岸的农民便利用冬闲季节,深入湖滩狞猎,捕得水禽后,将禽肉自食,拔其羽翎到街上出售。那时的古镇老街是三湖环绕的高阜地区,自然成了制作和销售羽毛扇的场所。

高淳羽毛扇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1700多年前,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中原时。东吴黄武大帝孙权之大将周瑜曾在古丹阳湖高淳西部水域一边操练水军,一边督促部队围垦屯田。他还把当地民众组织起来,实行军事编制,使兵屯和民屯相结合。大约为了鼓励人们屯田,他曾一度把家眷搬迁到春秋时修筑的相国圩内(即现今的砖墙〉。周瑜娶乔国老之二女——小乔为妻。小乔貌若天仙,有倾国倾城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孙权之母吴国太十分喜欢小乔,常常带着他到高淳探望周瑜,和她一起游山玩水,有时乘轿游览花山、秀山、有时荡舟于三湖之中,观赏湖光山色。传说一年夏天,吴国太偕同小乔来到淳溪游玩,见几个民女在聚精会神地制作羽扇,便从中拣起一把桃形羽扇,拿在手里轻轻摇动,只觉阵阵柔风扑面而来,顿觉全身舒适,心旷神始,啧啧称赞道:“此乃驱蚊消暑之珍品也!”说罢,亲自挑选了两把,一把石榴形的给了小乔,一把春挑形的留作己用。她俩手持羽扇,漫步在古镇街头,更显得高雅端庄,落落大方。打那以后,每到春夏之交的季节,吴国太都要派人到高淳选购上等羽扇100把,分赠给王公贵戚、文臣武将以及王子王孙们使用。

再说周瑜听说刘备死了甘夫人,正在准备继弦,便给孙权献计,让他令吕范为媒,前往荆州劝说刘备到东吴招亲,说是愿将公主孙尚香许配刘备为妻。周瑜此计,招亲是假,实为逼刘备让出荆州。刘备来到东吴后,按照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大肆张扬,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刘备己到东吴招亲。后来刘备又求助于乔国老,乔国老将此事禀告了吴国太。吴国太知道后,约刘备在甘露寺(地址在今镇江市〉相见。她见刘备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唇红齿白,浓眉大眼,两耳坠肩,双手过膝,堂堂一表人才,又是汉室亲戚,当世豪杰,更兼仁德布于天下,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位乘龙快婿,当即亲口许婚,并大摆延席,为刘备和孙尚香完婚。刘备怕住在驿站恐有人谋害,便拜托乔国老奏明国太,国太又让刘备搬进皇宫书院居住。后来,刘备偕同孙夫人回荆州时,孙夫人什么也没带,专将从高淳选购的几把上等羽扇带到了荆州。

刘备回到荆州后,为感谢诸葛亮临别时赠囊献计之恩,特意让夫人挑选了一把大型铲形雕翎羽扇送给他。诸葛亮接过羽扇,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喜不自胜,爱不释手,连忙将原来随身携带的那把已经用了多年的鹅毛羽扇换掉,用上了高淳精制的雕领羽扇。他手执此扇,更显名士之风、军师之态。从此,他将此扇视如珍宝,走到那里带到那里,一直到他病死在五丈原,仍将此扇放在枕边。后来,人们将这种羽扇称之谓"孔明扇”把诸葛亮奉为羽扇的祖师爷。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羽扇行会都要举行"诸葛会",纪念这位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这天,会场门口红灯高悬,-"诸葛中军、天枢上相"八个大字,并挂有"望重南阳"匾额一块。厅堂上供起诸葛亮的神位,凡行会中人,个个都要烧香礼拜。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高淳羽扇作为贡品,始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己有近600多年的历史。当时,一班趋炎附势之徒,为了讨好上司,求得升官进爵,每年立夏之时,终要选购一批用上等雕领制作的羽扇奉献给上司。这样,高淳羽扇很快传到了京城,传进了皇宫,深得皇室青睐。嘉靖皇帝朱厚聪一见,十分喜爱,连夸"好扇啊好扇!"一天上朝议事,他拿着羽扇问:"此扇出自何处?"一位曾经到过高淳的大臣出班奏道:"启禀皇上,此扇出自应天府高淳县,是用名贵雕翎制成的。”皇帝一昕龙颜大悦,连忙给应天府下了一道圣旨,将高淳羽扇定为贡扇,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佳节之前,向朝廷进贡各式羽扇360把。..应天府接到圣旨后哪敢怠慢,每年年初就派专人坐镇高淳,督促高淳县街指定专门商号,指派专人外出采购雕、鹰、鹤、雁等珍贵禽毛,选拔技术高超的工匠,精心选羽,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精心绘画,赶在每年端阳佳节之前奉献到朝廷。当时,皇上还亲赐高淳绫质三角黄旗一面,-"钦命采办禽毛"六字,持此旗外出采购羽毛,过关越卡既不要纳税,也不敢刁难。贡扇上送后,在当年冬至这天,代办商号可到县衙领取贡偿1000铜元。这种进贡制度年复一年,直至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江南一带成了太平军的势力范围,这种制度才得以废除。

高淳羽毛扇被钦定为贡扇后,致使高淳的羽扇行业迅速发展和兴盛起来。明末清初,出现了行会。在行会的统一主持下,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所有羽毛扇商店开始"挂牌"、出样品,行会则派出代表挨家挨户检查产品的规格和质量,评定价格。产品质量好的就评为"进贡商号",挂上"进贡羽扇"的牌子,由其承担当年贡扇生产任务。当时,羽扇行规相当严格,任何人未经行会批准,不得擅自经营。即便是自己生产的产品,要拿到市场销售也必须经行会同意。

民国期间,国外商人来华经商者逐渐增多,高淳羽扇开始走出国门,销售国外。1914年,高淳羽扇应邀参加在埃及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颇受外国商人青睐,有四家商号获得博览会奖励。当时,高淳羽扇制作工艺,在全国堪称"一绝”品种多达80余个。从形状分,有全园形、半园形、宝剑形、春桃形、石榴形、佛手形、掌形、鸡心形、花瓶形等,从羽毛分,有雕毛扇、鹰毛扇、莺鹅羽扇、鹤毛扇、雁毛扇、鹅毛扇、鸭毛扇等。制作一把精美高档羽扇需经六七十道工序,后经改革后还需二十多道工序。1927年至1931年,高淳羽扇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年生产销售量达到10万把以上,产品销售到浙江的杭州、湖州、宁波、绍兴,安徽的宣州、安庆、芜湖以及上海等大中城市,并由上海先施公司、永安公司等著名商号,转手向国外销售。1937年日寇入侵后,高淳羽扇生产曾一度陷入困境。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扶持下,高淳羽扇制作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产销量由解放前夕的40万把猛增到100万把,畅销到苏联、加拿大、南洋群岛及大洋洲等23个国家和地区。1951年,为了表达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感激之情,高淳羽扇工人挑选最好的雕翎,精心制作了四把宝剑式象牙托柄的大型羽扇,分别赠送给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饶漱石、苏南行署主任管文尉。毛主席、朱总司令收到羽扇后,当即委托0中央办公厅寄来酬金20元,并表示感谢。

四. 江苏省 南京市 栖霞区 南京木雕

南京木雕是江苏南京的名。南京的木雕分仿古木雕和黄杨木雕。仿古木雕色泽古朴沉稳,以仿唐马见长,罗汉神像也形神兼备,别具一格。黄杨木雕以动物、人物为主要题材。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

相传黄杨木雕是清末一个名叫叶承荣的放牛娃发明的。叶承荣是浙江乐清县人。一天,他在村头的一座庙里玩耍,看到庙内有一个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艺所吸引。他索性跑出庙外,将牛拴在树上,挖来了一块很有粘性的泥巴,坐在庙口,偷偷地学着堆塑。老人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民间艺人,看到叶承荣聪明好学,就将他收为徒弟,教他圆塑、泥塑、上彩、贴金及浮雕等五种技艺。他进步很快,一年后,就掌握了这一种技艺。一天,叶承荣在乐清县宝台山紫霞观塑佛像,观中道人折来一根黄杨木,请他用黄杨木雕一支如意发簪。在雕刻的过程中,叶承荣发现黄杨木木质坚韧,纹理细腻,色彩光泽均为其他木质所不及,是用于雕刻的好材料。从此,他开始用黄杨木雕刻作品。就这样,我国民间艺术园地中的黄杨木雕诞生了。叶承荣的黄杨木雕使用的是尖角雕刀,所刻的人物衣饰褶纺似钉头鼠尾,看上去带有几分生硬。到了清朝末年,温州有一位名叫朱子奇的民间艺人改用一种名叫 “反口”的开似半圆的刀凿雕刻衣褶,看上去流畅、优美。1972年,周恩来总理把温州黄杨木雕艺人叶润周创作的《红绸舞》作为礼品,赠送给加拿大访华代表团。而今,黄杨木雕已驰名中外。

五. 江苏省 南京市 溧水县 黑莓

黑莓

黑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其果实为聚合果类小浆果。黑莓是1986年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植物所从美国引进栽培的。以黑莓鲜果或黑莓单体冷冻鲜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黑莓鲜果汁,保持天然的玫瑰红色,清新高雅、品位独特、营养丰富。

黑莓中含糖;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水杨酸、酒石酸、草酰乙酸、乳酸等);Vc、Ve、Vp等维生素;多种氨基酸(Asp、Ser、Glu、Gly等)及丰富的矿质元素(铁、锌、硒等)。

黑莓中含SOD酶,与r-氨基丁酸等有机酸的相互协同,能调节机体自由基代谢,从而达到抗炎、抗突变、抗衰老的效果。在原产地美国被誉为生命之果。

黑莓汁选用质量上好、新鲜、成熟的鲜果为原料,用料讲究。其生产工艺流程为:黑莓鲜果→净水清洗→预冷→单体速冻→挑选冻果(90%成熟度)→包装冷藏→净水解冻→超微粉碎→浆渣分离→配料→均质→真空脱气→瞬时灭菌→冷灌无菌包装→成品→冷藏贮运。

黑莓鲜汁为酸性果汁,在5℃左右条件下冷藏保鲜,不需添加任何防腐剂,保质期可达45天。黑莓鲜汁在加工过程中,应用了全新工艺配方,不仅保留了鲜果完整的营养成份,还保持其特有的风味。黑莓的品种不同、成熟期不同等会影响黑莓果汁的甜、酸度和果汁浓度,加工过程中进行了追踪控制,使每一批次果汁的甜度、酸度、浓度等技术指标一致,果汁产品达到了标准化的要求。

黑莓汁在酸性条件下能长期保持其鲜艳色泽,但这种自然色泽在高温、强光作用下会褐变。为此加工过程中采用了冷灌装工艺、包装纸盒选用不透光材质等措施,保证产品的高品质、高质量。

六. 江苏省 南京市 玄武 辣油小馄饨

南京人传统的小馄饨是用老式柴火烧出来的,在吃馄饨的时候喜欢放点辣油,“啊要辣油啊?”

店名:冠安红汤馄饨

地址:玄武区鱼市街56,4号

七. 江苏省 南京 秦淮区 南京彩灯

江苏—南京彩灯,又名“花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文化: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後,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功效:南京彩灯(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它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综合工艺品,也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彩灯能装点城市夜景,并且提醒节日的到来。

八. 江苏省 南京市 浦口区 酱莴苣

[酱莴苣]:来过桥林的人,都知道南街有个“娄锐记酱菜店”,酱园里酱着各种各样酱小菜,各有特色。在酱菜中,首屈一指是春天酱成的嫩莴苣,它是甜酱酱成的。这些莴苣酱成后,还保持原色,嫩、鲜、脆。人们用来下饭,也有人用来晶茗,津津有味,大可与扬州酱菜媲美。

九. 江苏省 南京市 高淳 老街布鞋

老街布鞋

老棉布鞋是高淳著名的之一。早在明清时期,高淳布鞋就名闻遐尔,远销苏、锡、常、宁、镇、扬和安徽芜湖、宣州地区。那时候,妇女大都不事农活,特别重视做针线活儿。所以农村中的妇女很少有不会纳鞋底、做布鞋的。姑娘们长到十一、二岁,做娘的就要手把手地教会她们剪鞋样、绣鞋花、纳鞋底、做鞋帮。不会做鞋的姑娘嫁到人家后,婆婆就不会喜欢,村里人就会嘲笑,说是"能剪能画的是麻利婆,不会剪画的是钝煞鬼"。

满清时期女人时兴裹小脚,俗称"三寸金莲”这种封建主义的枷锁,束缚了妇女数千年。那时候,衡量女人美丑的标准就看脚大脚小,脚小便是"美人"。这种"裹脚"的恶习,虽为广大妇女所深恶痛绝,但-者廖廖无几。女孩子迫于封建礼教的压力,不得不含着眼泪让大人们用白布一层一层地将稚嫩的脚掌包裹起来。经过长年累月的煎熬,硬挤出一双"小脚"来。然而,要给"三寸金莲"做一双合适的绣花鞋,可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选好面料,如缎面的、绸面的、绫面的,贫苦农家大都用布面的。在布料颜色的选择上也很有讲究,未出嫁的姑娘,大都用红色鞋面;出嫁后尚未生育的媳妇,

用红色或绿色的鞋面;中年妇女一般用紫红色或黛绿色的鞋面:老年妇女通常用黑锻或黑棉布做鞋面。在鞋面上绣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衡量一个女人做鞋手艺高低的主要标志,巧手绣出的花鸟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笨手绣出的花鸟粗糙呆板、不堪入目。鞋花的品种很多,除各种花草外,还有"风戏牡丹"、"双燕展翅"、"蜻蜓戏荷"、"喜鹊登梅"等等。但很少有绣虎、豹、狮、牛、马、羊和人物肖像的。纳鞋底也有讲究,有纳"满天星"的、有纳"千家万字圣"的,有纳"必定双全"的、有纳"波浪式"的、还有纳"八卦式"的等。制作一双绣花鞋,从放样到成鞋,大致需要20多道工序。男人们穿的棉布鞋比较简单,大都是白底黑帮,花样不多,既不要绣花,鞋面用布也不需刻意选择,有能耐的女人只能在纳鞋底上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高淳民间有个传统习俗,在姑娘出嫁时的嫁妆中,不仅要准备几双供新郎一年四季穿用的单、棉布鞋,而且要给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各做一双寿鞋,还要给小叔小姑各做一双喜鞋,给尚未出生的儿子做几双绣有虎头的"子孙鞋”因此,姑娘出嫁前,要花费一两年时间专门做鞋。当然,也有母亲、嫂嫂、姐姐和女中好友帮着做的。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过。不过,如今棉布鞋己被各种高档皮鞋和各种制式球鞋、运动鞋、旅游鞋取代了。相传制鞋人(俗称皮匠)的祖师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孙膑,被誉为"皮匠教神"。他编著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至今,是我-事著作中的佳品。

据说当时魏国有个叫庞涓的人,很有一些本事,他和孙膑是同学,知道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钻研过祖传的《孙子兵法》,本事比他大的多。不除掉孙膑,他就很难出人头地。于是,他假意派人把孙膑请来和他一道共事。然而庞涓居心不良,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一怒之下,治了孙膑的罪,在孙膑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并把他囚禁在监牢里。孙膑躺在冷冰冰、阴森森的牢房里,冻得浑身发抖,两腿发麻,双脚就象伸在冰窟洞里似的,冷彻心腑。后来,他被齐国使者救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十分佩服孙膑的军事才能。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赵国求齐国帮忙,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结果,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援,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和孙膑去救。孙膑采用围城打援的办法,终于打败了魏军,并在马陵道用乱箭射死了庞涓。

孙膑由于两膝盖骨被刷掉,下肢渐渐失去了知觉,一年四季,不知寒暑。因此,十分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匠们听说孙膑喜欢穿皮鞋、皮靴,感到非常荣耀,将他奉为"行业神气清末明初,淳溪镇有10余家制作并销售布鞋的鞋铺,大都集中在老街上,加上圩区的鞋铺,圩乡片就有三、四十家皮匠铺。那时候,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皮匠们都要聚会为他们的祖师爷举行祭祀活动。祭祀那天,要在承办人家的厅堂上悬挂孙膑的画像,设立孙膑的牌位,供桌上摆放猪头、公鸡、鲤鱼三牲和菱、藕、李荠等祭品,皮匠们一个接一个地在神像前烧香焚纸,三拜九叩,顶孔膜拜。祭祀结束后,皮匠们依次入席,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这种祭祀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1953年夏天,在农业合用化热潮的影响下,由制鞋能手梅位炳牵头,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小组,后又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社。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制鞋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向皮鞋加工过渡。梅位炳因是布鞋制作的传人,不愿舍弃本业去改制皮鞋,遂辞退回家,和爱人一起开办了一片夫妻布鞋铺。

梅位炳生于1928年,本县淳溪镇人氏,是古镇老街正宗老字号《梅家鞋铺》的创始人。他12岁开始拜师学徒,师承他的舅父,高淳圩乡很有名气的制鞋师傅周宪栋。日本鬼子侵占高淳后,他转移到乡下避难,仍以做鞋挣钱谋生。日本鬼子投降后,他重返淳溪镇开设布鞋铺,边制做、边销售。解放五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老街上,从未挪过地方。他热爱制鞋事业,苦心钻研制鞋技术,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制鞋事业。他高超的制鞋手艺,己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制做的布鞋结实耐穿,美观大方,式样新颖,价格公道,具有起步、养脚、不生臭、不生鸡眼,不鳖脚等诸多功能。由手他为人正直,诚信待人,从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因此,生意一直做得红红火火。近年来,由于他的商号和品牌,不断见诸于电台、电视台以及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梅师傅名声远扬,他所制做的布鞋越来越被顾客所青睐,不少前来高淳旅游的游客,都要光顾《梅家鞋铺》,选购几双各种款式的布鞋带回去,或自己穿用,或孝敬家母,或赠送亲友。

随着古镇老街的日益繁荣,《梅家鞋铺》也更加兴旺起来了。2002年5月1日"首届南京高淳老街民俗文化节"期间,《梅家鞋铺》顾客盈门,各种布鞋供不应求。为了满足顾客需要,梅师傅在老街上租了两间门面,新辟了一家《梅家鞋铺》,让他儿子、女儿、女婿一起上阵,都做起了制作和销售布鞋的生意。店铺内摆放的各类布鞋琳琅满目,相映生辉,成了老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十. 江苏省 南京市 玄武 南京五香豆

南京五香豆又称之为“状元豆”,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居住在城南金沙井旁小巷内的寒士秦大士,因家境贫寒,每天读书到深夜,其母就用黄豆加上红曲米、红枣煮好,用小碗把豆子装好,上面加一颗红枣给他吃,并勉励他好好读书,将来好中状元。后来,秦大士中了状元,此事传开,状元豆便出了名。。一些小贩就利用学子的这种心理,在父子庙贡院附近卖起了状元豆,衬口彩说“吃了状元豆,好中状元郎”。状元豆实际上就是五香豆,和五香蛋一样,五香豆入口喷香,咸甜软嫩,细细品尝,趣味横生,由于烹制入味,一般色泽呈紫檀色,入口富有弹性,香气浓郁,让人吃起来就停不住嘴喽。至今南京还流传着这样的儿歌:“五香豆,真正香,城里头吃了城外头香……”

目前,南京五香豆保持正宗口味的是夫子庙的魁光阁。说到魁光阁五香豆就离不开该店的另一招牌小吃五香蛋,五香蛋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但真正做出特色、口味还算是魁光阁。魁光阁的五香豆与五香蛋,有小吃中的“绝代双娇”的美誉。是最地道的南京小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