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清特产盐焗鸡 盐焗鸡什么地方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清特产盐焗鸡 盐焗鸡什么地方特产更新时间:2023-02-17 16:36:36

一. 天津市 武清区 曙春葡萄

曙春葡萄--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果品类)

天津市武清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

曙春葡萄天津市曙春蔬果专业合作社

二. 天津市 武清区 小宝栗子

小宝栗子是天津的小吃。在天津,小宝栗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知名度,一点都不亚于“天津三绝”。1996年,小宝栗子到工商局注册了“小宝栗子”商标。1998年,黄家花园西安道口成立了“小宝栗子食品商店”,现炒现卖小宝栗子,并推出礼品盒装,也售卖各种烟酒食品。同年,成立小宝栗子食品有限公司。1999年,小宝栗子河西大沽南路分店开业。两千年,黄家花园保定道口的二层小楼赫然挂出了“小宝栗子”的牌匾。

三. 广东省 梅州 梅江区 盐焗鸭脚

客家卤鸭脚乃闻名于世的客家小吃之一。它采用传统配方,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风味独特,适合现代人的口味。本品采用真空保鲜包装,食用方便,实为下酒佐料,居家旅行,馈赠亲友之佳品。因为是卤制品,所以其有一种特别香的味道,这就是客家的特色,客家对于研究卤制品,有其一道独特的秘方。

四. 天津市 武清区 天津坛子肉

天津坛子肉因使用陶瓷坛烧而得名。猪肉于沸水中浸烫,切块取特制小坛铺板子骨,放肉块调料肉皮密封坛口,文火焖熟,入碗凝固定型。呈枣红色,晶莹透明,油润烂滑,香浓味美,肥而不腻。食前加热,滋味不变,亦可配白菜、面筋、土豆等。为冬季时令菜。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五.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阳西盐焗鸡

盐焗鸡

阳西盐焗鸡手艺最初流行在民间,流传历史已不可考。盐焗鸡作法是取两斤左右的鸡项,开膛去毛,掏空内脏,将两只鸡脚屈向腹部,挂十至二十分钟,待血水去净,鸡身略显干燥,取草纸包裹。再找一瓦煲,放上半寸厚米粒粗的食盐垫底,将鸡放瓦煲内,周围用盐包裹,上面再覆一寸左右的盐,将瓦煲置炭火中煨,点香一支,待香燃去一半,取下瓦煲,即为成品。

盐焗鸡皮脆骨香,肉实,百吃不腻。功用是温中益气,壮阳补肾。清末时,阳西兴起一些盐焗鸡店,专事盐焗鸡生意,来往客商,对阳西盐焗鸡莫不拍手称叹。

六. 天津市 武清区 大黄堡鲤鱼

大黄堡鲤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黄堡鲤鱼是天津武清区大黄堡镇的。

大黄堡鲤鱼因口感细腻、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大黄堡鲤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大黄堡鲤鱼

天津市武清区大黄堡水产养殖协会

13938198

活鱼

七. 天津市 武清区 西马房打瓜

西马房打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走进东马圈镇西马房村,微风中飘散着阵阵瓜香,田间则是横卧在地上的打瓜和成片翠绿的瓜秧,瓜农们正忙着将这一季成熟的打瓜采收装车,销往周边地区。

“打瓜是西瓜的品种之一,果实较小,味道甜美,瓜子多而大、壳薄仁香,瓜瓤分红、黄、白三色。因其吃时多直接用手打开,故称打瓜。”西马房村村委会主任刘宝刚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带着我们走进村里。西马房村位于东马圈镇东南侧,有260余户,打瓜种植面积600余亩。刘宝刚说,村民种植打瓜的历史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几百年前。相传北宋年间,宋、辽两国对峙,当时的西马房村正处在萧太后运粮河东侧,由于人烟稀少,水草肥美,地域辽阔,萧太后便下令在此地建起了牧马场,养出的马大多供给骑兵作战使用。到了明代,官府养马的数量逐渐增多,西马房村落规模也随之增大,官兵开始在田间种植打瓜以备军需。公元1675年8月,清康熙帝曾微服私访至东马圈镇,夜宿王府旗奴宋家,宋氏专门派人到西马房村采摘新鲜可口的打瓜以供皇帝食用,康熙食之大悦,对打瓜赞不绝口,鼓励当地农民增种打瓜,让更多百姓品尝。其后,西马房打瓜种植愈加普遍。

据介绍,打瓜是水果中的“宝贝”,内含丰富的纤维素、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他营养元素,其含有的植物固醇可降低血液里低密度胆固醇含量,适合患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食用。不仅如此,打瓜还是一种利用价值很高的瓜类,瓜瓤可以直接食用,瓜子能炒着吃,瓜皮则既能做菜,又能腌制瓜条。刘宝刚说:“现在西马房打瓜亩产1700公斤左右,多的时候能有2000公斤,平均每亩收益3000元。在武清和廊坊等地,西马房打瓜已小有名气,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定购。目前,东马圈镇政府正在为‘西马房打瓜’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一步开拓市场、打响品牌,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八. 广东省 肇庆 封开县 盐焗杏花鸡

盐焗鸡是中国各大菜系最具特色的烹调技艺,它的形成与客家人的迁徙生活密切相关。在南迁过程中,客家人搬迁到一个地方,经常受异族侵扰,难以安居,1又搬迁到另一个地方。在居住过程中,每家每户均饲养家禽、家畜。在“逃亡”、迁徙过程中,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杀,放入盐包中,以便贮存、携带。到搬迁地后,这些贮存、携带的原料可以缓解原料的匮乏,又可滋补身体。盐焗鸡就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运用智慧制作,并闻名于世的菜肴。起初,客家人将宰净后的原只鸡先用盐堆腌制、封存,要食用时,直接蒸熟即可,即现在的“客家咸鸡”。

据传,有一位客家妇女儿女成群,其中一位小孩体弱多病,因当时缺乏各种营养食品,就将用盐腌制后的鸡,用纸包好放入炒热的盐中用砂煲煨熟,小孩食用后,身体逐渐恢复,强壮起来,并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状元。后来这种菜肴家喻户晓,成为每位客家妇女都能烹制的拿手菜肴。为方便烹调,适应大量生产,经厨师不断改良创新,创制出另一种鸡的风味———盐焗鸡。

封开杏花鸡盐焗鸡是以饲养180天龄的杏花鸡通过传统的方法制作而成,封开县广远公司食品厂获得肇庆市首家禽类肉制品QS生产的企业,通过杏花鸡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和增加产品附加值,对加快杏花鸡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九. 广东省 河源 源城区 东江盐焗鸡

东江盐焗鸡是广东的一款名菜。它首创于广东东江一带。300多年前的东江地区沿海的一些盐场,有人把熟鸡用纱纸包好放入盐堆腌储,这种鸡肉鲜香可口,别有风味。后来东江首府盐业发达,当地的菜馆争用最好的菜肴款待客人,于是创制了鲜鸡烫盐焗制的方法现焗现食,因此菜始于东江一带,故称这种鸡为“东江盐焗鸡”。

特点:

制法独特,味香浓郁,皮爽肉滑,以沙姜油盐佐食,风味极佳。色泽微黄,皮脆肉嫩,骨肉鲜香,风味诱人,是宴会上常用的佳肴。

原料:

重1500克左右的肥嫩项鸡1只(毛黄、嘴黄、脚黄、下过蛋的母鸡称项鸡)、姜片、葱条各10克、香菜25克、粗盐2500克、精盐13 克、味精7克、八角末、沙姜末各2.5克、芝麻油1克、熟猪油120克、花生油15克沙纸2张。

制作:

1、炒锅上小水,下精盐4克烧热,放入沙姜末拌匀取出,分3小碟,每碟加入猪油15克供佐食。将猪油75克、精盐5克和芝麻油、味精调成味汁。反纱纸一张刷上花生油待用。

2、在翼膊两边各划一刀,在颈骨上剁一刀,然后用精盐3.5克擦匀鸡腔,并放入姜、葱、八角末,先用未刷油的纱纸裹好,再包上已刷油的纱纸。

3、用旺火烧热炒锅,下粗盐炒至高温,取出1/4放入沙锅,把鸡放在沙锅内,将余下的盐覆盖在鸡上,盖严锅盖,用小火焗约20分钟至熟。

4、把鸡取出,揭去纱纸,剥下鸡皮(待用),将鸡肉撕成块,鸡骨拆散,加入味汁拌匀,然后装盘(骨在底下,肉在中间,皮盖在上面),拼摆成鸡的形状,香菜放在鸡的两边即成。食时佐以沙姜油盐调味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