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双版纳特产肉 西双版纳特产排名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双版纳特产肉 西双版纳特产排名前十名更新时间:2023-02-17 22:04:17

一. 广西 桂林 秀峰区 马肉米粉

桂林米粉有许多种,最有名的是马肉米粉。它用特制的红烧马肉作配料,马肉鲜嫩味香,壮阳补肾。过去吃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来盛,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现在已改用大碗。城中老店“又益轩”米粉店的马肉米粉最为驰名,据说它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店主限量出售。此外,石记米粉、味香馆也颇有名气。

二. 湖南省 衡阳市 衡东 杨桥麸子肉

“杨桥麸子肉”是传承于衡东县杨桥地区的一道农家特色菜,也是衡东土菜的一道金牌菜。它因浓香、肥而不腻而深受食客的欢迎。加上制作主原料之一的红曲米粉的调配而更显喜庆,故有“东方红云”的美誉。

趁大家点菜品茶的空隙,我特意溜进老板的厨房,现场观摩老板已装入碗内即将进入蒸笼的“杨桥麸子肉”,并详细询问其加工方法。老板娘见我们特意奔着“麸子肉”而来,也就毫不保留地介绍她家祖传的做法。

制作麸子肉,须选用上好的五花肉,将肉切成小半个巴掌大一块长方片,加上盐、米酒等腌制24小时,再蘸上自制的麸子粉,然后将麸子肉入热油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即可装盘待用。来客时,只须在麸子肉上撒点辣椒粉,入笼蒸20分钟,出笼后再撒点葱花即可。

老板娘接着补充说,麸子肉香不香,好不好吃,麸子粉很重要。最佳组合为糯米和大米、红米各占一半,再配上八角、胡椒粉等一起用火炒成金黄色,然而磨成粉子。麸子粉不能太细,但也不能太粗。

不一会功夫,一碗色泽鲜红、香气扑鼻的“杨桥麸子肉”便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用筷子一夹,果真肥而不腻。细细品味,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三. 广西 北海 银海区 珍珠贝肉

你吃过珍珠贝肉吗?能作肯定回答的恐怕在我们珠乡亦非百分之百,因为此物量少且珍贵,珠农一般是不外卖的。

珍珠贝肉就是孕育珍珠的海贝内的肉体,乳黄色、大小如鹅蛋黄,用它煮粥,入口极为鲜嫩爽滑,味道绝非其他贝肉可比,吃者吃过后会觉得精神格外清爽,五脏六腑尤如注入新的活力。珍珠贝肉除煮粥外,单独煎、炒、炸、炖均可,同样美味爽口。

吃珍珠贝肉别有一翻表趣。珠乡人云,谁吃到珍珠、(因开贝取珠,还有少量珠粒残留在肉内)谁有运气,最有福气,食客吃到珠粒,可归个人所有。除此之外,贝肉内往往还伴有为数不少、光泽耀眼、小如粟米的不规则天然珍珠,这种珠一般不能作首饰但可作药用。吃贝肉时,如食客不知就里、一口咬下去“咔嚓嚓”声接连不绝,还以为沙子咯牙而生气吧!一旦将其吐出细看,却无不疑团顿消,眉飞色舞。

肉据专家鉴定,珍珠贝肉含有21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能促进视网膜神经组织发充和胆汁酸的生成,还可降低人体胆固醇的含量,防止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对预防高血压也有很好的作用

四. 江西省 上饶 德兴 肉烧饼

肉烧饼是上饶的特色小吃形圆而薄,正面贴满芝麻仁,精肉置饼中,呈黄色。吃起来口香味美,越嚼越香,风味独特,刚出炉更佳。 首先将和好的面撮下馒头大小一块包上肉馅,然而在面板上用赶面杖赶一赶,接着放到一个光滑的凸形瓷器上用手沾着水压得更加薄一些,这时往早已铺好密密一层脱皮芝麻的板子上一沾,一个直径二十多公分的烧饼就等着进炉烤了。烤炉的直径约有一米多,里面是燃烧的锯末,无烟,无火焰,火上方约四十公分左右是一个铁板,只见制作工将不带芝麻的那一面往板上用力一贴,烧饼就借着热量贴在了板上。一会儿的功夫,烧饼就在炉子里慢慢地鼓了起来,五分种左右一个又大又香的淄川肉烧饼就出炉了。

五. 上海市 静安区 荠菜肉馄饨

菜系:沪菜

口味:清香

价格:10-40元

特色:皮薄馅多,荠菜清香,滋味鲜美。

原料:小麦面粉1300克,猪肉(肥瘦)750克,荠菜1500克,黄酒25克,盐40克,白砂糖25克,香油,味精15克,猪油(炼制)40克。

制作方法:

1.将面粉制成馄饨皮。然后将荠菜洗净,放入沸水中烫一下,捞出用冷水冲凉,再挤干水分,斩成末。肉末中加细盐,白糖,黄酒,味精,麻油和清水150克,拌透搅上劲后,加荠菜末调和成馅心。

2.将皮子放在左手掌中,馅心放在皮子中心,折成大馄饨生坯。

3.锅内放清水,烧沸后,将馄饨生坯下锅,用铁勺背部靠着锅边和锅底轻轻推动,以防馄饨粘在一起。待馄饨浮起后,加些冷水再煮片刻随即捞起盛入碗内(碗里事先放好鲜汤和猪油)。

六. 西藏 山南 浪卡子县 羊卓雍风干肉

羊卓雍风干肉

风干肉是藏区牧民主食之一,由切割成条的牛羊肉晾晒风干而成。羊卓雍湖区人家每户均有专门的晒肉房,四壁皆墙,仅以一小天窗通风,-10月(公历11或12月)冬宰期间大量投入使用。风干肉以羊肉为主,整只或切割成细条的都有,无需过多工序,自然风干到次年1月(公历2或3月)即可食用。因为羊湖丰富的野生植被及略含盐份的湖水供羊生养,所以这里的风干肉自然有一股淡淡的盐渍味,口感非常好,是款待宾客的上佳食品,以前常供奉给藏政府享用。

七.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肉夹子

隆冬腊月天,正是凉州的“软儿梨”应市的时候。沿街的干鲜果摊上,“软儿梨”和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冬果梨为伴,凉州有一种非常大众化的小吃,当地称“肉夹子”,足堪与“三明治”相媲美。凉州“肉夹子”是用馒头夹肉来吃。馒头蒸制,很有讲究,兑好酵头后分好多次发酵,一遍遍往里掺干面粉,这叫“揣”,跟滚雪球似的越发越多,揉剂子时不用兑碱,却没有老酵的酸味,保留了麦面的清香。蒸馒头用的是特制木蒸屉。木笼保温,吸水,不会塌火。蒸时锅里添冷水,水刚有热呼气就上屉,这样生胚和笼里的温度是一起上升的,不会把馒头蒸气裂,这叫“饧”。馒头出笼,白净光鲜,那个白法,说是粉白,不浮冶;说是雪白,不刺眼;是一种特殊的鸽蛋白,细腻中泛着玉润。手指一按,一个凹坑,一松手,又成原样,跟海绵似的有弹性。这馒头有两大好处:一是搁在通风地方,馒头只会干得梆硬,绝不会生霉变质;二是遇水就化,不管干得多硬,只要用水一泡,化得跟粥一样糯软,老奶奶喂小孩最认这个,吃了消化快,不伤胃
凉州“肉夹子”里的肉多是卤制的猪杂碎,制作的好坏全凭卤肉用的汤汁,俗称“卤子”。卤子是越陈的越有味儿,就跟酿酒的窖似的,“老窑”出美酒。肉卤了多少茬,汤是不换的,只是每次都要加调和,隔段时间还要下只鸡“提味”,兑适量红糖正正颜色,这样卤出的肉,皮面上呈松花蛋色,软、带胶质,不粘口,不腻胃;里肉收得紧细,白是白,红是红,隔老远那股浓郁肉香就引人垂涎。用尺把长的柳叶刀,先把肉解成四指宽的条,行话叫“铤”。然后,只听“咝咝”一阵刀响,切出一刀板纸样薄肉片儿,这叫“飞”。再将馒头“犁”成10来片薄片,口条、肚尖、肝丝、腰花各样一撮。两片馍一合,夹好,挨个儿摆在青瓷碟里供客人食用。有那老吃家,碟也省了,整个将馒头合成一捧,大块朵颐。“肉夹子”吃起来干松爽口,肉香中和着鲜麦面的清香,又微透着酒酿味儿,久食不厌
( 武威)

八. 四川省 绵阳 江油 川味花椒肉

川味花椒肉,冷菜,麻辣味型。特点:颜色金红,麻辣干香。烹制法:炒、收汁。此菜冷吃最好,宜于下酒。

川味花椒肉的原料:0g

猪肉、干辣椒、花椒、白糖、绍酒、汤、酱油、菜油、葱、姜、盐。0g

川味花椒肉的做法:0g

1、把瘦猪肉洗净,切成2厘米的方丁,用盐、绍酒、葱段、姜(拍松)、酱油与肉丁拌匀,腌渍15分钟。干辣椒去蒂去籽切成节。0g

2、炒锅内放菜油烧至八成热,将肉丁放入炸约4分钟捞起(不要把水气炸得过干)。0g

3、锅内留菜油少许,放入干辣椒、花椒、葱、姜炒,把肉丁倒入,加少许白糖,煸炒添汤烧开入味,收干汁即可。0g

操作要领:此菜做法中的收汁不是一种烹饪方法,而是成菜前的一个环节,不仅有芡汁的要收,一些干烧类的菜也要收。0g

九. 浙江省 杭州 滨江区 南肉春笋

    此菜传说也与苏东坡有关。苏公爱吃猪肉是很出名的,他写了不少关于吃肉的诗,但他更爱居室四周之竹,传闻他曾这样写道:“宁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另人俗。”有人就接其意写道:“若要不瘦不俗,最好餐餐笋烧肉。”这就引申出“南肉春笋”这一菜的典故。此菜选用薄皮五花南肉与鲜嫩春笋同煮,爽嫩香糯,汤鲜味美。也许是这个缘故,“南肉春笋”便成为人们爱吃的杭州传统名菜。(杭州)

原料:

芝麻油10毫升、绍酒10毫升、咸肉原汤100毫升、熟鸡油10毫升、味精2.5克、熟净五花咸肉200克、小白菜若干

制法:

1.咸五花肉入锅煮熟,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

2.春笋削皮,洗净切旋料块(斜刀块)。

3.小白菜择洗干净,用沸水焯熟,备用。

4.锅内入清水400毫升,倒入咸肉原汤100毫升,用旺火煮沸。

5.再把咸肉与笋块同时下锅,加入绍酒,移至小火上煮10分钟左右。

6.待笋块熟后放入味精,出锅,淋上鸡油,放入焯熟的小白菜摆盘即成。

特点:

此菜选用薄皮五花南肉与鲜嫩春笋同煮,爽嫩香糯、汤鲜味美。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十. 湖北省 荆州 江陵 千张肉

湖北—千张肉,用猪五花肉为主料制作而成。湖北地区的传统名菜,也是湖北江陵地区传统筵席上的“三大碗”之一。

文化:相传唐代有一个宰相,名叫段文昌,是远近有名的美食家。他经常品尝各类食品,对中华美食文化颇有研究。同时他也是一位烹调高手,他所做的菜肴烹制简便,用料普通,色泽艳丽,美味可口。他经过多年的实践,自编了菜谱若干卷。“千张肉”这道名菜就是他首创的。唐穆宗年间,段文昌回老家省亲,当他宴请亲朋好友时,厨师做了许多菜,其中有一道形如发梳,称之为“梳子肉”,块大肉肥,一看就使人腻得慌,几乎无人食用。宴罢,段文昌找到做这个菜的厨师,对他提出了改进的技法。他让厨师将肥肉换成猪五花肋条肉,将炸胡椒换成黑豆豉,并增加葱和姜等作料,然后,段文昌亲自操刀做示范。数日后,段文昌要离别家乡,再次宴请乡亲,厨师照他的指点重做了“梳子肉”。此菜色泽金黄,肉质松软,味道鲜香,肥而不腻,与上次的“梳子肉”大相径庭,一端上桌,客人们便争相品尝,不一会儿就被吃光了。人们纷纷问道,这是道什么菜?段文昌见此菜肉薄如纸,便随口取了个名字:“千张肉”。于是,这道菜便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和大小饭店,并经专业人员不断加以改进,一直流传至今。清咸丰年间,驻守在荆州的满族-恩将军。曾辟店经营此菜,但不得 其妙,所作“千张肉”膘肥油腻,顾客又渐冷落。恩将军借进京述职机会, 得知御厨肖代和-二位师傅即将回荆州故里养老,就利用权势雇请两位师 傅作主厨。肖、张二位厨师沿袭段文昌生前制作此菜要诀,在原制“千张肉” 的方法上,将 20 片厚块肉改切成 80 片薄片,在配料上把咸菜叶垫底改为浏 阳豆豉,并增加了花椒和糟腐乳汁,配以葱、姜等调料,先用旺火蒸熟,临 吃时,再上笼蒸透,改变了油腻和配料单一的传统做法,又使官办酒楼重新 兴旺起来。

功效:“千张肉”是选用猪五花肉为主料,经煮、炸、蒸三道工序而成。成菜色泽嫣红,肉片软嫩不腻,味道溶烂不糜,咸甜馥香浓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