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勐海有些什么特产 勐海县有什么特产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勐海有些什么特产 勐海县有什么特产值得买更新时间:2023-02-17 04:03:47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傣味撒撇

撒撇:为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傣族喜好的菜肴,各地做法不尽相同,“撒”系傣语,汉语意为凉拌;德宏傣族做法由蘸水和附菜组成,蘸水分柠檬撒撇、牛撒撇等,附菜有傣族特制细米线、黄瓜、刺五加、水乡菜、苦笋、马蹄菜等;柠檬撒撇味酸,有清凉解暑功效;牛撒撇味苦,有清热功效。牛撒撇这道菜具有药膳价值,可以帮助消化、健胃、消暑祛热。临沧地区的牛撒撇与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牛撒撇是不一样的。

牛撒撇主原料

主要原料是牛肚(即牛胃,汉族叫牛百叶)。

牛撒撇的独特佐料

牛撒撇之所以特殊,在于它所用的独特的佐料——牛胃里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东西。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然而如果没有它,牛撒撇就不能成其为牛撒撇。

制作牛撒撇的方法:

在杀牛前一个多小时,给牛喂一些傣乡特有的野草——五加叶和香辣蓼草。五加叶因为周边长刺,所以也叫刺五加,是一种清凉、味苦的中草药。香辣蓼草叶型似辣椒叶,味道又辣又苦,具有杀菌的功效。

牛开膛后,把牛肚洗净,放在开水里烫两分钟,捞出来后快速刮洗干净,切成条,然后放佐料;从牛胃里取出初步消化的草汁,跟牛肚拌在一起,再加上其他佐料:小米辣、花椒面、花生末、八角、草果面、味精、盐;再放一些新鲜的切细了的五加叶和香辣蓼草,拌上从山里采来的野香葱——牛撒撇就制成了。对了,还要加上另一种你无法想象的东西:牛的小肠里的一种很苦的汁水。加了这种苦水的牛撒撇才是风味最地道的牛撒撇!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包烧鲜鱼

包烧鲜鱼是布朗族的传统名莱,鲜香俱备,味美可口。其制作方法:把鱼剖开洗净,将辣椒、姜末、芫荽、野花椒、盐等各种佐料切细拌匀后填人鱼腹内,再用芭蕉叶包好,捂在火塘的炭火下面,烧熟即可食用。( 西双版纳)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菜

布朗族菜

布朗族有“不吃烤肉,不算尝过肉香”的说法。所以烤食的东西多有烤山鼠肉、斑鸠肉、鱼、猪肉、牛肉;另外,还有卵石鲜鱼汤、螃蟹松、螃蟹肉剁生、油炸花蜘蛛、蝉酱、包烧鲜鱼、酸味菜(酸肉、酸鱼、酸笋)等。除以上所介绍的外,瑶族、基诺族及其它民族也有相似的烹调方法,但民族不同,煮法、炒法、烤法也就不同,风味各异。

到美丽的西双版纳不仅要看风景,还要尝美食,因为这里的特色菜很多,颇能体现少数民族饮食风貌,比如布朗族的特色菜,经常采集的野菜有布格多(野芭蕉花)、赛短(野芭蕉心)、得娃(酸荞菜)、得格瓦(蕨菜)、格瓦翁(水蕨菜)、得格不鲁(水芹菜)、帕冷(水薄荷)、竹笋、野蘑菇等。

布朗族烹饪食品的方法,主要有包烧、烘烤、煎炸、炒、舂拌、蒸和煮。贫苦人家做菜极少使用炊具,烹饪时,将鱼、肉、瓜豆、野菜切碎以后,拌上食盐、辣椒、苤菜根、姜、蒜、芫荽等佐料,用芭蕉叶或冬叶包裹成包,置于火塘内焐烧至熟,供食用。在布朗族菜肴中,原料和烹饪方法具有民族特色的,有撒嘎当、波弯阿勒、撒阿永、嘎哽等几种。

撒嘎当,即螃蟹剁生。以新鲜螃蟹为主要原料,配以糊辣椒粉、姜末、蒜泥、芫荽、南瓜籽、炒米面等佐料调制。加工时,将螃蟹敲死放在火塘中翻烧至熟,去掉硬壳后剁细成泥状,加适量食盐、糊辣椒末、蒜泥、熟南瓜子面、炒米面调拌均匀即成。这道菜味香、辣、鲜,用糯米饭蘸吃,或用萝卜、白菜、水薄荷、野芹菜等蘸吃均可。

波弯阿勒,是油炸花蜘蛛。这种叫阿勒的花蜘蛛,在野外林间结网,个儿有小手指般大,身上长有花斑。圆鼓鼓的肚子里,是具有丰富蛋白质的乳白色汁液。人们上山下地时,用树枝裹缠蜘蛛所结的网,把花蜘蛛网在网内带回。烹饪时,去掉蜘蛛头脚,仅用圆肚作为原料,只需用清水冲洗一遍,便可投入油锅煎炸供食。油炸花蜘蛛,香味扑鼻,与油炸蜂蛹一样喷香可口。它是一道营养丰富,加工方法简单,风味独特的食品。

撒阿永,可译为蝉酱。以蝉为主要原料,加以糊辣椒粉、野花椒粉、姜、蒜、芫荽等佐料调制,这道菜只能在初夏之时制作。雨水刚落地时,蝉常常于夜间在有浅水的洼地上云集。人们趁机将蝉捕来,去羽,去脚,蒸熟剁细,拌上糊辣椒粉、姜末、蒜泥、野花椒粉、芫荽,加适量食盐调拌成糊状而供食用。味虽谈不上美,但营养丰富,特色独具。

嘎哽,可译为包烧鲜鱼。以鲜鱼(小鱼)为主要原料,加姜、蒜等佐料加工。烹饪时,将鱼儿剖腹,挤除内脏,洗净,加抹食盐、糊辣椒粉,掺以蒜泥、姜末、芫荽、苤菜等佐料(若包烧大鱼,佐料应填入鱼腹),用芭蕉叶或冬叶严实包裹,焐于火塘的炭火下烧熟供食。这道菜不用油,但味鲜美,具有山野食品特色。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火烧鱼

云南稻田养鱼,世代相传。每当稻谷成熟时,鱼已长肥,稻田开沟放水,在水口处置一竹笼,鱼顺水入笼,提回家烹制,配吃新米饭,乐趣无穷。地处滇西的傣族,因地制宜,稻田盛产挑手鱼。云南稻田养鱼,世代相传。每当稻谷成熟时,鱼已长肥,稻田开沟放水,在水口处置一竹笼,鱼顺水入笼,提回家烹制,配吃新米饭,乐趣无穷。地处滇西的傣族,因地制宜,稻田盛产挑手鱼。挑手鱼,又名胡子鱼,产于德宏州,喜在水田中生长,胸鳍两边各有一对硬刺,极其锋利,可将捕捉者的手挑破,故名。此鱼肉厚质细,营养丰富,用此鱼烹制的火烧鱼,软嫩鲜甜,香味扑鼻,能增食欲。

原料

主料:挑手鱼1000克。

调料:葱姜蒜末、青椒末、青姜叶末各对年0克,香菜末、荆芥末、花椒叶末各40克,薄荷、茴香叶末各20克,香茅草100克,草果粉4克,胡椒粉、味精各2克,食盐5克,酱油30克,绍酒20克。

制法

将鱼去鳃、去内脏,洗净,分成两份,一份取下鱼肉,捶成茸与上述调料拌成馅,将馅镶入另一份鱼的鱼腹内;鱼皮朝外,头尾折拢,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形,再用芭蕉叶包好,埋入炭火中焐熟,取出,去芭蕉叶和香茅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毫崩

傣语“毫崩”,汉意为泡饼,也是属于糯米加工成的粑粑。它的做法是:先将糯米浸泡10来小时后,舂细、拌上红糖、蛋黄、芝麻继续舂,然后捏成菜碟大小的薄饼晒干备用。食用时将圆饼放在制作好的竹夹上面,在火炭上面烘烤,左、右手各持一竹夹互相交换翻动,直至圆饼受热发泡至黄即可。这种泡饼香甜脆,作点心食用。( 西双版纳)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喃咪

喃咪是傣语,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酱。是用西红柿在炭火上烧熟,去皮,然后与葱、蒜、芜荽、香蓼草、野花椒、剁碎的小米椒、盐拌和而成。通常喃咪与一些煎炸的食品共吃,如果再加上一种当地产的酸果,借那种植物的酸味就更加可口了。

传说,它是由一对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首先制作的。老两口居住的寨子叫“曼炸”,承担着为封建领主烹饪食品的劳役。有一年过年时节,领主的管家突发奇想,下令曼炸寨的每位住户做一道美食送进领主司署,让参加“赶摆”(即娱乐性1)的头人品尝。于是,有的住户做剁生,有的做烤肉,有的做年糕,有的煎竹蛹,有的蒸鱼卵……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这一对孤独老人别说鸡鸭鱼肉,就是时鲜小菜也拿不出来,他们的菜园子里仅有几株已经抽薹开花的青菜。为了应付差事,两位老人只好把几株留种的青菜砍来,洗净剁细,煮熬成菜汤。为把又老又硬的菜茎煮烂,老人不断加柴旺火,添水加汤,熬煮了整整一宿。至次日清晨,土锅里的菜汤已熬成膏。他们一尝觉得味道还不错,便细心地剔去没有煮烂的菜渣,在菜膏里加入食盐、蒜泥、辣椒和芫荽等调料,拌匀,然后拿了几碗送进领主司署。

这些绿汪汪的东西,达官贵人谁也没有见过,因此一上桌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管家用筷子蘸了一点尝了尝,觉得味道不同一般,便请领主品尝。领主一尝,便连声称赞。其他1一听也都争先品尝,凡尝到过这道菜的人,个个啧啧称奇。大家都问领主厨师:这菜叫什么名?用什么原料做的?厨师也是头次见到这道菜,于是便跑去找到两位老人,询问做菜的方法。老人把详细情况告诉了他,并请他给这道菜取个名。厨师给这道菜取名“喃咪帕”,并找来一些鱼腥草、生萝卜让领主等人蘸着喃咪帕吃。从那以后,喃咪帕便在西双版纳各地流传开来,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喜欢食用的家常菜。

现在,西双版纳境内流行的喃咪除喃咪帕外,还有“喃咪麻克满”(番茄酱)、“喃咪阿”(芝麻酱)、“喃咪托领”(花生酱)、“喃咪麻个”(橄榄青果酱)、“喃咪巴”(鱼酱)、“喃咪布哈”(螃蟹酱)、“喃咪糯”(酸笋酱)等。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云南的一种传统名茶。七子饼茶属紧压茶,外形美观,为圆饼形,酷似满月。因为每七饼茶包装为一筒,所以称七子饼茶,以勐海县所产的茶叶为原料制成的七子饼茶质量最佳。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毫吉阿

这是一种用糯米饭和芝麻做成的粑粑。制作时,先将芝麻舂细,然后把它和刚蒸熟的糯米饭一起舂,待舂细、拌匀,把它捏成一块块饼子的样子即可。这种粑粑有舂好即吃、烘烤、油炸等多种吃法。其做法简单方便,是农家最常见的食品。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个旧锡制工艺品

锡制工艺品是云南个旧锡工艺美术厂生产的传统产品。1980年获云南省和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获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1990年在中国妇女儿童博览会上获金奖。

该产品始自明末清初,系以个旧出产的99.75%以上高纯度精锡为主要原料,经过熔化、压片、下料造型、抛光、装接、擦亮等工序制作,再精镂细雕富有民族特色的白描山水花草、翎毛鱼虫、动物图案而成。具有“色似银、亮如镜、光彩夺目、独具风格”的外形特征和抗碱、无毒、不锈的防腐蚀性能。观赏、收藏价值极高,行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6年生产的虎纹笔筒、、小水烟筒、花耳香炉、龙耳香炉、唐马、凤蜡台、牛顶罐被评为国家一级永久收藏珍品。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西双版纳柚子

西双版纳柚子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柚子俗称大泡果,西双版纳傣语称“麻景掌”或“麻哦”。西双版纳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景洪,橄榄坝,勐仑,勐腊等低海拔河谷盆地。

柚子树属芸香料果木,植株强健,分枝较多,每年春天开花结果,花朵色白气香。果实单个生长或二三个结团生长,果型呈扁球形或尖圆形,果实硕大,单果重在1-3千克之间,幼果青绿生辉,成熟时果皮淡黄或绿黄。果皮光滑,密生油腺,含有气味特殊的黄色挥发油,果皮较厚,内层泡松柔软状若海绵。果实耐储存搬运,只要不压破果肉,保存十天半月均不会坏。果肉多瓣聚合,一个果实内有瓤瓣12-18瓣,瓣内果肉是粒状瓤,有白色,红色两种,味甜或酸甜。带皮柚子果实,含柚皮甙,枳属甙,新橙皮甙,油皮素-4,葡萄糖甙-7,并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菸酸,钙,磷,铁及挥发油。果皮含挥发油0.3-0.9%。幼果味酸,民间常用幼果干片煎汤医治尿急,尿痛。

西双版纳种植的柚子品种较多,外引品种有沙甜柚,晚白柚等,当地品种有勐仑早,冬试早,勐罕柚,曼赛龙柚等。勐仑早,冬试早属早属品种,秋初时节便可上市,曼赛龙柚成熟较晚,秋末冬初方可上市,瓤瓣呈粉红色,食味比勐仑早略酸,但汁多肉细。西双版纳柚子的栽培面积约20000亩,年产柚子40000余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