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廊坊的特产梨 河北特产梨是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廊坊的特产梨 河北特产梨是哪些更新时间:2023-02-15 16:16:32

一. 河北省 廊坊 广阳区 廊坊熏肉

熏肉的制法是先用水将肉煮熟,然后控一控水,在干锅里放上茶叶与红糖的混合物,加热至融化,再将肉放在屏蒂或是浅子上,盖上盖,文火加热3--4分钟,即可。看上去是金黄色,吃起来肥而不腻,别有一种风味。

二. 河北省 廊坊 大城县 果子干儿

果子干儿

据传1866年同治皇帝九岁那年,他私自越出丰泽门,走出紫禁城。小同治第一次溜出宫,大开了眼界,一切都那么新鲜。他看见一群小孩围在一辆摊车前,每人手里都有一只小碗,小贩正从车里舀一勺东西放在小碗里,孩子们就拿着小勺“呼呼”地把东西吃个精光。小同治看傻了眼,口水流了好多。他走过去问:“这是什么东西?”小贩说:“小少爷,这个叫冰冻果子干儿,酸甜冰凉,可好吃了,尝尝?”

小同治从没听人叫过他“小少爷”,觉得很有趣儿,便爽快地接过碗大吃起来。一口下肚沁人心脾,好痛快!正吃得津津有味,几个正火烧火燎找他的太监看到了他,赶忙跑了过来。情急之下小同治掀起衣襟,把剩下的冰冻果子干儿一股脑儿倒进了衣兜里,湿漉漉地兜着跑回了宫。众人也便知道了这就是当朝的小皇帝,小皇帝被抓回宫的时候都不舍得扔掉的果子干儿也真是出尽了风头。

三. 河北省 廊坊 文安 文安地梨

文安地梨是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的。地梨黑皮白肉,含丰富的淀粉和少量糖份,生食熟食均可,脆硬微甜。生时去尖毛切碎晒干,可磨成粉与杂粮面粉混合食用,是一种很好的代粮食品。

地梨其地上茎称三棱草,是文安的一种野生草本植物,一年生,在不适合其生长时又可多年不生,一遇适其生长之环境就又生长出来。茎三棱形直立,株高一米多,叶凹角状细长与茎不相上下,茎叶均绿色,宜于浅水或湿地生长,茎、叶皮内白色条状孔隙,有薄膜隔开。春季萌发生长,夏开黄色成簇小花,秋结三、四组黑褐色籽种;地下有须根,又生块根(或称地下茎),每株下生几个至十几个不等,一般直径1—2厘米。

文安除大留镇、大围河、老龙岗等少数高埠地区外,各洼均有生长,城南洼、马武营洼、界围洼等处尤多。其地上茎三棱草抽出或割下晒干能编草鞋、蒲扇、拧1、草绳、做床垫,轻松柔软有韧性,温暖异常。有水时连年生长,无水时不生,无论水地旱地,不取出也不会烂掉,过一段时间表皮即脱换一次,十年二十年也不会腐烂,故人们称之为“万年粱”、“地下神粱”。

四. 河北省 廊坊 三河 错桥果核雕

产地:中国河北三河。 特点:设计新奇,雕工细腻,形象鲜明,小巧玲珑,古朴典雅。( 三河)

五. 河北省 廊坊 安次 “金都”蜜瓜

安次区自1987年开始引种伊丽莎白甜瓜,该区于1997年被中国研究会命名为"蜜瓜之乡"。 1995年,安次区把年产厚皮甜瓜系列定名为"金都"牌蜜瓜,向国家工商局申请了商标注册,并于1997年7月正式公布使用。

目前,"金都"蜜瓜系列品种多达七十余个。 安次区自然条件适宜,技术措施良好,所产"金都"牌蜜瓜果型美观、含糖高、品质好,于1997年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并在全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1999年又被列为河北省22种名牌农产品之一,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得铜奖。

六. 河北省 廊坊 香河县 邢营臭豆腐

邢营臭豆腐是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的。香河臭豆腐一经制出便是精品,很快销往北京、天津等地,流传百余年,至今畅销不衰。

据说起源于清朝末年。当时,有邢营村名叫邢玉坤的人去京师学艺,辗转学到了宫廷京方(即臭豆腐)制作秘方。回乡后办起了香河县第一家臭豆腐作坊。制作臭豆腐要以优质大豆、五香粉、盐等为原料。现将豆子做成豆腐,压成薄片,然后将薄片入笼屉蒸,再加面肥水(今用发酵粉),直到长出白丝。经过这第一次高温发酵后,将长白丝(菌)的薄片入罐灌汤,放一层豆腐片撒一层盐,这罐中的汤要放好各种香料,然后将这罐封好,放入炕洞进行二次发酵。经15-30天后便是成品。

邢营的臭豆腐是青灰色,内外色泽一致,外包一层粘稠的菌毛,像用纸裹着一样。初闻臭味浓,吃起来却是满口清香,而且质地柔软,是人们冬季喜爱的调味小菜儿。产品主要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城、天津卫和唐山市。

七. 河北省 廊坊 安次 金丝小枣

是安次区著名的土品之一,以其色泽艳丽、皮薄肉厚、含糖丰富、甘甜爽口而著称。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c、维生素d和多种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保健食品。清朝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安次,品尝小枣后极为赞赏,封为贡枣。目前,安次区已形成万亩贡枣基地,年产量100多万斤。1994年10月在全国名、优、特、高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 廊坊)

八. 河北省 廊坊 大城县 薛家宫廷窝头

    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大城县里坦镇薛家祖传一种独特的蒸制窝头的技术。薛家窝头,色泽金黄,味道纯正,香短期可口,营养丰富,在当地享有盛誉。
     薛家窝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了。相传,清光绪年间,皇宫大太监李连英吃后称赞不已,他在回宫时带了些窝头。此后一直长盛不衰。
     薛家窝头所用的原料是黄豆和糜子。制作时先将原料去皮,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掺在一起,搅拌均匀,再磨成面子。去皮和磨面都要用石磨,而且磨好的面子,时间不能放的过长,一般地说,夏天要随磨随蒸,不能隔夜;冬天最多只能放置3天,否则蒸出的窝头就会变味。薛家窝头不仅在原料处理上要严格,蒸制技术也十分讲究。无论和面、团制、火候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偏颇,就难以得到好的效果。
     有人认为薛家窝头关键在于配料,只要有了面子同样能蒸薛家的味道来,其实不然。1986年,一位在饭店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师傅找到薛家师傅,说要蒸几个试试。薛师傅欣然同意。剂子做好后,两人在众人观视下同时在同一个锅里蒸。十多分钟后,窝头熟了。只见薛师傅蒸的窝头一律是金黄色,外面好象包了一层透明的膜,光亮滑润;而那位老师傅蒸的窝头却是青色的,而且外表粗糙,没有光泽。众人看后惊叹不已。
     薛家窝头以其精湛的技艺、上乘的质量赢得了顾客,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外地客人来大城吃不上薛家窝头将是莫大遗憾。
     百年传统、宫廷贡品―里坦薛家窝头。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大城县里坦(古)镇,薛氏独辟蹊径,制做窝头。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选材配方,制做的薛家窝头,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光绪末年,太监总管李莲英(大城籍人),把薛家窝头作为贡品送给慈嬉太后,慈嬉品尝后,大悦,称之为“黄金塔”,并亲书匾额赐给薛家。此事在大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有史记载。薛家窝头,是根据中国古医学,医食同源的原理,以糜子米、大黄豆为主要原料,辅以其它配料,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粗纤维、细口感。食用后有降低血脂、胆固醇、高血压及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经常食用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及新陈代谢机能。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般面食难以相比的。如今的薛家窝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饮食口味及营养科学不断发扬光大,以臻炉火纯青之境地,得到许多国家领导人及海内外友人的品尝和赞许。现正逐步改进工艺,增加产量,使之成为各宾馆、饭店及城乡普通家庭餐桌上的理想面点,以实现昔日宫廷贡品,今朝世人共品之愿望。薛家窝头,不含任何化学防腐剂和添加剂,可速冻保鲜、低温冷藏,-5。C可保存一个月,加热后直接食用。

九. 河北省 廊坊 香河县 羊眼儿包子

羊眼儿包子

羊眼儿包子是回民饮食中的佳品,相传,清朝康熙皇帝,曾乔装打扮到前门外,品尝回民羊肉包子铺的羊眼儿包子。康熙走进羊肉包子铺,殷勤的回民掌柜用小托盘送来了两杯盖碗茶。向康熙问安后,陪着笑脸说:“不怕爷恼,爷在里边(宫廷)什么山珍海味没尝过,还屈驾来尝羊眼儿包子,小的实在不敢孝。”康熙知自己的身份已被识破,还是要吃包子。掌柜的无奈,只好说:“爷尝脸,一定要吃,那请稍等会儿。”不一会儿,便送来了热腾腾的小包子。康熙用筷子挟一个放在碟子里,细心地观察。只觉阵阵香味扑鼻,放到嘴里一尝,果然味道鲜美。但是,康熙左找右找也未看见“羊眼儿”,便问掌柜的:“为什么看不见羊眼儿?”掌柜忙回答说:“回爷的话,有罪不敢欺瞒:馅肉没有羊眼儿,只是做的精细些,包的个头小一点,像羊眼儿,就给起了个

‘羊眼儿包子’的名字。”康熙尝了两个,觉得非常可口好吃,便传旨:“朕觉得羊眼儿包子很好,可经常送到宫中,找内务府开银。”从此,羊眼儿包子名声大噪,于是,四城各处的回民都做起羊眼儿包子,遂成了回民喜食美味。

十. 河北省 廊坊 霸州市 霸州泥塑

1986年,丁家堡村引进天津“泥人张”泥塑技术,生产仕女、佛像、孔子像、四人打麻将、吉庆有余和虫草鸟兽、各种形态的人物等。1990年与天津“泥人张”合作,成为“泥人张”的一个生产基地。丁家堡的泥塑产品行销海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