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酉阳特产茶油怎么样啊 酉阳哪里有茶油卖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酉阳特产茶油怎么样啊 酉阳哪里有茶油卖的更新时间:2023-02-17 14:08:18

一. 广西 桂林 秀峰区 茶油面

原料:

面粉500克,牛骨髓油150克,黑芝麻20克,白芝麻20克,核桃仁20克,瓜子仁10,白糖和糖桂花汁各适量。

制法:

1、在锅内放入面粉,用微火搅炒约10余分钟,待面粉呈现麦黄色时即熟,取出过细箩,仍放回原锅中。

2、另起锅放入牛骨髓油,用旺火烧到油将冒烟时,立即倒入熟炒面里搅拌均匀。待用。

3、将黑、白芝麻用微火炒出香味,核桃仁炒熟去皮,剁成细末,连同瓜子仁一起倒入炒面中,即成油炒面。

食法:

吃时将油炒面分盛10个碗内,用沸水冲搅成稠糊状,然后各放上适量的白糖和糖桂花汁搅匀,即成。

二. 重庆市 酉阳 麻旺鸭

麻旺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麻旺鸭,因原产区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麻旺镇而得名,属于小型蛋鸭地方优良品种,2000年,被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发现并实施扩群、保护和研究,2004—2008年间建立了1个核心保种场、10个扩繁场、200个孵抱户,并划定了3个保护区,2006年6月,麻旺鸭通过原重庆市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5月麻旺鸭通过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的现场鉴定,2009年10月15日农业部第1278号公告正式成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

生产情况

据2008年调查统计,麻旺鸭存栏数量46.6万只,其中核心群15.2万只,公鸭为0.86万只,母鸭14.34万只。

外形特征

麻旺鸭成年鸭体型小,体形紧凑,颈细长,头目清秀。公鸭头部和颈上部羽毛为墨绿色,有金属光泽,颈中部有白色羽圈,背部羽毛为褐色或黑色,尾羽为黑色,镜羽为墨绿色、褐色;母鸭以浅麻为主,少量深麻。胫、喙呈桔黄色,部分公鸭喙呈青色。爪黑色或黄色。雏鸭绒毛以黄色为主,头顶、背部、翅部和尾部毛根有褐色或浅褐色。

品种性能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雏鸭出壳平均重不少于35.0g,60日龄公母体重分别不少于740g、800g,成年鸭公、母体重分别不少于1100g、1350g;平均开产为110日龄;平均产蛋不少于240个,蛋壳颜色以玉白色为主,平均蛋重不少于65.3g;在100日龄时屠宰,屠宰率公鸭不少于85.0%、母鸭不少于84.0%,半净膛重公鸭不少于850.0g、母鸭不少于820.0g;公母配比为1:20~1:25,核心群种蛋受精率不少于91.0%,受精蛋孵化率不少于92.0%,雏鸭30日龄成活率不少于92.0%。
麻旺鸭具有体重较轻、开产日龄早、产蛋量高、适应性较强、耐粗饲、耐高温高湿环境、抗逆性强、宜于稻田及河谷饲养等优点,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价值。

三. 广西 百色 右江区 百色山茶油

百色山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百色山茶油生长在百色所拥有的独特气候和土壤环境里,使百色油茶品质独特,含有油酸81.3%,高出全国水平2.3个点,且百色山茶油含硒元素,达到0.0036毫克。这是全国唯一含有硒元素的山茶油,百色山茶油的独特品质得到世界公认。

目前,百色山茶油种植面积达到165万亩,占广西总面积近四分之一,是广西油茶大市,其12个县(市、区)中,已有8个县区被列为全国茶油重点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行政区域。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百色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百政发〔2016〕3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百色山茶油》(草案)

四. 重庆市 酉阳 酉阳大白菜

酉阳大白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酉阳大白菜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毛坝乡农业服务中心

白菜原产中国,在西安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0土的一个陶罐里有白菜籽,有6000多年的历史;比其他原产中国的粮食作物要古远。白菜古时称“菘”,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栽培,最早得名于汉代。南北朝时是中国南方最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唐代出现了白菘、紫菘和牛肚菘等不同的品种。宋代陆佃的《埤雅》中说:“菘性凌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而本草以为耐霜雪也”。元朝时民间开始称其为“白菜”。明朝中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之白菜,其色清白。”《本草纲目》记载了一些白菜的药用价值。

五. 广东省 河源 龙川 高山茶油

高山茶油,是选用于粤东山区龙川县黄石镇优质油茶果,经传统的民间工艺结合现代的科学方法精制而成。高山茶油天然清香,属于不干性油,不含胆固醇,不含黄曲霉素。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植物油当中,其碘值最低,所以其液体油性最稳定,不易氧化。

双峰牌高山茶油,长期食用证明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肠胃病、肝病和肥胖症起到一定疗效。由于高山茶油的特性,用于食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煎炸食品,其颜色鲜黄,香酥可口,不易氧化变质。

生 产 厂:龙川县黄石镇高山油厂

六. 江西省 吉安 永丰县 永丰茶油

永丰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丰茶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享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的茶油已经成为欧美居民喜欢的食用油。据了解,该县年产茶油3000吨,产值达1.5亿元,年出口创汇260万美元。永丰茶油产品已打入沃尔玛、麦德隆等知名超市,成为春节前后销售最旺、市场最火的拳头产品之一。

过去,永丰县农村榨油所剩的茶枯饼,全都被农民当作柴禾烧火做饭,每年有上万吨茶枯饼白白浪费掉。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永丰县从外地引进技术和设备,投资兴办油脂公司。每年冬春时节,公司进村入户收购茶枯饼,从中提炼加工出优质山茶油,并将炼油后的茶饼粕加工成茶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目前,该县“绿海”牌茶油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认证,并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其产销量、出口量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特种木本食用油前列。绿海公司也被评为中国消费者产品信得过企业、全省百家农业产业化名牌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成为我国茶油、茶皂素和茶粕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还将产品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茶油加工带动了油茶培育。初春时节,江西省永丰县农民忙着在油茶山上挖坑打穴,栽培高产油茶苗。村村寨寨的榨油作坊热闹非凡,人们正紧张地将茶籽碾碎、蒸熟、制饼、榨油,到处弥漫着一股茶油清香。永叔府、桂香婆和畲乡嫂等食品加工企业运用科技手段,研发出山茶油系列食品,呈现出产销两旺势头。

七. 江西省 萍乡 芦溪县 武功茶油

武功茶油是取之于森林中的油茶树种子中,经现代科技提取,精制而成的高级营养保健性食用木本植物油,纯度高达99.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9%以上,高于西方的橄榄油。

八. 广东省 韶关 乳源 乳源山茶油

乳源县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西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空气环境良好,资源充足,终年雨水充沛,南岭山区土壤偏酸富含钙、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最适合油茶树的生长,茶果饱满、丰富是为数不多的良种主产区,油茶种植主要分布在一六、乳城、大桥、大布等镇,全县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山茶油1000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

乳源山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3%~95%,为各种食用植物油之冠,其中油酸74%~87%,亚油酸7%~14%,亚麻酸0.2%~0.8%。原料采摘自没有污染的有机基地经去壳、晾晒、破碎、榨油、过滤的工序获取油脂,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使茶油的原始成分充分释放,与此同时,利用现代物理提纯技术采用水化脱胶、物理脱色脱臭、低温养晶、冬化过滤等工艺物理提纯而成。整个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产品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其耕作、采摘、压榨、精炼、灌装、包装和运输均符合有机食品标准,同时通过“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品质控制,从源头把控,精细管理。

乳源山茶油采用低温物理压榨工艺,确保不破坏山茶油中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功能性成分,能够保留山茶油的原生态品质。低温物理压榨在源头上阻断了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的生成。通过低温物理压榨制油法制取的毛油品质优良,只需要经过水化脱胶、脱色脱臭、冷冻过滤的物理精炼即可达到国家一级茶籽油(压榨)食用标准,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山茶油的原色原味。

目前乳源山茶油生产单位主要有:广东宝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乳源瑶族自治县云雾山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乳源瑶族自治县奔裕康种养专业合作社。

九. 江西省 九江 武宁县 武宁山茶油

山茶油是是武宁主要之一,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植物油,誉为“神奇的东方橄榄油”、“长寿油”。武宁山茶油主产区在上汤、东林、船滩、罗溪、石门楼等乡镇,年产量可达40万公斤,尤以上汤产量为最,素有“温汤油,顺河流”之说。上汤山茶油油质清亮,清香浓郁,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黄曲霉素,尤其对降低血压有特效,是煎、炒、炸的最佳食用油。来自上汤的“野山茶油”是名优,在国内十分畅销。

信息来源:武宁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

十. 广西 河池 巴马 巴马山茶油

巴马山茶油

活了100多岁的巴马长寿老人从小到大常吃山茶油,这是事实;从小到大吃山茶油的人不一定能活100多岁,这也是事实。在这个微妙关系中,巴马山茶油闯出了名气,食可健身,用可美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罗乜政,女,瑶族,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尚勤村么妹寨人。1990年5月5日上午,她吃了一碗饭,喝了约200克米酒和一碗开水,躺回床上无疾而终,享年130岁。《巴马县志》记载,罗乜政身高168厘米,有几次挑100公斤的石灰到42公里外的燕洞圩卖,不觉得很累。罗乜政食量很大,最多的一餐可以吃一公斤米和1.5公斤鸡肉,平时常吃的油料包括当地产的山茶油。

许多媒体采访巴马长寿老人时,往往离不开饮食话题。长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巴马长寿老人有吃山茶油的习惯,巴马境内的所略、那社、燕洞等乡镇是山茶油原料——茶籽的主产区。广西医科大学做了一项研究,山茶油的物理、化学特性与橄榄油极为相似,且相对于橄榄油,山茶油的不皂化物含量很少。与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猪油相比,山茶油的油酸含量最高,达80%以上。油酸是食用油中一种重要营养成分。

产茶籽的树在当地叫油茶树,有开红花、白花两种。开红花的油茶树主要分布在桂北地区,巴马的油茶树多见开白花的。

当地有人一早起来,梳洗完毕,不给头发上护发水,也不往脸上擦化妆品,而是往头发上或脸上抹一点山茶油,头发即刻油亮,脸也光滑。以前,茶籽榨油后剩下的茶麸是民间的洗衣粉或者洗发水。巴马茶籽的出油率较高,100公斤茶籽最高可以榨出30多公斤的油。

1982年以前,所略乡福乡村人榨油用的是土造榨油机。当地人在介绍这种机器时,可用“张牙舞爪”来形容——介绍者的普通话不怎么样,说的时候一帮人特别兴奋,所以每个介绍者各自做着不同的“动作”,不等别人明白头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往前说下去。其间,有个人突然站起来对记者说:“给你画个图,就明白了。”

唰唰几笔,一幅榨油示意图呈现在记者眼前:大大的圆木(已被掏空“肚子”)旁站着一个人,那人举着一把大铁锤,直往大圆木上面的尖形木块砸去,一锤一份力,力从尖木底部传递到圆木“腹腔”内的木塞,木塞顺势挤压圆木内的茶籽饼,茶油就从圆木下方的孔里漏出。木塞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直到把油榨干。

圆木直径有大有小,较大的直径达五六十厘米,长6米左右,一次可榨约75公斤的茶籽。这种土法榨油,要先把油茶籽碾碎蒸熟,压成月饼状,一一塞进圆木“腹腔”。最初,每块茶籽饼约有10厘米厚,油被榨干之后,“瘦身”成一块薄砧板的样子。如此榨一次油,要花半天时间,且需五六个人帮忙,轮流挥锤,耗时耗力。

土法榨油最热闹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仅福乡村就有5台土造榨油机。每台榨油机一有声响,油香就满村飘,大人、小孩闻香赶来,守在油房旁,为的是得到一点茶油或者茶麸,用来吃或者洗头、洗衣。

1982年,福乡村拥有第一台电动榨油机。从这一年起,土造榨油机在该村慢慢消失。电动榨油机榨油不用什么技术,把晒干的茶籽直接倒入机器,等着盛油就可以了,出油率比土法榨油高出一倍。

村里人常常带了原料,叫当地人榨油。奇怪的是,村里人不但不用交加工费,还可以得到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酬金,条件是村里人要毫无保留地留下茶麸。原来,茶麸的卖价不便宜,曾一度达到每公斤约4元的价格,榨油者就靠这些茶麸挣钱。

巴马种植油茶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清朝中期。1962年,全县茶籽产量为51万公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年产量。到上世纪70年代才得以恢复,年产量稳定在100多万公斤。据巴马林业局统计,目前该县有37.6万亩油茶树,年产茶籽约600万公斤,产量依然不算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部分油茶树没有进行改良,亩产量只有几十公斤;二是油茶树过于亲密接触,树的光照不足;三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在收获油茶籽时,要刨平树下的地面。

为何要刨平地面?巴马林业局的干部说,此举实际上是农户为了方便捡籽。捡籽是当地收茶籽的传统习惯,即茶籽熟了,自然落地,人工从地上拾捡收回。刨平树下的地面虽然提高了拾捡速度,但造成了水土流失,加上农户一般不对茶树追肥,所以影响次年茶树生长。有的农户更“出格”,在收获前一个月就把树下地面刨平,其实这时候还属于当季茶籽生长期。这样“捡”回来的茶籽自然不够饱满,出油率大打折扣。这些年来经过宣传,不少农户改变了“捡籽前刨地”的不良习惯。

周涛是福乡村委支书,也是当地一名油茶树种植大户,拥有80亩油茶树林。凭借茶籽,他一年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现在他像村里许多人一样盖了平房,把收回来的茶籽挑到屋顶晾晒,楼上还盖了小屋,存放干茶籽,十分方便。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晾晒茶籽就没有这么快活。

那时候,周涛家里没有平房,能晒茶籽的地方不容易找,只好在室内烤茶籽。整个房间,甚至连着几个房间,全部立起支架,支架之上放置大大小小的竹筛,或者仅放一个房间那么大的竹筛,筛上铺满四五厘米厚的生茶籽,然后在支架下方烧微火烘烤,隔一段时间让茶籽打个翻身。几个翻身之后,用脚一踢,茶籽互相撞击的声音嘭嘭闷响,说明还得继续烤;要是声音啪啪作响,就表明已经烤干,可以入库或者出售。烤完一批茶籽,视天气情况而定,短则几天,长则两周时间,是一件很折腾人的事情。而且如此烤出来的茶籽,好像到煤矿里走了一遭,“皮肤”变得更黑,所榨出来的油也会丧失光泽。

所略乡农户收获茶籽有两种方式,一是捡籽,二是摘果。摘果是一种省事的做法,在茶籽还未自然开壳落地之前,就将其摘下,晒干后取出壳里茶籽。相对而言,捡籽更能保证所榨茶油的品质,摘果之法会增加茶油的泡沫,且油色不够明亮,出油率低一些。

不管价格多么高,福乡村的村民都会在家里存留50公斤左右的茶籽,等有空就拿到村里加工点榨油,用来自己吃。原始的山茶油带黄色,装在瓶子里,就像花生油一样。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新工艺可以把山茶油提炼,形成透亮的山茶油,也就是今天在超市内看到的透明的山茶油。这种山茶油除了食用,还常常被人用来美容。

茶籽价格最好的那一年是2007年,当时外地老板与本地老板抢购巴马茶籽,每公斤价格由8元抬至11元,11元的价格是外地老板开出的。实际上,这一现象暴露了巴马人今天的困惑:深加工企业人士认为,原料不够,所以影响到山茶油加工;而管理部门人士及农户却说,事实并非如此,外地老板的收购价高,巴马的大部分油茶籽流向外地就顺理成章。以福乡村为例,该村60%的茶籽被外地老板买走,这些外地老板来自湖南、江西等省。这意味着,巴马山茶油加工企业之所以遭遇原料不足,关键在于自己的收购价上不去。此外,这些企业目前还没有建成属于自己的大规模油茶树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