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苏州特产超市有哪些 苏州特产在哪里买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苏州特产超市有哪些 苏州特产在哪里买最好更新时间:2023-02-12 19:20:09

一.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苏州水红菱

又名雁来红。产于江苏苏州。壳薄,肉嫩,多汁,鲜甜。生吃可以清暑泄热,除烦止恼;熟食开胃健脾,益气利尿。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熏青豆

熏青豆是江南普通人家的一种家常小吃,所用之豆是毛豆。入夏,农村的早地里,田埂上、屋前屋后,到处是一簇簇毛豆萁,上面结满了豆类。因此,熏青豆虽好吃,但由于原料普通,却是一种大众食品。而熏制青豆也不是一件难事。先是选毛豆,要挑成熟的,个大粒满的,但也不能老,须是青豆,老黄豆做不到青豆那样好吃。豆剥好后即放在锅里煮,水头要掌握好,水太多,豆的鲜味会浪费在水里;水太少,煮熟时会粘锅。煮沸后根据食者口味放些盐和糖,一般应偏甜些为佳。不要煮得太稣,煮熟即可。然后将豆倒在铁丝网筛上,摊匀摊薄,再放到炭墼上熏烤,不能熏黄,熏焦,但一定要熏干。熏好后,这种豆碧绿生青,咸甜适宜,软硬适中。香糥可口,小吃过粥皆宜。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太仓 兴隆茄子

太仓兴隆茄子为太仓市岳王镇农户经多年来自留、自繁、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地方品种。其外形美观、吃口好、商品性上佳,在上海市场有很高知名度。该品种在太仓市各乡镇都有一定面积的种植,其中岳王镇已形成“兴隆茄子”的规模种植,每年稳定种植3000亩左右,总产商品茄1.5万吨左右。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绿杨馄饨

 北人喜欢吃饺子,南人喜欢吃馄饨。饺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个。馄饨要汤碗、调料齐全,一口只咬半个。苏州的绿杨鸡汤蟹粉馄饨,厚皮,大馅,清汤,还撒着几缕细细的豆腐干丝,很有卖相。汤清如水,不带一丝面粉的浑浊,但又不失其鲜。馅心松软,有酱味,是南方揉合了北方的风格。 绿扬还有一样美味,值得推荐——半紧酵蟹粉小笼。半紧酵,意思就是微微发酵,介于发面与硬面之间,不温不火的天然,十分有韧性,既保持了口感,也有一定的硬度,汤汁不易流出。入口轻吮,蟹的鲜,加之酱油的厚重和白糖的清甜,从牙齿和舌头中掠过,正所谓唇齿留芳。

地址:碧凤坊84号

电话:67284732

公交202路、923路、529路到达。

五.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虎丘泥塑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有一段关于苏州泥人的生动描绘,薛蟠从苏回来,带来了两大箱衣物分送给各家姐妹,其中就有“一出出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他哥哥,不禁笑起来了。”《苏州府志》也提及“虎丘人搏土肖人像逼真”。可见当时虎丘泥塑的艺术水平。

苏州捏相的创始时代,据清代《桐桥倚棹录》说:“塑真,俗呼捏相,其法创于唐时杨惠之。”杨惠之是名闻全国的“塑圣”系唐代苏州吴山张古村人。他和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拜同一老师学画,后改学雕塑,由于绘画的根底深厚,塑造的人物形象极其生动,达到了泥塑的高超境界。到了宋代,吴县木渎人袁遇昌,把塑制神、佛像的艺术运用到捏塑“泥娃娃”上,他塑的泥孩儿,小口微似在哑哑学语,甚至连未闭合的囟门都塑了出来,很有生气。因此,当时就赞为“天下第一”,后因虎丘出产一种适宜捏塑的“滋泥”,泥塑的中心即移至虎丘。清代著名诗人汪士皇曾把苏州捏相世人项天成(清道光时人)比作顾虎头、吴道子这样的著名画家,还用这样的诗名称赞项天成的捏相技能的神妙:“项子风流儒雅客,江东妙手更无伦。虎头阿堵光如电,漆毫道子开生面。搏粉苍泥夺画工,写真不用鹅溪绢。”从目前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吴县甪直镇保圣寺泥塑罗汉和东山紫金庵的罗汉像等作品来看,可以看出它们和苏州捏象之间具有传统渊源关系。

苏州捏相艺人捏相时,据说先打量一下对方的特征,静思一下,然后用一颗泥丸放在手里,藏到袖口处,边捏边和对方谈笑,只消几分钟时间就成了。正如《兰舫笔记》记载:“如不介意,少焉而像成矣。”这真可称得上是一种绝技。捏相分两种,一种是捏成像后,加以粉彩点画,配上须发、服饰,四肢另用硬木雕成后装上,可以活动。另一种公是捏成一个头像, 也不上彩着衣,便于携带。《红楼梦》中描写的薛蟠小像可能就是后一种。与捏相近似的,还有一种泥塑戏文,在清时也很有名。这种泥塑戏文一般也较写实,重视面部表情神态的刻划,人物形象较夸张。还有一种绢制泥人,头和四肢为泥制,衣帽服式用绢、纸等作成,武装的盔甲,甚至有用线编织成 为鳞甲形的,衣服上的花纹有些是用彩笔画的,有些是绣制而成,制作十分精致,人物脸颊丰润,神采奕奕,尤其面部的开相,着墨不多,但眉目传情,显见精神。到了清光绪年间,捏相以小为贵,最小的公及一粒瓜子那么大。为了使小像捏得跟大像一样生动逼真,艺人们创造了用翻模缩小的办法,使形象一点也不走样。

一九五六年五月,苏州市少先队员周福元曾将他家祖传的捏相模子四百三十六件,连同一套捏作工具捐赠给国家。根据这套模子可以印制出一整套面相,包括人相、神像、戏文脸谱以及玩具、 小摆设等,其中人相一种,有古代人、现代人,老人、孩子、妇女等。每个面相的表情都不相同,这些面相如果再加上鲜艳的色彩勾划,那就更为活龙活现了。这些小得象一粒瓜子的面相,也是五官端正,须眉清楚,非常生动逼真。可惜这一流传几百年的精细的手艺,在清光绪年间已由衰落而逐渐失传了。如今发现这套模子,对研究捏塑艺术有很大价值。从上面几种著名的工艺美术介绍中,已足见巧夺天工的苏州古技之一斑。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古老而美丽的建筑彩绘,精湛的雕花和浮雕,利用发条传动的惯性玩具,逗人喜欢的通草堆花,姑娘们的饰物素珠,玲珑剔透的红木小件,细巧精致的小摆设,价廉物美的嘉定黄草编织,工艺精巧的掀帘钟和水发钟,惟妙惟肖的仿古铜器,形形色色的剧装戏具,音色古朴的民族乐器……。这些,也都是苏州传统的工艺美术,在明清两代先后都有过兴旺的时期。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煨鱿鱼

七都盛产鲃鱼。鲃鱼体侧扁或略呈圆筒形,体长三寸左右,小口大腹,细鳞、花背、白肚,肚皮上有小刺,身体涨大如球。

鲃鱼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还具壮阳、和胃、温中补益之食疗功效,且肉质细嫩洁白,爽口有弹性,若烹调得法,其鲜美的程度比河豚鱼有过之而无不及。

鲃鱼的食法有多种,如先杀鱼去皮,洗净,取出内脏,保留鱼肝,用涮火锅的形式边灼边吃。鲃鱼最堪品尝的除了鱼肉外,还有鱼肝。鲃鱼是靠鳃呼吸的,并没有肺,其肝异常大而且细腻柔嫩,所谓"鲃肺汤"实际上就是以鲃鱼的肝为主料烹制而成的。据说清代乾隆帝误认为是鲃鱼肺做的,误叫为鲃肺汤,但皇帝既然这样叫了,也就一直叫了下来。清初诗人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中说:鲃鱼"剥皮去杂,洗净,先将肺同木花入清水浸半日,与鱼同煮"。由此可见,至少在明末清初已有人误以鲃鱼的肝为"鲃肺"了。

太湖名菜鲃肺汤蜚声海内外。1929年中秋,1元老于右任下太湖观赏金桂,途经木渎镇停舟小憩,就餐于乾隆年间创建的石家饭店。他见送上的"鲃肺汤"色彩鲜美,香气诱人,肉质异常鲜嫩,不禁赞叹:"才闻桂花馥郁,又尝美味香汤。"竟忍不住连要了三份鲃肺汤。店主石仁安得知这位"美髯翁"就是大名鼎鼎的于右任,连忙捧出文房四宝,敬求墨宝。于右任兴致正浓,当即展纸手书七绝一首:"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1990年秋,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到苏州考察,也为"鲃肺汤"题写了"肺腑之味"四字匾额。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 苏州古香缎


苏州古香缎按纹样可分为“风景古香”与“花卉古香”两种。“风景古香”纹样取材于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风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自然景物;“花卉古香”纹样多为人们喜爱的民间传统花型。

苏州古香缎采用桑蚕丝与人造丝色纬重叠交织,成为缎地纬花纹的绸缎织物。织物图案闪烁发光,绚丽多彩。纹样一般都采用满地布局,花纹造型细秀工整,绘制意匠,影光深浅、明暗配合恰当。题材有园林风景、古篆印章、琴棋书画、磊鼎乐器、古代钱币等。花形肥亮,色调高雅,质地丰厚,结构紧密,宣有东方风味,是礼服、旗袍、棉袄、中式上装的高级面料,也是室内装饰的高档布料。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王庄西瓜

“王庄西瓜”是尚湖镇的传统农产品,以“皮薄、汁多、味甜、口感爽、脆”而著称。早在五、六十年代,王庄西瓜就享有名气,特别是在上海、苏州、南京等华东地区有很高的声誉度。当时只种植华东6号、解放瓜等品种。一九九八年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推动下,王庄西瓜迅速发展,建基地,创品牌,增效益。基地涉及福寿村、河金村、家鑫村等,总面积500亩,王庄西瓜成为农业生产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热点。

基地引进新疆的新佳(花皮红肉)、京欣一号(绿皮红肉);台湾的小兰(花皮黄肉)、早春红玉(花皮红肉)等优质西瓜品种,并且聘请省农科院专家作为西瓜种植技术顾问,常年进行技术指导,在种植西瓜过程中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包括西瓜优质栽培的土壤处理配套技术;提高食品品质的肥水运筹技术;避免农药污染的病虫害控制技术;并开展产后分级处理方面的规格标准工作,以确保西瓜的品质。

王庄西瓜在1999年获得“苏州市品牌产品”、2000年获得“推荐商品”、2001年获得“放心食品”、2002年王庄西瓜被江苏省农林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王庄西瓜基地被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基地”。2006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碧螺虾仁

在苏式菜肴中用河虾制作的菜颇多,如油爆虾、盐水虾、碧螺虾仁等等,其中螺虾仁为吴门传统名菜。

碧螺是指洞庭东、西山碧螺春茶叶。碧螺虾仁用新碧螺春的清香茶汁作调料,与河虾仁一起烹调而成。入口后不仅有河虾的鲜味,而且有名茶的清香,别具韵味。上桌时如以茶叶点缀围边,则色香味俱全,益臻苏州菜肴特色。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鸡头米

苏州的鸡头米也是一绝。这种鸡头米刺很少,香气浓郁、吃口软糯,被称为“南芡”,不像“北芡”那样浑身是刺,很难采摘和剥肉。

鸡头米是百姓对芡实的俗称,我国芡实以苏州南芡为著名。苏州民间食用鸡头米的方法很多,最大众的吃法就是鸡头米羹。其制作方法十分简便,将锅中水烧开后把新鲜鸡头米放入锅中,煮沸后以藕粉勾芡,出锅后加入少许糖桂花即可装碗入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