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自然香土特产 让人胃口大开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自然香土特产 让人胃口大开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02-15 07:15:22

一. 山东省 济宁 泗水县 御膳香蛋

泉林御膳香蛋产地主要在泗水泉林、卞桥、潘坡、柳河村等,选用在泗河边畔生活的鸭子所产鸭蛋做原料,经民间传统工艺腌制而成,蛋黄呈红色,蛋青透亮,有油脂,香味浓郁,营养丰富,食之令人有鱼虾味道之感。泉林御膳香蛋富含脂肪、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而且容易被人体所吸收。泉林御膳香蛋除作为珍馐美味之外,还对对骨骼发育有益,并能预防贫血;因此是夏日补充钙、铁的好食物。另外,泉林御蛋味甘,性凉,具有滋阴、清肺、丰肌、泽肤、除热等功效。

美食类型:特色小吃

美食推荐:泉林镇御膳香蛋

二. 江苏省 淮安市 淮阴 淮阴豆腐香

江苏省淮阴市,特别沭阳、灌云等县是盛产大豆的地区,对大豆的吃法颇多,其中做豆腐的最常见的了。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做几作豆腐,每天餐桌上少不了豆腐菜,一直吃至正、二月。豆腐做菜的吃法也很多。一、做法与城里不同。乡下的豆腐做法是,将黄豆浸泡涨发后,用磨磨的。磨每转两周从磨眼中倒进六七粒涨发好的黄豆,麻得十分细。磨盘一直是顺时针方向转动,豆汁的纤维组织均匀一致。城里的豆腐做法,是用机器将黄豆碾碎,磨成粉,然后下缸泡发成浆进行过滤。豆汁的纤维组织基本破坏,做出的豆腐嫩而没劲。二、点卤不同。乡下做豆腐先收集盐硝,然后淋水成盐卤,豆浆烧开后,用勺子在豆浆中搅动,并淋卤点浆,待豆浆成豆腐脑状,即倒进事先准备好的铺着皮布过浆的萝筐内,然后将布头扎紧,放上锅盖,上面压上一点东西,渐渐地浆水排出,豆腐既老且嫩,纤维组织很有规律的排成用肉眼看不见的小孔。城里的豆腐是用水蒸气体的把浆蒸开后,点膏用石卤,强行压制,快速挑水,豆腐虽嫩且粗。加之城里的豆腐浆烧开后,浆上面的一层精华油皮被挑出晒成豆腐皮,这也是影响豆腐口味的原因之一。三、做豆腐菜的火候不同。乡下做豆腐菜,特别是煎豆腐,全是用铁锅,用柴火烧的,火力强,豆腐外层很快收紧,形成黄亮的壳,豆腐里的水份不得外溢,做成的豆腐香嫩可口。城里家庭豆腐菜,多是用的铝锅煤炉,火力弱,豆腐外层不容易成形,水份外溢特别多,煎豆腐变成煮豆腐,虽调味品颇多,但豆腐本身的香味完全失掉,所以不好吃。四、用油不同。乡下的豆腐菜,大都用豆油、花生油煎豆腐,城时爽用猪油煎豆腐,猪油又是猪肥膘炼成,人怕食猪肥膘而产生厌食感,也是令人倒味的原因之一。( 淮阴)

三.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环江香牛

环江香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环江菜牛以黄牛的犊牛育肥为主。育肥方法采用传统的舍养方法,不放牧、不劳役、单栏圈养,以各种青草、野生莎树叶、青麻叶及红薯藤、玉米杆、玉米芯、黄豆壳等配以精饲料玉米、小米、黄豆等饲育。环江菜牛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香猪、香牛、香鸭号称环江“三宝”。

环江香牛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环江香牛也叫“下南菜牛”。是毛南族群众用传统的方法对本地黄牛进行育肥而成的。菜牛是毛南山乡的,现在也是毛南族农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少村民靠养菜牛致了富,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

环江菜牛产于环江县内国家级喀斯特地貌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该牛一生以传统的栏圈养为主,不劳役,专门采食野生莎树叶和青麻叶等野生保健植物,其肉与常规牛肉不同,素有“三隔肉相间”之称,肉质细嫩甜脆,鲜美可口。

牛肉制品有环江香牛肉干等等。

环江菜牛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才门、玉环、景阳、希远一带,亦称毛南菜牛或下南菜牛,是以黄牛的犊牛育肥为主,育肥标准体重约200——300公斤,净肉率40——45%,育肥方法采用传统的舍养方法,不放牧、不劳役、单栏圈养,以各种青草、野生莎树叶、青麻叶及红薯藤、玉米杆、玉米芯、黄豆壳等配以精饲料玉米、小米、黄豆等饲育。至今已有500多年的饲养历史。

近年来,该县立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了菜牛由 “零星饲养”逐步走向“规模养殖”的产业化发展,目前菜牛存栏量达16万余头。同时,该县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延长菜牛产业链,引进县内外一批畜牧产品加工企业鼎力加盟,大力发展菜牛特色品牌系列食品深加工,基本形成了饲养、饮食、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服务体系,使毛南菜牛特色产品畅销区内外,远销东南亚,“菜牛之乡”由此闻名遐迩。

经专家实地考察调研和论证审定,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中国菜牛之乡”称号。

四. 广西 河池 巴马 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马香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马香猪性野早熟,外貌清秀,体型矮、小、短、圆;饲养粗放,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成年最大个体45KG左右。巴马香猪举世闻名,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味美甘香,营养丰富,胜似山珍野味——果子狸,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称而被誉为猪类的“名门贵族”。

巴马香猪源产于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香猪性野早熟,外貌清秀,体型矮、小、短、圆;饲养粗放,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成年最大个体45KG左右。巴马香猪举世闻名,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味美甘香,营养丰富,胜似山珍野味——果子狸,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称而被誉为猪类的“名门贵族”。

巴马香猪来源于土猪,传说它系野猪驯化而成,群众称之为“冬瓜猪”、“芭蕉猪”或“两头乌”。因其骨细皮酥,肉质细嫩,外地人食之甚感鲜香,逐传名为“香猪”,并于1982年载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时正式命名为“巴马香猪”。过去因交通信息闭塞及“不借种”的封建思想影响,群众一直采用留仔配母的闭锁繁殖方式进行高度的近亲繁殖,经过几百年的时代相袭,终于造就了这么一个基因纯合、体貌别致的优良品种。同时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得大量的有害基因逐步淘汰,实现了其稳定的遗传性能,杜绝了死胎和怪胎现象。由于巴马香猪尚保存一定的野性同时还是一个早熟品种,人们在如今的生产实际中为保持其独特的体型外貌、生产和肉质性能,依然采用本交和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

巴马香猪,外貌清秀,个体矮、小、短、圆,性野早熟。外貌颜色特征主要表现为两头黑、中间白,部分个体背腰部稍带黑斑,额头有白线或倒三角型白斑,俗称“两头乌”、“芭蕉猪”。小猪被毛稀疏细,有光泽,皮肤红润细腻;成年猪被毛较长,尤其是公猪,被毛和嘴粗长似野猪。巴马香猪极耐粗饲,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性成熟为99—127天(公猪最早16天便有个别分泌性腺素并能产生精子,一般为26—50日龄),母猪性成熟体重14—21千克;成年体重35—45千克。8—10千克仔猪屠宰率为61%,后腿比28.47%,胴体瘦肉率59.36%,眼肌面积5.74cm2。经产母猪年产两胎,平均每胎11.5头,断奶育成率95%以上。

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

清香甘甜,营养丰富,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尤其独特的是,乳猪在哺乳期任何日龄阶段屠宰食用绝无奶、腥膻等异味。

其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1.8%,高于普通猪31.1%—70%;脂肪低,仅占普通猪的18.86%—28.10%,热量也较低,是普通猪的60.85%—76.1%。钙磷含量和比例几乎与鸡蛋完全一致;巴马香猪肉营养全面,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且含量普遍高于普通猪,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是普通猪的226%。更为独特的是,巴马香猪肉中含有一种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特殊物质,它具有多种药理性,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抗炎物质增多,使血小板形成的血栓素A2减少,起到预防血栓形成,有较强扩张血管的活性,对美容和保健有特殊效果,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独特功效,非常适宜制作老年食品,完全符合人体生理需要和健康需求。所以早在宋朝便成为皇室贡品,当今作为老年食品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五.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广昌白莲香四海

箐花村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面,全村334户,1595人,由5 个自然村组成。人均收入748元,人均有粮389公斤(2003年)。

村寨地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高寒山区,依山傍水,附近有罗古箐、大羊场等著名自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民居建筑中井干式木楞房占82%,保持了普米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村寨格局保持传统风貌。箐花村历史悠久,传统农牧业、服装服饰、饮食、民间歌舞、麻毛纺织工艺等保存情况良好,文化传承人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该区域传统村规民约与新的村规民约相结合,对村寨日常生产、生活,共同起着管理约束作用。

箐花普米族妇女服饰庄重艳丽,美观大方。穿麻布大襟衣,着毛线长裙,背披羊皮,胸前佩戴银链。各个年龄段的穿着有所不同,喜用宽大的红、绿、蓝、黄等各色彩带束腰,手戴镯圈和戒指,耳戴银环或玉坠,用五光十色的串珠作头饰和项链。包大头帕,喜用牦牛尾及丝线编入发辫中,盘于头顶,以发辫粗大为美。男子一般穿对襟麻布衣,着宽大长裤,披羊皮领褂,左衽像藏族穿戴。富有人家的男子穿氆氇和毛质大衣,膝下用布或毛毡裹腿,有的穿自制的半筒猪皮、牛皮鞋。

特色工艺主要有皮制品及毛制品。皮制品主要指羊皮披风,多用于探亲访友、婚丧年节时穿用,有装饰、御寒和作为姑娘嫁妆等功用。毛制品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后即形成毛料,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制作氆氇、毡、帽、鞋等。

普米族信奉自然神灵,祭祀活动较频繁,主要有祭天地、祭龙潭、祭山神、祭铁三脚、祭祖先、祭中柱等。主要传统节日为吾时节,要举行打枪、射弩比赛。每逢节日、婚庆和重大祭祀活动,本村人及周边亲友聚集在一起,唱古歌、跳舞蹈“搓蹉”。

普米族民歌多为前人传下的传统曲目,即兴创作较少。在形式上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婚俗类主要有求亲歌、迎客调、接亲歌、拦门歌、果碟调、聚谈调、顶梁柱调等;情歌主要有“铁打链环扣一生”、“除非秤砣水面漂”等;祭祀类民歌主要有祭三脚调、拜龙调、祭中柱等;丧礼中主要演唱指路歌;传统古歌类主要有吉典、马鹿调、黎明调、巴扎贤赞等。曲调多用五声音阶,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朗诵性与歌唱性紧密结合,旋律质朴清新,优美流畅。部分民歌音域较宽,可达到或接近两个八度。节奏平稳匀称,长短交错,明快活跃。歌词一般为奇数,三、五、七、九个音节不等。

四弦是普米族民间乐器,也是四弦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曲目较多,除舞步的12调外,还有部分古老的曲目,如四弦母调、雀上树等。四弦弹奏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在普米族地区传承和保护情况良好。“搓蹉”舞流传广泛,群众基础好,是节庆场合的主要民间舞,用羊皮、木碗、木筷、夹板为伴奏,领舞者右手拍击羊皮,伴舞者左手持碗,右手用数双筷子敲击,夹板系在舞者腰间,左右撞胯时发出声响。

普米族无文字,民间文学为口头传承,村民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互相交流,或在晚上围坐火塘,听老人讲述或演唱,更多的则是在新房落成、求亲结婚、节日庆典、丧葬、祭祀等场合进行讲述演唱。近年,普米族流传较广的民间文学被翻译成汉文,收录于《兰坪民间文学选集》、《普米族故事集成》、《普米族歌谣集成》、《兰坪民间故事集成》、《兰坪歌谣集成》等出版物中。

花村是普米族聚居大村,历史悠久,传统农业、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传承较好,有一批传承人,并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六. 浙江省 温州 泰顺县 三杯香

三杯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杯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三杯香采摘于清明前后,因冲泡三次后仍有余香而成名。该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细紧有苗锋,色泽翠绿油润,芽毫藏隐,泡开之后呈一芽两叶叶形。

“三杯香茶”,浙江省泰顺县茶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系采用泰.顺深山茶园中的茶树细嫩芽叶,精工细作而成,以“香高味醇,经久耐泡”著称,其外型条索细紧苗秀,毫锋显露,大小匀齐,色泽翠绿;内质嫩香或栗香馥郁持久,滋味鲜爽丰厚,汤色绿艳明亮,叶底嫩绿鲜活。“三杯香茶”多次获得浙江省、温州市名茶评比优质奖、国际博览会银奖、国际名茶金奖等。. 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三杯香茶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6年“三杯香”商标被评为温州市知名商标,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名牌农产品,2009年获浙江省著名商标,同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12月22日,“三杯香”牌三杯香茶荣获首届“国饮杯”特等奖。.2010年10月28日,通过中国国家农业部审核,被确定为第六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单。.此外,该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国际名茶金奖等荣誉称号15项,并被列入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

泰顺县是茶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泰顺位于浙南边陲。温和湿润的 图2 泰顺县三杯香茶生产基地

.气候环境,充沛的水量,丰富的光热资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征,孕育了泰顺“三杯香”茶。20世纪50、60年代的名噪一时,泰顺茶叶统一使用“三杯香”牌,当时该品牌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厂家各自为战,影响了品牌信誉,由于忽视了品牌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泰顺县茶叶产业陷入低谷。2000年,泰顺县茶叶产量降到1500吨,产值降到3500万元。21世纪,加强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三杯香”品牌再次崛起。2009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2300多吨,总产值1.5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796.9吨,名优茶产值1.28亿元,分别比去年增产23.3%、增值35.9%,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截至2010年,该县全县茶园面积6.3万亩,茶厂110多家,其中精制厂5家。.

产地范围

三杯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浙江省泰顺县所辖行政区域。

泰顺三杯香茶

地域范围

泰顺三杯香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泰顺县罗阳镇、百丈镇、柳峰乡、松洋乡、彭溪镇、仕阳镇、万排乡、仙稔乡、筱村镇、泗溪镇、凤垟乡、横坑乡、九峰乡、月湖乡、峰文乡、雅阳镇、龟湖镇、雪溪乡、东溪乡、翁山乡、联云乡、新浦乡、包垟乡、司前镇、竹里乡、峰门乡、黄桥乡、碑排乡、南院乡、岭北乡、三魁镇、西旸镇、下洪乡、大安乡、洲岭乡、垟溪乡等36个乡镇205个村(场)。东北至文成县,东南至苍南县,西北至景宁畲族自治县,南至福建省。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7′00″~120°15′00″,北纬27°17′00″~27°50′00″。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感官品质特征:泰顺三杯香茶是选用泰顺本地群体种和中小叶优良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特定加工工艺精工细制而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品质优秀,风味独特,以“香高味醇,经久耐泡”而著称。其外形细紧绿润,汤绿明亮,高香持久,味厚鲜醇,叶底嫩匀。专家组一致认为泰顺三杯香茶符合产品的质量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感官品质特征。 (2)理化品质指标:泰顺三杯香茶的独特成分:干茶水分≤6.5%,水浸出物≥37%,粗纤维含量≤14.5%,总灰分≤6.5%,执行DB3303/T35.6《泰顺三杯香茶 第六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的规定。 (3)安全要求:泰顺三杯香茶质量安全要求必须符合DB3303/T35.6《泰顺三杯香茶 第六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的规定。

七. 广西 百色 田阳 田阳香芒

田阳香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于广西田阳。

香芒色泽橙黄,皮薄肉细,多汁香甜,为果中之佳品。芒果树全身是宝。果实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分、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C等。既可生吃,又可制成蜜饯、罐头、干果。果皮供药用,可作利尿剂。叶子和树皮含黄色素,可作黄色染料。果核能提取淀粉

地处广西西部的田阳县是中国第一个芒果之乡,与“芒果正宗,源自田东”的另一个芒果之乡——广西田东县比邻而居,同属于广西革命老区百色市,百色市地处右江河谷腹地,右江河谷是与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齐名的中国最好的三大热带季风地区之一,夏无台风,冬季无霜冻,被誉为“天然大温室、大粮仓、大菜园、大果园”,最合适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区域。

作为中国第一个芒果之乡的田阳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田阳的芒果生产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产量3.2万吨,年产值5120万元。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中期曾由于果品老化,果园经营粗放,不注意施肥、修剪和防治病虫害,产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芒果价格直线下降,许多人懒得护理芒果,甚至毁园改种其它作物,芒果生产一度陷入低迷。为了把芒果这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田阳县全面实施“优果”工程,注重芒果品种改良、科技引进和资金投入。果农也从大起大落的市场中进行了反思,树立起强烈的科技意识、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大力进行芒果园低产改造,保留田阳香芒、红象牙等优质品种,引进台农1号、金煌芒等新优品种;同时,加强果园的四季管理,确保芒果品质,重新打造田阳芒果品牌。目前,田阳县主要栽培芒果有田阳香芒、红象牙芒、紫花芒、台农1号芒、金煌芒、红金煌芒、爱文芒和凯特芒等30多个品种。田阳县生产的芒果,具有外观优美、肉质滑嫩、气味香甜、纤维短少、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田阳县充分发挥“平原宽、土坡多、林地广”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芒果种植,积极引进和推广芒果新技术新品种,先后从外台湾、海南等地引进了台农1号芒、金煌芒、凯特芒等芒果名优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并通过高位嫁接换种的方式更换良种,不断提高芒果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田阳芒果种植

芒果荣誉面积20万亩,是中国三大芒果生产基地之一,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优质品种"田阳香芒"两次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最高奖。

1992年,荣获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同类芒果评比银质奖;

1992年,获得“广西优质果品”称号;1994年,获得“广西优质果品”称号;

1995年,荣获“中国芒果之乡”称号;

1996年,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同类芒果评比金质奖;

1996年,中国农业部指定“田阳香芒”生产基地,属中国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之一

1999年,通过国家工商局认证商标“田阳香芒”的注册,成为享誉中国的芒果品牌。

八. 广西 防城港 上思县 上思香猪

上思香猪为本地猪品种,属华南型,毛黑白相间,猪体结实,身短嘴圆,脚矮骨细,养至40公斤左右宰食最佳。经过加工配料烤制的香猪,色泽金黄,皮酥肉嫩,不腥不腻,色、香、味俱全。

上思香猪,历史悠久,远销香港,名传国外。一八三四年开始有养殖香猪的记载,"猪崽以百读村为著名,因该村池井之水喂猪其肉分外香美故相传为上思香猪最好也蓄养猪不外糠米而亦由于水性如城内莫家港有一池来养猪小肠必成 胎脆而且香" ,从记载中看到,上思香猪不是一个品种,而因水性育成此种香猪。

上思香猪具有肉细嫩、香、脆、皮薄的特点,可烧烤、炒、腊等多种吃法,曾销往香港等地,知名度很高,70-80年代外贸部门还收购本地乳猪供香港市场。

香猪肉含蛋白质高、脂肪低、营养全面,对美容和保健有特殊效果,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独特功效,是绿色的保健食品。

九. 陕西省 汉中 宁强县 香谷米

香谷米,又名老红谷,是宁强县之一,以其味道清香鲜美而出名,它出产于宁强县黄坝驿乡西沟村。这个村前临川陕公路,背靠大山,一条小河横贯沟中,两岸皆肥沃水田,一年四季气候温和湿润,有稻谷生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香谷米之所以珍奇,一是品种优良,二是浇灌的水非同一般。浇灌香谷米的水出自大山脚下的一个山洞,当地人称龙洞水,今人奇怪的是,同为香谷良种,若栽到非龙洞水浇灌的田里,稻谷就会变异,失去其固有的香味。

据老辈人说,清乾隆皇帝到西南私访时,路过此地听说了这种米,食而甘之,送命年年进贡,香谷米随之身价倍增,供不应求,后代仁宦商贾;纷纷高价寻买。这是香谷米紧缺的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由于龙洞水源有限,一般仅能浇灌三四十亩,产量不高所致。香谷米如此珍奇,当地农民自然如获至宝,收获后都舍不得自己吃,将其珍藏,或高价出售或作为贵重礼物送给他人。

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和气候所影响,这里的农作物一年只种一季,庄稼生长的周期长,各种营养成份充足,所以这里的香谷米品质最好,同样的品种,只是因为地理环境的气候不同,则会品质与口感不同。解放初期,红米饭南瓜汤,小米加步枪使中国共产党胜利,建立新中国。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营养跟不着,能吃上小米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陕北地区延安地区主要都是以香谷米为主,这里的女性生完小孩,都会喝香谷米熬制的米粥,在陕北都叫米汤,熬制出的米汤盛在器皿中,放一会,在米汤上面都会有一层米油,形成了一张薄薄的饼一样的就是米油。在北方家家户户小米粥是天天离不了的,早上蒸馒头的时候,锅下就熬制的米汤。正说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使用的人多了。现在不仅仅延安人民用香谷米,很多附近的省乃至全国人都喜欢用香谷小米了,再另上现在的退耕还林的困素,所以现在的香谷米的价格日益骤增。

所以说,香谷米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他是一个地方环境和地理气候所造就他的品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