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泸州特产或美食有哪些 泸州特产有哪些值得带回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泸州特产或美食有哪些 泸州特产有哪些值得带回去更新时间:2023-02-10 10:23:40

一. 四川省 泸州 江阳区 泸州伦敦糕

据传,伦教糕为英国传教士传教泸州时创制而得名,后经“毛派”弟子传承至今,主要原料为大米粉。伦敦糕具有嫩、香、甜、糍且爽口的特点,是宴请宾客的一道名小吃。

二. 四川省 泸州 叙永县 乌骨鸡

乌骨鸡又称竹丝鸡、绒毛鸡,属雉科。由于原产于我国江西泰和县,故又称泰和鸡。乌骨鸡的特征是白毛、狮头、乌骨、绿耳、红冠、黑脚、躯小玲珑、姿态优美、抗病好易饲养、性情温和可笼养乌骨鸡,饲养技术与一般肉用禽饲养技术基本相同,但对温度要求较高。

其生长速度一般80日龄可达1000克左右性成熟在6个月左右,年产蛋80-100枚。由于乌骨鸡具有较高的滋补药用和观赏价值。

三.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泸州桂圆

泸州桂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泸州桂圆,在国内颇有名气,是我国5大名水果之一,属高档、畅销土品。市中区、泸县为主产区。

泸州桂圆以肉厚鲜嫩、色泽晶莹、果汁香甜、风味隽美,富含糖份和多种维生素而享有盛誉。其细、嫩、香、甜诸品质,均赛过福建、两广所产桂圆。桂圆可鲜吃、制果干、果脯、罐头。圆肉营养,药用价值高,具有补心、益智、养血、安神等功效,是常用中药之一。目前,泸洲有桂圆树13万多株。

著名川果之一的泸州桂圆产地在四川省泸州市境内,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雨量充沛,日照较强、热量充足,冬暖夏热湿润,无霜期长,周年无台风,属准南亚热带气候。泸州桂圆主产区分布在海拔400m以下地区,土壤以紫色土和沿江新、老冲积地为主,产地能排能灌,水利资源属长江水系,十分丰富。泸州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南亚热带气候特征,为泸州桂圆生长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环境条件,成就了我国成熟期最晚、品质优、种植规模较大的内陆最北缘桂圆商品生产基地。

泸州桂圆具有“果肉厚,离核,肉质细脆、化渣,味浓甜,有香气,种子小,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果实外观好,品质优,其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高,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泸州桂圆在8月中旬至10中旬成熟,比国内南方桂圆主产区晚2个月上市,占据国内晚熟桂圆市场,市场销路好,价格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泸州优质晚熟桂圆已成为国家农业部列入《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为今后重点扶持发展的优质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

泸州桂圆种植历史悠久,据考证,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1600年前已形成生产盛貌。在后汉杨孚著《南裔异物志》、 公元三世纪左思著《蜀都赋》和唐天宝年间(742年)苏子瞻的诗文中已对泸州桂圆的生产做了详细描述,并成为贡品,直至今天,泸州一带仍把最大的桂圆称“贡元”。现存的泸州张坝桂圆林是中国北回归线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圆林,占地6000余亩,绵绵10余公里,生长着15000多株百年以上桂圆树,蔚为壮观,是泸州桂圆历史悠久的佐证。

泸州桂圆

四川

泸州市园艺学会

泸州桂圆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泸州市辖区的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等6个区县102个乡镇(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8′~106°28′、北纬27°39′~29°20′

AGI2010-04-00300

四. 四川省 泸州 古蔺县 古蔺马羊

古蔺马羊被毛主要有两种颜色,一种为麻灰色,即每根毛纤维上段为黑色,下段为灰色,形成灰底显黑麻;另一种为褐黄色,即每根娇纵上段为黑色,下段为褐色,群众称为茶褐羊。一般腹部毛色较体躯毛色浅,母羊被毛较短,公羊被毛较长,在颈部、肩部、腹侧和四肢下端多为黑灰色的长毛。公、母羊大多数无角,形似马头。公羊外貌雄壮,体态矫健;母羊外形清秀,性情温驯。头部中等大,额微突,鼻梁平直,两耳向侧前方伸直,面部两侧各有一条白色毛带,俗称狸面。公、母羊均有胡须,颈下有肉铃的约占1/5;胸部深宽, 前胸发育良好,背部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尻部略斜,四肢较高,骨骼粗壮,姿式端正;体型近似砖块形。

马羊体格高大,周岁公羊平均体高52.2厘米,母羊平均53.2厘米,成年公羊体高平均67.0厘米,母羊平均58厘米。周岁公、母羊体高分别相当于成年公、母羊体高的77.9%和91.5%。公羔初生体重平均2.3±0.05公斤,母羔平均2.1±0.05公斤。公羔双月断奶重平均8.6±0.12公斤,母羔平均8.4±0.02公斤。周岁公羊平均体重25.3±1.52公斤,母羊平均27.0±.59公斤。成年公羊平均体重39.8±2.48公斤,母羊平均36.5±0.56 公斤。在周岁以内体重增长比较迅速,哺乳期间平均日增重,公羔为105克,母羔为 98克,从断奶到周岁平均日增重,公羔为55.6克,母羔为63.3克,周岁公、母羊体重分别相当于成年公、母羊体重的63.5%和73.9%。

五. 四川省 泸州 叙永县 叙永水牛

水牛头部长短适中,前额平坦较窄,眼大,稍突出,口方大,上下唇吻合良好,鼻孔大,鼻镜黑色(白牛肉色),耳大小中等,生于角基后方,角基方形,上部渐成圆尖形,向左右平伸,呈新月形或弧形,髻甲隆起,宽厚,肩胛倾斜适中,胸宽而深,肌肉发达,背腰宽广略凹,腰角粗大突出,尻斜后躯发育较差,尾粗短,四肢粗壮,前肢开阔,后肢多呈S状,系部干燥,角度适中,母牛乳房呈碗形,乳头短小,乳静脉不够明显。公牛第二性征不明显。

六.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梅花饺

梅花饺,蒸点,特点:形如梅花,色泽美观,咸鲜爽口。烹制法:蒸。

澄粉用开水烫制成澄面皮。半肥瘦肉剁细熵熟,与玉兰片细粒拌和,下调料制成馅。

取面皮包馅,用手指捏成五瓣梅花形,鸡蛋黄末、熟火腿末间隔置于花瓣、花蕊内,入笼蒸熟装盘即成。

操作要领:面要烫熟;花瓣均匀;蒸时不宜久,防变形。

七.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美食

顺德民丰物阜,县人自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加以外出经商、作官人多,不断传入外地的制作经验,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饮食习俗。早在清代,就有“凤城食谱”的名目,菜式烹饪成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人称道“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梁介香《凤城梦游录》)。及至近世,“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说法,得到外界公认;广州、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粤人聚居地的酒楼餐馆,多喜标榜“凤城(大良)名厨”以广招徕。顺德厨师特别擅长清蒸河鲜(海鲜),小炒菜式也很到家,充分体现鲜、嫩、爽、滑、香的特色。招牌菜式如“水鱼(甲鱼)三味”:甲裙加杞子、桂圆、冬菇、瘦猪肉清炖,头、尾和爪红烧,肉切薄片配冬笋或菜胆生炒。一只甲鱼因应不同部位可制作出多样的风味。“炒水蛇片”:水蛇剥皮起去骨后切片。配鲜笋、碗豆等菜料生炒。极其鲜美爽滑。“野鸡卷”:肥、瘦猪肉分别切片,拌生粉及其他佐料,卷成圆筒形蒸熟后切成棋子状。再油炸成金黄色上碟,以汁淮盐蘸吃,甘香可口而无肥腻之感,是佐酒的上等菜式;“大良炒牛奶”将鲜牛奶混和鸡蛋清,加入蟹肉、虾仁、鸡肝粒之类炒制而成,鲜嫩软滑,浓郁可口。是中国烹饪技术中软炒法的典型菜例。其他如褪骨大鳝、六味烩长鱼、乐从鱼腐、均安鱼饼、龙江米沙肉、虾饼、大内田鸡、凤城酿节瓜、酥炸春花肉等,都制作精细,独具特色

在吃法上,地方特色鲜明又大众化的,为淡水鱼的烹饪,方式主要有全食、块食、片食、拆食、剁食、酿食、生食和腌食八种

全食是制作时去除内脏、鳞、腮而保留鱼的全形,制法又可分蒸、煎、炸三种。加姜丝、葱丝、料酒、食盐蒸熟再淋豉油熟油(经煮沸的花生油),名“清蒸”,以鲩(草)、鲮、鲫鱼为主。煎炸则各种家鱼均可,一般在煎、炸后加酒、豉油及少许调料再蒸或炆,可免燥热上火,又别具滋味。先炸后炆称“红烧”,与“清蒸”并为两种常见的制法。如将抹盐蒸熟的鱼(以鲩鱼和鳙鱼为主)配上酸荞头丝、酸姜丝及酸甜芡法汁,则为“五柳鱼”,也很常见块食是将鱼带骨切成骨牌大小,调味后以生粉拌匀,放进沸汤锅内浸熟,蘸豉油熟油和姜丝、葱丝吃,香滑可口,俗称“浸滑鱼”

片食是将鲩鱼或大头鱼(鳙鱼)的脊肉起出,切片,以筷子夹持在沸汤锅内灼片刻,再蘸豉、熟油和姜丝、葱丝吃,俗名“鱼片打边炉”,是最方便的一种吃法。若拌蛋清等配料猛火炒之,名“炒鱼片”;若将鱼片拌少许姜丝、葱丝加入白粥稍烫片刻,名“鱼片粥”

拆食是将大头鱼的鱼头稍煎之后,放进沸汤中浸熟,取出去骨,放汤加配料制成羹,名“鱼云羹”。将整条大鱼浸熟后去骨拆肉煮粥,名“鱼蓉粥”。

剁食是将鲮鱼(鲩鱼、大头鱼亦可)的脊肉剁至糜状,加配料和挞至起胶,再捏成丸状,名“鱼球”,蒸熟或沸汤浸熟均可,又可配其他佐料煎、炆、炒、炸、皆成美食

酿食是将整条鲮鱼连头带皮完整剥出,取其肉剁糜,掺上猪肉料、冬菇粒、虾米等配料,调味后酿回皮囊内,回复原型,煎或炸熟后略炆即成

生食俗称"食鱼生",取鲩鱼(鲤鱼亦可)脊肉去皮及皮下红肉,抹干后以快刀切成蝉翼般薄片,再加入姜丝、葱丝、炸榄仁(或炸花生、炸粉丝)、酸荞头丝、蔬果(雪梨、莲藕之类)丝、熟盐末、花生油和芝麻油,拌匀生吃,味道鲜美爽滑。但由于容易感染寄生虫病,近年已不如过去盛行

腌食实为制作鱼干,将扁鱼(鲢鱼)、鲮鱼去除内脏和鳃、鳞,以适量食盐腌一夜后吊起吹至半干,里外再匀涂一层乌酱晒干,蒸熟佐膳。味道甘香,耐嚼醒胃,比之鲜食,别具风味

此外,有几种传统点心小食也名闻遐迩:一是金榜牛乳,为雪白圆状薄片的咸乳酪,以水牛奶制成,创始于明代,味略咸而甘香,佐粥下饭有坠火功效;二是大良双皮奶,始制于清代,为甜炖水牛奶,碗面覆盖一层鲜奶煮制时形成的薄膜,食味清甜嫩滑,乳香浓郁;三是大良的嘣炒,为面粉拌猪油、南乳、白糖等配料油炸而成的食品,始制于清代,形似金黄色的蝴蝶,过去广东人称蝴蝶为嘣炒,故名;四是凤城鱼皮角,始制于清代,鲜鲮肉刮青加入精面粉搓匀擀薄作皮,鲜瘦肉松、虾仁、韭黄等作馅,包成小巧玲珑的饺子状,宜汤煮、宜干蒸;五是伦教糕,始制于明代,糕体雪白晶莹,爽软滑润而有弹性,食味清甜透凉;六是龙江煎堆,始制于明代,为糯米粉掺和大米粉作皮、爆谷花与炸花生仁加糖浆作馅的球状油炸年宵食品。( 顺德)

八. 安徽省 阜阳 颍泉 瓦店山羊美食

瓦店山羊美食是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瓦店镇的。瓦店山羊美食成为许多食客喜爱之物,烤全羊、凉羊蹄、羊肉汤、羊肝汤、羊心肺汤、红烧羊龙骨、红烧羊排、羊肉水饺等常常让人难忘。

临泉县瓦店镇山羊最近几年声名远扬,随着当地连续三年举办山羊美食文化节,瓦店山羊美食成为许多食客喜爱之物,烤全羊、凉羊蹄、羊肉汤、羊肝汤、羊心肺汤、红烧羊龙骨、红烧羊排、羊肉水饺等常常让人难忘。

瓦店山羊分为两大类,其一为中原地区的优良山羊品种黄淮山羊,其二为黄淮山羊和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体格大、肉质好特点的南非波尔山羊杂交品种,这两种山羊都是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由于山羊以食用野草、红薯秧、麦麸为主,可以说是绿色天然食品,食客大可放心食用。

在瓦店山羊美食中,烤全羊可谓是第一个招牌菜。在2009年之前,瓦店应该还没有烤全羊。在当年七月的山羊美食节里,河南一家商家在这里展示烤全羊设备,就是下面是炭火、上面是用电力或人工带动转动的大夹子,一只宰杀后去掉羊头的整羊在大夹子慢慢烤熟的设备。在烤制的过程中,厨师要不断在羊肉上刷上油料和作料,就像烤羊肉串一样保证烤熟、肉质鲜嫩可口而且不糊。在烤之前,这个羊胴体据说还在作料水中浸泡几个时辰,烤时也需要一个多小时,就这样,美味的烤全羊才被献到来宾面前。烤全羊上来后,只见羊肉呈金黄色、勾人食欲,四溢的香气几乎让人垂涎三尺。烤全羊很好看,吃起来就需要用手或刀分开了,否则用筷子夹肉很是费劲。有豪爽的客人就戴上早已准备好的一次性塑料手套把烤全羊分成许多小块供大家食用,整个宴席充满喜庆气氛,大家都陶醉在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乐趣和品尝烤全羊这种人间美味的幸福之中。烤全羊外焦内酥,最外边吃起来比较有嚼劲,像嚼牛肉干一样,里面的肉质细腻鲜嫩,散发着热气和香气,很容易下肚。一只烤全羊一般二十多斤,每个食客吃上一斤多羊肉不成问题,大肚子的男子汉能吃上两三斤烤全羊,一直吃到不能再吃了为止,美味不是哪个人能抵抗住吸引的!

烤全羊原是新疆少数民族招待外宾和贵客的传统名肴,如今只要花费300多元钱就能一饱口福,实在是当今老百姓的幸事。2009年7月以后,瓦店镇的许记大酒店率先学习并制作了烤全羊,不少食客慕名前去品尝,而且临泉县城的一些饭店也会从许记大酒店定制烤全羊,通过交通工具及时送到县城。临泉人几乎都把吃烤全羊当成自己的一个心愿了。

瓦店山羊美食绝不仅仅是烤全羊,自古以来,瓦店和周边的姜寨、庙岔的羊肉汤就得到群众的喜爱。瓦店羊肉汤分为淡羊肉汤和咸羊肉汤两种,淡羊肉汤不加一点盐,保持了原汁原味,咸羊肉汤加入盐等作料,口味厚重。如今,这两种口味都有自己的爱好者。与吃羊肉相比,喝羊肉汤营养更全面,老少皆宜,尤其是寒冬季节,喝上一大碗热羊肉汤能让你立刻暖意融融、精神抖擞。瓦店当地人朴实,羊肉汤是真材实料,不会掺假,香气浓郁、味道鲜美的羊肉汤常常吸引往返于瓦店一带的商贾,他们每次到瓦店都要喝上几大碗羊肉汤。 瓦店羊肉汤有直接煮羊肉、羊肉经淀粉、面粉勾芡后煎后再煮和羊肉勾芡后直接煮三种,这三种羊肉汤各有风味、各有特点。第一种的特点是保持了羊肉的鲜味,后两种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羊肉的本来味道,一些不喜欢吃羊肉的也能吃上一些。

瓦店镇经过加工的羊蹄有热羊蹄和凉羊蹄两种,凉羊蹄更受人的喜爱。煮熟冷凉的凉羊蹄吃起来十分硬实而且有弹性,享用这样的美食是需要有一口好牙齿和面部肌肉发达,不然咬不掉羊蹄上的肌肉的。有时食客为了吃羊蹄子中间一点肌肉,需要把蜷缩在一起的羊爪子掰开,稍有不慎羊爪子就碰在脸上,留下一点油腻,食客赶紧用手擦去,这恐怕就是享用美食必须付出的代价吧。和猪蹄、驴蹄一样,羊蹄的脂肪很少,都是胶质组织,胶原蛋白丰富,食客不会担心因摄取太多脂肪而发胖。

和瓦店烤全羊、羊肉汤、凉羊蹄一样,瓦店的羊肝汤、羊心肺汤、红烧羊龙骨、红烧羊排、红烧羊肉、羊肉水饺也是样样美食,让人思之口舌生津。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如今瓦店山羊美食正凭借其独有特点特点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九. 四川省 泸州市 泸县 泸县龙眼

泸县是内陆龙眼的主产区,中晚熟品种最具有特色。泸县主要推广“蜀冠”、“泸丰一号”等中晚熟优良品种。全县现已发展优质龙眼2万亩,年产量1500吨。鲜食和加工具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十.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鲜溜鸡丁

鲜溜鸡丁

原料:

鸡脯350克,黄瓜(粗皮)50克,泡辣椒5克,植物油60克,盐1.5克,料酒4毫升,胡椒粉0.5克,味精0.5克,葱片5克,姜片4克,蒜片4克,淀粉10克,糖5克,醋5毫升,蛋清30克。

制作过程:

1、鸡脯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肉丁,加入盐、味精、料酒、淀粉、蛋清上浆。

2、黄瓜(粗皮)切成鸡丁大小的菱形块。泡辣椒切同样的块。

3、用盐、味精、料酒、糖、胡椒粉、淀粉对成汁。

4、锅上火放入底油,下入鸡丁炒散至发白,放入葱、姜、蒜片、泡辣椒、黄瓜丁炒几下。

5、泼入芡汁,用大火,汁开时翻推几下,点香醋出锅即成。

风味特点:

白、绿、红三色相间,咸鲜嫩滑,微辣爽口。

医评:

高血脂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及低蛋白血症患者宜适量食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