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乡什么特产 西乡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乡什么特产 西乡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3-02-09 18:46:00

一.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河西乡箐花村普米族传统文化

箐花村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面,全村334户,1595人,由5 个自然村组成。人均收入748元,人均有粮389公斤(2003年)。

村寨地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高寒山区,依山傍水,附近有罗古箐、大羊场等著名自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民居建筑中井干式木楞房占82%,保持了普米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村寨格局保持传统风貌。箐花村历史悠久,传统农牧业、服装服饰、饮食、民间歌舞、麻毛纺织工艺等保存情况良好,文化传承人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该区域传统村规民约与新的村规民约相结合,对村寨日常生产、生活,共同起着管理约束作用。

箐花普米族妇女服饰庄重艳丽,美观大方。穿麻布大襟衣,着毛线长裙,背披羊皮,胸前佩戴银链。各个年龄段的穿着有所不同,喜用宽大的红、绿、蓝、黄等各色彩带束腰,手戴镯圈和戒指,耳戴银环或玉坠,用五光十色的串珠作头饰和项链。包大头帕,喜用牦牛尾及丝线编入发辫中,盘于头顶,以发辫粗大为美。男子一般穿对襟麻布衣,着宽大长裤,披羊皮领褂,左衽像藏族穿戴。富有人家的男子穿氆氇和毛质大衣,膝下用布或毛毡裹腿,有的穿自制的半筒猪皮、牛皮鞋。

特色工艺主要有皮制品及毛制品。皮制品主要指羊皮披风,多用于探亲访友、婚丧年节时穿用,有装饰、御寒和作为姑娘嫁妆等功用。毛制品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后即形成毛料,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制作氆氇、毡、帽、鞋等。

普米族信奉自然神灵,祭祀活动较频繁,主要有祭天地、祭龙潭、祭山神、祭铁三脚、祭祖先、祭中柱等。主要传统节日为吾时节,要举行打枪、射弩比赛。每逢节日、婚庆和重大祭祀活动,本村人及周边亲友聚集在一起,唱古歌、跳舞蹈“搓蹉”。

普米族民歌多为前人传下的传统曲目,即兴创作较少。在形式上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婚俗类主要有求亲歌、迎客调、接亲歌、拦门歌、果碟调、聚谈调、顶梁柱调等;情歌主要有“铁打链环扣一生”、“除非秤砣水面漂”等;祭祀类民歌主要有祭三脚调、拜龙调、祭中柱等;丧礼中主要演唱指路歌;传统古歌类主要有吉典、马鹿调、黎明调、巴扎贤赞等。曲调多用五声音阶,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朗诵性与歌唱性紧密结合,旋律质朴清新,优美流畅。部分民歌音域较宽,可达到或接近两个八度。节奏平稳匀称,长短交错,明快活跃。歌词一般为奇数,三、五、七、九个音节不等。

四弦是普米族民间乐器,也是四弦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曲目较多,除舞步的12调外,还有部分古老的曲目,如四弦母调、雀上树等。四弦弹奏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在普米族地区传承和保护情况良好。“搓蹉”舞流传广泛,群众基础好,是节庆场合的主要民间舞,用羊皮、木碗、木筷、夹板为伴奏,领舞者右手拍击羊皮,伴舞者左手持碗,右手用数双筷子敲击,夹板系在舞者腰间,左右撞胯时发出声响。

普米族无文字,民间文学为口头传承,村民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互相交流,或在晚上围坐火塘,听老人讲述或演唱,更多的则是在新房落成、求亲结婚、节日庆典、丧葬、祭祀等场合进行讲述演唱。近年,普米族流传较广的民间文学被翻译成汉文,收录于《兰坪民间文学选集》、《普米族故事集成》、《普米族歌谣集成》、《兰坪民间故事集成》、《兰坪歌谣集成》等出版物中。

花村是普米族聚居大村,历史悠久,传统农业、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传承较好,有一批传承人,并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 陕西省 汉中 西乡县 午子仙毫

午子仙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午子仙毫茶是绿茶的一种,出产于素有“中国著名茶乡”之称的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创制于1984年,是陕西省名牌产品。其状似兰花,色泽翠绿,叶底芽匀嫩成朵。

基本介绍:

午子仙毫为名优绿茶,产于陕西省西乡县南道教圣地午子山。是西乡县茶叶科技人员研制开发的国家级名优绿茶。是陕西省政府外事礼品专用茶,人称“茶中皇后”。

茶园地处陕西南部,汉中地区东部,年平均温度14.7℃,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海拔高度600~1200米,适宜茶叶生长。土壤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高。茶区内林木茂盛,空气清新,土质肥沃,具有“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

汉中市西乡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2]据《西乡县志》记载,西乡产茶始于秦汉,盛于唐宋。历史上曾有:“男废耕,女废织,其民昼夜不制茶不休之举”的记载。据《明史食货志》记载,西乡在明初是朝廷“以茶易马”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于1984年开始创制,经两年努力,获得成功。于1985年初月通过省级技校及新产品鉴定,被选送全国优质产品展评会上展出,受到普遍赞誉。1986年获全国名茶称号,1990年通过全国名茶复评,1991年获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中国文化名茶”奖,同年获全国名茶品质认证,1995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997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

种植规模 :

截至2012年6月底,汉中市茶园面积已发展到58.8万亩,总产量达到9661.9万吨,总产值近10亿元。茶叶面积、产量位居陕西省首位,分别占到全省58%和71%。汉中市全市有48个企业近12万亩茶园通过了无公害、绿色及有机茶认证。汉中产茶县有8个,占全市县(区)总数的72.7%,产茶乡镇112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47.9%,拥有茶叶加工企业600多个,经营企业300多个,加工机械4000余台,年加工能力1.5万吨左右,全市种茶农户1.3万户,茶叶专业贸易市场11个。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陕南茶产业发展,为茶产业发展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汉中市委、市政府早在1998年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时,就将茶叶确定为特色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2004年,汉中做出了 “做大做强汉中茶产业的决定”,市财政每年给予一定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2007年又做出了“加快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决定,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去年,汉中市财政为汉中茶产业发展提供了500多万的扶持资金。

功效与作用

午子仙毫是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的营养品,具有抗病毒、解渴降温、提神醒脑、解毒利尿、除腻化积、减肥美容、养颜益寿、降脂降压、抵御副射、防癌抗癌等功效。

午子仙毫常期饮用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且绿茶中含有大量抗氧化剂类黄酮、茶氨酸等物质,具有解毒抗氧化的作用,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每天勤喝绿茶可冲散人体内的废弃物,使肠道畅通,对防止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午子仙毫还能提升消炎药功效,只要用百分之五浓度的午子仙毫绿茶水服送消炎药,就可提升消炎药的功效,这得利于绿茶中的儿茶素及日柏醇等等成分。这些成分还具有很强的抑菌和抗菌功效。

午子仙毫可以辅助完善消化,缓解由细菌引发的急性拉肚子。午子仙毫还有瘦身的功能,对于常常接近油漆、计算机等人群可多喝绿茶,喜爱吸烟饮酒的人可多喝。而针对老人来说,最好选择冷泡制方法沏茶,即用凉白开沏茶,如此可降“三高”。

地域范围

陕西省西乡县所辖的城关镇、古城镇、堰口镇、五里坝镇、沙河镇、杨河镇、骆家坝乡、两河口镇、左溪乡、高川镇、罗镇乡、茶镇、司上乡、峡口镇、马家湾乡、三花石乡、白龙塘镇、桑园镇、白勉峡乡、私渡镇、柳树镇、大河镇 22个行政乡镇

特定品质

午子仙毫茶是绿茶的一种,出产于素有“中国著名茶乡”之称的陕西省西乡县。其状似兰花,色泽翠绿鲜润,白毫满披;香气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甘;叶底芽匀嫩成朵,十分美观。

文化典故

午子仙毫据《西乡县志》记载,西乡产茶始于秦汉,盛于唐宋。历史上曾有:“男废耕,女废织,其民昼夜不制茶不休之举”的记载。据《明史食货志》记载,西乡在明初是朝廷“以茶易马”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午子仙毫于1984年开始创制,经两年努力,获得成功。经有关专家审评,获得一致好评,并于1985年被选送全国优质产品展评会上展出,受到普遍赞誉。

三. 陕西省 汉中 西乡县 西乡绿茶

西乡绿茶

西乡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始于秦汉、盛于唐宋。1975年,西乡被省、市确定为茶叶生产基地县。1975年9月,县委书记王世清参加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利用10年时间建10万亩茶园的保证后,全县茶园面积迅速发展到三万亩。1977年5月,在全国茶叶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西乡被列为全国100个茶叶基地县之一。1977年7月,西乡县恢复茶叶生产办公室,负责全县茶叶生产的组织协调工作。

1985年8月7日,我县研制出的茶叶通过陕西省科委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主任陈椽教授亲自命名为“午子仙毫”。

20多年来,西乡茶业发展迅速,成果喜人。现有茶园21万亩。涌现出“西乡特炒”、“午子翠柏”等多个品牌,远销省内外乃至走出国门,得到好评。主要有:

(1).午子仙毫。选择县境内800--1000米左右的无污染生态环境中生长的茶树,于清明前后采摘幼嫩芽,经杀青、清风、做形、摊晾、整形、提毫、烘焙、拣剔八道工序精制而成,内含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等,“色绿亮、毫闪光、香鲜嫩、汤清澈、味醇爽、形优美”是午子仙毫的六大特点。2002年荣获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名茶评比金奖。1995年6月“午子山”牌午子仙毫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使用绿色高标标志(编号LB---30---000638);1997年荣获国际博览金奖,被授予中国著名午子仙毫称号;1999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2).西乡炒青茶。炒青是茶叶主打产品,历时最长,从每年3月下旬一直生产到9月底,以其价格适中,滋味醇鲜,经久耐炮而深受大众消费者欢迎。优质炒青茶外形条索紧细重实、光润匀齐、显锋苗,色泽翠绿。“香高味浓耐冲泡、碧汤绿叶显芽头”。茶叶内含锌、硒、锰、氨基酸、儿茶素、茶多酚等。

2007年6月,中国茶叶界唯一的工程院士陈宗懋偕国内茶叶界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十余家在西乡参加“陕西茶叶发展研讨会”,对西乡茶叶做出高度评价。

四. 广西 南宁 西乡塘区 粥品

南宁人早餐爱吃粥,粥也有十几个品种之多,有瘦肉粥、猪红粥、鱼片粥、红豆粥、皮蛋粥、田鸡粥等。特点是香热鲜美。( 南宁)

五. 陕西省 汉中 西乡县 西乡羊肉泡馍

西乡羊肉泡馍是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的特色小吃。西乡羊肉泡馍是西乡风味美馔。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格,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制作而成。吃也是有讲究的,掰馍有掰,撕,掐,揉,搓等12种手法,大小如蜂头,掰好后要告诉伙计你的口味要求(口重---偏重、偏轻,干拌——汤较少,口汤——吃完馍碗底剩的汤刚好一口,水围城——汤较多)。泡馍端上吃的时候,讲究蚕食,忌使劲搅和,为的是从头到尾,口味始终如一。搭配糖蒜和辣酱,真正的吃家开始是不吃这些的,影响口味,吃到一半,感觉有些腻的时候,吃一颗糖蒜,挑一点辣酱拌在馍中(拌的量以一两口吃完为宜),然后用送的汤清清口,然后继续吃,这样才不影响口味。味道好的泡馍油很少,主要是汤的香味,吃着也不腻。

六. 陕西省 汉中 西乡县 荠菜饺子

荠菜饺子

选择新鲜荠菜摘洗干净,过沸水烫一下捞出攥干水分备用;再选韭菜适量,分别切碎;剁好肉馅儿,用葱姜花椒搅拌上劲,加入酱油、胡椒粉、鸡精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精盐、香油、五香粉搅拌均匀即成馅。其他工艺同一班饺子制作相同。荠菜饺子口感清香,是西乡人民的传统风味小吃。

七. 陕西省 汉中 西乡县 李老幺烧鸡

李老幺烧鸡

烧鸡的做法:(1)

鸡的选择与宰杀:选用半年以上,两年以内,1—1.5公斤的健康鸡,颈部宰杀放血,去毛,腹下开膛,取出内脏,切去两爪,洗净体内腔血污,清除口腔内污物。(2)

造型:把洗净的鸡放在案板上,腹部向上,一手按鸡,一手握刀切开肋骨,用秸秆撑起体腔,再用两腿插入刀口,两翅交叉插入口腔,使鸡形成一个两头尖的半圆型。然后,用清水漂洗挂起晾干水分。(3)

配料:用老汤,以每100只鸡为例,配上砂仁15克,豆蔻15克,丁香3克,草果30克,内桂90克,良姜90克,陈皮30克,白芷90克,食盐2~3公斤,硝石18克。(4)

油炸:鸡体沥干水分后,在表面

涂上一层糖稀或蜂蜜汁,配比是糖稀或蜂蜜:水=2:3。然后把鸡放在150~160℃的油中翻炸约半分钏,成为柿黄色时捞出,捞鸡时注意不要叉破鸡皮,用肉叉夹往鸡的颈部放在盘中凉透。(5)

煮制:把油炸的鸡一层一层放在锅里,用陈年老汤加紧上配料,淹过鸡体,用竹箅子夺盖锅上,先用旺火把鸡汤煮沸,然后于再小火慢慢焖煮,直到煮熟。一般嫩鸡煮2小时左右,两年以上的老鸡煮4~5小时,要根据鸡的年龄和大小适当掌握,掌握炎候对烧鸡的品质和风味有重要影响。(6)

出锅:煮好以后,由于烧鸡非常熟烂,要注意保证把鸡完整的捞出。捞鸡前要准备好勺,叉,筷及盛器用具,先撇去汤面上的浮油,然后一只手用叉夹、往鸡颈另一只手摊开双筷住鸡腹内的秸秆,两手配合把鸡迅速捞出,放在箅子上,保持鸡象完整。品质特点:烧鸡成品色泽浅红,微带嫩黄,造型完整,鸡皮不破裂,无绒毛,具有浓郁的来不得地滋味,咸淡适口熟烂离骨,口咬齐荐的为正品。西乡的烧鸡颇负盛名,其中以李老幺烧鸡最为出名。

八. 广西 南宁 西乡塘区 萝卜酸野

萝卜酸野

此菜精选萝卜,香菜,芝麻等精心制作,酸甜可口,开胃健脾!

九.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西乡荡粉皮

西乡荡粉皮

修水山区农村的荡粉皮很有风味,特别是白岭一带的西乡荡粉皮,你若吃了保准还想吃。近几年,上海知青重游当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地方,每次都点修水的“饣肖子艾果虾米蛋,米酒腊肉荡粉皮。”

荡粉皮先要加工。修水地方过去种麦子不多,更没有现在这种加工面条、粉丝的机械设备。平时一日三餐多吃饭,或磨粉做成粑、搞成糊吃。加工荡粉皮大都在夏、秋两季收割了早稻、晚稻后,俗称“打粉皮”。人口多家庭较富裕的一次要加工一担谷的米,一般家庭也要打几斗米的粉皮。若是过年或家中有什么喜事前,加工粉皮要2—3天时间。

加工前先把米洗净,用冷水浸泡两天,换水后磨成米浆,用勺子把米浆舀到粉皮盆中荡均匀。粉皮盆是用铁皮做的,平底圆形卷边,直径约一尺余。打粉皮时要用两个替换,荡匀后放开水锅中,盖上锅盖约煮2分钟。捞起粉皮盆,用筷子沿周边划一圈,粉皮就会脱落。把脱落的粉皮凉晒到半干时,切成丝或方形小块再晒干。若要使荡粉皮韧性好一点,还可在米浆中加少量红薯粉。过去缺粮食时还有往米浆中加磨醉的薯丝粉、苞芦粉、荞麦粉的,做成各种各样的荡粉皮。

煮食时,可用肉汤或鸡汤,也可先将肉末置水中煮熟,然后放粉皮下锅。粉皮煮到柔软即可,多煮则会失去韧性,甚至成糊状,起锅前加葱姜末和其它佐料即可。过去,荡粉皮不是能随时吃到的。家里来了客人,但客人又不能到家里吃饭,主人则搞2—3个荷包蛋,几块腊肉和一碗荡粉皮,俗叫“吃碗汤”、“打个点”;主人家杀年猪,要用猪血煮荡粉皮招待众乡亲,叫吃“杀猪饭”;主人请客,荡粉皮还是一项菜,叫“一只菜碗”。

相传这荡粉皮曾救过伍子胥的命。春秋战国时期,楚将伍子胥为逃楚平王太子建的诛杀,连夜向吴国奔逃。楚平王得悉后即贴告示,悬画像,重赏捕捉。伍子胥逃至吴楚交界的修水南楼岭,见这里设关防守,官吏盘查严紧,心中十分着急。这时正巧遇村夫东皋公。东皋公为人诚信忠厚,早闻伍子胥名气与为人,并深深为伍子胥抱打不平,且有恻隐之心,当即就把伍子胥接到家中,思考着怎样设法让伍子胥混过关卡入吴。

东皋公发现家人黄虎纳与伍子胥面貌相象,形体也差不多,就想从这里打主意。第二天早起,见伍子胥一头白发,即拍手称好,连道:“瞒天过海,可得万全”。原来伍子胥见关卡盘查甚紧,唯恐落入敌手,想自己父亲和哥哥都已被楚平王诛杀,如若落入敌手,将会无人为他们报仇。焦虑过度,一夜未寝,竟须发皆白。东皋公安排家人黄虎纳穿着伍子胥的衣服,扮着伍子胥的模样;伍子胥则扮成一个买卖人随后。这黄虎纳临行时拿起一块邻家刚凉晒的粉皮,掏了几个洞贴在脸上,大步向关卡走去。至关卡时,守关士兵一见就怀疑,揭开粉皮见黄虎纳貌与画像相似,认为就是伍子胥,于是就围了上来,黄虎纳又有意挣扎了一会,于是,须发皆白又化装成买卖人的伍子胥则乘机混过了关卡,进入了吴国境地。

尔后,东皋公出面质问:“为何抓起我的家人?”士兵经查问,发现被抓的人确实是黄虎纳,便放了他。守关士兵立即打锣追赶至路口(今路口乡),但伍子胥早已顺利过了太平岭,到吴国的艾城了。后人为纪念这一事件,将东皋公所在村叫东皋村,将路口那里叫“打锣岭”,将过关脱险的山岭叫“太平岭”。东皋公施巧计、黄虎纳贴粉皮救伍子胥的事一直流传至今。

十. 陕西省 汉中 西乡县 西乡粉蒸肉

西乡粉蒸肉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肥而不腻,配以本地红薯,回味无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