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襄阳冬季有什么特产 襄阳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襄阳冬季有什么特产 襄阳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02-06 02:06:02

一.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城区 襄阳蒸菜宴

湖北襄樊本地有很多特色菜,如:清蒸搓头鳊(襄阳搓头鳊)、武当猴头、鱼皮元宝、蜜枣汁羊肉、桂花韭黄等;特色宴席,如:三蒸九扣席、民间洋粉席、五福六寿席、襄阳鱼宴、三黄鸡宴等;特色小吃,如:襄樊黄酒、襄阳大头菜、樊城拔刀、陶记金刚酥、清汤、牛油面、牛 杂面等。图为襄阳农村 “蒸菜宴”

二. 湖北省 襄阳市 南漳 南漳香菇

南漳香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漳县东巩镇位于荆山山脉东端,地处襄阳、荆门、宜昌三市交界处,漳河贯穿全境,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分半田,境内土地肥沃,林木茂密,丰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南漳县东巩镇连续4年保持在1000万袋以上的香菇发展规模、被襄阳市委、市政府授予“香菇第一大镇”美誉。

自1996年开始,该镇开始探索代料香菇的种植技术,采取组织干部群众外出考察学习、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重金聘请技术人员等一系列措施,经过10多年打拼,全镇5000多户菇农已娴熟地掌握了种植技术,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领路人”。

去年,该镇代料香菇发展达到1500万袋,较上年增加500万袋,产量达到3000吨,菇农当年收入人平超过5000元。今年,该镇实现规模化发展,连片种植,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村、专业组、专业户,在总量上将突破2000万袋,产量实现5000吨,产值突破2亿元。

2013年10月9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认定“南漳香菇”商标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湖北南漳县地理标志商标实现“零”突破。

香菇素有"山珍之王"之称,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中国历代医学家对香菇均有著名论述。现代医学和营养学不断深入研究,香菇的药用价值也不断被发掘。香菇中麦角甾醇含量很高,对防治佝偻病有效;香菇多糖(β~1,3葡聚糖)能增强细胞免疫能力,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香菇含有六大酶类的40多种酶,可以纠正人体酶缺乏症;香菇中的脂肪所含脂肪酸,对人体降低血脂有益。

南漳香菇

南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11476797

香菇

三. 湖北省 襄阳市 宜城 宜城盘鳝

说到吃,不能不说宜城盘鳝,这原是楚王宴席上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肴。

宜城盘鳝肉嫩味鲜,食之香酥可口,难以忘怀,营养价值远胜于剖开后爆炒清炖,是以前专为楚王做的一道“宫廷菜”。其作法亦颇为讲究,先选规格适宜的活鳝鱼,一般半两左右为宜,置于一盛满清水的盆中,放入少许植物油,让共退出身内污物,两小时后捞起,然后放入烧开的沸水中杀死,去其外表粘液,再配上八角、葱等佐料干炒,直至鳝鱼盘曲、味香色浓为止,一道正宗的“宜城盘鳝”便宣告完成。

想吃宜城盘鳝,那是需要勇气和技巧的,看那一条条盘鳝,微翘尖嘴,曲盘盘中,还真不好下口呢。有很多敢吃但不知其吃法的,往往从头到尾,生吞送去,让人发笑。会吃者动作气势磅礴,像挥戈千军万马,极富情趣。其吃法是先用筷子夹牢盘鳝头,轻轻咬断脊骨不放,用筷子用力撕开后吃掉,再咬破喉撕掉下层吃掉,抛去头和肠子,一条盘鳝便被“消灭”了,其吃法有一个口诀:牢牢夹住头,咬断脊梁骨,用力往下撕,抛去肠和头。

如今,外地人一踏上宜城这片热土,或到宾馆餐馆,或入寻常百姓家,都可以享受到“君王待遇”,吃到宜城盘鳝。许多外地人不仅在宜城尝到了盘鳝,还学会了炒盘鳝的技术。一位澳大利亚朋友在宜城品尝了盘鳝后,高兴地说:“我一定要学会炒盘鳝,回去后炒上一盘,让家人也饱饱口福,当当‘皇上’”。

宜城美食众多,盘鳝称得上最为悠久,关于盘鳝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说宜城盘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楚国故都宜城近郊,一天,楚成王心血来潮,下巡进入一个名叫甄三的村民家,甄三夫妇既高兴又紧张,临近中午拿什么招待大王呢?昨天在沟堰逮的黄鳝大的吃了,只剩下半桶小鳝条,情急之下,甄三的老婆误将未杀的豇豆小鳝倒入油锅,甄三见状。索性加入大把辣椒、八角、姜葱爆炒,不料歪打正着,条条小鳝曲卷叠盘,油黄鲜酥,味香色浓,甄三惴惴不安地将鳝鱼端上来请楚成王品尝,楚成王品后大喜,问这是什么菜?甄三正斟酌,随行的大夫却惊呼到:“蟠虺纹,这菜形如蟠虺纹!”(楚人将蛇、鳝、蚯蚓视为无足小龙,爱将它们作为青铜器上的饰样,并称蟠虺纹),甄三灵机一动,随口答道:“大王驾到,恩泽篷门,小民特试烹这蟠虺纹状之菜,尚无名,请大王赐名。”楚王夹菜举杯,赐为“盘龙鳝”,并将甄三带入宫中专做“盘龙鳝”,后来人们讳“龙”,改名为盘鳝。

另一说盘鳝起源于宜城驻军,宜城明、清时为屯兵重地,清代有武昌卫和襄阳卫两级驻军,宜城县志记载当时宜城人口为“军七民三”。官兵练武时,为增加体力、强筋壮骨,常将鳝鱼不加破杀整条放在锅中煎烩,整条吃下,称为吃血筒鳝。传入民间,百姓就将豇豆小鳝做成了盘鳝。再后来,人们为了吃起来方便,总结出几句口诀:“筷子夹住喉,咬断脊梁骨,慢慢往下撕。抛去肠和头。”

随着盘鳝的盛行,名气也越来越大,湖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慕名而来,先后将它拍成专题片和外宣片播发,宜城盘鳝随之走出宜城,走向了全国。

四. 湖北省 襄阳市 保康 保康黑木耳

保康黑木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康县是全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是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其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这里的黑木耳“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自50年代以一为,保康县黑木耳,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之衰,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新加坡等37个国家和地区。现已成为川、陕、鄂三省重要的黑木耳集散地。

据清康熙三年(1664)《保康县志》记载:“栎木可结木耳,有赤、白、黑三种,白者为世所珍,而产不多。”两峪芭桃园一碑文记载:“道光年间(1821——1850年),已有人工生产黑木耳。”1919年《湖北地理志》记载:“鄂西黑木耳产量占全省95%以上,亦居全国之冠,尤以保康、房县为多。”

黑木耳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誉“素中之荤”,不仅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同时作为国药补品之一。黑木耳味甘甜性平,具有延年益寿,克化绒毛、调节神经、补气血、润肺、止血之功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有疗效,还有能防治癌症,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能健身强志,延年益寿,治疗痔痢等症。黑木耳的胶质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清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灰尘、杂质,是矿山、化工、纺织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

保康黑木耳生产历史悠久,属天然绿色食品,素以耳大、肉厚=胶质浓、膨胀高、营养丰富而闻名于世。独特的气候环境生长的黑木耳形似飞、状如燕,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以其特优的内质和良好的感官位居了黑木耳质量全国榜首。

保康黑木耳

保康县食用菌协会

11251530

木耳

五. 湖北省 襄阳市 枣阳 枣阳酸浆面

酸浆面的风味就是酸、香、辣、油而不腻、温度适宜、面白味美、酸鲜可口,特别是在夏食后具有消暑开胃之功效,成为夏季最佳美食。

酸浆面为襄阳市枣阳的独特的面食,发源于清朝,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传,清朝中期一家小吃店以面条生意为主,经常将夏秋收获的青菜放在缸内发酵变酸,留作冬天食用。一日,佐以面食的素菜用光了,彭家便将酸菜水当做面食的佐汤做成酸乎乎、香喷喷的酸浆面。没想到,这一盆面条一端出去,立即被客人抢食一空,南来北往的客人食后赞不绝口,酸浆面由此成了枣阳特有的风味小吃。

经几代人的不断改良、更新,加以几十种香料,所做出的酸浆面不但色香味俱全,且有开胃、预防伤风感冒等功效。时至今日,在琚湾条条街道,酸浆面的香味充斥着人们的口鼻,许多襄樊市区居民经常驾车前往枣阳品尝美味的酸浆面。

据襄阳制作酸浆面已经12年某酒楼师傅说:“制作酸浆面采用小白菜和芹菜,浸泡酸菜必须用陶制缸,还有浸泡的热水温度、时间长短、原料比例等,只有工序火候把握得当,才能做出色鲜味纯的酸浆面来。”

琚湾酸浆面——雪白的面丝卧在油汪汪、黄灿灿的酸浆汤里,顶尖上是一勺鲜红鲜红的辣椒油,味香而不腻,酸辣爽口。

六. 湖北省 襄阳市 樊城区 襄阳黄酒

襄阳黄酒色似乳汁,香气好,味微酸甜,略带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浆稀释,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继承了古老传统的制作方法。黄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尼克酸含量,每百克中分别达到78.9克和2.6克,因而这种酒营养价值很高,很适合老年人饮用。黄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当高的热量,酒精度极低,故而一不伤肝,二不伤胃,而且又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还有舒筋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将其作为烹调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剂,以及医药上的辅料和药引子。现为据说系诸葛亮妻子黄月英所创的“茅庐春”和樊城机坊街酿制的“一二三”黄酒最为上乘。

喝黄酒时,再喝一吃一碗牛油面,那就惬意而舒服!

襄阳黄酒可谓久负盛名,“玉缸发醅似桐乳”的唐人诗句给人以汁浓香醇的无穷回味,清清的醇香,淡淡的甘甜,微微的刺激,使你肌体轻松,精神亢奋,没有白酒那样的焦燥火辣。“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当李白高咏“襄阳歌”时,也是“车旁侧挂一壶酒”,可见黄酒的历史是多么久远。襄阳黄酒是襄阳一绝,绝就绝在“应时黄酒”的“应时”二字上。

七. 湖北省 襄阳市 枣阳 枣北黄牛

枣北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枣阳市黄牛养殖协会申请的“枣北黄牛”“枣北黄牛肉”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志着该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

出产于枣阳北部的黄牛,体型结构匀称,皮薄坚韧,毛短光滑,骨骼粗壮,肌肉发达,黄牛肉肉质细密紧致,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当地久负盛名,市场前景广阔。“枣北黄牛”“枣北黄牛肉”的成功注册,提高了枣北黄牛和黄牛肉的知名度,为该市推行商标战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形成历史】

主要产区枣阳北部与河北省南阳地区毗邻,历史上,两地区黄牛互有交往,因此在枣北牛品种形成过程中,南阳牛有较大的影响。可以认为,枣北牛是当地黄牛与南阳牛长期混血,并由于下述条件的影响而形成的。

主要产区地处南阳盆地南缘,整个地形为起伏连绵的岗地,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产区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盛产小麦、水稻、棉花、甘薯,还有大麦,豌豆、大豆、高梁等杂粮,为发展养牛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

由于枣阳北部地区主要是旱地,农民素有喂黄牛的习惯。黄牛又是当地主要畜力资源,担负着耕作、运输等劳役,因而促使当地群众培育体型大、拉力强的役牛,以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

历史上,枣阳北部群众比较重视耕牛的选种选配,选择公牛要求雄性强,头四方,肩峰高,颈粗短,胸宽深,背腰平,个体大,毛色纯;选择母牛要求0大,性温驯,0大、排列齐、距离宽。选择质量好、体格健壮的公牛配种,避免乱配和近亲0,促使了枣北牛的形成。

枣北牛以舍饲为主,饲养管理比较细致,不管是干草或青草,均铡短后拌料喂。精料保持一年四季不断,忙时多喂,闲时少喂,其品种主要有大麦、豌豆、棉子饼等,营养价值高,这对枣北牛形成起到了良好作用。

1962年以来,在枣北牛中心产区的公社建立了配种站,选择培育优质公牛从事配种,具体负责和指导农村社队耕牛的选种选配工作,建立健全的饲养管理制度,促进了品质的提高

八.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城区 襄阳花红

襄阳花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阳花红是湖北襄阳市襄城区的。

襄阳花红很有名,日本犬山市的朋友还问过襄阳花红。原来襄阳城内,有大片花红,只有襄阳城内的花红才称得上“正庄”货。每当盛夏开始(7月20日左右),花红成熟,金黄透红(胭脂红)的花红挂满枝头。那满园浓郁的青香味,让路人垂涎欲滴。

襄阳花红果大,平均20个就有一斤,太阳照射的部分呈胭脂红,上有粉状白蒲,果把短而歪,皮薄肉多,核小无渣,沙甜,味似香蕉,无怪酸味。

襄阳花红的采摘方法也十分讲究;篮子挂在树枝上,用手小心地一个一个摘下,每个花红把上要带一至两片叶子。果入蓝时,果向下,带叶的蒂把朝上,果上的白粉就擦掉了。蒂把上带叶出售,给人以“果红叶绿”之感。带上白蒲,表示新鲜。 花红还有药用价值。治疗消化不良,生津开味,增进食欲。

襄阳花红

襄阳市襄城区卧龙花红专业技术协会

13889576

苹果

九. 湖北省 襄阳市 宜城 高老三瓜籽

湖北襄樊高老三瓜籽厂主要经营产品有“高老三”五香西瓜籽,系列产品有:原味葵花籽、五香葵花籽、原味花生、五香花生等。高老三瓜籽历史悠久,选料考究,继承了古城人民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流程,加之高老三精心研制出独特的配方、精制而成。其特点干湿适中,色美味纯,溢香满口,余味无穷,是馈赠亲友、亲朋小聚、谈婚论嫁、茶话会、团拜会、庆祝会、洽谈会等喜庆佳宴的理想佳品。据传:三国时期,诸葛亮 足智多谋,与常吃瓜籽有关?! 产品介绍:“高老三瓜籽”选用中国 内蒙古大草原上无污染的纯天然西瓜籽、葵花籽等,而且瓜籽仁性味甘平,具有清肺润肠和顺气之功效;能化痰止咳,开胃生津,降火利尿,润肠通便,实乃药之上品。

十.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城区 襄阳凉面

襄阳人有句名谚:"冬至包面夏至凉面"。"凉面"也叫"麻汁面",为襄阳人夏季最喜爱的主食,因其制作简便,吃起来清凉爽口,已成为襄阳的大众化食品。

据传,唐代民间即食凉面。杜甫有诗曰:"新面来近市……经齿冷于雪,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凉面的吃法,《清稗类钞》中记载:"率为白水所煮,将进面时,即有生疏数小蝶,陈于几,曰面马。意为前马之导也,而和以调料而加于面。"所谓"面马",也叫"菜马"。有麻汁、食醋、蒜泥、黄瓜丝、胡罗卜菜末、香椿菜末、盐水等。将煮好的面条用冷水淘凉后,盛于碗中,浇上菜马拌匀即成。可根据各人的口味自浇自拌,十分方便。因为襄阳人喜欢吃生蒜,故蒜泥必不可少,再加以食醋,不仅取其味,又可消毒杀菌,实为受大众欢迎的夏令佳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