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聊城特产豆神酱视频 山东特产豆瓣酱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聊城特产豆神酱视频 山东特产豆瓣酱更新时间:2023-02-05 21:44:15

一.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千张袄

【千张袄】千张袄是临清的传统名牌产品,它始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临清地处运河岸边,明清时临清的皮毛业就很兴旺。仅天桥以北(主要是回民居住区),就有皮

毛作坊百余家。早先皮毛工人将裁制皮袄的边角余料按颜色和形状缝制成大小不同的方块,拿到皮货

市场上去卖。后来人们又按照皮毛的颜色搭配剪裁成皮袄,这就是最初的“千张袄”。由于它价廉物

美,很快就成了皮毛市场上的畅销货。千张袄由此成为独具特色的皮毛产品。千张袄的花色品种和规

格款式多种多样,按其色泽可分为白色、黑色和花色,根据毛的长短可分为大毛、平毛、小毛等品种,

其规格式样有中式男女皮袄,还有大小干衣,中、西式背心。千张袄手感柔软、轻便、保温性好,与

整皮滩羊皮袄有同样的御寒能力,毛皮色泽与整皮滩羊皮袄亦很难分辨,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整皮。

如整皮厚薄不匀,容易粘结成毡,而千张袄则可根据皮色任意搭配,使其厚薄均匀,毛花横竖颠倒总

向下垂,久穿也不成毡。

千张袄的生产开始是一家一户经营,后来逐渐有了“千张袄”作坊。解放后陆续组织起临清皮毛

厂、福利皮毛厂、回民皮毛厂、毛毡厂等,工人达500多人,年产万件以上,销往上海、北京、天津、

湖南、湖北等9省市。

二.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冠县灵芝

冠县灵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冠县灵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冠县灵芝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的。冠县灵芝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冠县位于鲁西平原,气候四季鲜明,适宜灵芝的人工种植。该县灵芝种植推广开始于1991年到2005年灵芝大棚由几十个发展到了3000多个。冠县店子镇素有灵芝之乡的美誉,灵芝产量占全国三成,是重要的灵芝生产基地。冠县种植的灵芝被农业部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冠县也成为了中科院的“灵芝产业化基地”。

2013年,冠县优质农产品协会申报的“冠县灵芝”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370639。

冠县灵芝产地范围为山东省冠县现辖行政区域 。

三.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荸荠丸子

荸荠丸子

以鲜荸荠为主要原料,配以糖、精肉及其它佐料团成丸子状,入油锅炸熟后,勾芡制做而成,是莘县的传统名菜,具有色泽光亮、外形美观、蜜甜味浓等特点。该食品创制于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县城内头号饭馆“瑞生楼”名师孙振生制作最佳。1959年曾进京表演,获得好评。其徒弟潘心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改其调味,点缀以绿花,为这一名吃增添了新的风采。因制作工艺复杂,目前制作较少。

四.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许营西瓜

许营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许营西瓜是山东省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的。许营西瓜凭着个大皮薄、质脆瓤红、糖度高的品质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全国各地。许营西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许营镇由于土壤含矿物质丰富,适于西瓜生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种植西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西瓜个大、皮薄、质脆、瓤红、糖度高深受各地消费者的欢迎。

许营镇从1996年开始种西瓜,十几年间规模不断壮大,如今全镇大棚西瓜种植达2.3万亩,利用西瓜大棚套种和接茬种植蔬菜达1万亩,特优品种种植达1300亩,成为鲁西地区西瓜种植面积最大、交易市场最大、成熟期最早的西瓜种植基地,形成了带动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支撑许营发展的主导产业。

聊城高新区科学引导许营镇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操作中,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栽培方案、统一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无公害西瓜生产操作规范”执行,积极实现由传统种植模式向绿色无害化种植方向转变。户与户之间签订“五户联保”责任书,切实保证不施用高残留化肥、禁用高毒农药、有污染水源、不腐熟的农家肥等。

2014年,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绿色农产品协会申报的“许营西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许营西瓜基地现有瓜园面积2000公顷,东至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后王村;西至许营镇杨庄村;南至许营镇崔庄村;北至许营镇店子村;辖4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2′01.95″~116°09′06.80″,北纬36°21′53.18″~36°26′23.94″;地域保护总面积2000公顷,年总产量12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许营西瓜果实为圆球形,果面平滑,表皮墨绿,间有细网纹或条带。瓜重一般2.5~5kg左右。 2、内在品质指标:果肉淡红,肉质为紧肉型,汁多味甜、口感好的品质特征。含总酸0.08~0.1%,可溶性固形物10~13%,锌8~15mg/kg,钙20~30mg/100g,磷15~22mg/100g。 3、安全要求:西瓜种植生产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西瓜生产技术规程》执行。

五.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冠县黄瓜

冠县黄瓜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斜店乡的。冠县是“中国黄瓜之乡”。“冠”牌黄瓜荣获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

冠县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生产条件较好,适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形成了林果、畜牧、蔬菜、油料四大支柱产业。

斜店乡现有3.4万人,5.4万亩耕地,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县(冠县、莘县、大名)交界处,京开公路、冠班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蔬菜生产是最大的优势主导产业。蔬菜大棚连方成片,数以万计,年产各类蔬菜2亿公斤,创产值1.8亿元。主要品种有黄瓜、八厘瓜、贵妃翠黄瓜、益都红辣椒、七彩椒、樱桃番茄、富尔甜瓜、绿龙架豆、日本长茄、美国牛心茄等60种,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产品,黄瓜注册商标“冠牌”。为推广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管理先进技术,2004年筹建了集育苗、示范、良种推广于一体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占地240亩,一期工程投资300万元,15个高标准冬暖式第六代示范棚已投产达效。北京恩信公司投资150万元兴建的3000平方米现代化高智能工化厂良苗温室已经竣工。该育苗温室一次可育种苗225万株。现有蔬菜批发市场三处,前社庄市场高峰期日成交量达到120万公斤,2000年被评为省级规范化文明市场,绿色无公害蔬菜畅销到乌鲁木齐、广州、深圳等二十多个省市,被授予“中国黄瓜之乡”称号。

六.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运河贡汤宴

古往今来,会通河流经临清,它没有辜负“会通”二字的含义,使临清称为运河上远近闻名的商业都会和漕运咽喉,而且它还使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种风味小吃和南北菜系在临清汇集沟通。“临清汤”就是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创新发展起来的一朵饮食奇葩。

“临清汤”百样选料、百法烹调、百种味道、百方滋补,真可谓品种繁多、一汤一味,决不重样、重味,因此临清汤远近闻名。外地客人称赞“到了临清不喝汤,枉自费力跑一趟,”“临清汤喝一口,真是不想走。”“临清汤”品之初淡而渐浓,乍薄而转厚,余味无穷,饮过酒或吃过油水大的菜肴后,再食用临清汤,去油腻、清口提神、助消化,深受官家富商的喜爱。清乾隆帝六过临清,每次都对“临清汤”大加赞赏,后形成以汤为主的“贡汤宴”。这也是临清历代厨师对形成运河文化菜系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一、汤类

太极宏运汤

主料是蕃茄酱、山楂酱、黑芝麻糊,挂芡成浓汤,而后作成太极图形,盛入圆平盘,此汤酸甜可口,开胃助消化,同时又以太极图形祝天地交泰,吉祥和谐。愿人心畅顺、胃开体健,相传是临清玉山楼老厨师去碧霞宫道观看八卦图样而创新的一道传统开胃汤品。

玉露双白汤(俗称“奶汤萝卜”)

传乾隆帝七下江南,一次微服来临清码头小饭馆吃饭,提名要喝“碎剪冰霜白玉汤”。厨师知道此人不凡,急中生智,以临清的传统“奶汤萝卜”的做法,切下萝卜细丝,再用猪板油炒面,而沏成雪白的汤,而后加上咸淡,用芫荽点缀,再用洁白汤盘盛上,此汤鲜香玉白,浓淡可口,乾隆尝后,脱口称赞“好一个玉露双白”,于是此汤就定名为“玉露双白汤”。

天地一家春汤(俗称香椿烩鸡丝)

肉丝雪白、汤清沏见底,几片香椿叶漂在汤中,宛若春意,清香溢口。相传乾隆微服临清巡察,偶遇村姑孙碧玉,该女曾为其做此汤,后该女被钞关税监之子所害,乾隆为其报了仇,当地为避名讳建一“避雨亭”,后故宫仿样建此亭,御赐雅名,“天地一家春”。为纪念村姑特将此汤命名为“天地一家春汤”。

陈三两疙瘩汤(俗称面疙瘩汤)

《陈三两爬堂》是一出临清的名剧目,“陈三两”是因每张字画卖三两银子而得名,她含辛茹苦供养弟弟和义弟陈奎进学,以图报仇雪恨,家穷没吃的,只能以水滚面疙瘩充饥,此做法流传至今。当官后,亲弟弟不认穷姐姐,义弟陈奎官拜八府巡按,将其罢职,因剧中有其姐沦为艺伎情节,因此剧目拒绝在临清上演。

秀才双清汤(俗称黄瓜鱼丝汤或萝卜鱼汤)

传说临清两个秀才,在“清和桥”上遇上一个挑着黄瓜、萝卜和鲜鱼和少妇。二人腹饥,欲讨吃,少妇道:三人各用清、和、桥为题作诗答对,一举人曰: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去了清边水,添米便成精。另一举人曰:有口也念和,无口也念禾,去了和边口,添斗便成科。少妇曰:有木也念桥,无木也念乔,去了桥边木,添女便成娇。一厨师根据此传说偶生灵感,便用黄瓜、萝卜搭配鱼做成了两道味道各异的可口汤品,黄瓜、萝卜是青色,汤清亮,谓“秀才双清汤”流传至今。

霜花白玉汤(俗称天花烩鸽蛋)

“天花”系猪脑子(可用内脂豆腐代替),打碎后如片片剪碎的霜花,熟鸽子蛋或鹌鹑蛋洁白如玉,用烹制的高汤调制而成,用芫荽略作点缀,汤清如水,味美爽口,此为临清应乐园饭店的拿手绝活。

云锦蛋花羹(发菜蛋花羹)

细如发丝的发菜、鸡蛋花和烹制的高汤,白、黑、黄相间,翻卷如云绵,色、香、味、形俱佳,使人胃口大开,此为“六聚饭店”的拿手绝活。

鸡血豆腐汤

此为“四美村饭店”的拿手汤品,用龙山野山鸡血和临清古楼豆腐坊做的水豆腐切条,再配以精心烹制的高汤,挂薄芡而成,一般吃“三鲜锅贴”必配此汤,其汤中鸡血和豆腐条红白相间,再配上绿色芫荽点缀,很是出彩。

纹丝豆腐汤

此汤是在“鸡血豆腐汤”的基础上,临清市宾馆的厨师大胆采用现代化的工具和工艺制作而成的一道创新汤品,豆腐细如发丝,红白色彩相间,形佳汤美,大快朵颐。

苦瓜里脊汤

苦瓜碧绿清火,里脊肉用油划过雪白如玉,再配以烹制好的上好高汤,从视觉上看,绿白相间,汤清见底,初品清香满口,再品微苦肉香,味美、清火、去油腻,此为临清宾馆厨师的拿手汤品。

红花玉丸金汤(俗称红花鱼丸汤)

此汤用藏红花、鱼丸、上好的高汤烹制而成。汤成金黄色,海鱼做成的鱼丸洁白无瑕,淡淡的藏红花药香,淡淡的鱼丸香,令人百喝不厌,而滋补身体,是食补的上好汤品,此汤为临清宾馆厨师所创。

酸辣醒酒汤

此汤在普通鸡蛋汤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关键就在于烹胡椒面和烹醋上,其量可根据口味的轻重来定,此汤胡椒面的糊香和烹醋香浓宜可口、除油腻、提神、助消化,酸辣醒酒,是临清厨师刻意独特改进的一道名汤。

回鱼汤

是临清的传统名汤,吃鱼时不破头尾,尽量保持鱼骨架的完整,以示对厨师的尊敬,厨师便即兴免费为客人加工一道可口的鱼汤,以示回敬,此风俗为临清仅有。此汤鲜、酸、清口、去油腻是为酒席终了的佳汤。

二、热菜

花椒扣肉

此菜为临清官府菜,也是临清传统蒸碗之一(临清蒸碗有:粉蒸肉、花椒肉、腐乳肉、辣子肉、黄焖鸡等),用上等的五花肉、花椒等其它佐料上笼蒸制而成,肥而不腻,老少皆宜,具有养颜美容、滋补之效。抗日名将张自忠犹爱食之,所部每与日寇决战或将士凯旋,将军必用家乡花椒扣肉犒赏官兵,从而传为佳话。

辣爆龙山野鸽

龙山是明清时期运河清淤堆积而成,为临清八景之一“龙山远眺”之所在,山上树木苍翠,常有野鸽栖息,城中居民多捉其母鸽进行饲养,繁育雏鸽作为滋补佳肴,为临清名菜之一。乾隆年,纪晓岚微服来临清,调查御药案,食后难忘,后向乾隆推荐,而享名一时。

酥炸运河虾

临清居漕运咽喉,地势高亢,为保运畅,置闸河以节水势。城内水网遍布,水清草茂,多产鱼虾,因地处北方,故生长缓慢,品质更为细嫩。1948年,陈毅元帅过临清在祥兴楼品尝炸虾后,道:味美胜江南。

红烧猪手

明万历年间,税监马堂体态肥胖,督理临清税务。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产业工人恨其伸手太长,便购买廉价猪手烧制食之,寓意“烧猪手、减税赋”。后激发“民变”火烧马堂署。此菜品做工益精,软烂脱骨,入口即化,有健身美容功效,成为地方特色菜品。

金钩玉牌

此菜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相传乾隆皇帝南巡途经临清,路遇一船夫之女,此女长的如花似玉,武艺高强,惩恶扬善,深得乾隆赏识。乾隆亲自去此女家做客,船夫之女下厨制作美食款待皇上,席间端上此菜,乾隆帝品尝后,赞不绝口,随即取名金钩玉牌。

锅烧牛肉

为临清特有的名吃之一。用上等的精肉作原料,经复杂加工,做出外酥里嫩,香美可口的佳肴。历经四百多年的传承,深受食客欢迎。运河砂锅海参

临清明清时期堪称商业都会,漕运咽喉,军事重镇,货物集散,海鲜干货亦从临清运往中国腹地。丰足的材料能够使厨师研究海味的制作,运河砂锅海参即是代表作之一,是滋补养生之佳品。

炸熘卫水鱼(或叫鱼跃龙门)

卫河发源于太行山南麓,流经临清。卫河河曲流急,河槽窄深,水美鱼鲜。乾隆皇帝南巡,途径临清,河内一条鲤鱼跳到船上,侍卫便说:“鲤鱼也识龙颜,前来叩见。”皇帝大悦,以此赏给随从,他们便拿到考棚酒家精心烹饪。这道菜外酥里嫩,味道鲜美,得到了皇帝和随从们的大加赞赏。

琉璃丸子

临清砖城永清门外运河岸边有一元代“琉璃井”,井边一小酒肆,用面粉做成丸子过油炸,再用清油熬糖,裹于丸子之外,色泽晶莹剔透,味道甜香酥脆,即可当菜肴,又是美味点心,是临清走亲访友宴请宾客之佳品。

三、主食

油酥火烧

临清风味小吃。将面团剂子,抹上香油,芝麻盐.精油(动物油最佳),擀成长圆形烙后,炉内烧烤而成,即可食用,外酥里嫩.香咸可口,香而不腻,勘称一绝。

素合子

韭菜(时鲜蔬菜)、木耳加盐、精油、香油调成馅,面粉加水调成面团,下剂,擀皮、包馅,加鸡蛋液,成合子形状,下锅烙熟即成。特点:口味咸鲜,色泽金黄,老少咸宜。

菜蟒

临清特色主食之一。把菜馅均匀摊在面皮上,卷成蟒状,蒸8分钟即成。成品透明,隐约可见绿色的韭菜,整体看象蟒蛇的颜色花纹和形状,故名为“菜蟒”

三鲜锅贴

临清特色风味小吃之一。可荤可素。调馅,和面,擀成铰子皮,包入三鲜馅成月牙形,在铛上煎制、焖煮而成。成品底酥里嫩,香鲜可口。

糊子饼

为临清大众喜爱的主食。面粉加水加鸡蛋加精盐,和成糊,锅烧热,加入少量植物油,依量放入糊,转锅摊成薄饼,两面烙熟即将,搭配临清特色汤食之,回味无穷。

云卷

为临清宾馆独创特色主食之一。优质面粉发酵,卷成生坯,用旺火蒸熟,即可食用。

七.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菇老大蘑菇酱

菇老大蘑菇酱是以珍稀菇类杏鲍菇为主料,辅以三十余种天然调味料,运用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先进的植物萃取技术,经10余道加工工艺,短时高温灭菌加工而成的一种营养、健康、绿色食品。本品不含任何防腐剂和人工合成的香精香料,原料来源于全天然,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手段,确保了营养成分不留失,产品100%安全。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本品开盖即食,低盐低脂、鲜香美味,可拌面、拌饭,烹饪菜肴、佐餐的一种天然健康调味佳品,符合现代人的健康消费理念。是您旅游休闲、馈赠亲朋的最佳选择。吃出营养、吃出健康,首选菇老大蘑菇酱。

八. 山东省 聊城 东阿县 四喜鸭子

“四喜鸭子”源于民间,常用于喜庆宴席作大菜,流行于山东半岛各地,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取名“四喜”,即宋洪迈《容斋随笔》所载《四喜诗》所云人生四件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诗明朝年间被编人通俗塾书中,故民间广为传诵,并取以为肴馔之名。此菜制作考究,工艺较为复杂,鸭子经腌渍后,再入热油中炸过,除净腥臊恶味,并使其上色,然后入砂锅煨炖而成。成菜富含营养,尤宜老年人食用。

“四喜鸭子”源于民间,常用于喜庆宴席作大菜,流行于山东半岛各地,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取名“四喜”,即宋洪迈《容斋随笔》所载《四喜诗》所云人生四件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诗明朝年间被编人通俗塾书中,故民间广为传诵,并取以为肴馔之名。

此菜制作考究,工艺较为复杂,鸭子经腌渍后,再入热油中炸过,除净腥臊恶味,并使其上色,然后入砂锅煨炖而成。口味咸鲜,鸭肉酥烂,醇厚浓郁,入口软烂不腻。成菜富含营养,尤宜老年人食用。

九.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丁马甲鱼

丁马甲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丁马甲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丁马甲鱼,又名“黄运甲鱼”,山东省临清市魏湾镇,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原产于该镇丁马村的马家湖而得名。该地甲鱼养殖历史悠久,所产丁马甲鱼个大裙肥、肉细味美,是中国水产品第一个-绿色食品,有相当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据《诗经·鲁颂·閟宫》记载,中华鳖之文化始于山东。又据《清平县志》(清平县1956年建制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归临清县和高唐县。)记载:公元前5-3世纪时(战国时期)赵简子就开始人工养殖甲鱼,以壮雄师;原清平县丁马村西北有一湖,叫马家湖,这里绿树成荫,碧波荡漾,风光秀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盛产甲鱼。公元923年-942年,后唐皇帝李嗣源、后晋皇帝石敬瑭先后曾在此驻扎17年,屯兵万余,曾时军中瘟疫肆虐,嗣源百般焦急。百姓告知食鳖可防治瘟疫,遂捉而食之,疫情迅解,李嗣源赞誉马家湖丁马甲鱼为“圣鳖”。《清平县志》还记载了马家湖为明清宫内养殖特供御品丁马甲鱼的历史。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都要御临原清平县清阳驿馆(临清魏湾),一赏马家湖烟雨,二品丁马甲鱼美味。并题字:“黄运甲鱼甲天下,天下烹饪看客家”。”因此,“丁马甲鱼”又叫“黄运甲鱼”更名动天下。

丁马甲鱼生态养殖科普示范基地先后荣获“山东省渔业标准化基地”、“山东省中华鳖原种场”、“山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全省优秀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示范基地”。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丁马甲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2月2日起对丁马甲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十. 山东省 聊城 东阿县 东阿小麦

东阿县特有的土质和气候,造就了该县地域内产出的小麦具有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高,表皮较薄、出粉率高,粉质稳定时间长、湿筋含量高等优良品质。

2013年,东阿县小麦再获丰产丰收,全县小麦种植面积56.14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93.74公斤,比上年增加8.96公斤,总产达到27718.56万公斤,比去年增加503.01万公斤,连续十一年增产。

2013年,东阿县粮食行业协会申报的“东阿小麦”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8101891。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