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陇南的特产有 陇南的地方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陇南的特产有 陇南的地方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02-06 06:48:31

一. 甘肃省 陇南 西和县 砂嵌烧饼

砂嵌烧饼

砂嵌烧饼又名麻烧饼,是西和人每天早上煮灌灌茶时的首选早点。

砂嵌烧饼干脆香酥,口感咸淡,吃在嘴里,令人回味无穷。其做法是将精白面在盆中和成面团,将面团揪成大小一致的面块,加入食盐、调料,压成薄饼。最后将做好的饼坯放入炒热的砂石里面,埋上10——20分钟,砂嵌烧饼就新鲜出炉啦。

二. 甘肃省 陇南 成县 陇南猕猴桃

甘肃陇南山区的猕猴桃均属野生,近年来逐步实现栽培化、品种化、商品化,猕猴桃能鲜食,也能加工成果酒、果汁、果酱、罐头、果脯、果干等多种食品。营养丰富,有“维生素之果”称,猕猴桃还有一定药用价值,它性味甘寒,有解热、止渴、通淋之功,猕猴桃还是一种良好的观赏花木。

三.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武都猕猴桃

武都猕猴桃

甘肃陇南山区的猕猴桃均属野生,有性味甘寒,有解热、止渴、通淋之功。猕猴桃,是中华猕猴桃栽培种水果的称谓。也称猕猴梨、藤梨、羊桃、阳桃、木子与毛木果等,原产于中国南方。一般是椭圆形的。深褐色并带毛的表皮一般不食用,而其内则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种子。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味道有时被描述为草莓、香蕉、凤梨三者的混合。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

四.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裕沁银针

裕沁银针--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陇南市武都区农牧局

裕沁银针陇南市武都区裕春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陇南市裕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五.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哈达铺当归

哈达铺当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哈达铺当归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宕昌县北部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交错边缘地带。区域内有哈达铺镇等十三个(镇),种植面积9.2亩,产量达2.3万吨。 哈达铺当归的栽培史堪称源远流长。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公元505年)北魏封宕昌王世子梁弥博为宕昌王,是年,梁弥博向南梁贡献甘草、当归。这是哈达铺当归见于史籍的最早准确年代。我国现存的最早“本草”《神农本草经》《汉代医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等史书都有记载宕昌当归的文字,唐代苏敬编著《新修本草》云:“当归今出当州,宕州最良,多肉少枝气香。” 哈达铺当归其生产历史悠久,产量可观,质优品高,现已深受国内外商人的厚爱。宕昌作为当归的主产区,全县31个乡(镇)均有种植,哈达铺、理川最具岷归的生产条件,是生长的良好地区。 我县把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作为提升中药材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建设“绿色、道地”药源基地的要求,加强与科研院校和制药企业的合作,采取“政府抓规划指导、公司(院校)合作建基地、技术人员跟踪服务、乡村两级狠抓落实、县上适当落实补助”的方式,通过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严格按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加大关键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了全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2014年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当归7.2万亩,当归产业已成为宕昌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重点支柱产业,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发展前景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地域范围

主要位于宕昌县北部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交错边缘地带。东经104°01′—10448′,北纬33°46′—34°23′,海拔2000—3000米,地形由东向西逐步走高,东临礼县,南接宕昌县临江,西北环接岷县。区域内有哈达铺镇、阿坞乡、理川镇、八力乡、庞家乡、南河乡、何家堡乡、木耳乡、兴化乡、车拉乡、将台乡、贾何乡、城关镇等十三个乡(镇),176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456.1平方公里,当归种植面积6000公顷,产量达2.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哈达铺当归根系肉质呈圆锥状,归形端正美观,归头粗大,归身长而肥壮,侧根少而均匀;鲜归切面米白色,干归导管组织排列成菊花状,呈淡黄色,髓心小,油滴明显,皮层薄,质地细密紧实,口嚼无渣,气味浓郁深厚;归身长20—35㎝之间,归头长5—8㎝,平均单株150g以上。 2、内在品质指标 哈达铺当归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丰富,锌≥21mg/kg、铁≥300mg/kg、钙≥2.5mg/kg、锰≥13mg/kg、磷≥5mg/kg,镁≥1.5 mg/kg。 3、安全要求 哈达铺当归生产严格按照《NY5318-2006 无公害食品参类》要求执行,生产应按照《陇南市哈达铺当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和田间投入物,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禁使用植物生长激素,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毒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六.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武都面皮

面皮,市内各县均有,做法大致相同,但风味不一。直接将面揽入水中,成稀糊状,上笼蒸熟者为面皮;将面团放人清水中反复搓洗,分出面筋,上笼蒸熟者为酿皮。调料也因地而宜,武都主要调入草果、山赖等调料呛煮的醋、盐、油泼大蒜、油泼辣椒;其他县则有另调酱油的,或加入芥末等。武都面皮风味较为独特,历史上即为特色大众小吃。

信息来源:武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七. 甘肃省 陇南 两当县 两当县苹果

两当县苹果

苹果,植物类水果,多次花果,具有丰富营养成分,有食疗、辅助治疗功能,苹果,古称柰,又叫滔婆,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之一。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很高,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大夫第一药”。许多美国人把苹果作为瘦身必备,每周节食一天,这一天吃苹果,号称“苹果日”。主要含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是糖。

吃较多苹果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苹果的人感冒机率要低。所以,有科学家和医师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

苹果中的胶质和向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所以苹果不但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小吃,而且是一切想要控制血糖的人必不可少的水果。并且它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

八. 甘肃省 陇南 西和县 洋芋丸子

洋芋丸子

洋芋丸子是西和民众最爱吃的一种食品,制作工艺简单,味美可口。

西和盛产洋芋,西和人也爱吃洋芋,洋芋的吃法有很多种,洋芋丸子就是其中的一种。

老百姓闲暇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将干净的洋芋磨成糊浆,加拌适量的面粉、白矾、食盐、调料粉,然后捏成丸子放在蒸笼中,煮熟后盛入碗碟,调入食醋、酱油、辣椒、蒜泥调成的汤汁,即可食用。也可入油锅炸熟,可烩菜、也可单独食用。吃不完的,第二天,将其切成条状,佐以大葱、蒜苗爆炒一番,别是一股好滋味。

九.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贺家坪油橄榄

甘肃省陇南市地处长江流域嘉陵江上游。由于西秦岭山系的屏障作用,沿川河谷及缓坡地带形成了冬暖谷地,为性喜温暖的油橄榄提供了良好的越冬渡夏和生长结实条件,这一区域除雨型不同,年降雨量偏少外,其它气象要素都与世界油橄榄主产区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相似,是中国油橄榄优势区域。

贺家坪村位于陇南市以东26公里处的白龙江南岸,地处桔柑乡南部半山旱区。该村自1994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开始种植没橄榄,并成立协会,通过协会统一规划,统一调运苗木、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外销等组织带动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油橄榄产业的发展。目前全村已种植油橄榄1050亩,协会会员发展到36人。2006年全村产油橄榄鲜果1.25万公斤,产值16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60元,农民人均纯收达1980元。

陇南市引种始于1975年,其中白龙江、白水江及犀牛江海拔1200m以下的河谷地带被确定为全国油橄榄一级适生区,并被国家列为全国三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在扩大基地规模的同时多方筹集资金按生产区域建成油橄榄综合加工厂4座,年加工能力达4万吨,为全市油橄榄产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合格,2006年12月武都油橄榄获得了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同时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加强合作,研制开发出特级初榨橄榄油、橄榄油软胶囊、油橄榄系列产品、油橄榄茶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加工附加值。目前,已有博林、祥宇、馨绿、田园等品牌的系列油橄榄产品投放市场,并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种奖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陇南市具有得天独厚的适宜油橄榄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也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保障规模化种植,加上市场的需求不断提升,科研技术的保障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陇南市油橄榄产业必将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必将成为富民、富县、强市的特色支柱产业。

十.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武都洋芋搅团

洋芋搅团为武都地方名优小吃,是用当地产的洋芋精制而成。搅团是生活贫困时常吃的饭,现在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著名小吃。过去为农家家常小吃,现已成为大众喜食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分热食、冷食两种食用法。热食,放入酸菜浆水中略煮,连同酸菜浆水盛碗后调以盐、油泼辣子即食;冷食,盛入炝煮的融醋、油泼蒜、辣子为一体的醋汤中入碗即食。

信息来源:武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