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固原的特产作文三年级 家乡的特产作文宁夏三年级上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固原的特产作文三年级 家乡的特产作文宁夏三年级上册更新时间:2023-02-03 06:08:58

一. 宁夏 吴忠 盐池县 固原羊肉泡馍

说起宁夏达到风味小吃,北有烩羊杂碎,南有固原山区的牛羊肉泡馍。这是当地回族饮食中的一种 饶有情趣的风味小吃,深受群众欢迎。它味道独特,方便实惠,价廉味美,吃者甚多。



泡馍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用牛羊肉泡,一种是用牛羊的头、蹄下水来泡,又叫杂羔泡馍。肉泡比较简单,以煮牛羊肉、下水的肉汤,加葱、姜、蒜、辣椒、辣椒油、盐、香菜和味精,红绿白三色相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再以之浇灌锅盔饼即成。



杂羔泡馍则比较复杂。将牛羊宰杀后,扒出心、肝、肺、肚子及头、蹄、架子骨等"杂羔",经过反复加工泡制,切成杂碎丝条,将当地特色小吃"锅盔饼"掰成核桃大小的块状,盛放在碗底,在馍的上面抓放一定数量的杂碎丝条,再以汤浇灌。



泡馍价格低廉,几元钱便可饱餐一顿,真是老少皆宜。除此之外,泡馍又被称为"十全大补"。有个说法是吃啥补啥,而泡馍正好包容了五脏六腑等主要器官。当然,到底是真是假,吃过了才会知道。



山城的街头巷尾,泡馍小滩、饭馆比比皆是,在农贸市场更是集中。香味四溢的泡馍锅炉子周边围着一帮帮食客,一块块白里透黄的锅盔泡在碗里,摊主反复浇灌,一碗碗美味十足的泡馍汤鲜肉嫩,诱人食欲。吃上一碗,真是又解饿又解馋。

二.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固原红鸡

固原红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宁夏固原市的西吉县、泾源县、隆德县、原洲区产区,彭阳县的 12个乡镇,即交岔乡、小岔乡、罗洼乡、冯庄乡、王洼镇、草庙乡、城阳乡、红河乡、白阳镇、新集乡、孟塬乡、古城镇

特定品质

固原鸡是宁夏的一个较好的优良地方鸡种,具有耐粗饲、宜放牧、活泼好动、体质健壮、抗寒力强等优良特性,并有体大、蛋大、肉质细嫩、肉味鲜美等突出特点,是宁夏的一个比较有价值地方鸡种。

三. 宁夏 固原 隆德县 六盘山秦艽

六盘山秦艽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六盘山秦艽是宁夏固原隆德县的。秦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曰:“秦艽生飞鸟山谷。”陶弘景曰:“今出甘松、龙洞、蚕陵,以根作罗纹相交长大黄白者为佳。”秦艽为多年生草本,产业宁夏六盘山、贺兰山等县,生于山区草地、路边坡地、灌木丛及沟谷,资源丰富,产量较大,除供区内外药用,还销往其他省区。近年来,因过量采挖使资源受到一定程序的破坏,产量已显著下降,目前,宁夏隆德县进行的人工种植秦艽已基本成功,因此宁夏将逐渐有人工种植的药材提供药用;秦艽有降压、减慢心率、抗炎及镇痛等作用。

所在地域: 宁夏

申请人: 隆德县中药材产业办公室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六盘山秦艽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隆德县城关镇、沙塘镇、神林乡、联财镇、好水乡、观庄乡、凤岭乡、温堡乡、奠安乡、山河乡、陈靳乡、张程乡、杨河乡等13个乡镇127个行政村组。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5°48'-106°15'、北纬35°21'-35°47',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41公里。区域人工种植面积235公顷,年产量7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株高40-60厘米,主根粗大,圆锥状,上粗下细,扭曲不直,表面有纵向扭曲的纵皱纹,长10-30厘米,直径1-3厘米,有少数分枝,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味苦。 2、内在的品质特征:六盘山秦艽浸出物含量为29.1-29.8%、龙胆苦苷含量为4.1-4.6%。 3、安全要求:大气、灌溉水、地面水、药防等执行以下相关国家、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行业标准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00) 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口绿色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四.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西吉马铃薯

西吉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吉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品质

西吉马铃薯产自六盘山西麓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这里工业欠发达,环境天然。因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环境,马铃薯个大、皮薄、肉嫩,品质优良。

文化典故

2003年,西吉就被列入宁夏十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04年2月,西吉县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近年来,西吉县把发展“小土豆”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产业主抓。专项投资1200多万元,建立起了“西吉县马铃薯良种脱毒繁育基地”和“宁夏马铃薯科技服务中心”,解决长期困扰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种薯退化、病毒、单产低等难题,大面积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并不断拓展马铃薯大发展的市场空间,在新营、田坪、马建等乡镇积极发展菜用型马铃薯种植;兴隆、将台、马莲等乡镇,则多形式培育引进马铃薯加工项目和新技术、新工艺,以深加工有效延长增收产业链。

同时,西吉县委、政府从马铃薯的种植看出了门道,通过打拼硬试将马铃薯产业越做越强。今年,该县引导农民以发展马铃薯标准化和机械化种植为主,建立了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区3个,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7个,3000亩以上的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点6个,1000亩机播机收示范点2个。打拼硬试一举成功,马铃薯大面积丰收。机械化种植受益人吉强镇万崖村种植大户黄生荣告诉笔者,他今年用机器种了30亩马铃薯,目前已挖了10多亩,平均亩产都在1500公斤以上,广东、江苏的客商在地头上等着收购,一斤最高卖到六毛钱,30亩马铃薯卖3万多元没啥问题。据西吉县农牧局局长杨俊炜介绍,机械化种植马铃薯,耕深合理,株距均匀,药拌种子,保湿耐旱,再加上科学的田间管理,产量肯定高。机种机收马铃薯也是西吉县今后主打的“良方”。

据了解,今年,西吉县着力打造“中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县”,出台十项惠农政策为马铃薯产业“撑腰”,大举进军马铃薯产业。并以奖励“种植大户”、“外销大户”、“洋芋王”和“高产记录”等形式积极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和发展马铃薯。尝到甜头的西吉薯农又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25万亩,使全县马铃薯种植达到125万亩,预计总产达到125万吨以上,农民人均马铃薯收入将达到800元以上。使西吉农民在大旱之年又大“赚”一把。

地域范围

西吉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南缘,处于东经105°20′-06°04′、北纬35°35′-36°14′之间。全县辖19个乡(镇),306个行政村,总人口46.9万人,农业人口43.6万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7%。总土地面积3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万亩。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海拔1688-2633米。农产品地理标志界定为西吉县范围内的吉强镇、火石寨乡、新营乡、苏堡乡、偏城乡5乡镇的96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20000公顷,总产量45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全县地貌类型主要有土石山地、黄土丘陵、河谷川道三大类型,各地貌类型所占比重分别为黄土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83.5%,河谷川道区占全县总面积的6.1%,土石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0.4%;西吉县土壤类型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其中黑垆土占土壤总面积的87.75%,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pH值6.1-7.0之间,有机质含量1.5%,水解氮40-60ppm,速效磷14-30ppm,速效钾在150ppm以上,即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中等,速效钾丰富,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耕作层深厚,养分含量高。

(2)水文情况:河流有葫芦河、清水河、祖历河三条水系,但年流经量

很小,冬春季多枯竭。东北部属清水河水系,其余大部分地区属葫芦河水系。

(3)气候情况:境内气候温和,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和温度变率大。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年平均气温5.3℃,极端最高气温33.9℃,极端最高气温-27.1℃;平均无霜期144天。年日照时数2034.3小时;年蒸发量1297.7毫米,年平均降水量350-500毫米。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全县气候属温带半湿润

向半干旱过渡,大陆性特征明显,加之境内地势高差悬殊,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平均风速1.8m/s,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4)人文历史情况:西吉县是马铃薯的主产区,也是宁夏最大的农业大县。马铃薯是主导产业,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主要地位,被当地誉为“金豆豆”,并且西吉县成立有马铃薯种植资源保存中心,使优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120万亩以上。西吉县马铃薯是当地农民精心选留与自然选择的结果。据《西吉县志》记载,明代成化年间“安民垦殖”,种植以“洋芋”为主的秋粮作物,发展种植业;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鼓励开荒”,“洋芋种植有十之二三”。在长期的马铃薯种植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马铃薯历年栽种的品种有麻芋、大红苕、深眼窝,经过近300多年的种植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西吉马铃薯品种“红洋芋”,并在当地广泛种植,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往两广、福建等全国各地,年销售量达到了30万吨以上,部分商品销往东南亚等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选择土质较轻、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的地块,水浇地要求灌排方便。实行三茬以上轮作,以豆类、麦类、玉米、水稻、胡麻、糜谷等为前茬,中部干旱带最好在轮歇地上种植,禁忌与茄科作物连作、对茬。旱地采用前茬作物收获后尽早深耕,耕深20cm以上,遇雨浅耕收耱,

冬春镇压保墒,播前半月翻耕带耱。前茬地膜玉米地可实行保护性耕作,即

玉米收获后留膜留茬越冬,后茬马铃薯临近播期清理残膜、拣拾根茬、耙耱

整地;水浇地采用前茬作物收获后机深翻,耕深25cm,适时灌足冬水,临近播期整地起垄。

(2)品种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当地品种“红洋芋”,选用质量符合国标要求的脱毒一、二级种薯。

(3)生产过程管理:为加强西吉县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各项工作,使马铃薯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高标准高质量的马铃薯,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特制定以下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生产过程管理。一是基地生产管理制度。二是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三是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四是培训制度。

(4)产品收获:待地上部茎叶全部由绿变黄、块茎停止膨大后,根据鲜薯上市或交售、贮藏时间适期收获。收获前一周杀秧,收获的鲜薯先要充分摊晾,待薯皮木栓化后方可运输、贮藏。

(5)生产记录要求:对产品生产地点,土壤耕作茬口,所使用农机具,所施用肥料名称、施肥方式、施肥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施药方式、施药时间及施药对象,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的日期、方式、数量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淀粉含量17.3%,干物质21.5%,芽眼较浅,薯型规则,表皮光滑,红皮黄肉,适宜鲜食菜用。煮食时,香味四溢,口感香而滑润,风味独特,烹菜时香味散于屋内,口感较好,不宜断裂,西吉县马铃薯营养齐全,它是宁夏马铃薯的代表,享誉国内。

(2)内在品质指标:以2500g鲜马铃薯为例:蛋白质含量42g、脂肪15.5g、糖类615g、热量2770cal、粗纤维31g、矿物质1586.5g、维生素452.05mg。西吉马铃薯尤以淀粉、蛋白质、铁、维生素C、B1和B2的含量为丰富。维

生素含量丰富,以2500g鲜马铃薯为例,维生素要多50g以上。

(3)安全要求:①基地环境保护制度。一是严格控制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二是设立环境保护标志牌;三是西吉县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范围内的

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腐熟,确保无害;四是每年委托宁夏农业环保监测站对环境进行环境评价;②监督管理制度(包括检验检测制度)。一是依托宁夏农业环境检测站对环境检验检测、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产品进行检验检测,逐步建立检验检测体系;二是办公室进行总体监督检查;三是基地专业人员和工作队伍由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生产档案记录的管理,具体由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职工承担;四是由西吉县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市场准入监督管理队伍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检查。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在包装方式上采用箱式包装和袋式包装两种。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西吉马铃薯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五. 湖北省 天门 天门三蒸

“天门三蒸”,据说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最初,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农民们在那灾荒不断、战乱频发的境况下,为了填饱肚子,只好把一点点谷物磨成粉,弄点野菜拌成菜糊充饥;后来,又用蒸笼或甑蒸熟拌有谷物粉和佐料的野菜(地米菜之类)或自种的蔬菜(茼蒿、白菜、萝卜等);再后来,由于生活的改善,逐步用谷物粉和佐料拌动物的肉(猪、鸡、牛、鱼等)蒸熟了食用。

不过,以上这种蒸食方法,只是“天门三蒸”的一种——“粉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粉蒸茼蒿,颜色翠绿,清香鲜软;粉蒸猪肉,色泽棕红,滋味鲜美,肥而不腻;粉蒸鸡块,颜色微黄,软嫩味香;粉蒸甲鱼,色泽调和,肉质嫩软,胶质味鲜,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还有一种在天门很有名的“竹蒿打老虎”,亦称“压桌”的菜,就是用莲藕、猪肉相混后拌上米粉、佐料上笼蒸熟而成。此菜既有莲藕的清香软和,又有猪肉的滑润。

“天门三蒸”的另一种蒸法——“清蒸”,是把食物放入调好佐料的汤(水)中,再入笼蒸熟后食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蒸全鸡和清蒸鳊鱼,这两种菜形态完整,原色原味,肉烂脱骨,醇香可口;清蒸甲鱼,汤清汁鲜,鱼裙软柔,肉松味美;清蒸鳝鱼,肉质滑嫩,香味浓郁,已被录入《中国菜谱》。

“天门三蒸”还有一种方法——“炮蒸”。这种方法,现在只有在天门还有厨师会做。据说是在粉蒸无鳞鱼类时,用滚烫的食油处理其表皮,使其表皮形成一些泡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炮蒸鳝鱼,该菜又以干驿地区做得最佳,真是滑腻爽口,鲜醇开胃,回味无穷。至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甚至有的“三蒸馆”广为宣传的“蒸肉、蒸鱼、蒸菜”或“荤蒸(肉鱼类)、素蒸(蔬菜类)、混蒸(肉、鱼、蔬菜合在一起蒸,现在流行于多宝、胡市等地,‘甩蒸笼格子’就是最具特色的混蒸菜肴)”这些只是粉蒸所用的原料或成品,而不是“三蒸”的全部内涵。

如今,“天门三蒸”除了“炮蒸”外,其他两种方法,可以说目前在天门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做,并且都很地道。可见“天门三蒸”名副其实。愿“天门三蒸”永世飘香。

六. 宁夏 固原 隆德县 隆德民间彩塑

民间彩塑堪称隆德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绝,尤以隆德温堡乡杨坡村“雕塑世家”——杨栖鹤家族为代表。

杨氏家族雕塑艺术集泥塑、绘画、木刻、章雕、烫花于一体,在继承传统特色工艺的基础上,吸纳了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产品题材广泛,既有表现田园风情、山水野趣的,又有表现人文景观、神话传说的,还有《农村社火队》、《毛主席过六盘》等现代题材的大型泥塑;既有花瓶、笔筒、烟具、印章等实用品,也有人物、飞禽走兽、佛像屏风、山水风光等观赏品。刀法奇特、匠心独运,集实用、观赏、收藏价值于一身,其作品多次代表宁夏参加全国博览会和民间文化艺术展览交流活动,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杨氏泥塑第四代传人杨栖鹤的木雕作品《香炉》,在1989年 “全国首届工艺美术佳品及名艺人作品展”上被评为“全国十佳精萃”后,又在“ 95万博杯”全国“艺术之乡艺术精品”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成为两次获全国性大奖的艺术珍品。2007年3月,在国内外泥塑大师齐集的“全国首届泥塑艺术节”上,杨栖鹤祖孙4人一举夺得专业组银、铜两项大奖。家族和杨栖鹤个人的业绩也被《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家庭年鉴》和文化部科研课题《六盘山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多部刊物收录。

七.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八. 宁夏 固原 原州区 羊肉炒揪面片

将羊肉切成片,把优质面粉揉成面团放在案子上醒好。油锅烧热,肉片炒净水分,放入葱丁、姜汁、蒜片稍偏炒,调入酱油、食盐、花椒水。把醒好的面用手压薄,待水开后将面揪成小方片投入。煮熟,捞入炒肉锅款炒入味。加少许鲜汤.时令鲜菜和辣椒油即可。吃起来面片筋韧,其味鲜香。

九.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西吉彩鲫

    彩色的鲫鱼实属一种世间稀罕的鱼类。西吉彩鲫体型侧扁而细长,头小、眼大、肚圆、吻钝、无口须、尾单,一般特征与普通的鲫鱼相同,可是它们个体较小,大的也只有半斤重,小的才一两左右。它们也可供食用,味道和一般鲫鱼差不多。然而,它们全身纯白、纯红、纯黑、金黄或黑紫,有的一身五色俱备,真是体色鲜丽,五彩缤纷,宛如美丽的金鱼,十分惹人喜爱

1920年,宁夏海原发生8.5级强烈地震时,地处震区的西吉县境内,地动山摇,山头横移,山峰崩塌,堵截山涧、深谷、洼地和沟壑,形成了许多地震湖,当地群众叫水堰。此后,在少数的地震湖中,就出现了这些世上罕见的彩色鲫鱼

西吉县的地震湖,俨然成了天然的大型盆养鲫鱼池,现有彩鲫10000尾左右。( 银川)

十. 宁夏 固原 彭阳县 宁夏固原燕麦

燕麦也是宁夏固原县一特色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2—3万亩,平均亩产100—150公斤,总产200万公斤左右。其主要品种宁莜1号籽粒含粗蛋白15.88%,粗脂肪5.94%,粗淀粉44.5%。是绿色保健食品,可加工成燕麦粥、燕麦片、燕麦涝糟、燕麦酒曲等,其淀粉做的燕面糅糅深受当地广大居民的喜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