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建阳年货特产 建阳最有名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建阳年货特产 建阳最有名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2-03 09:30:19

一.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小湖杨梅

小湖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湖杨梅——龙睛乌果诱流涎

小湖杨梅,是亚热带常绿果树,属杨梅科,别名龙睛、珠红、树梅。成熟于初夏时节。小湖杨梅也称大种杨梅、大乌杨梅,或称“回瑶仔”杨梅,明清时期就已知名。产于建阳市小湖镇马坑村的回瑶、山后、井后、南山、岭头等地,水吉、漳墩、徐市镇部分山村和回龙乡半天霄村也有种植。据建阳地方史料以及刘建《大潭书》记载,小湖镇回瑶村的“回瑶仔”杨梅,以大种、大乌闻名,大个“回瑶仔”十五、六个就一斤,产量高者每株可达百余公斤。成熟季节,满山碧树点红,满树红中映绿,个个红里带黑,尉为奇观。粒大核小,肉厚汁多,味甜微酸。杨梅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酱、果汁、果干、果酒和糖水罐头等,是人们喜爱的名果产品。文化名人刘建诗云:“龙睛乌果诱流涎,入口甘甜齿不酸。假令贵妃知此味,不求鲜荔到长安。”建阳女词人高荣娇有《采杨梅》五律诗一首:“妍丹碧翠中,纤手点梅红。腰系藤条篓,头披荷叶篷。篷随倩影动,叶映娥眉彤。难得闲暇日,深山做小童。”清末民初,小湖杨梅产量已达数十吨。新中国1958年产量达100余吨。“文革”期间,农业“以粮为纲”,小湖杨梅几乎绝种。1980年后恢复大乌和大种“回瑶仔”品牌,还从浙江引进优良品种与当地品种进行嫁接,促使小湖杨梅高产高质量。1982年产量达150吨,1990年后上升至600吨以上。至2000年,小湖镇马坑村全国劳模徐承云带领村民大力开发优良品种,全市产量已过1000吨,质量不断提高。

小湖杨梅

建阳市小湖镇三农服务中心

11083255

杨梅

二.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桔柚

建阳桔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阳桔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阳桔柚系从日本引进的甜春桔柚嫁接后代中选择优良单株扩繁育成的新品种,八朔为父本、上田温州蜜柑为母本,是桔和柚的0,兼具桔和柚的优良性状。,2003年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建阳桔柚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生长快、优质高产,亩产2500公斤以上;耐寒性比温蜜好、遭遇—7℃不被冻死,对疮痂病、溃疡病具有较好的抗性;11月下旬—12月上旬成熟,单果重180-250克,扁圆形、外观艳丽,肉质细嫩化渣,汁液丰富,风味清甜,果实无核、品质优良,果肉橙黄色,可溶性固体物11-14%,可滴定酸0.96%,可食率达87%。抗病虫,耐贮藏。该品种已在建阳、建瓯、南平、武夷山、罗源等地推广试种,面积达1.5万亩。市场销售价7—10元/公斤,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是一个值得大力发展的新优品种。注意事项:年平均温度低于17℃的地区,需先少量栽培试验。80年代初,建阳从日本引进“甜春桔柚”,经过20多年来的人工栽培驯化和品种改良,培育出“建阳桔柚”并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水果。建阳市因此于2007年获国家授予“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目前建阳种植“建阳桔柚”面积1.5万亩,总产3.38万吨。“八山一水一分田”精辟慨括了建阳这一典型的山区县的地貌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建阳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加上当地肥沃的土壤、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建阳桔柚优秀的品质。建阳桔柚不仅无核化渣,甘甜汁多,清爽可口,而且多吃不腻,很受市场青睐。目前,“建阳桔柚”已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并获国家质检总局受理。并于2008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示范区。

建阳桔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福建省建阳市现辖行政区域。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三.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考亭葡萄

考亭葡萄,主要产地在考亭和童游等地,群众俗称考亭葡萄。1984年,由农业科技人员谢福鑫从日本国引进优良品种“巨峰葡萄”100株,由省政府领导批示建阳县农业科研机构安排在考亭、童游一带进行试种,有12株当年结果23串。1985~1986年,考亭大力推广种植巨峰葡萄,童游村、考亭村、农科所共种植15公顷,另有500多户农户在庭院种植,产量不断上升,质量随之提高。1988年,全县种植葡萄进一步扩大,产量近达10吨。1993年后,产量达到150吨,童游占50%以上,其中,童游镇考亭村、徐墩村建成初具规模的“葡萄园”,有的将当地传统品种与引进品种进行嫁接,形成真正的“考亭葡萄”。考亭葡萄粒大、皮薄、肉甜、核小,有的无核,色呈紫红或紫黑,缺点是不易运输和保管。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四.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白羽半番鸭

白羽半番鸭是我市将口镇1996年从省农科院引进的肉鸭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长膘快,周期短。饲料报酬高。全脂率低,个体大,肉质鲜美等特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发展25万只白羽半番鸭,形成一定规模
( 建阳)

五.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红菇

建阳红菇,为天然野生食用菌,它与香菇、蘑菇、金针菇、松毛菇,以及黑、白木耳同属草菌类。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食用菌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可人工培育,进行大量生产。唯独红菇,人工栽培的密码至今尚未破译。建阳红菇主要产区在西北部黄坑、麻沙一带,其他如徐市、漳墩等大部分乡镇也有少量出品。红菇生长具有很强区域性环境,一般要求在常绿阔叶树林,尤其是以柯木、拟赤扬为主体的阔叶林中更适宜生长。只要环境不被破坏,其红菇根据地年年出品。如气候温暖、潮湿、闷热,有些年份可有春秋两次收获。建溪翁陈明考诗云:“嘉禾原野郁葱笼,阔叶林中香气浓。但见红菇心窃喜,丰收在望乐其中。”建阳红菇主要特点是单株个大、体重饱满,菇脚敦实质硬、呈乳白色,菇面厚圆润泽、呈朱红色,菇底纹路规整,呈暗蓝色,味道清甜可口,是天然野生食用菌中之极品。若论品种可分为粗脚和细脚、朱红与鲜红等。有些细脚菇与鲜红菇被称为“满山红”,质量较差,虽能食用但没有自然甜味,还略带苦涩味,尚有些微毒。据刘建《大潭书》记载:“红菇入药具有祛风除湿作用,乡间妇女产后食之有补”。闽南人及海外侨民视红菇为高级馈赠礼品。“红菇豆腐汤”“红菇番鸭汤”“炒红菇”等菜肴为人们普遍欢迎。建阳红菇产量有限,高产年度不过50吨。如今,天然阔叶林遭不断砍伐,红菇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至2000年,建阳红菇年产量在20吨左右。

六.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绿茶

建阳绿茶——特制贡品龙团春

建阳绿茶,为闽北建阳市传统名茶。唐代称建茶、建州茶、蒸青散茶,后改称烘青绿茶。此茶外形“片大极硬,须汤浸之,方可展”。南唐后主李煜派官吏到建州监制贡茶,创建“北苑龙焙”。宋朝时,建阳绿茶有片茶、散茶、贡茶等。宋徽宗年间,建阳人熊蕃著《宣和北苑贡绿茶》一书,将贡绿茶分为研膏、蜡面、京铤、石乳、的乳、白乳、龙团、胜雪等10多个品种。宋绍兴十年(1140)朱松在《谢民表茶》中提到的“建溪春”,就是当时优质绿茶的一种。元成宗大德年间(约1300),建阳蒸青绿茶有先春、探春、次春、旗枪、石乳等花色。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绿茶花色保持探春、先春、次春品种外,增加的品种有紫笋春等。其蒸青散茶占多数,团饼茶次之。这一时期建阳崇政里特制贡品有“龙团春茶”,也称蒸青绿茶,当地人俗称“特粗茶”,同属蒸青散茶类。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因时兴富有香气的绿茶,出现炒青绿茶。清以后至民国时期,绿茶一般为炒青或烘青两种。新中国大力发展“烘青绿茶”。1955年产量达30吨。1978年产量近100吨。1982~1983年,小湖、童游东泽烘青绿茶分别获得全省绿茶评比第二名。1988~1990年期间,建阳全县烘青绿茶产量达1000吨左右。90年代后,建阳绿茶产量下滑。至2000年,建阳绿茶生产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根据林今团文稿整编)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七.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尤力克柠檬

尤力克柠檬为柠檬类良种,果实椭圆形。果顶部呈乳头状突起,皮淡黄色,有鲜气。果实成熟期在11月上旬
( 建阳)

八.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黑瓜子

建阳黑瓜子:早在明代即有大面积种植。主要品种有大板、中板和小板。以大板品质最好,肉肥厚香脆,列为一等瓜籽。富含十几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九.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二色杨梅

二色杨梅又名二刺杨梅,小乌杨梅。树体高大,呈圆头状,生长旺盛,枝干灰褐色。果实肉质松软,味道甜,芳香爽口,含糖量极高。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9.45克,含酸0.16克。汁多且核小。可食部分占91.8%,是杨梅中的优质果种之一
( 建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