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晋城特产厂家批发电话号码 山西晋城豆制品批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晋城特产厂家批发电话号码 山西晋城豆制品批发更新时间:2023-02-03 00:37:48

一. 山西省 晋城 陵川县 陵川黑山羊

陵川黑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陵川黑山羊是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的。陵川黑山羊产于陵川县东部山区,优质的牧草资源和山间溪流,成就了黑山羊肉质鲜嫩、口感极佳等高品质特点。陵川黑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陵川县地处太行山上,坡大山广,昼夜温差大,森林覆盖率达47%,全县牧坡草地58.5万亩,特别是东部山区的部分乡镇,森林覆盖率达到 90%以上,这为陵川县放养黑山羊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陵川太行黑山羊产于陵川县东部山区,优质的牧草资源和山间溪流,成就了黑山羊肉质鲜嫩、口感极佳等高品质特点。当地人形容陵川太行黑山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 被誉为人间“肉食珍品”。陵川太行黑山羊现存栏9.5万只,年出栏量在4万余只,销售收入达1500万元,仅此一项可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地域范围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北靠壶关、长治,西连高平、泽州,东南与河南辉县、修武接壤,为山西省东南之门户。全县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1600米之间,最高海拔达1791.9米,最低海拔628米。全县共辖7镇5乡378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6万人。陵川黑山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六泉乡、马圪当乡、夺火乡和潞城镇五个乡镇的274个行政村,总面积109700公顷,地理坐标东经113°15′—113°36′,北纬35°30′—35°52.5′之间。保护范围内现存栏陵川黑山羊9.5万只,年生产总量4万余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陵川黑山羊体躯中等,头部大小适中,眼大微凸,鼻梁凹陷,耳小,向左右平伸,公母羊多具有粗大的“八”字型角,也有少数羊无角。背腰宽广肥圆,四肢粗壮,蹄坚实。被毛修长光亮,多为褐色,外层毛粗硬而长,有光泽。成年公羊体重50公斤左右,体高58.5厘米左右,体长63.9厘米左右,胸围76.3厘米左右,管围8.9厘米左右。成年母羊体重35公斤左右,体高53.1厘米左右,体长 59.9厘米左右,胸围69.6厘米左右,管围6.8厘米左右。陵川黑山羊屠宰率平均为35%,产仔率120%,外层毛12个月毛长度可达20厘米以上,平均每年可剪毛7.5两。内层毛年抓绒公羊可达5两以上,母羊可达3两以上。性成熟1岁左右、体成熟1.5岁左右,产肉性好,蛋白质高脂肪少,味香而美。每活重2.2-2.5公斤即可产净肉1公斤。2.内在品质指标陵川黑山羊肌纤维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高,15种氨基酸含量齐全,特别是人体必须氨基酸尤为丰富,被誉为人间“肉食珍品”。滋补作用极强,长期食用,可补虚、强体,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多病者,常食用黑山羊或配以适宜的滋补药品,以达到补虚、健康、延年的作用。3.安全要求饮用水符合《N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投入品符合《NY5030-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和《NY5032-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标准规定,肉羊饲养管理符合《NY5151-2002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和《NY5149-2002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标准规定。羊肉符合《NY5149-2002无公害食品羊肉》标准规定。

二.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小米煎饼

清晨,走在阳城的大街上,只见小吃店前,人头攒动,一个个顾客用盘子端着金黄色的圆饼状食物吃得津津有味,这种食物就是阳城的传统名牌小吃——小米煎饼。其气香味醇,松软适口,配以当地的小米粥稀饭或杂格,味则更佳;又因营养价值丰富,成为当地人早餐的首选之食。

小米煎饼的用料虽简单,但制做却麻烦。制做煎饼的第一步关键是“发”。将小米用水泡软后磨成粥,放在适度的温度下“发”六到八个小时,至虚软为止。第二步才是煎,当地人俗称为“摊”。摊煎饼前,要先将鏊加热。煎饼鏊是一套阳城独有的特殊煎制工具,圆形,中间凸起,需配备两个盖子,一个盖在鏊上,一个座在半火上。发好的粥舀入鏊内,随着“哧……”的一声,立即盖上盖子,接着两个盖子要不时替换,这样鏊内的煎饼才能均匀受热。约5分钟香气飘出,煎饼也就熟了。

当地人还有一种习惯,煎饼快熟时,在上面或打入鸡蛋,或撒上葱花,或放些红糖,于是衍生出三种煎饼:鸡蛋煎饼、葱花煎饼、红糖煎饼。也许,不远的将来,智慧的阳城人会向全世界推出小米煎饼的系列产品:有奶味的,有果味的,还有巧克力味的……

三.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烧三鲜

沁水县名菜。三鲜为猴头、木耳、黄花菜,皆是沁水境内。经名厨精细加工,配以佐料,勾兑成汤,即保留了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又使味道更加鲜美。

四. 山西省 晋城 陵川县 陵川小米

陵川小米

山西晋城陵川小米,产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陵川是一个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周边无任何大型污染企业,为小米提供了一个绿色的生长环境,小米无公害,常吃可增强体魄,可做粥、做稀饭、做小米面等,是绝对的绿色食品。

五. 山西省 晋城 高平 高平烧豆腐

说起高平,就不得不提起高平烧豆腐,高平人吃烧豆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当年,赵括被秦将白起一举打败,40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白起的残暴激起了后世人们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不料,人们食后颇觉新鲜,别有一番风味,于是“烧豆腐”在高平境内流传了下来。

在高平市的谷口村,有一座庙院,因其外形貌似骷髅而取名为“骷髅庙”。“骷髅庙”是距今为止我国唯一一座纪念战国时期将士亡灵的庙宇。高平烧豆腐做的最正宗的地方,正是谷口村,在这里每家每户都会做烧豆腐。

豆腐,是烧豆腐的第一材料。用于做豆腐的大豆是高平本地黄豆。豆腐制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烧豆腐的口感。农村人睡觉比较早,每晚九点左右,睡觉之前就会将本地的黄豆泡入桶中,使豆子膨胀。

凌晨0半,就起床点火烧水。在烧水的同时,将事先泡好的黄豆使用电磨机来打碎成浆状,接入桶中。然后再将这些生豆浆倒入一口大缸内,待锅里的水烧开的时候,将开水全部倒入盛满生豆浆的缸中。

随后将缸内的生豆浆用纱布木桶框自制的过滤器来进行过滤。用鼓槌将豆浆挤压入下面的盆中。新鲜乳白的生豆浆压满整整一盆,最后遗留在纱布中的只剩下一些“废渣”。 吃烧豆腐的调料就来自于这些“废渣”,用生姜、蒜与这些废渣搅拌在一起,再加上点食盐,就是吃烧豆腐所用的配料。 随后将盆中的生豆浆再放入锅中煮开,这时出来的就是我们平时所喝的豆浆。

将豆浆再倒回缸内,然后用事先搅拌好的石膏来点豆腐。石膏点豆腐是一个十分神奇的过程,豆浆在石膏粉的催化作用下将满满一缸的豆浆慢慢地变成了豆腐花,而这时候的豆腐花,就是我们平常喝的豆腐脑。

最后将这些豆花再倒入自制的木质模具中进行沉淀,放置约三个小时后,这些散漫的豆花就会变成一整白嫩的豆腐。

上午十一点,被压制了三个半小时的豆花已经变成了一块块的豆腐。而这时候,才真正进入了烤制烧豆腐的阶段。 将豆腐从模具中取出,切成3厘米厚6厘米见方的小块,整齐的排列于竹板上面。烤制烧豆腐的火以碳火最为合适。将铁架放置于碳火上,然后将每一块切好的豆腐块均匀的码在铁架子上,在烤制的时候,需要对每一块豆腐进行翻制,直到每一块豆腐都被烤至金黄色。

像小手工作坊,每天最多就是烤制300块烧豆腐,价格为五毛钱一块儿。

烧豆腐是一种很大众的地方特色美食,在高平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贫富贵贱,老幼妇孺,上班族或是过路人,只要路过烧豆腐摊,都会停下来花几分钟的时间去品尝几块烧豆腐。

六.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山西香果

香果药用及香料树种。为落叶乔木,高20米左右。叶呈棕褐色,枝条茂密嫩软, 可弯曲如弓或盘旋如蛇。3月开花,9月香果成熟。果实呈绿黄色,直径小的3~5厘米,大的8~10厘米。味酸微涩,清香盈室,数月不腐。主要分布于阳城县城关及东冶、 河北、驾岭等乡镇, 有170余株,年产果约5000斤。

七. 山西省 晋城 高平 高平“十大碗”

“十大碗”是山西高平待客的一碗碗独特的菜,共10道菜:水白肉、铬桃肉、碗子肉、川汤肉、肠子汤、豆腐汤、鸡蛋汤、天河丹、软米饭、扁豆汤。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

“十大碗”有荤有素,素菜中最有代表性最好吃的当数“天河丹”之菜。

八.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润城枣糕

润城镇位于阳城县城东7公里处, 又称 “小城”,是历史文化名镇。润城枣糕——这种形状如花的馒头,制作过程十分讲究。麦子要在适宜的温度下浸泡1-2天,长出小嫩芽,再晾干磨成面粉,用这种面粉制作的馍才会有淡淡的麦芽香和丝丝的甜味儿。做馍时,要用适量的面粉发酵,调制成酵,再加入面粉,充分搅拌,反复揉捏。将和好的面团揉成长条状,用圆形的木棍在中间压一道沟,两边压上花纹,取两颗红枣放在面的一头,然后将面卷起来,一个枣花馍就制作成形了。在36-40的温度下醒40分钟,再放入蒸箱蒸熟。形态美观,入口香甜的枣花馍,就做成了,润城人将它称为“枣糕”。

九.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李圪抓

全名羊肉李圪抓,是沁水风味小吃中的一朵奇葩。相传一个姓李的牧羊人喜吃羊肉包子,食多生厌,他就突发奇想,借来邻居做煎饼的鏊子,想把包子用油煎一下,可包子皮厚难熟,他就在手上抹了点油,把包子皮拽薄,这样做成后油而不腻,别有风味。

十.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晋城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传统名菜之一,至今在全国享有盛誉,被人们称之为“三晋第一味。”但是,在山西过油肉中,晋城过油肉却独树一帜,其制法、风味另有特色。

晋城过油肉的主料为瘦猪肉,最好是里脊肉或元宝肉。将猪肉顶纹切成柳叶片,用蛋液、湿淀粉拌匀。炒瓢上火放入食油,待油八成热时将挂糊均匀的肉片下入油锅,边炸边用肉叉把肉搅开,要注意掌握火候,油热肉片则会结疙瘩,油凉又会脱芡。炸熟后用手勺滗住瓢沿,倾瓢滗尽油,然后投入葱花、蒜片、姜末、木耳、黄花菜、蒜苔段、烹入少许酸醋,翻瓢后再加入酱油、盐、味精及绍酒,加水勾芡,装入汤盘即成。

过油肉制法,始于北齐奥肉。《齐民要术》中记录有这一名菜的初始技法,即将猪肉切片后置于存有肉、脂油和盐的釜中,缓火慢煮后,再入油瓮腌渍,食时捞出,水煮再熟,拌以韭菜吃。到了唐代,奥肉制法分为煲制、过油两种技法。《中国风俗史》载:“唐人食品…薄冶群物,入沸油烹,谓之过门香。”此后,肉过油而食,成为历代宫廷菜式,到了明代,更是御膳第一美味。《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记:“过油肉…在明代曾被明太祖列为皇宫珍馐第一味,每临庆典盛会,酒席宴前,第一道菜必令先上过油肉,而奉为至上珍宝头肴。”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棡为晋王,过油肉这一名菜又重回山西,也成为山西代表菜肴之一。清代时,努尔哈赤和慈禧太后都喜欢吃这道菜。《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载,努尔哈赤称过油肉为“黄金肉”,他当上皇帝后,“盛京清宫膳房也烹制黄金肉”。慈禧太后掌权后,过油肉“是清宫廷普遍食用的一只宫廷菜。”

过油肉自明代以来一直是晋城的代表菜之一,数百年来各县大小饭店都以过油肉为看家菜招揽天下食客,甚至筵席上也用这道菜显示地方风味。山西过油肉片大,晋城过油肉片小;山西过油肉为干食,晋城过油肉为汤食;山西过油肉一般不用蒜苔、豆角之类辅料,晋城过油肉则非放蒜苔或豆角不成。外地人在晋城点过油肉时,一定得讲清要山西过油肉还是晋城过油肉,否则很容易混淆。

制作晋城过油肉,勾芡很重要。不仅是过油肉,在其他菜肴中也很重视勾芡。勾芡是否适当,对菜肴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调的基本功之一。勾芡大多用于熘、滑、炒等烹调技法。这些烹调方法共同特点是:旺火速成。用这种方法烹调的菜肴,基本上不带汤。但由于烹调时加入了某些酱汁调料的原料本身出水,使菜肴看上去汤汁增多了。通过勾芡,使汁液的浓稠度增加了,并附于原料的表面,从而达到菜肴光泽、滑润、柔嫩和鲜美的风味。要勾好芡汁,首先就要掌握好勾芡时间,一般应在菜肴九成熟时进行,过早勾芡会使卤汁发焦,过迟勾芡易使菜受热时间长,失去脆嫩的口味。勾芡的菜肴用油不能太多,汤汁要适当,否则不能达到增鲜、美型的目的。在用单纯粉汁勾芡时,必须先将菜肴的口味、色泽调好,然后再淋入混淀粉勾芡,这样才能保证菜肴的味美色艳。晋城菜肴中的汤食较多,厨师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勾芡经验。晋城过油肉之所以区别于山西过油肉,巧妙的勾芡是其重要环节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