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靖港古镇毛毛鱼 靖港古镇的毛毛鱼好吃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靖港古镇毛毛鱼 靖港古镇的毛毛鱼好吃吗更新时间:2023-01-25 21:02:17

一.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毛毛雨虫子蛋

毛毛雨虫子蛋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的。宣化毛毛雨虫子蛋蛋黄颜色深,蛋清均匀略成黄色,有一定粘稠度,久搅不散,成菜口感筋道香味浓,无腥味。打荷包蛋蛋体完整,无散乱无沫。

宣化县大仓盖镇双庙村毛万秀将自家产的昆虫鸡蛋正式注册为“毛毛雨”虫子蛋。虫子蛋是以人工养殖的苍蝇所产无菌蝇蛆和玉米、豆粕、米糠及微量元素,并用配制的EM菌液为饲料喂养优质蛋鸡所产的鸡蛋。其味道鲜美,蛋黄松软、色泽鲜艳、有特殊香味,富含B1、B2、B6、B12、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蛋内蛋白含量高于普通鸡蛋48%,胆固醇含量低于普通鸡蛋60%,有人体必需的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含有钙、磷、铁、锌等微量元素,是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理想食品,属纯天然绿色食品。食用后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是一种可延缓衰老、健脑益智、预防动脉硬化的特种鸡蛋。其营养价值远远高于普通鸡蛋和农村笨鸡蛋,是真正的高锌、高铁、高钙、高蛋白和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四高双低”鸡蛋,有“儿童脑黄金”的美誉。尤其适合孕妇、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等特殊人群食用。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望城区 靖港米粉

靖港作为曾经的重要水运口岸,南来北往的各色人等势必登岸入镇,饱尝靖港的美味佳肴,同时也把外地的各类吃食以及米粉的加工制作方法推介给了靖港。何况靖港又是稻米囤积和集散之米埠,会吃的靖港人又焉能不被看重?

靖港米粉,算来已有数百年历史。旧时靖港最有名的米粉馆玉春楼便始创于清朝乾隆年间,而从前长沙的北正街、西长街、太平街的数十家米粉店,便是靖港人开的。当时长沙、宁乡、湘阴以及对河铜官的许多招牌米粉店,皆通过船运购买靖港加工的米粉皮,经过了“芦花水”的滋润和精工细作的靖港米粉皮,才能撑起他们的招牌而生意兴隆。

旧时,靖港米粉所用稻米要早稻粒谷米,磨出的粉,细嫩,粘性好,韧度适中,为加工米粉之最佳。米要淘洗得无丝毫泥沙和残留糠皮,干干净净。从前玉春楼、长春阁等靖港知名米粉馆,还有专人挑拣米中无法淘洗掉的谷粒,以确保米粉的洁白无瑕。无了瑕疵的米用清水泡发,掺适量现饭,湿磨成粉,再蒸。蒸有专用的蒸盘,为铝制品,圆底浅边,像是一面锣。湿粉要在盘中敷得厚薄均匀,若坑坑洼洼,蒸成形后会当做次品报废,拿去喂猪。蒸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过生则粉皮易碎,过熟则粉皮不嫩。蒸熟后的粉皮还要趁热从蒸盘中一张张揭下来,搭在竹篙上,使其汽水挥发,凝固而不粘。把粉皮切成粉丝则需刀功,先把粉皮卷成条状,一刀刀切下去,每根粉丝皆宽窄一致方为高手,若切得宽窄不一,夹到汤碗里后,外观上首先就打了折扣,而且影响食欲。从前靖港街上那些吃惯了米粉的“老口子”,如果端给他一碗“三不六齐”的米粉,他会起身走人。

靖港米粉的汤最是讲究。白白的米粉本是淡而无味之物,若无鲜汤几乎难以下咽。鲜汤乃猪骨熬成,是为“原汤”。从前靖港街上各家屠行的猪骨,均被面粉馆订购了去。各米粉馆的大灶旁,都安置着专门用来熬骨头汤的砂锅,乳白色的汤汁在锅内微微地沸滚着,散发着诱人的鲜香。吃米粉的顾客来了,舀一勺原汤在预先放好酱油、盐、葱花、芫荽的碗里,然后把烫热的米粉夹到碗中,原汤之鲜和葱花之香渗入米粉丝中,淡而无味之物顿成鲜而爽口的美食。何况还有盖码:酱汁、牛肉、牛杂、三鲜、猪蹄、猪肚丝、红烧肉……任君选取。码子盖到原汤米粉上,乃鲜上加鲜,味中添味,吃一碗靖港原汤盖码粉,真乃人生的一大口福。

三. 重庆市 江北 磁器口古镇麻花

磁器口古镇麻花采取的是传统的手工艺技术,每一个环节都不放松,每一个步骤都是纯手工艺操作,它采用天然优质面粉,芝麻,冰糖,花生油,核桃油,鸡蛋,糯米等作配料。其特点为:香甜酥脆可口,老中幼皆宜,回味无穷。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并且成为了馈赠亲友的佳品。

配料表:精面粉、鲜鸡蛋、奶油、冰糖、芝麻、酵母粉、泡打粉。

麻花文化:

麻花,属中国传统食品,它的出现年代已难确切稽考,但至少不下千余年,其形便来自中国结,中国结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到了明、清,“结”又有了宫花之称,而麻花则取其形似麻绳,美丽如花之意。麻花、宫花,形如同胞,出自一辙。麻花之结,其实就是一根中国结的基本绳构成的中国结的基本结,盘长结的变形,只是,前为装饰之物,后为食用之物。

磁器口,素有重庆嘉陵江上第一水码头之称,早在明清时期,便有古镇麻花的出现,而民国时,磁器口河街的麻花,已成为南来北往之人的“扎包”,即礼品和佐酒之食,民间早已流传的那句重庆言子“麻花下酒──干脆”便是一大明证。到了民国陪都时期,古镇更是繁华鼎盛,被民国政府主席林森亲笔题为“小重庆”。古镇麻花更是流传甚远,遐尔闻名,成为旅游、馈赠、居家、休闲之佳品。因其选料上乘,手工精制,具有香甜酥脆,入口化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随着古镇的开发、复苏,磁器口传统美食之最的麻花更是备受消费者欢迎。新民遥唱曰:“磁器口,一大宝,古镇麻花绞是绞”。

四. 湖南省 长沙市 望城区 靖港香干

靖港香干历史悠久,那是在清朝年间靖港“秦玉太”香干就闻名遐尔,后来,秦玉太香干改名为“闲太干子”。解放前靖港镇有13家做香干(其中李家、陈家的香干做得很好)。现在还有数家做香干的,香干越做越好,闻名远近,长沙等地的人们都知道靖港香干好吃。

靖港香干按颜色分为黄、白、青干子,材料都一样,只是做法不同,味道不一样。黄、青干子多一道囟的程序。而白干子不需要囟。囟料不一样,而囟出的干子分为黄、青两种香干子。

靖港香干,按包、压程序不同,可分打抱干子、菊花干子,先压后包,是打抱干子的做法;先包后压是菊花干子的做法。打包干子技术是以前从湘谭传过来的。

靖港香干制作的程序为:选豆→磨豆→打浆→包→压→下囟锅7道工序。白干子没有下囱锅这道程序,每道程序都有讲究。选豆:要求新鲜、饱满、质量好的豆子;磨豆:原来是手工磨、腰磨豆,现在是电磨,要求磨得很细;打浆,技术要求更高,靖港有句俗语: “杀猪打豆腐称不得老手”意思是冲浆不要冲得过“老”、“过嫩”,冲浆要“老”、“嫩”适度;包,一般包两次,香干非要手工包;压,原来所有香干只包不压,现在的香干既包又压;下囱锅,桂皮、八角回、红糖、少许盐、怡糖等做成的囟料,双囟“两次”,两次兑料不同。

靖港人做香干有优良的传统,解放前做香干的人,一般都入会,会员研究做香干的技术,技术不保守,都是为了赚饭吃,学了这门技术,让地方上的人都有饭吃,不讲成本,只讲究质量和信誉。

靖港香干色、香、味俱全,可生吃,没有很多理论可言,主要是凭经验,凭手感去做,要练基本功,练到一定程序,才能做出靖港香干。

五. 安徽省 合肥 巢湖市 巢湖毛鱼

学名湖鲚,又称刀鲚、毛草鱼、凤尾鱼等。古称刨花鱼,传说是鲁班修建巢湖中庙所刨的刨花所变,故名。毛鱼是巢湖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历来在巢湖鱼类中占有很大比重,约占总产量的80%。巢湖毛鱼形似篾刀,身体略呈扁状,新鲜脊背略呈青灰色,其余部分呈银白色。巢湖毛鱼游速甚快,肉细嫩,肥而不腻,与巢湖银鱼各有千秋。每年6至7月是毛鱼繁殖盛期。春季涨水可以刺激毛鱼产卵,也扩展了产卵水域,对毛鱼生长有利,故巢湖渔民认为"发春水,毛鱼多"。幼鱼生长速度很快,3个月左右可长大成鱼,捕捞主要集中在10、11两个月。成鱼一般长约80毫米,大的可达100毫米。巢湖毛鱼除少量鲜食外,大部分晒制成千品运销全国各地。晾晒干后的毛鱼,酌放辣椒酱、蒜、盐,用油煎炸,肉脆骨酥,是盛宴酒后一道亦素亦荤、人见人爱的下饭小菜。( 巢湖)

六. 内蒙古 赤峰 巴林左旗 林东毛毛谷小米

林东毛毛谷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专家评审会上,巴林左旗供销社领办的兴业源振兴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申请登记的“林东毛毛谷小米”通过专家评审,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近年来,巴林左旗兴业源振兴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围绕做大做强生产、加工、销售特色杂粮杂豆这一主营业务,始终把发展农业订单、服务社员,提高农牧民收入、发展特色农牧业、建立稳定销售渠道作为首要工作,为社员提供统一购进并赊销化肥种子、聘请农艺师和专家讲解种植技术、免费发放资料、提供产前产中技术指导等服务,并以每吨高于市场900-1000元的价格回收原粮。先后开发了“辽王府”牌有机杂粮杂豆系列包装产品8个,均获得“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证书。目前,合作社社员总数达到1500户,有杂粮基地面积达33.42万亩,基地用户达1760户,5000多农户从中受益。生产基地覆盖全旗5个镇,发展订单农业5.6万亩,为社员提供农资460吨,为社员争取小额贷款贴息4.8万元,社员共享受优惠140余万元,实现增收186万元。合作社生产加工的“林东毛毛谷小米”是精选优质毛毛谷品种,采用有机农业种植方式,运用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加工,经筛选风选等工艺精制而成,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林东毛毛谷小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既提升了巴林左旗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又推动了区域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林东毛毛谷小米种植(粮食)

地域范围

赤峰市巴林左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大兴安岭山脉向西南延伸处,西辽河支流乌尔吉伦河中上游地段,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上。与阿鲁科尔沁旗为邻,西南两面与巴林右旗接壤,北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交界。林东毛毛谷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是北纬地理坐标为东经118o44′—119o48′,北纬43o36′—48o48′,南北长130公里,东西宽110公里。区域保护面积40万亩。

七.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相如古镇麻花

 金黄酥脆,蓬松芳香,购者云集,供不应求,那现炸现卖的相如古镇麻花在蓬安下河街堪称一绝。
相如古镇的下河街有一户姓姚的人家,世代以炸麻花为业,当街门前的街沿上,摆上两根条凳,搭上一张又宽又长的案板,案旁摆一竹篾泥糊半人高的篾灶,灶上架一口两耳的铁锅,灶下零星堆满劈细的干柴。生火,洗锅,烧辣之后,便倒进大半锅菜油,让火贪婪地舔着锅底熬。
姓姚的师傅在案板前坐下,弯腰弓背慢条斯理地揉制面团,那面团其实头天夜里就已揉制完毕,金黄光亮,蓬松酥软,仿佛鸡蛋清一般嫩滑。其实平日里,就听姓姚的师傅闲来无事的时候聊过,那面团头天夜里就得揉好,里面要加“小苏打”和老面,“小苏打”起发酵的作用,老面仿佛是起筋道的作用,这样炸出的麻花吃起来既蓬松酥脆,又不易散架,便于保存,卖好久都可以。
接着姚师傅便将大大的面团搓成一根长长的手腕粗细的面条,一字排开长蛇一般平躺案板之上,然后用菜刀将面条切成一个个二指宽均匀的小面块,接下来,姚师傅便次第捡起小面块拿在手里,轻轻一拉,那小面块瞬间便变成了一根尺余长的细面绳了,只见他摇动手腕甩动,然后迅速地右手朝上,左手在下,将面绳对折,合成一股,在案板上搓上一搓,又提起面绳,再对折,双手将其挽成一个“8”字,最后将面绳的末端,像穿针似地穿进弯曲的面绳的空隙里,就这样一把麻花就搓好了。
与此同时,柴灶里的菜油也已熬得翻天覆地香气扑鼻了,姚师傅起身往油锅里一把一把地丢麻花,那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腾,“嘶嘶”地吐着气泡,最后几经沉浮之后,就漂浮在面上了。接着,他用一双长长的竹筷将那炸好的麻花夹出油锅,熟练地丢进案板上一个大大的竹筲箕里,那炸好的麻花比起案板上没炸的麻花,体积大了一倍,颜色变得金黄,极像一朵秋日怒放的菊,也像一个大大的“8”字,很是诱人和神奇。旁边看热闹的人不住地“啧啧”称好,早已忍耐不住,纷纷抢购,往往是一边炸,一边卖,一个早上下来,筲箕里的麻花便已被排成长龙的人们一抢而空了。

推荐特产